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清朝宣統皇帝被趕出皇宮,他的那些太妃們去了哪裡?

追劇鄉巴佬


1924年,西北軍閥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末代皇帝溥儀及一眾皇親國戚驅趕出紫禁城,此時的溥儀剛剛在皇帝寶座上坐了三年,自願退位換來的《清室優待條件》也並未保他在紫禁城內安度餘生。最終在軍閥的威脅下,溥儀只能連換洗衣物都來不及收拾,在兩個小時之內倉皇而逃,中國的最後一位皇帝,也這樣離開了紫禁城。而那些久經考驗的太妃們,則軟磨硬泡,硬是在宮中留了許些日子,在收拾好自己的金銀細軟之後才主動出宮。

溥儀出宮時,大清當時有四位太妃,現在就為大家介紹這四位太妃的結局吧。

敬懿皇貴太妃赫舍里氏 榮惠皇貴太妃西林覺羅氏

敬懿皇貴太妃赫舍里氏,為滿洲鑲嵌藍旗,同治皇帝的瑜妃,同時她的美貌也是當時所有皇貴妃中最出色的,傳說她身材纖細,膚光勝雪,且冰雪聰明,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同治帝駕崩後,與榮惠皇貴太妃走的很近,兩人感情甚好,親如姐妹,在後宮相互照顧,彼此安慰。榮惠皇貴太妃西林覺羅氏,為滿洲鑲藍旗。

當時馮的部隊逼宮,她們兩位太妃好歹在宮中摸爬滾打許久,所以並沒有像溥儀那樣不知所措,也沒有和溥儀一行人一起出宮,她們軟磨硬泡,又以死相逼。讓帶隊的鹿鍾麟也沒辦法,畢竟考慮到她們年事已高,只好讓其暫居宮中。兩人便利用這段時間四處蒐羅宮中寶物,據說她們帶走的物件中有不少自己晉升時所得的賞賜,其中竟還包括光緒皇帝所穿過的龍袍,大概是對宮中生活和榮華富貴的不捨吧。榮惠太妃甚至還想把自己的棺材一併帶上,最後因為太大無法搬運,最終只得留下,她們將許多珍貴藏品一併打包後主動離開了皇宮。

出宮後她們在紫禁城附近的東城麒麟衚衕隱居,出宮後她們依舊有大批的傭人們伺候著,日子依舊過的很是滋潤,與在宮中無異。據說溥儀去東北前曾邀請兩位太妃一同前往,許之為其養老送終,兩位太妃卻不以為然,以年老多病不能遠行為由,婉拒了溥儀。1932年2月5日,赫舍里氏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七歲,舉行了當時十分風光的皇家葬禮,後滿洲國朝廷諡為獻哲皇貴妃。獻哲皇貴妃去世一年後,榮惠太妃也離開了,享年七十八歲,被封為敦惠皇貴妃,和獻哲皇貴妃一起被葬入了清東陵,兩人至死相互陪伴。

莊和皇貴太妃

莊和皇貴太妃阿魯特氏,為蒙古正藍旗,當時是同治皇帝的珣妃,皇后阿魯特氏的姑姑,但是卻比皇后還小三歲,同治暴斃後,她19歲便開始守活寡,一生性格耿直,不善逢迎。1921年去世,享年六十五歲,並未趕上馮玉祥逼宮,一生也算過的安穩,死後葬清惠陵妃園寢。1945年被盜墓,當時地宮滿是汙泥汙水,盜墓者將其屍體扔到泥中,棺中葬品洗劫一空。

端康皇貴太妃

端康皇貴太妃他他拉氏,為滿洲鑲紅旗,光緒帝的瑾妃,是當時最受寵的珍妃的親姐姐。在隆裕太后身後,憑藉著年齡的優勢,成為了當時後宮的領頭人物,她性格較為隨和,為人慈善,很少在宮中作威作福,所以人緣一向不錯。溥儀登基之後,她繼續住在永和宮內,雖只只守著一個宮殿,生活卻過得有滋有味,時常自己練習書法繪畫,寫的一手好丹青,也十分熱衷美食,她宮裡的小膳房烹飪的菜品也是相當的出色。1924年中秋節後瑾妃感染風寒,身體情況越來越差,最後在永和宮內與世長辭,享年五十一歲。在她的棺材還擺在慈寧宮時,馮玉祥就來攆人了。即使當時的大清已經走向滅亡,也要讓逝者入土為安,在朝廷和其家人的努力爭取下,最後瑾妃入葬清西陵妃園寢,成為清西陵最後一位入葬的嬪妃。

紫禁城雖然恢弘壯麗,卻也是禁錮女性的牢籠,最後的四位太妃結局雖各有不同,卻都是孤獨終老,瞭然一身。當大清朝已經苟延殘喘之時,女性身為後宮中的弱勢群體更是成為了那個年代的犧牲品,即使心思單純為人本分也難逃時代的蹂躪與折磨,她們雖都是貴族出生,後半生卻顛沛流離,富貴權勢都成了一場空。她們雖是女子也曾渴望過愛情,卻一生從未體驗過愛情的甜蜜,史料留下來的只是一個個冰冷的名字,而她們在亡國之時真實的後宮生活和所受的折磨卻無人得知,她們是一個時代的悲劇,見證了紫禁城最後的黃昏。


木劍溫不勝


溥儀被迫退位之時,不論是皇宮也好,或是清政府也好,皆由光緒皇帝的皇后——隆裕一人作主。

他的退位詔書也是隆裕讓人草擬並且下發的,溥儀的退位讓她鬆了一口氣,也讓她沒了繼續撐下去的動力,所以辛亥革命後的第二年,隆裕便在抑鬱之中病逝。

1913年隆裕病逝時,溥儀只有7歲,紫禁城應當由誰來主持呢?

