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 心理學丨當你被恐懼包圍,什麼都不做,才能幫你走出恐懼

心理學丨當你被恐懼包圍,什麼都不做,才能幫你走出恐懼

如果說有什麼比公共場合抖音外放更惡劣的話,那一定是晚上11點之後,有人在朋友圈刷屏發著各種和吃有關的圖片和視頻。

本來這時候肚子裡就有點空空的,再看到這些,那真是折騰的睡也不是,不睡也不是。更可惡的是,閉上眼腦海裡出現的不是一隻羊兩隻羊,而是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

這還讓不讓人睡呀?於是帶著滿腹的菜名繼續閉眼,想要睡覺。

可奈何3分鐘後就坐起來,拿過來床頭的手機,熟練的找起了外賣。

不到2分鐘就選好了一家常吃的麻辣燙,下單之後內心的焦灼與糾結稍微緩解,終於能靜靜的躺下等美食上門了。

只是……只是……只是如果不是手機開的鬧鈴,快遞小哥可能要在寒風中苦等而最終什麼也等不到了。

心理學丨當你被恐懼包圍,什麼都不做,才能幫你走出恐懼

不過最後的結果卻是有些尷尬,本來因為朋友圈的圖片而被撩撥的有了飢餓感而睡不著,點了外賣睡著了;外賣的到來吵醒了自己,還讓自己在吃飽後更難睡著。

所以,這到底是為了能吃飽,還是為了能睡著呢?想想我們啊,有時候還真是會做一些多餘的事情

"老師,老師,你能不能救救我,我真的被折磨的太慘了。"

"我能感受到朋友你這會兒確實很著急,但還請稍微平復一下情緒。彆著急,任何你想要了解的問題,我這裡應該都有答案。"

"那好,那請問老師,我該怎麼克服自己的恐懼呢?"

"克服?朋友你用這樣的詞,是把自己的情緒當做了敵人,這是否是因為恐懼的情緒經常出現,甚至已經影響你的生活和工作質量呢?"

"是的。從大學室友連著好幾天放張振講鬼故事之後,我晚上就會不自覺的有點害怕。要知道我之前膽子還是很大的。現在呢,不僅怕黑、怕一個人,坐車、坐公交的時候還會不自覺的聯想到死神來了裡的畫面。搞得我出門得有人陪、晚上睡覺不能關燈、平時休息跟朋友聚會也基本是走著的,我都感覺自己是個廢人了,這樣下去真不是辦法。"

"嗯,那我是否可以理解為,朋友你找人陪、夜裡開燈、走著去目的地,都是為了減緩自己的恐懼?不知道有沒有一些效果呢?"

心理學丨當你被恐懼包圍,什麼都不做,才能幫你走出恐懼

當恐懼襲來

如果說有什麼東西是一定會經歷的話,那麼恐懼必然是其中之一。

是的,我知道恐懼給每個人都帶來了非常多的不好的感受,但如果僅僅因為它帶來了不好的感受,就把它當作需要徹底避開東西、不能存在的東西、需要克服的東西,那是不是有些太過不妥了呢?

你看,這裡面的邏輯是,所有讓我感覺不好的、帶給我不好感受的,我都視之為需要摒棄的;反過來,所有讓我感覺好的、帶給我舒服感受的,我都想要讓它們一直存在

所以,當我們選擇去給他人祝福的時候,也總是會用到長長久久、順順利利、白頭偕老這樣的詞。

可反觀現實,似乎無論我們選擇多麼強烈與合適的祝福,無論我們多麼真誠,如果要遇到一些問題,那也肯定是會遇到的。

誰不期待美好呢?是的,基本每個人都期待美好。可這份對美好的執著期待、對不好的執著摒棄,也讓我們在面對一些必然發生的事情時,心態失去了平衡、茫然不知如何應對,只得憑著單純的邏輯,想要把一切重新歸於自己的掌控

心理學丨當你被恐懼包圍,什麼都不做,才能幫你走出恐懼

當你在恐懼的時候你會怎麼做呢?

如果我沒猜錯的話,在你的生活中也有一段時間會比較怕黑、怕一個人,並且也是用著開燈、養寵物、連麥、找人陪伴等方式來讓自己渡過恐懼。

這時候你看:

怕黑——用開燈來祛除黑暗

怕一個人——用連麥、寵物來保證自己不是一個人

這裡面的邏輯關係就是,我害怕黑暗,所以我覺得我害怕的是黑暗本身、我害怕一個人,所以我害怕的是一個人的狀態

這個邏輯產生的基礎是:在面對黑暗、處於黑暗的時候,我感受到了恐懼,所以原因是黑暗。同理,我在一個人的時候害怕,那麼產生害怕的是一個人的狀態

而這就又推導出來了,要解決我的恐懼,自然是要保證黑暗不出現、保證自己不獨處

這時候我們還是要稍微回想一下前面提到的,我們把不舒服的感受當作不好的、當作需要摒棄的;黑暗和一個人,在我們的理解中都給我們帶來了不好的感受,所以我們要改善這種狀況。那麼,解決辦法就變得顯而易見。

