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同時代的風雲人物鄧稼先和楊振寧,誰對國家貢獻最大?為什麼?

鬥帝化馬


其實,他們根本不在一領域,根本沒有必要去做對比,他們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兩彈一星:鄧稼先

鄧稼先是我們國家的兩彈一星的元勳,可以說國防科技力量和他那些年在戈壁灘上的勤勤懇懇地研究是分不開的。他的主要成就其實就是在這些方面。

而說到貢獻,其實就是對於中國的原子彈氫彈的研究。有了像鄧稼先以及其他研究人員的共同努力我們成為了最早擁有原子彈氫彈的國家之一,這也是立足於世界的根基之一。有了這些就不需要擔心被其他大國欺負了。

理論物理學家:楊振寧

而楊振寧對於中國的貢獻其實主要在教育事業上,他拒絕了馬里蘭大學45萬美金的年薪,回到中國搞起了教育,前前後後投入了600萬多美元,從80年代初至今,幾個地方來回奔波,差不多也要有40年的時間了,建設了幾十個大大小小的實驗室,有一些實驗室還是世界前列的水平,還在北大和南開建了研究院,並給教清華大學的學子基礎物理學。

平心而論,就對中國貢獻而言,楊振寧是遠不及鄧稼先的。

而他的學術貢獻主要是來自於理論物理學,主要成就是楊米爾斯理論,宇稱不守恆等十多個大發現。可以說,他在理論物理學圈是世界頂尖的物理學家之一。2000年,《自然》雜誌把他排到了有史以來的物理學家的top20,這當中有牛頓,愛因斯坦,波爾等頂級物理學家。當然,必須要說一點的是和牛頓,愛因斯坦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因為這裡題主問的只是貢獻,很多人喜歡吐槽楊振寧回國晚,以及娶了年輕的老婆,所以不多說了。

所以,就對咱們國家的貢獻來說,兩個人其實都做了很多很多,遠遠大於一般人的貢獻。但是客觀地說,鄧稼先的貢獻更重要。而楊振寧主要是對理論物理學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鍾銘聊科學


對於我國的貢獻,鄧稼先對於中國的發展貢獻最大,1958年,我國準備搞原子彈,負責二機部的劉傑部長找到了時年34歲的鄧稼先,說要“放一個大炮仗”,鄧稼先當然知道這是什麼意思,當時就同意了,在說服家人之後,他帶著一眾剛剛從學校走出來的畢業生踏上了去往核試驗基地的路,這一去就是八年的時間,一直都待在飛沙走石的戈壁試驗場中,日復一日,從搭建場地,到組織人員學習,再到爆炸成功,鄧稼先一直行走在第一線。

從1964到1984年這二十年的時間裡,鄧稼先參與32次核試驗,並且多次現場指揮工作,鄧老為原子彈、氫彈成功爆炸做出的貢獻,是任何人也無法替代的。

1985年,鄧老因為直腸癌住進了醫院,渾身疼痛不止,止痛用的杜冷丁從每天一次到嚴重時每一兩小時一次,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癌症晚期大出血去世,臨終之前仍關心著國家未來的科技發展,叮嚀在場的科技工作者:“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為了國防尖端武器事業奉獻一生的鄧老,我們應永遠銘記他!

最後一言:無論是鄧稼先還是楊振寧,他們都是對國家有著大貢獻的人,放在一起比較貢獻的大小,我感覺這是一種不尊敬偉人的行為,不值得提倡。


科學船塢


要說鄧稼先與楊振寧二位哪個對國家貢獻大,這就很明顯的事了,肯定是鄧稼先。

因為鄧稼先在國內,其工作就是研究兩彈一星,在當時中國剛解放,一窮二白受外打壓的國際大環境下,兩彈一星研製成功極大的提高了我國的對外威懾力和知名度引響力,那個年代最缺的就是為國效力且作出巨大貢獻的科技工作者,而鄧稼先等海外科學家回國並作出了巨大貢獻,人民看得見摸得著,為國家爭得了難得的安寧環境。而楊振寧身在美國,在美國期間努力搞科研,在理論物理學方面造諧很深,引響巨大,為祖國間接地作出了一定貢獻,在世界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科學家。

他倆人所從事的研究是不同的,一個是理論,一個是運用,在當時的中國國內運用科學很受歡迎,加之條件限制所以造就了一代傑出科學家鄧稼先等是情理之中的,在現在改革開放,國家富強,國家急需大量各類人才,也是時代的需要。

所以,愛國奉獻不分先後,不論你身在何處,心中永遠裝著祖國,沒有對不起國家和人民,祖國隨時都歡迎一切有志的海外科技人員的榮歸,攜手並肩共創中華新的輝煌!