隆裕死後,爭奪這個“皇宮之主”的便是當時的四位太妃,她們之中有三人是同治皇帝的遺孀,即敬懿太妃、榮惠太妃和莊和太妃;一人是光緒皇帝的遺孀,即端康太妃。

同治帝雖然留下了三個遺孀,不過卻以敬懿太妃為首。

1908年慈禧選定溥儀作為皇位繼承人的時候,因為同治帝和光緒帝二人無後,所以讓他“繼承同治,兼祧光緒”,也就是說溥儀是同時過繼給同治和光緒二人為子,那麼同治和光緒的遺孀便都是溥儀的嗣母。

所以,對這四位太妃,溥儀一律叫她們“皇額娘”,倘若隆裕活著的話她們實際上是沒這個資格的。

後來是哪個太妃成了“皇宮之主”呢?是端康太妃。

說到端康太妃或許知道的人不多,但若說到被慈禧投井的珍妃的話,恐怕沒人會不知道吧?端康太妃便是珍妃的姐姐,在被冊封為端康太妃之前,她的封號是瑾妃。

端康太妃之所以能夠打敗敬懿太妃,成為繼隆裕之後的皇宮的掌舵者,實際上是因為她找到了外援——袁世凱。

溥儀退位之後雖然能夠享受“清室優待條件”,雖然能夠躲在紫禁城裡繼續當遜清“小朝廷”皇帝,可說到底他和“小朝廷”能不能繼續存在,或者能不能繼續享受優待條件,還得是住在中南海的那位袁總統說了算呀!

袁世凱站出來“干涉”,欽定由端康太妃主持皇宮事務,誰敢不從?

端康太妃被袁世凱欽定為皇宮的掌舵人之後,敬懿太妃那個氣呀,隆裕活著的時候敬懿、榮惠和莊和三人便受到了打壓,一度被隆裕打入冷宮,好不容易熬死了隆裕,原想著熬出頭了,誰知道又跳出來個端康。

後來溥儀之所以會娶婉容,婉容之所以成為皇后,也是由端康太妃一手拍板決定,氣得敬懿太妃有氣也不知道往哪撒。

1924年馮玉祥將溥儀趕出皇宮的時候,這四位皇太妃又去了哪呢?

馮玉祥是在1924年10月23日發動“北京政變”,隨後一不做二不休地在11月5日派鹿鍾麟去皇宮驅逐溥儀,溥儀也於當日下午3時左右離開皇宮驅車前往醇親王府。

可實際上,早在溥儀遭到驅逐之前,莊和太妃和端康太妃便已經不在人世了。

莊和太妃在1921年4月14日因病去世,隨後被葬入同治皇帝的惠陵的妃園寢。

端康太妃雖然在隆裕死後成為了皇宮裡的主宰,體驗了一把大權在握的美妙感覺,可也沒能體驗多久,這才過完了1924年的中秋節沒幾天,她便病倒了,並且一病不起,於1924年9月24日病死了,隨後被葬入了光緒帝崇陵的妃園寢。

這也算是端康的幸運,她才死了一個月,馮玉祥便發動了政變,然後驅逐了溥儀。

溥儀當時被鹿鍾麟那句“你願意平民,還是想繼續當皇帝”給嚇得臉色蒼白,急急忙忙收拾好東西逃出了皇宮,在醇親王府住了一段時間之後仍然心有餘悸,又趕緊離開醇親王府去了日本使館請求庇護。

莊和太妃和端康太妃死了,溥儀被趕走了,可是敬懿太妃和榮惠太妃卻留了下來。

馮玉祥口口聲聲溥儀他們如果不離開皇宮的話,他便對著紫禁城開炮,怎麼敬懿和榮惠沒走,他卻沒有開炮?說白了馮玉祥也不過是在嚇唬溥儀而已,他要真敢對著紫禁城開炮,恐怕早被罵死了。

他也沒打算讓敬懿和榮惠留在皇宮,但是這兩位老太太耍起了賴皮,鹿鍾麟好說歹說,她們卻說什麼也不肯出宮。

當時敬懿和榮惠已經是68歲的老太太了,鹿鍾麟也不敢對她們動粗,只好向馮玉祥請示。

馮玉祥聽說了這事之後也有點發愣,你說你們兩位老太太也快70歲的人,怎麼還在這耍賴皮呢?

說實話,敬懿和榮惠畢竟到了這個歲數了,已經活成了人精,她們可不像溥儀那樣沒經歷過事,所以碰到事便慌慌張張不知所措,從馮玉祥讓人“逼宮”卻又給了時限,在時限之上又多給幾個小時這麼點小事,她們便看出來馮玉祥嘴上說要開炮,但顯然不敢真的這麼做,所以她們才敢賴在皇宮不走。

不過,敬懿和榮惠也不是不走,她們只是不想走的那麼著急,因為皇宮裡的“家當”還得多拿一點呀!

馮玉祥讓人圍著皇宮,她們不走的話誰照顧她們的吃喝拉撒睡?