即便恐懼帶來了不舒服,不代表恐懼的出現是不正常的、不代表我們出現恐懼是不正常的;即便我們覺得一些東西帶給我們恐懼的感受,但不代表黑暗、獨處是不正常的

所以誕生我們解決辦法的核心因素,往往基於我們這些內在邏輯。而讓我們產生具體操作方法的邏輯,則是如傳統西醫一般的,哪裡出問題了"換"哪裡,以及帶給我感受的都是外界,所以我要改變外界。

基於這些認知和邏輯建立起來的具體方法,能夠起到多少作用,我想你心裡是清楚的。

心理學丨當你被恐懼包圍,什麼都不做,才能幫你走出恐懼

恐懼的產生

是的,我想你已經接觸過或者你自己就是其中之一,夜裡睡覺的時候一定要開燈,並且一開就是好幾年、睡前要有人說話,不說話就難受,這一狀況也持續了好多年。

似乎每一份努力確實都獲得了一些心安,但起到的效果始終都如隔靴搔癢一般。所以,還是不能活的那麼單純,一些背後的東西我們需要真正看到,才能真正的幫助我們解決正面臨的問題

事實上除了黑暗與獨處,所有的人、事、物,以及想法和恐懼本身,都可能給我們帶來恐懼的感受。就像是有些朋友會害怕黑暗,有些朋友卻享受黑暗的寧靜、有些朋友喜歡喧囂,有些朋友卻害怕暴露於人前。

萬事皆可恐懼,萬事又皆可成為享受,這看似矛盾的結論,其實變相佐證了恐懼跟外物其實沒有太深刻的聯繫,它跟我們自己有非常多的聯繫

當然,說到這裡我們可能要提的稍微久遠一些。

在遙遠的遠古時期,黑暗裡往往是藏著很多危險的。那些對黑暗不夠敬畏的古人投身黑暗中,往往成為猛獸的大餐,接著敬畏黑暗、帶著恐懼的那部分古人繁衍了下來,而對黑暗的恐懼似乎也因為這種繁衍,以及文明發展過程中對黑暗賦予的一些意義,也使得對黑暗產生恐懼,變成了一種本能。

我想你也看到了,恐懼的存在至少使我們能夠與危險保持一定的距離,從而保證自己的存活。這是它的積極意義。而即便放到現在,我們的恐懼也往往與生死、出醜這樣的事情相關。擔心生死是保證肉體我能夠存活,害怕出醜、丟人、做不到,則是為了保證贏弱的精神我能夠存活

所以基於生存本能產生的恐懼,往往會帶給我們一種"如果我不這麼做,就一定會出大事情"的感覺,讓我們必須要去做一些事情

但經由此也還是希望你能夠看到的是,恐懼是我們本能的一部分,它有積極意義、有存在的必要。

單純因為它帶來了不好的感受,而想要摒棄和排斥的行為,是不利於我們與恐懼相處的

心理學丨當你被恐懼包圍,什麼都不做,才能幫你走出恐懼

人為恐懼

在上面我們提到了這樣一句話,"敬畏黑暗、帶著恐懼的那部分古人繁衍了下來"。而我想你也明白,在那個時候確實是存在著非常多危險的,尤其是夜幕降臨之後,周圍存在多少風險我們感知不到,這種不可控性進一步的強化了內在的恐懼。

確實存在風險,接著我們認識到了風險,生存本能為了提醒我們,眼前正處於風險要趕快避開,所以產生了恐懼的感受。

這樣的內在流程裡,有兩點是非常重要的:

1、 確實存在風險;

2、 我們認識到了風險。

這種流程一開始是為了避免真實風險,而誕生的。但在現代社會,鋼筋水泥已經把我們保護的差不多了,切實存在的風險並沒有原始社會那麼多。本來應該更加有安全感的我們,因為"認識到了風險(覺得有風險)",而產生了與事實不相符的恐懼

害怕黑暗的朋友,腦海中總是會腦補出各種妖魔鬼怪、風險、傷害等事情。當他們在自己的房間裡,房間裡只有自己的時候,客觀上房間是安全的、自己是安全的,但因為各種腦補而覺得環境不安全、存在風險,所以產生恐懼。

這時候產生恐懼的流程就已經不再是側重於規避現實危險,而是規避我們"覺得"是風險的事情

可如果"覺得"不改,即便燈光再亮,恐懼也還是會產生,不是麼?

