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求解,這句詩是什麼意思呢?

往後餘生HD


姜夔的冷,只有情深的人才看得懂!

南宋詞人姜夔,在南宋藝術史上,絕對是個現象級的存在。在詞上,他是開宗立派的人物。在南宋詞壇,可以與姜夔一較高下的,也只有辛棄疾可以了。姜夔的詞,走的是周邦彥的路子,但又將周邦彥的清雅改造成清空和騷雅。在詞的清空方面,姜夔學的是蘇東坡,在騷雅方面學的是辛棄疾,然後將二者的風格進行融合,終於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姜夔不僅在宋詞上造詣深厚,而且他還是個藝術上的全才和天才。他在書法、音樂等方面堪稱大家。當時好多文壇大佬朱熹、范成大、蕭德藻對姜夔的才華極為欣賞,大富豪張鑑兄弟對姜夔照顧有加,但姜夔仍然是一生一事無成。他多次考進士無果,儘管在晚年還向朝廷進獻音樂,也獲得了特批去考進士的資格,卻意外落榜。最終一生布衣,在貧困潦倒中逝去。還是他的幾個朋友湊錢為他下葬。一個偉大的藝術天才就這樣帶著遺憾離開人世。

關於姜夔的號白石道人,我們一方面從他的號中看到的是隱士的風采,其實這個號還有另外的來歷。據說姜夔在最貧困潦倒的時候,沒有地方住,只好住到一個叫白石洞的洞穴裡面。有人諷刺他是白石道人。姜夔乾脆寫了一首詩自嘲:

南山仙人何所食,夜夜山中煮白石。

世人喚作白石仙,一生費齒不費錢。

雖然寫的很仙風道骨,但也真實地寫出了姜夔的清貧。

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姜夔的話,那就是一個冷字。姜夔的冷,不是說他為人冷漠或冷酷無情。其實姜夔是一個情痴,在感情的付出上,姜夔是熱情似火的。不論是友情還是愛情。在友情方面,他的清空高雅的性格,讓他如同魏晉名士一般,讓好多人特別是文人喜歡,並在姜夔的一生中給了他最大的幫助。

在愛情方面,姜夔在流落合肥期間,認識了兩個姑娘,據說她們是一對美麗絕倫的多才多藝的姐妹花,當時二十多歲的姜夔與合肥女子痴情相戀,後來愛情無果而終。但是隨後的幾十年中,姜夔無論是清醒還是夢中,都在思念合肥的那一段刻骨銘心的情事。他寫給合肥那段情事的詞達到20多首。為了這樣一段愛情而念念不忘不斷寫詞紀念的詞人中,也許只有一生懷著愧疚感的陸游可以與姜夔相媲美了。

情痴的姜夔與痴情的陸游,他們可以在某個傷心的晚上,在柳色搖曳的黃昏,喝一杯傷情的酒了,祭奠那曲終人散的愛情。

但姜夔實實在在是冷的。他的冷是一種高冷。他有很清瘦的身材,很清瘦的精神氣質,他的性格總是淡淡的冷,因為他幾乎在人生的所有時刻,他都會陷入對藝術的冷思考之中。我們說,人格即風格。一個人的性格總是要體現在他的詩文之中,這也叫做我手寫我心。

在姜夔的詞中,我們看到最多的還是一個冷字。他用的那些冷字,幾乎都成了千古傳頌的名句。比如,“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比如,“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等。即使他不是寫愛情,而是寫山林景色,也不是那種春花燦爛的暖色,而是天涯、寒鴉、疏淡等風格的景色。這樣冷的色調,也正好形成了他的清空的風格。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對姜夔來說,哪一段念念不忘的愛情,所謂的回想,其實只是做夢而已。多少年過去了,合肥的那個赤欄橋畔、柳蔭道旁,那個談琵琶的女子,那個一身紅衣的女子,那個笑起來如紅蓮一樣迷人的女子,那個惹人相思的女子,如今在哪裡呢?只能在夢中了。就像陸游經常去他和唐婉約會的那座橋,因為那座橋邊,“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姜夔也時常在夢中,回到合肥,回到琵琶姑娘的身邊。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在一場突然醒來的春夢之後,姜夔寫下這首詞,祭奠年輕時的愛情。《踏莎行·自沔東來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夢而作》:

燕燕輕盈,鶯鶯嬌軟,分明又向華胥見。夜長爭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別後書辭,別時針線,離魂暗逐郎行遠。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在瞭解了姜夔的心路歷程之後,我們再來看看這首詞,其實就比較簡單了。

姜夔在夢中聽到了她體態輕盈、嬌軟的聲音,姜夔聽到姑娘說,夜太黑太長,長夜漫漫啊,我想你想得孤枕難眠,但是你怎麼會知道呢?春天才剛開頭,卻早已被我的相思情懷染遍了。