她們之所以沒和溥儀一起出宮,原因便在於想多拿一點“家當”,這樣的話即便離開了皇宮也能繼續享受自己的晚年。

這兩位老太太拿夠了東西之後,這才晃晃悠悠地離開了皇宮,然後住進去了麒麟碑衚衕,仍然好吃好喝地活著,還沒在皇宮時的那種壓抑感。

敬懿太妃後來病逝於1932年2月,榮惠太妃則病逝於1933年5月,後於1935年被一同葬入妃園寢。


寧糊塗


溥儀還是嫩了點兒,被馮玉祥一嚇唬乖乖的就搬出了故宮,而那些久經考驗的太妃則就不同,他們死纏硬磨愣是在故宮裡又住了些日子,收拾了眾多寶物,然後主動出宮。

清帝遜位後,按照《清室優待條件》依舊住在故宮裡,當時宮中有四大太妃,分別是

同治皇帝之遺孀—敬懿皇貴太妃赫舍里氏;同治皇帝之遺孀—榮惠皇貴太妃西林覺羅氏;同治皇帝之遺孀—莊和皇貴太妃阿魯特氏;光緒皇帝之遺孀—端康皇貴太妃他他拉氏。

端康皇貴太妃他他拉氏。

四妃中最有名的當屬端康皇貴太妃,因為他正是珍妃的親姐姐瑾妃。這位號稱“胖娘娘”的太妃,一生與世無爭,成為太妃後在後宮中還是有一定地位的,婉容之所以能力壓文繡成為皇后就是得到了端康皇貴太妃的大力支持。

端康皇貴太妃是幸運的,去世後僅僅十幾天溥儀就被趕出故宮。

莊和皇貴太妃

阿魯特氏,蒙古族,是同治皇帝的嬪妃之一,是統治皇后阿魯特氏的姑姑,但是卻比皇后還小三歲。莊和皇貴太妃1921年病逝,終年六十五歲,所以也沒有趕上被逼出宮。

敬懿皇貴太妃赫舍里氏 榮惠皇貴太妃西林覺羅氏

敬懿皇貴太妃赫舍里氏是同治皇帝的瑜妃,榮惠皇貴太妃西林覺羅氏是同治皇帝的瑨妃。

溥儀被嚇得離開皇宮,可是這兩個老太妃可不是吃素的,一番死纏爛打,哭天抹淚弄的鹿鍾麟也沒辦法,只好將他們暫時留在宮中,這兩大太妃在宮中也沒閒著,他們四處蒐羅將很多宮中藏品打包,然後主動離開了皇宮。

出宮後他們住在附近的衚衕裡,依舊有大批太監伺候,1932年赫舍里氏病逝,北京還舉行了盛大的皇家葬禮,一年後西林覺羅氏也病逝。


一點點歷史


清朝宣統年間,自溥儀登基還活著的先帝妃嬪一共有4位,分別是端康皇貴妃、莊和皇貴妃 、敬懿皇貴妃、榮惠皇貴妃。其中端康是光緒的妃子,莊和、敬懿、榮惠是同治的妃子。那麼在1924年11月5日宣統皇帝被趕出紫禁城後,這四位太妃都去了哪裡呢?



端康皇貴妃

端貴皇貴妃即瑾妃,乃是光緒最寵愛的妃子珍妃的姐姐,1889年入宮為嬪,號“瑾嬪”。後因慈禧60大壽被加恩為妃,不過在1894年因其妹妹珍妃忤逆慈禧,她被牽連被貶為貴人,但次年又被晉升為妃。



1909年溥儀繼位後,瑾妃被上尊號“兼祧皇考瑾貴妃”。1912年溥儀遜位後,瑾妃上尊號“端康皇貴太妃”。1924年9月24日,瑾妃病逝於永和宮中,此時距離溥儀被趕出皇宮還有41天的時間。所以當溥儀被趕出皇宮的時候,瑾妃早已魂歸天國啦。

莊和皇貴妃

莊和皇貴妃即珣妃,她的侄女就是同治的皇后孝哲皇后。1872年,入宮為妃,初封嬪,號“珣嬪”。1874年11月15日晉升珣妃。1894年正月,被光緒皇帝晉升為珣貴妃。1909年溥儀繼位,冊封她為“皇考珣皇貴妃”。1913年,遜位的溥儀晉升她為莊和皇貴妃。



1921年4月14日,莊和病逝於儲秀宮。此時距離溥儀被趕出紫禁城還有1301天。同端康一樣,莊和在溥儀被趕出時已魂歸天國。

敬懿皇貴妃

敬懿皇貴妃即瑜妃,她是四大太妃中最漂亮的,也是最聰明的一個,琴棋書畫無所不能。1872年入宮,初為瑜嬪。1874年11月15日晉升為瑜妃。1894年正月,被光緒皇帝晉升為瑜貴妃。1909年溥儀繼位,她被上尊號“皇考瑜皇貴妃”。1913年3月12日,她又上尊號“敬懿皇貴妃”。



1924年11月5日,溥儀被趕出皇宮,並前往北府居住。而敬懿則前往位於麒麟碑衚衕的榮壽固倫公主府(榮壽固倫公主於1924年病逝)居住,直至終老。1932年2月3日因病逝世。

榮惠皇貴妃

榮惠皇貴妃即瑨妃。1872年2月初3進宮,初為瑨貴人。1874年,晉升瑨嬪。1894年,光緒皇帝奉慈禧太后懿旨晉升其為瑨妃。1895年,再次晉升為瑨貴妃。1909年溥儀登基,其晉升瑨皇貴妃。1913年,被晉升為榮惠皇貴妃。



1924年11月5日,溥儀被趕出皇宮。榮惠和敬懿兩位太妃一起前往位於麒麟碑衚衕的榮壽固倫公主府居住,直至終老。1933年5月18日因病逝世。



可以說溥儀在位時宮中的四大太妃除了端康皇貴妃、莊和皇貴妃兩位皇太妃在溥儀被趕出宮前就去世的。其餘的兩位太妃都前往位於麒麟碑衚衕的榮壽固倫公主府居住,且一直居住在去世。


