12.22 雲南白臀野牛,全球數量不足8000頭,曾被成功克隆出2頭

在我國美麗的西雙版納地區棲息著一種野牛穿著白襪子,長著白色的臀部,頗為亮眼。它就是

白臀野牛,它身上有著黃牛所沒有的氣息:熱帶雨林、野性、神秘。

雲南白臀野牛,全球數量不足8000頭,曾被成功克隆出2頭

白臀野牛

白臀野牛穿著白襪子,屁股雪白,雄性顏色比雌性深

白臀野牛還有個名字叫“爪哇野牛”,因為人們認為爪哇島是它的故鄉。它主要分佈在東南亞地區,在我國雲南西雙版納地區也有少量分佈。

白臀野牛體長2.5-3.5米,肩高1.5-1.65米,體重在400-900公斤之間。野外壽命16-20年,圈養壽命較長,20-26年。

遠看白臀野牛,我對它的第一印象是它的白臀和白襪子。白臀野牛的毛色各有不同,但它們的腿部從膝蓋以下都是白色的毛髮,像穿著雙白襪子一樣,在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綠色的海洋裡顯得格外的亮眼。

比白襪子更有意思的是它的白色臀部,可以想象一下,一頭黝黑的雄性野牛,本是充滿了野性的畫面。但一個雪白色的臀部,讓畫風突變,和野性格格不入,就像一個道上的大佬卻穿著粉色的褲子一樣。

不過從動物行為信息交流的角度來看,它的白色臀部具有特殊的作用。可以像同伴傳遞信息,在逃跑過程中可以為後面的同伴指明前進的路線,防止掉隊。

白臀野牛雌性和雄性的體色是不一樣的,大多數雌性的體色是黃色,像黃牛一樣。大多數雄性的體色是黑色,像非洲大水牛一樣。

雲南白臀野牛,全球數量不足8000頭,曾被成功克隆出2頭

一群白臀野牛要麼只有一隻雄性,要麼全部是雄性

白臀野牛是群居的動物,它們以5-30只為一群進行活動。正常的群體只有一隻成年雄性白臀野牛,它就是牛群的首領,可以和種群內的所有雌性進行交配。如果群體比較大,那領頭的雄性白臀野牛可能會累壞。

正常雌雄比例是1:1,那其他雄性跑哪去了呢?它們大多數組成單身狗俱樂部,沒有雌性只有雄性。極少部分會選擇單獨行動,因為做個獨行俠是比較危險的。

雌性群體領頭的雄性並不是一直不變的,單身狗俱樂部的雄性會抓住機會向它發起挑戰,贏了就取代對方的位置,從單身狗變成擁有後宮佳麗的首領。

雲南白臀野牛,全球數量不足8000頭,曾被成功克隆出2頭

白臀野牛睡覺時圍城一圈,有一隻要站崗放哨

白臀野牛其實膽子挺小的,尤其害怕人類。在遠離人類的叢林深處,它們都是白天出來找吃的,主要是草。但生活在叢林邊緣離人類比較近的白臀野牛則改變作息習慣,它們夜裡才出來覓食,白天不敢胡亂行動。

白臀野牛內部是紀律的,大家都必須遵守紀律團結互助才能生存下去。比如白臀野牛在睡覺時會圍成一個圓圈,儘可能地靠在一起,互相照應。而且每天都有一隻“可憐”的白臀野牛不能睡覺,它必須站著放哨,發現危險第一時間叫醒所有的牛群,趕緊逃跑。

牛群之間互相幫助才能逃脫捕食者和人類,這大概也是白臀野牛很少單獨行動的原因。

雲南白臀野牛,全球數量不足8000頭,曾被成功克隆出2頭

白臀野牛數量稀少,有望通過克隆技術拯救物種

白臀野牛全球範圍內數量不會超過8000頭,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等級,同時也是我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美國研究人員利用冰凍了20年的白臀野牛皮膚細胞進行克隆,成功克隆出兩隻白臀野牛。第一隻出生一個星期後因為身體異常被安樂死,第二隻在聖地亞哥動物園裡生活了7年,於2010年死亡。

雲南白臀野牛,全球數量不足8000頭,曾被成功克隆出2頭

有研究院指出,拯救白臀野牛最有效的辦法是克隆。從結果看來,克隆雖然是行之有效的辦法,但難度高,保護野生動物還是得從點滴做起,從保護生態環境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