那麼,我們在之前所有絮叨的基礎上,再一起來看看如何改變"覺得"。

心理學丨當你被恐懼包圍,什麼都不做,才能幫你走出恐懼

誤解一:我的害怕都是自然恐懼

基於本能產生的恐懼,我們暫時稱其為自然恐懼。它們會在存在危險的時候自然出現、自然存續,對我們產生一定的影響。

而在看到了現在我們生活中的恐懼大多數是人為恐懼的時候,我也還是想進一步的傳遞給你的是,恐懼也包括了情境性恐懼和習慣性恐懼這兩大類。

情境性恐懼

這類恐懼是指沒有真實的風險,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我們會產生恐懼。比如在人多的時候、在面對質疑的時候、在接近醫院的時候。

情境性的恐懼往往與一些負面的經歷的相關。比如自己曾經在醫院經歷了或者遇見過很不好的事情,只要接近醫院,就自然的觸發了這部分感受,從而帶來恐懼;同時呢,這樣的經歷未必是附帶風險的,比如我聽到了朋友轉述的一些狀況,而我自己不僅是一個容易把自己代入情況的人,更是一個不怎麼自信的人,所以只要接近醫院,就會產生恐懼來讓自己遠離醫院。

但無論是否有過切身感受,讓我們產生恐懼感受的情境,都被定義為我們需要避開的、在我們的認知中裡面都有我們需要避開的東西。

較為普遍的情境性恐懼,就是學生在學校經歷過一些不好的事情後,開始厭學,無論怎樣都不願意接觸學校。

心理學丨當你被恐懼包圍,什麼都不做,才能幫你走出恐懼

習慣性恐懼

這裡的習慣性與情境性是有區別的。

情境性是在特定情況下出現的,看似也是某種習慣。但不同的是,所謂的習慣性,是指我們的思維和身體對某些信號比較敏感,稍微出現一些異常就習慣性的誘發非常多的恐懼

就比如有疑病症的朋友,他們感知到自己的身體出現一些異常,腦海裡就會變的翻江倒海,被恐懼填滿,趕快到醫院檢查。而到了醫院檢查之後,發現沒有什麼問題,只是一些正常的異常感受。

習慣性往往與高敏感、高緊張、高抗拒、高關注有非常強的聯繫。

你也看到了,醫院檢查是沒有問題的,證明沒有明確的風險。但是因為過度緊張,身體容易出現異常;因為敏感又誇大異常;因為關注又會亂想;因為抗拒又進一步加重亂想。這便使得"覺得有風險"出現了,而在這個基礎上,敏感、緊張、抗拒、關注再一次作妖,又把恐懼推到了一個非常高的地步。

這類朋友的恐懼往往是由自己身體的某些反應觸發,比如身體有過電的感覺、有點心跳加速、有些呼吸急促、有些腿疼,同時伴隨著非常多的類似"我是不是要如何"的負面暗示,然後發展成越來越多的恐懼。

我想你也看到了,這樣的恐懼從某種角度來說,是自己拿著一些可怕的東西在嚇唬自己


這兩種恐懼看起來是屬於自然發生的,但其實裡面有濃重的人為因素。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出現和麵對的恐懼,往往包括了本能恐懼、情境恐懼和習慣性恐懼這三部分

那麼,對於本能恐懼我們不能也不必干預,但對於後面這兩部分我們卻能夠做很多改善。或者再直白點,當我們把後面兩種人為恐懼消減的差不多了,本能恐懼帶給我們的影響就在我們的承受範圍內