澳古說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當時有4大太妃。

莊和太妃

阿魯特氏,蒙古人

他是同治的妃子。她沒什麼好說的,除了是同治皇后的姑姑以外(這算不算亂倫?),是個很平庸的人。

姑侄二人同時被選入宮,侄女被立為同治帝的皇后,姑母卻被選為嬪。

同治因為天花(一說嫖妓染上梅毒)暴斃,莊和太妃19歲就開始守寡。

1921年,65歲的莊和太妃去世,沒有趕上馮玉祥的逼宮。

端康太妃

他他拉氏,滿族人

運氣最好的就是端康太妃。隆裕太后死後,宮裡就是端康太妃主事。他是貞妃的姐姐,光緒的原配貴妃。遺憾的是,無論是他還是隆裕太后,都被光緒極端厭惡,認為她們是慈禧的爪牙。端康太妃和光緒,從沒有同過床,當然也沒有後代。

不過端康太妃性格較為隨和,為人慈善,平時很少在宮中作威作福,所以人緣很好。

只是晚年,端康太妃患有嚴重的甲狀腺疾病,最終不治而亡。

她的運氣很好,死後才20天,馮玉祥就派兵將所有人趕出了皇宮。

這幾個太妃中,端康是唯一死在紫禁城的。

敬懿太妃

赫舍里氏,滿族人

據說她當年是個大美人,身材苗條,冰肌玉質,花容月貌,而且聰明機敏,精通文墨,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於是被同治皇帝看中,成為妃子。

只是同治得了沒多久就死了,敬懿太妃基本也是守活寡。

敬懿太妃雖沒有慈禧太后的能力,但是4大太妃中最厲害的,一度壓到了懦弱的裕隆太后操縱了後宮的大權。

只是,好景不長,很快紫禁城就樹倒猢猻散了。

馮玉祥部隊來驅趕時,溥儀嚇得半死,婉容文繡哭哭啼啼。

但敬懿太妃非常乘坐,一面以死相逼,一面全力清理自己的財物。

馮玉祥見敬懿太妃鬧得厲害,怕她真的自殺不好收拾,就讓她留下來多住了15天。

由此,敬懿太妃得以將所有的財物,包括一些稀世珍寶《中秋帖》、《伯遠帖》等帶出宮。

相反,溥儀他們除了隨身帶走一些最值錢的財物,其他基本都丟掉了。

出宮以後,年級很大的敬懿太妃在東城麒麟衚衕豪宅隱居,當時他們因70歲高齡。

8年後,78歲的敬懿太妃壽終正寢。



榮惠太妃

西林覺羅氏,滿族人

她也是同治的妃子,比敬懿太妃小1歲。

榮惠太妃幾乎是敬懿太妃的影子,兩人在同治死後就關係密切,互相保護。

只是榮惠太妃沒有太多野心,能力也不強。

她的生活軌跡同敬懿太妃幾乎一致。

馮玉祥來趕人的時候,敬懿太妃一同要尋死,得以和敬懿太妃一同留下了半個月。

這半個月內,她和敬懿太妃一起將所有財物裝箱。說起來,榮惠太妃更細心一些,連光緒帝穿過的龍袍和她自己被晉封為皇貴妃時所得的部分儀仗、傘蓋、輿轎等“軟片”,全部帶走了。

榮惠太妃甚至試圖帶走自己的金絲楠木棺材,只是因為太大無法搬運,最終只得留下,成為目前故宮的文物。

榮惠太妃和敬懿太妃一同隱居東城麒麟衚衕隱居。1932年,她的好友敬懿太妃去世。榮惠太妃一個人倍感寂寞,1年以後也去世,享年78歲。


薩沙


1924年11月5日,對於遜帝溥儀來說,這真是狼狽的一天。他被西北軍閥馮玉祥逼迫著,連換洗衣服都來不及拿,就帶著婉容和文繡被趕出了紫禁城他的家。然而,讓馮玉祥頭痛的是,紫禁城裡居然還有釘子戶跟他性命相搏,硬是死活不肯走,而他竟束手無策。這釘子戶究竟是誰呢?

(敬懿皇貴太妃)

這釘子戶就是敬懿皇貴太妃和榮惠皇貴太妃。

敬懿皇貴太妃是個狠角色,她和榮惠皇貴太妃都是同治的遺孀。

早在光緒帝去世時,由於光緒帝沒有兒子,慈禧便將醇親王載灃的兒子溥儀抱進宮來,把他過繼給同治,同時讓他肩祧兩房,亦兼承光緒之祧。

溥儀繼位時,還是3歲的毛孩子。慈禧遺詔,把光緒的皇后隆裕封為皇太后,和載灃共同輔政。

當時敬懿皇貴太妃和榮惠皇貴太妃還是瑜妃和瑨妃。並且由於同治早逝,慈禧稱,看到她二人容易想到去世的兒子,所以將她倆打發到冷宮裡了。

隆裕被封為皇太后以後,瑜妃和瑨妃沒能得到分封。更可氣的是隆裕還稱她們為奴才,所以瑜妃很不滿。

在慈禧下葬清東陵時,王公大臣還有後宮嬪妃都要前往祭拜。

瑜妃待祭拜完畢,便從人群中走了出來,直接問載灃,溥儀入繼,是否只過繼給德宗(光緒)沒有過繼給穆宗(同治)?