手機用戶大地情懷


原子彈氫彈對中國國防的意義,自不必說。但是把中國沒有被蘇修美帝進攻完全歸之於原子彈氫彈,則有失偏頗。一,中國當年雖然造出了原子彈和氫彈,但是數量和當量與美蘇比,完全不是一個量級。到何況,在公園2000年之前,中國既沒有能打到美國本土的遠程洲際導彈,也沒有遠程戰略轟炸機,核潛艇也出不了第一島鏈,根本對美國構不成威脅。那麼請問美國為什麼不打中國?二,中國沒有遭蘇修美帝入侵,主要原因:1.大國間戰略對峙常有,而全面對抗甚至全面戰爭的可能幾乎沒有。冷戰期間,美蘇幾乎沒有發生過直接的武裝衝突,古巴導彈危機,雖然差點爆發大戰,但是雙方最終互相認慫。因為誰都知道大國戰爭的後果。當然,原子彈氫彈的成功研製,讓這種不可能變得更不可能了。2.中美,中蘇之間除了意識形態上的互不相讓,實際上沒有戰略意義上的利益衝突,完全沒有爆發戰爭的必要。3. 美蘇冷戰,客觀上給中國提供了巨大的戰略夾縫生存空間,中國領導人精明地抓住了這一點,儘管文革混亂了10年,依然讓自己在世界上佔有了一席之地。試想當年,如果美國集中力量全面進攻中國,歐洲將面臨蘇聯的巨大壓力,有可能整個歐洲都處於蘇聯的炮火之下;如果蘇聯全面進攻中國,其歐洲方面將門戶洞開,北約必將長驅直入。後來蘇聯國力衰退,中國又一次抓住機遇,和美國建交,創造了改革開放的外部戰略環境,也樂觀上才有中國的高速發展。


阿貴阿惠家農家樂


悟空問答要注意問題導向,如果把問題改成如何理解兩個人對國家的貢獻,就比較好。

鄧稼先是兩彈一星元勳,之所以認為他居功至偉,是他放棄國外優渥待遇,毅然回到一窮二白的祖國,面對技術封鎖,居然拿下只有極少幾個國家掌握的核彈製造,不僅僅是為國爭光,而是打破了帝國主義的核壟斷,使處於襁褓之中的新生共和國有了鎮國重器,樹立大國威風。

楊振寧是物理界全球最受尊敬的大師級人物,回國後,無論是官方對他的肯定,還是他本人實際對國家所做的貢獻,也可以用居功至偉來形容。

鄧、楊至交,佳話多多,都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但令人奇怪的是,如今打開網絡輸入鄧稼先,出來的全是各種溢美之詞,而打開網絡輸入楊振寧三個字,則更多的是一些誹謗謠言或花邊新聞,甚至還有許多惡毒的詆譭和羞辱之語。

楊老先生大度,對這些幾乎都是置之不理,但作為網絡公司,不能為了流量就讓不明就裡的網民任其詆譭一位偉大的科學家,網絡公司這樣賺錢也是昧著良心。

大陸現在最缺的是基礎學科帶頭人,這樣的人本身就沒有,楊老回來建了不少實驗室,稱讚的聲音被雜音掩蓋,十分反常。

是不是有人利用緋聞帶路,糟蹋一個大科學家,然後產生負面效應,讓那些在國外猶豫著想回國效力的頂尖科學人才產生心理負擔,害怕這樣的輿論環境,進而放棄回國念頭,還真不好說。

鄧稼先和楊振寧是從兩個方向為國做貢獻,一個是技術,一個是科學,技術看得見摸的著,普通人容易感覺到,而科學不是解決眼前問題,是長久之計。

要成為強國,不僅要擁有最先進技術,更要有引領技術的先進科學理論。

許多人研究日本諾獎現象,說是日本人尊重科學人才,可回到國內現實,又忘記了尊重二字,這才是應該值得反思的地方。


布衣吳新建


若論對國家的貢獻,鄧稼先是當仁不讓,這位號稱“中國原子彈之父”的科學巨匠,用他的生命為13億中國人撐起一張核保護,使中國安享了50多年的和平時光,至今還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鄧稼先當年放棄美國優厚的待遇,隻身回到一窮二白的祖國,隱姓埋名幾十年,為中國兩彈一星事業耗盡畢生心血,這是什麼,這就是愛國主義,是後人永遠值得學習的精神楷模。