下片是姜夔醒來之後的感覺。姜夔說,自從分別以後,她捎來書信中所說的種種,還有臨別時為我刺繡、縫紉的針線活,都令我思念不已。

最為感人最為精彩就是最後兩句話,離魂暗逐郎行遠。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姜夔的內心深處,是想做一個《離魂記》的夢的。他是書生王宙,而合肥姑娘是倩娘。他們的靈魂可以脫離身體相見,所以他們的愛情最終圓滿。其實這也不過是姜夔的一個夢想。所以姜夔說,她來到我的夢中,就像是傳奇故事中的倩娘,魂魄離了軀體,暗地裡跟隨著情郎遠行。我西望淮南,在一片潔白明亮的月光下,千山是那麼的清冷。想必她的魂魄,也像西斜的月亮,在冥冥之中獨自歸去。也沒有個人照管。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我想,這句詞,也只有外表極冷、心腸極熱的姜夔,寫得出。


好玩的國學


此句出自於宋代詞人姜夔《踏莎行·自沔東來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夢而作》。這首詞是反映姜夔"合肥情事"中十分著名的作品。而這一句正是作者遙想情人"離魂暗逐郎行遠"時的場景:淮南的皓月光色清冷,月色中的千山萬水澄澈幽涼,一片素寂。在這幽冷中,一位纖弱嬌軟的女子踽踽獨行,無所依靠,於月光的明滅中追尋著愛人的方向,可憐可嘆。這句詞體現了姜夔詞"清空騷雅","幽韻冷香"的一貫風格,並在《人間詞話》中被王國維所推崇。

一、"合肥情事"

姜夔在《姜堯章自敘》中提到:"某早孤不振,幸不墜先人之緒業,少日奔走。"他的一生也確實漂泊無依:"夔孩幼隨宦,往來沔、鄂幾二十年","淳熙間客湖南","往來蘇杭間"," 夔中歲以後,依之十年。鑑卒,旅⾷浙東、嘉興、⾦陵間。 卒於西湖"……在這漂泊的過程中,他在二十歲客居合肥時,與當地的女子便有了一段情事,有學者認為是兩人,即次詞中提到的"燕燕","鶯鶯",但也有些學者認為只有一人。姜夔也都多次在詞中緬懷這段戀情,讀來刻骨銘心:"釵燕籠雲晚不忺。擬將裙帶系郎船。別離滋味又今年。楊柳夜寒猶自舞,鴛鴦風急不成眠。些兒閒事莫縈牽"(《浣溪沙·辛亥正月二十四日發合肥》),"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鷓鴣天·元夕有所夢》),"花滿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來悲。沙河塘上春寒淺,看了遊人緩緩歸"(《鷓鴣天·巷陌風光縱賞時》)……而他最著名的詠梅詞《暗香》、《疏影》也被認為有懷念情人的隻言片語:"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想珮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刻摯深情可見一斑。

二、"清空騷雅"

姜夔好友張炎著有《詞源》,評姜詞曰:"詞要清空,不要質實。清空則古雅峭拔,質實則凝澀晦昧。姜白石詞則如野雲孤飛,去留無際。"劉熙載認為姜詞"幽韻冷香,令人挹之無盡"。這是白石詞的整體風貌,突出特點,也體現出這句名句的獨特風格。"淮南"作為地理範疇意象出現,與江南不同,更多體現了一種江南江北的分割感,突出了空間上的分離與遙遠;"皓月"既讓人聯想起"月出皓兮,佼人僚兮",對這位女子的美麗有所遐想,更體現了月夜的疏朗瞑闊;而"冷"字是頻繁出現在姜夔作品中的:"冷月無聲","東風冷,香遠茜裙歸","冷香下、攜手多時","冷香飛上詩句"……給人一種疏離、悲涼的感覺,而這種"冷"竟映照千山萬水,突出了兩人之間的阻隔與悲哀,反襯了尋愛夢魂的渺小無依,而"離魂"則來自唐傳奇中倩女離魂的故事,更顯迷幻空靈,與下句"冥冥歸去無人管"緊密承接,渾然一體。