載灃還沒明白瑜妃的用意,便老實說,兼繼穆宗。

瑜妃聽了立刻當眾指著載灃的鼻子問,那為何隆裕被封為皇太后,而我卻還是個奴才?

說完,瑜妃作死作活地就往柱子上撞。揚言與其回宮去做奴才,還不如給老佛爺殉葬。

瑜妃一鬧,大家都慌了神。要知道這可是皇家祖陵,埋的都是先人。如果瑜妃真死在這裡,說出去被人笑話,會丟了皇家臉面。

眾人又拉又勸,瑜妃就賴在地上打滾不起來。

載灃沒辦法,只得和隆裕商量後,同意晉封她為皇太妃,除了不用稱奴才外,月錢亦增加,她這才罷休。

(載灃劇照)

當然,瑜妃被封為皇太妃,瑨妃和珣貴妃,還有光緒帝的遺孀瑾妃也都跟著沾了光,被封了皇太妃。

溥儀退位時,這4位太妃也都健在,只是她們都和隆裕關係不好。

雖說隆裕是溥儀的養母,但隆裕性情暴躁,喜怒無定。溥儀和她感情很生份,倒是和思想開通,喜歡新事物的瑾妃最為親近。

隆裕病逝後,一心想做皇太后的瑜妃,便打起了溥儀的主意。她施展手段,想得到溥儀養母的身份。但瑾妃也不是省油的燈,她很快聯合袁世凱,阻撓了瑜妃的陰謀。同時她又拉攏溥儀,被溥儀封為端康皇貴太妃,這樣一來,她就成了4太妃之首。

瑾妃自從被封為皇貴太妃後,對溥儀的態度就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她不僅強迫溥儀喊她皇額娘,還壓根不把溥儀放在眼裡。

對待瑜妃、瑨妃和珣貴妃那更是百般責難,氣得瑜妃三人,常常背地裡對她說三道四。

至於宮女太監,那就更慘了,非打即罵。看誰不順眼,就攆出宮去,結果宮裡上上下下都對她不滿。

溥儀有一次被宮女太監慫恿著,和她大吵了一架。結果她就把溥儀的生母瓜爾佳氏和祖母劉佳氏叫到宮裡,當著眾人的面訓斥她們教子無方。劉佳氏和瓜爾佳氏跪在地上一再給瑾妃賠不是,又逼著溥儀道歉這才算完。

(瑾妃劇照)

沒想到瓜爾佳氏性格剛強,受了氣後回去就吞鴉片自殺了。從那以後瑾妃才有所收斂,但她和溥儀的關係也算是徹底完結了。

1921年4月,最沒有存在感的珣貴妃先行病逝。溥儀給她上諡號“恭肅皇貴妃”。

緊接著,能吃會喝的瑾妃在1924年過中秋時,由於受了風寒不久病逝。溥儀給她上諡號“端康皇貴妃”。

這下就剩下瑜妃和瑨妃兩位太妃了。

瑨妃和瑜妃早年都不得同治寵愛,後來又一起被慈禧打入冷宮,凡事都由瑜妃做主。因此二人在4位太妃中,關係最親近。

然而瑾妃去世不久,瑜妃和瑨妃就趕上了馮玉祥發動的北京政變。說實話,政變對她二人來說沒有什麼,可是緊接著她二人要被掃地出門,這就要了她們的命。

面對馮玉祥的軍隊,一把年紀的瑜妃不像溥儀那麼倉皇。她一邊在馮玉祥軍隊面前以死相逼,一邊命瑨妃盡全力清理財物。

看著瑜妃又哭又鬧,馮玉祥也傻了眼。他擔心,萬一她真自殺了,自己吃不了兜著走,所以他只得多給了瑜妃和瑨妃15天時間。

在充裕的時間內,瑜妃和瑨妃盡最大力量把所有財物打包,甚至連光緒當年登基穿過的一件龍袍也被打包帶走。

她們先是到榮壽大公主的府中居住了一段時間後,接著二人又遷到東城麒麟碑衚衕居住。

後來瑜妃聽說溥儀要到偽滿洲國去做皇帝,還把她從宮裡帶出來的龍袍獻給溥儀,希望待溥儀登基後,還能跟著去東北吃香喝辣。

可惜她沒能等到溥儀登基,便於1932年2月病逝了。瑜妃一走,瑨妃頓覺人生沒了趣味,不久便也找瑜妃去了。

(參考史料:《清史稿》)


張生全精彩歷史


清朝最後一位宣統皇帝溥儀退位以後,留下了清王朝的四位太妃,分別是同治皇帝的三位遺孀:懿靖皇貴太妃赫舍里氏、榮惠皇貴太妃西林覺羅氏、莊河皇貴太妃阿魯特氏,還有一位是光緒皇帝的遺孀端康皇貴太妃他他拉氏(著名的珍妃的姐姐)。

在退位的清王室中,除了隆裕皇太后之外,就是四大太妃的地位最尊貴。其中的端康皇貴太妃他他拉氏年紀比較輕,思想開明,在隆裕皇太后升遐以後,就屬端康皇貴太妃地位最高。


四大皇貴妃中的敬懿皇貴太妃赫舍里氏最為美貌,知書達理,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光緒帝死後第四天就被尊為皇貴妃。被趕出紫禁城後遷入了榮壽公主府,民國二十年病逝。而榮惠皇貴太妃西林覺羅氏也一樣的命運。