心理學丨當你被恐懼包圍,什麼都不做,才能幫你走出恐懼

誤解二:我的恐懼是真實的

我也覺得你的恐懼是十分真實的,包括每個人的恐懼都是十分真實的。但這裡的真實只是表示恐懼真實,而不是危險是真實存在的

就像我們去看恐怖片,我們也會感受到恐懼,那時候的恐懼也是真實的,而我們卻是安全的。

不過在這裡需要再稍微拓展一下的是,恐懼本身的真實感,會隨著恐懼的增加、身心敏感程度的增加而變得越來越真實

但這只是代表我們淤積的恐懼情緒太多、太容易被情緒影響,僅此而已。所以,還請不要把恐懼與危險畫上等號,恐懼只是我們的感受。

心理學丨當你被恐懼包圍,什麼都不做,才能幫你走出恐懼

多餘的干預

當我們把恐懼細分為本能恐懼與情境、習慣恐懼時,也代表了我們能夠通過一些改善來把後兩種從有變無。

或者我們可以這樣說,就是因為一些錯誤應對,才讓我們產生了越來越多的人為恐懼,才誕生了情境性恐懼與習慣性恐懼。

那在這裡就簡單梳理幾種並不能幫助我們和諧與恐懼相處,反而加重恐懼的應對方式。

心理學丨當你被恐懼包圍,什麼都不做,才能幫你走出恐懼

任何形式的逃避

一開始提到的開燈、連麥、找人陪,還有生活中走路、不坐車等,都屬於對恐懼感受的逃避。可能一開始我們的大腦只是在發揮自身亂想功能的時候,想到了一些與當前情境相關或者無關的恐怖事件、畫面、鏡頭、情節,從而讓我們產生了恐懼。但在我們看來,我們的恐懼是由眼前的某人、某物、某種狀態帶來的,所以我們想要去避開恐懼源,從而讓恐懼不再存續。

但是我們要強調的是,沒有真實的風險存在。在這一基礎上,我們做出的讓恐懼不再持續的努力,等同於在告訴自己,你就是有危險、你的恐懼不好、你現在所想的那些都會實現,結果越努力越強化了對當前情況的錯誤認知、越強化了恐懼

心理學丨當你被恐懼包圍,什麼都不做,才能幫你走出恐懼

企圖說服自己

當我們處於恐懼狀態時,我們的內心往往有兩個聲音,一個說你肯定會出現這種狀況,一個說你肯定不會。

但我們自己往往在這時候內心也不是很確定究竟會不會,所以我們開始百度、開始詢問別人、開始搜索資料,想要從中找到一些證據來證明自己腦海中的擔心不會發生。

可對於現實而言,我們總能找到支持會發生的證據,也總能找到支持不會發生的證據,所以我們變得更混亂,內心的不確定和失控更多。本來想要讓自己不難受的努力,反而增加了恐懼。

這也難怪。如果我們是足夠堅定的,那麼就不需要去證明什麼。所以,企圖說服自己、企圖證明這兩個行為本身,並不會幫助我們真正緩解內心的恐懼。

心理學丨當你被恐懼包圍,什麼都不做,才能幫你走出恐懼

消極暗示

當我們處於恐懼的時候,我們的思維會自然誕生一些與恐懼相關的想法。在我們察覺到恐懼出現、自己出現與恐懼相關的想法之後,我們可能會順著恐懼的想法想到一些其他的東西

那麼我想類似於,我聽到異常聲響——是不是房間有別人——是不是有人要來害我——肯定是有人要來害我,這樣情緒不斷加重的內心過程,你也經歷過。

但就在你拿著枕頭小心翼翼的跑到異響源的時候,才發現不過是當晚風太大,吹落了桌子上的一個塑料瓶。

心理學丨當你被恐懼包圍,什麼都不做,才能幫你走出恐懼

停留在恐懼狀態

如果我們沒有這樣的發現,還是呆在恐懼狀態進行著越來越多的負性思考、消極暗示,那麼,我們並不會獲得原來如此的釋然,恐懼只會越來越多。

而同樣的,假如我們處在恐懼狀態,本能的就想要遠離恐懼源。這時候本能促使行為出現,在遠離的行為出現後,我們的恐懼會逐漸的消退。

你也知道,我們本篇探討的是沒有真實風險狀況下的恐懼,所以遠離恐懼源與一開始的逃避有些類似,確實能夠帶來一些安心。但安心更多的是來源於:我們做了努力,離開了恐懼源;到了安全的地方,我們確認了眼前是安全。

遠離恐懼源是能帶來安心,但如果不是真實的危險,就只是在強化恐懼。所以這裡的解讀應該是:什麼都不做並不好,所以不要因為出現恐懼而停下正在做的事情;確認安全也很重要,所以我們把注意力從覺得危險的方面挪開也會有幫助

心理學丨當你被恐懼包圍,什麼都不做,才能幫你走出恐懼

恐懼雖然帶來了不好的感受,但屬於情緒的一種。當本能恐懼出現的時候,我們不去強化它,它持續一小段時間就會自然消退

那麼,我們的努力,有時候看似帶來了心安,但其實反而促成了情境性恐懼、習慣性恐懼的出現,讓恐懼變得越來越暴躁。

所以對於恐懼來說,我們要做的就只是兩件事:清楚的認識恐懼本身、繼續手頭的事情,不去做強化恐懼的多餘干預

該關燈睡覺就關燈睡覺、該坐地鐵就坐地鐵、該與人接觸就與人接觸。當然,一開始不要要求自己做的特別好。我們是逐漸強化恐懼的,所以這些事情我們逐漸去好就可以。

心理學丨當你被恐懼包圍,什麼都不做,才能幫你走出恐懼

當然,如果我們確實正面臨危險,還請一定要走為上策。在這裡我們探討的只是在沒有真實危險情況下出現的恐懼。

感謝你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