楊振寧最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華人科學家,也是炎黃子孫的驕傲。他在粒子物理、統計力學、凝聚態物理等領域做出了里程碑性的貢獻,是一位享譽世界的大科學家。晚年,他回到中國,拿出自己的工資,為清華、北大建立實驗室,併為中國的科學技術的長遠發展提了很多很好的意見與建議,不顧年老體弱,親自為大學學子們上課,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科學家。

鄧稼先與楊振寧沒有可比性,一個是搞應用的,一個是搞理論的。但相對於對國家的貢獻而言,鄧稼先絕對超過楊振寧。


洛水清風


拿一個美國人和我國“兩彈一星”元勳做比較,誰對國家貢獻大,真是可笑至極!!當年,祖國患難時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海外學子排除萬難回國為國家貢獻“兩彈一星”,而“姓楊的”卻在那時加入美國籍為美國服務,為美國注入無法估算的科技成果,美國利用姓“姓楊的”投送的科技成果更加肆無憚忌地對中國進行圍攻打壓,遏制中國的崛起…——現在老傢伙快死了要落葉歸根就想到中國了,近段時間開始到處發動媒體炒作“姓楊的”美籍華人身份,鼓吹“姓楊的”為國家貢獻,為“姓楊的”洗白當年在美國是在“為全人類服務”…無論如何美化和鼓吹“姓楊的”,都無法抵消他助紂為孽時對中國造成的傷害,叫“姓楊的”滾出中國!!


手機用戶82319616160



永遠是學者


能夠拿鄧稼先去和楊振寧比的人,十有八九是覺得鄧稼先比楊振寧值得尊敬。這裡我要說的是:如果你尊敬鄧稼先,就請不要拿鄧稼先和楊振寧比。因為如果真的比較,鄧稼先完全沒有實力去和楊振寧一比高低。

六十年代製造原子彈的時候,國內並沒有幾個人知道鄧稼先,包括後來原子彈造成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也是沒有多少人知道鄧稼先。今天鄧稼先在受眾群中能夠收穫如此熱捧,離不開楊振寧為鄧稼先寫的一篇叫做《鄧稼先》的文章。在我看來,楊振寧是用心寫的那篇文章,字裡行間飽含著真情實感的流露,是一篇優秀的美文。也正是因為真實情感的迸發,那篇文章被選入了中學語文教科書,讓更多的人知道了鄧稼先的事蹟。相比較而言,氫彈之父于敏在公眾心中的知名度就要遠低於鄧稼先,不能不說楊振寧的那篇《鄧稼先》為公眾認識鄧稼先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

楊振寧和鄧稼先從小就是摯友,1971年楊振寧克服重重阻力回國訪問,第一個要想見到的人就是鄧稼先。在鄧稼先生病住院期間,楊振寧也是從美國將當時最先進的藥物寄給鄧稼先。將鄧稼先和楊振寧放在一起比較,是要割裂他們之間的真摯,這是鄧稼先所不希望的。如果鄧稼先能感知到有人做這樣的比較,一定會阻止。

鄧稼先是為中國研製原子彈的,楊振寧是搞基礎理論的,基礎科學是屬於全人類的。如果比較只是侷限於對一個國家的貢獻,這種比較是狹隘的。並且兩個不同領域不同工作的人,他們做的工作是難以進行比較的。更何況他們的工作所產生的持久影響力也是完全不一樣的,原子彈爆炸騰空而起的蘑菇雲讓人感到震撼;而楊振寧在基礎科學上的突破卻是穩紮穩打。幾百年後人們能夠記住楊振寧的名字,鄧稼先的名字可能早已淹沒。從更持久的角度看,楊振寧的貢獻會更大。


刁博


這樣的提問不好。

不用說,也能夠知道必然是幾乎一邊倒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回答,一是對鄧稼先先生的肯定,二是對楊振寧先生的否定。

他兩人可以比嗎?回答是完全沒有必要。

正如歷史上孔子對國家貢獻大,還是老子對國家貢獻大一樣的提問,對現實有意義嗎,完全沒有。

鄧稼先先生、楊振寧先生對人類、對高科技、對國家、對當今全世界社會進步和發展都做出了巨大的、傑出的貢獻,這就是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