莊和皇貴太妃阿魯特氏是同治帝皇后阿魯特氏的姑姑,也是同治帝的妃嬪,清朝滅亡後被尊奉為皇貴太妃。

端康皇貴太妃他他拉氏,就是光緒帝的瑾妃,也是著名的珍妃的姐姐。他他拉氏姐妹入宮後,珍妃入主景仁宮,瑾妃入主永和宮。瑾妃成為端康皇貴太妃以後,溥儀非常尊重她,稱其為皇阿孃。

瑾妃長相併不美觀,甚至有點那啥,但是地位非常高,清朝滅亡後她仍舊居住在永和宮。而瑾妃愛好美食,永和宮的小膳房也相當出色。民國年間,瑾妃病逝於永和宮。


澹奕


末代皇帝溥儀被趕出宮時,大清尚有4位太妃,其中包括同治皇帝遺孀三位,光緒皇帝遺孀一位。原本按照繼承皇位先後順序,這四位太妃應是溥儀的奶奶輩和媽媽輩,但因為溥儀曾被同時過繼給同治和光緒,所以最後四位太妃也就都成了溥儀的媽媽輩,簡稱“四個媽”。

也正因此,四位太妃的最終去向問題,可以統一被歸結到:溥儀的“媽媽們”去哪兒了。

溥儀在當上皇帝之前,在慈禧太后的干預下,被過繼給光緒為子,以此繼承大清皇位。

按照清朝皇室的先例,溥儀就該叫光緒為皇阿瑪,管他們的皇后叫皇額娘。於是,溥儀在這種先例之下,就有了兩個爸爸(算上親爹)和兩個媽(隆裕太后和親媽)。

裕隆剛當上皇太后,就趕上了大清國滅亡。作為皇帝的母親,隆裕太后自然是要垂簾聽政、自然是要籤《退位詔書》、自然是要承受遺老遺少們的責罵。

大清國亡了的第二年,隆裕太后就在鬱悶中去世。

如果嚴格遵照清朝皇室禮法,隆裕太后死了,那溥儀就算是沒媽的孩子了。可溥儀趕上行情了呀!大清國的滅亡,可是中國古今未有之大變局,現在已經是共和時期了!過去的那一套,必然是要摒棄的。

於是呢,在袁世凱的提議下,應該給同光二帝的四位妃子加以封號什麼的。按理說袁世凱不應該管這個閒事,畢竟這是人家的家務事!誰知道這四位太妃的家人怎麼想的,也就是瞅著皇帝沒什麼權力了,才敢請求袁世凱出面管閒事。

袁世凱管閒事的直接後果,便是小皇帝溥儀又多了“四個媽”。(按照溥儀的話就是:本朝從來沒有皇帝管妃叫額孃的。)這四個媽分別是:敬懿太妃、莊和太妃、榮惠太妃、端康太妃;其中只有端康太妃是光緒帝的妃子,其他三位全是同治帝的妃子。

這四個媽剛進宮的時候,受慈禧壓迫;慈禧死了,又被隆裕太后打入冷宮;好不容易隆裕太后也死了,大清國卻完蛋了。忽然之間失去了約束,四個老太太那還不得分個高下?可大家都是妃子,這高低貴賤該怎麼分呢?

要不怎麼說人人都喜歡年輕呢?因為年輕就是好啊!

隆裕太后去世之後,後宮群妃無首,四個太妃為了爭太妃之首,也是拼盡了手段。最後,袁世凱指定端康太妃主持宮中,並取得了皇帝的最高撫養權;並對紫禁城裡的一切閒雜人等吆五喝六,儼然把自己當成第三代慈禧老佛爺了!

端康太妃成了太妃之首,對她自己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兒。因為溥儀心裡有什麼邪火,總是衝著她發。也就仗著皇帝年幼無知且又遜位無權,端康太妃並不把他放在眼裡。終於有一次,這個老太妃把溥儀的親媽給逼死了,這才引得溥儀大怒!

溥儀跑到端康太妃住的永和宮,把她給吼了一頓。要不怎麼說人家年輕呢,這一頓吼雖說只是鎮住了端康太妃,卻把莊和太妃給嚇的一病不起,最後愣是病死在床上。至此,宣統皇帝的五個額娘一個媽,已經死了一半了。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直係軍閥馮玉祥突然發動北京政變,囚禁總統曹錕、解散國會,並組織了自己的內閣。馮玉祥成了北京城的扛把子之後,第一件事便是把紫禁城的小朝廷移出宮禁,並嚴令他們“三個小時全部搬出去!”

這個時候的紫禁城,大家都在幹嘛呢?溥儀皇帝業已完婚親政,正在和皇后婉容吃著蘋果唱著歌;端康太妃剛剛去世不到十天,前朝遺老們已經替她辦完了喪事。偌大的紫禁城,如今只剩下三個主人了:溥儀和他的兩個皇額娘。

聽說要在三個小時內搬出去,溥儀急的跳了起來!匆匆忙忙收拾了一些財寶之後,便搬到親爹的宅邸“北府”。

溥儀搬出去之後,並不意味著紫禁城已經空了;敬懿太妃和榮惠太妃還賴在宮裡沒走呢。若是別人,執行驅逐命令的鹿鍾麟連拖帶拽也就拉出去了。可是這兩位年事已高,真要鬧出個三長兩短,自己也沒辦法向上級交代。

無奈之下,鹿鍾麟只好將其他人都趕出來,留下兩位太妃和幾個貼身太監在宮裡。鹿鍾麟總是要執行上峰命令的,為了逼她們自己出宮,將紫禁城圍起來,只許出不許進。兩位老太太在扛了幾天之後,實在餓得不行了,只好帶著精挑細選的珍寶,方才晃悠悠地出來。