總體來說,這句詞境界開闊空靈,情感疏離悲涼,但用於雅緻有所寄託,因此很明顯地體現出了"清空騷雅","幽韻冷香"的特點。

三、後代評價

王國維《人間詞話》:白石之詞,餘所最愛者,亦僅二語,曰:"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王國維認為姜詞呈現出"隔"的弊病,不甚推崇,但拈出此句,也許與其末世心境有關;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亦元夕感夢之作。起言夢中見人,失言春夜恩深。換頭言別後之難忘,情亦深厚。書辭針線,皆伊人之情也。天涯飄蕩,睹物如睹人,故曰'離魂暗逐郎行遠'。'準南'兩句,以景結,境既悽黯,語亦挺拔。昔晁叔用謂東坡詞'如王嬙、西施,淨洗卻面,與天下婦人鬥好',白石亦猶是也。劉融齊謂白石'在樂則琴,在花則梅,在仙則藐姑冰雪',更可知白石之淡雅在東坡之上。"其評價也暗合"清空騷雅"之說;沈祖棻《宋詞賞析》:"'淮南'兩句,因已之相思,而有人之入夢,因人之入夢,又憐其離魂遠行,冷月千山,踽踽獨歸之伶俜可念。上片是怨,下片是轉怨為憐,有不知如何是好之意,溫厚之至。燕燕鶯鶯連用,本蘇軾《張子野年八十五尚聞買妾述古令作詩》:"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顯然,姜詞尾句更為多情雅緻,纏綿悽惻。


一往文學


這是一幅清冷的畫面,不過如果不看上下文,瞭解不透“冥冥歸去無人管”是什麼意思。所以我們要結合上下文來看。這兩句出自南宋詞人姜夔的《踏莎行·自沔東來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夢而作》:

燕燕輕盈,鶯鶯嬌軟,分明又向華胥見。夜長爭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別後書辭,別時針線,離魂暗逐郎行遠。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姜夔,號白石道人。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後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

我們先來看這個詞牌的標題。

踏莎行,詞牌名。又名《柳長春》、《喜朝天》等。雙調五十八字,仄韻。詞牌的平仄格式是固定的,這個沒什麼好講的。我們看後面的“自沔東來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夢而作”是什麼意思。

宋時漢陽稱“沔州”,丁未年是淳熙十四年(1187年),那一年姜夔三十三歲,從寓居的沔州往東去湖州,船至金陵,他做了個夢,醒來之後感慨不已,填了這首詞。

這是個什麼夢,讓詞人唏噓不已?

這是個春夢。

燕燕輕盈,鶯鶯嬌軟,分明又向華胥見。夜長爭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燕燕、鶯鶯都是指美女。典出蘇軾《張子野八十五歲聞買妾述古令作詩》:“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華胥是伏羲氏的母親。在這裡卻是用典《列子·黃帝》:“晝寢,而夢遊於華胥氏之國。”華胥在後來都是通指夢境。

她曼妙輕盈的身姿,嬌軟鶯啼的耳語,分明又在夢裡見到了。她彷彿在對我說:長夜漫漫,無心睡眠,你這薄情郎可能體會?春天才開頭,相思已漫天。

上片寫夢中與美女相會,美女傾訴相思之苦。這美女是誰?為何寒春半夜入夢來?我們看下片。

別後書辭,別時針線,離魂暗逐郎行遠。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別後書辭,別時針線,”這美女可不是不相干的巫山神女,洛神之類的,是詞人年輕的曾經。不過應該是分手了,否則不會在前面用“薄情”來埋怨詞人。離別後的書信,離別時相贈的女紅,這都是睹物思人的措辭。這些東西還在不在?不知道。這二句雖僅寫出物件,沒有直接言情,卻都是至情之語。

“離魂暗逐郎行遠”,在構思上借鑑了唐傳奇《離魂記》中倩娘以出竅之靈魂追逐所愛者遠遊的奇思妙想。寫到這裡,女子的一腔相思還是濃得化不開,願意化身書信、衣物伴隨詞人魂遊千里之外。可最後兩句煞尾給出了完全不同的轉折和境況。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為什麼是淮南皓月?詞人不是在金陵?因為這美女是淮南人。詞人在十多年前曾在淮南留下一段情,念念不忘,結果在夢裡迴響了。

我西望淮南,在一片潔白明亮的月光下,千山是那麼的清冷。想必她的魂魄,也像西斜的月亮,在冥冥之中獨自歸去,我卻無法相伴。

這首詞倒不像普通的上下片一片敘事,一片抒情,而是上片夢起,下片夢醒。情人來時,鶯鶯燕燕,軟語溫香,話裡相思中帶著埋怨,讓人深入彀中,心思恍然。

而驚醒之後,看著曾經的書信和女紅,想起情人芳心暗隨,相思悠長,只可惜千山明月,無法回頭。恍惚中情人的遊魂隨冷月滑落西山,只落得兩處孤單。

我們也可以看到詞人對自己的離開充滿了悔恨,自責。

單就“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這一句來說,“皓月冷千山”的意境雄渾大氣卻清冷空靈,實在是傳世佳句。

像“春城無處不飛花”,“大漠孤煙直”一樣,這些千古名句都已經形成了固有的古詩詞意象,絕不是新文化、新名詞所能撼動的。


一家之言,歡迎評論。

喜歡請點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