這兩位老太太能從同治年間,一直活到民國時期,憑藉的可不只是脾氣好,而是心眼兒多!她們極善察言觀色,對於危險有著敏銳的嗅覺。慈禧太后那麼難伺候的主兒,她們倆都能應付,一個小小的鹿鍾麟,完全不在話下。

馮玉祥下令驅逐皇帝出宮的時候,兩位老太太就已經察覺出,他的動機並非是要趕盡殺絕、而是單純的看不慣這個小朝廷。在這種情況下,兩位太妃便儘可能多的盜取珍寶,以便出了紫禁城,自己的生活也能多一份保障。

敬懿太妃和榮惠太妃在搬出紫禁城之後,並沒有離得太遠,而是在交道口附近一個名叫麒麟碑衚衕住下。溥儀雖然老大不樂意,畢竟這兩位也是他的皇額娘,只要她們還健在,溥儀就得盡一天孝心:每個月給二位8000大洋生活費,並定期寫信安慰。要知道,溥儀給自己親爹盡孝,也才2400大洋,皇帝的老婆就是不一樣!

麒麟碑衚衕雖然不大,裡面的宅邸卻別有洞天。兩位老太太手裡有錢,又沒有雜事叨擾,日子也是優哉遊哉。就在這種無憂無慮的生活下,她們樂享天年,離宮幾年後相繼病逝。

自此,溥儀皇帝的媽媽們便也全部去了天堂了了。


記者李滿


清朝宣統皇帝,即末代皇帝溥儀被趕出皇宮,而那些太妃們指的是光緒皇帝和同治皇帝這哥倆的健在的妃子。她們分別是:瑾妃、瑜妃、瑨妃和珣貴妃,後來均被封為太妃。


1、瑾妃——端康皇貴妃,光緒皇帝的三位后妃之一,就是被慈禧下令推入井中的珍妃的親姐姐,戶部右侍郎長敘之女。宣統皇帝溥儀即位後,尊其為"兼祧皇考瑾貴妃"。1924年9月24日,瑾妃病逝於永和宮中,年51歲,諡號為“溫靖皇貴妃”。


2、瑜妃——敬懿皇貴太妃,同治帝的妃子之一,頗有心計。1932年2月5日病死,終年七十七歲,諡號為“獻哲皇貴妃”。


3、瑨妃——榮惠皇貴太妃,同治帝的妃子之一,溥儀尊封為榮惠皇貴妃。1933年5月18日去世,享年七十八歲,諡號為“敦惠皇貴妃”。


4、珣貴妃,同治帝的妃子之一,宣統帝尊她為皇考珣皇貴妃,又稱她為莊和皇貴妃。1921年4月14日病死,終年六十五歲,諡為“恭肅皇貴妃”。


光緒帝去世後,慈禧太后命溥儀繼承皇統,過繼於同治帝載淳,同時兼承光緒帝之祧,一人祧兩房。尊祖母慈禧太后為太皇太后。同時隆裕被封為皇太后,與溥儀的父親載灃共同攝政。而瑾妃也被封為皇太妃,而瑜妃、瑨妃和珣貴妃卻沒有什麼事,根本沒有想到對她們進行冊封。

一、瑜妃和瑨妃


因為瑜妃是個非常厲害的角色,而且曾因慈禧把她和瑨妃一起打入過冷宮,所以倆人感情特別好,平時說話聊天,可謂是共患難的閨蜜。瑜妃曾經兩次鬧出過非常大的動靜,一次是在拜祭慈禧時,瑜妃在清東陵撒潑打滾,大鬧天宮。另一次是在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逼迫她們搬走時,瑜妃又是以死相逼,爭取了十幾天的收拾財物的時間。


話說,瑜妃看著趾高氣昂的隆裕皇太后是心裡一萬個不痛快,能不能攝政她不在乎,也爭搶不了。但是名分上的事,能爭取還是要爭取。特別是還得天天奴才長奴才短的給隆裕太后請安,本來是平起平坐的,想到這裡,她心裡的話就蹭蹭地往上冒。當然,瑜妃是打心眼裡瞧不起隆裕。


慈禧出殯時,大家一起去東陵拜祭。瑜妃直接來到載灃的面前,在空曠的天地裡,當做大家所有人的面,質問他,溥儀是是不是同時過繼給了同治帝和光緒帝,肩挑兩家。載灃說是,瑜妃就開始坐在地上連哭帶絮叨了,質問他為何隆裕皇后被稱為母后,自己還是奴才。見載灃不說話,瑜妃乾脆在地上打起滾來。


在百官相勸和載灃同意回去就做安排後,瑜妃才不哭不鬧,一起回京。可是此事一直拖著,沒有 解決。一年後,有一次去清東陵拜祭,瑜妃又舊事重提,頗有讓慈禧給她做主的意思。這次,瑜妃直接就向柱子上撞去。回京後,問題得到了解決,瑜妃心願得到了滿足,捎帶瑨妃和珣妃也跟著她沾光,一起被封為皇太妃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後,限期溥儀他們搬離。瑜妃先是哭鬧,看看能不能不走。是啊,去哪裡能趕上皇后裡好呢!一哭二鬧三上吊之後,瑜妃一看不走是不行,最後得到了緩期搬離的寬限,於是和瑨妃盡最大可能把寶貝都帶上搬了出去。


瑜妃和瑨妃搬走後,過了幾年的舒坦日子,畢竟手裡有錢。幾年後,瑜妃病逝,一年後,瑨妃也走了。而珣貴妃呢?在瑜妃去世前的十幾年就因病去世了。

二、瑾妃


光緒十五年(1889年),與妹妹(珍妃)被入選宮中,初封為瑾嬪,後晉妃,光緒二十年因珍妃忤逆太后而受株連,降為貴人,次年復升為妃。

當時,作為光緒三個后妃之一的瑾妃的境遇與皇后隆裕一樣,是被冷落的。珍妃皮膚白皙,相貌秀美,人聰明伶俐,活潑開朗。瑾妃卻又矮又胖,相貌平平,性格沉穩。光緒帝當時只喜歡珍妃一人,天天與珍妃在一起,都不正眼瞧她倆。但是在慈禧西逃時,瑾妃比妹妹珍妃幸運,被帶上了。

宣統即位後,瑾妃的徽號是端康太妃,住在永和宮,此時,她與溥儀關係不錯。溥儀退位後次年,隆裕太后去世,瑾妃的地位有所提高。瑾妃得到袁世凱的支持,得到了撫養溥儀的資格。


瑾妃有了權後,開始與溥儀關係有了裂隙,監視並制約溥儀,並且對太監和宮女非打即罵,搞得大家對她意見都非常大。有一次,溥儀與瑾妃大吵之後,瑾妃把溥儀的生母和奶奶都叫進宮訓話,結果溥儀生母氣不過,回家後尋了短見。


之後,瑾妃與溥儀關係一度降到冰點,之後稍稍緩和。在1924年秋天,瑾妃受了風寒,不久便病逝。

三、隆裕皇太后


隆裕(1868-1913,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名靜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統葉赫那拉·桂祥之女。光緒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欽點成婚,次年立為皇后,並在婚期過後住進東六宮之一的鐘粹宮。


隆裕皇太后也是一個不幸的女人,長得平常,又是慈禧的眼線,深得光緒的厭惡。溥儀繼承皇位後,隆裕作為溥儀的養母,又是皇太后,且能攝政,權利是非常大的。但隆裕與溥儀的感情比較淡。


隆裕不善於巴結於人,所以親信不多。但她盡力撫育溥儀,做好一個母親的角色。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12月6日,載灃辭去監國攝政王的職位,垂簾聽政的隆裕太后,成為即將終結的大清王朝的責任人。她在和袁世凱進行了長談後,對他說:“餘一切不能深知,以後專任於爾。”並且任命袁世凱為議和全權大臣,委託唐紹儀為議和代表,負責與南方各省進行和平談判。


12月28日,全國各地要求清帝遜位的呼聲越來越高,隆裕太后最後表態說:


“頃見慶王等,他們都說沒有主意,要問你們,我全交與你們辦,你們辦得好,我自然感激,即使辦不好,我亦不怨你們。皇上現在年紀小,將來大了也必不怨你們,都是我的主意。”


隆裕自我感覺罪孽深重,覺得大清斷送在了自己的手中,她說只要天下平安就好。之後不久,就鬱鬱而終。


校書郎工作室,柒月夏


歷史漫談君


同治皇帝成婚後,其有一後四妃,皇后即狀元崇綺阿魯特氏,後在同治皇帝死後不到一年就去世,據說是被慈禧太后相逼而殉難而死。

同治的四個妃子,即後來的淑慎皇貴妃富察氏、莊和皇貴妃阿魯特氏、敬懿皇貴妃赫舍里氏、榮惠皇貴妃西林覺羅氏。

淑慎皇貴妃富察氏在光緒三十年時去世,另外三位太妃則壽命很長,都活到了民國年間。



至於光緒皇帝,其成婚後有一後二妃,皇后就是慈禧太后的侄女隆裕太后,兩個妃子就是珍妃和瑾妃。

甲午年間,珍妃瑾妃因為涉嫌買官買官而被降為貴人,後來老實一點的瑾妃被恢復名位,而珍妃因為不肯認錯而在庚子年殉難,據說是慈禧太后逃走前命人扔進了井裡。

如此一來,在清朝覆亡時,紫禁城裡有一個皇后即隆裕太后,還有同治的三個太妃,及光緒的妃子瑾妃。

民國二年(1913年),隆裕太后因病去世,當時溥儀僅僅7歲,宮中剩下四個太妃,最後論下來,由相對年輕的端康太妃也就是瑾妃做了一宮之主。



1921年時,莊和皇貴太妃阿魯特氏因病去世,因而皇宮中只剩下三個太妃。

1924年中秋節後,端康太妃因風寒染病不起,不久去世。因此,在當年11月馮玉祥令鹿鍾麟率兵驅趕溥儀出宮時,宮裡還剩下三個太妃,當然,其中有一個是死的。

當時,端康太妃尚在宮中停靈守靈,因而馮玉祥派兵威嚇時,溥儀畢竟年僅不經嚇,一下就屁滾尿流,嚇得真的在兩小時內收拾細軟從宮中滾蛋了。

至於敬懿太妃赫舍里氏、榮惠太妃西林覺羅氏,這兩位老太太可不吃這茬,反正她們也老了,難道還怕你嚇唬人,還怕死麼?



於是,這兩位老太妃死活就不是肯離開紫禁城,你能奈我何?再說了,端康太妃屍骨未寒,她們還要為之守靈呢,這是中國的傳統,你拿著槍又怎麼樣,總不能把事做絕吧?

最終,鹿鍾麟也是沒轍,只好讓兩位太妃繼續住在宮中,從容的收拾金銀財寶,最後才主動走出了紫禁城。

事後,這兩位太妃在外租房居住,仍舊有太監宮女侍候,後於1932年、1933年分別去世,算是順順當當的過完了這一生。

說起來,溥儀還是太嫩了,不經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