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出門漂泊17載,忘不掉的還是桐城家鄉年夜飯,其樂融融味道香


俗話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出門漂泊17載,隨著年齡增大,對家鄉的懷念愈發強烈。農曆臘月25,從天津學習直奔青島打工地方,帶上妻兒一家四口,凌晨3點急匆匆去早市購買了10盒子大蝦就直奔青島火車站,回家那股興奮勁,似乎找到了童年時過年那份喜悅。

下午2點多高鐵按時到達合肥南站,由於帶兩個孩子,在網上早早預約了一輛順風車,但臨下車前司機來電話,希望價格漲到100塊錢一位。由於今年冬天天氣不是很冷,就帶著妻兒來到附近長途站,買了三張到桐城車票,高速路上稍微有點堵,天黑前安全到達老家門口。這時家裡爸媽早已備好的酒菜,看到一年多未見的孫、女,格外的高興。在家種田為生的小叔,從池塘裡撈來兩條鰱魚,準備著紅燒吃····。

在安徽桐城老家,每臘月裡鄉親們都會殺雞、殺豬,醃鹹魚臘肉,做豆腐、磨澱粉,置辦年後走親訪友的年貨。圖片中的黑乎乎樣雞蛋在老家桐城,人們又稱它:“炆蛋、元寶”。因為當地盛產茶葉,添加的優質茶葉和幹蓮蓬,炆出的茶葉蛋口齒留香味道濃厚。做法也很簡單,將家養山雞蛋入鍋煮熟,加入少量水大火燒開,再用小火慢燉熟透用勺子將雞蛋殼均勻地敲裂;將生薑、大蔥、八角、花椒、桂皮、茶葉等蓮蓬調料小火“炆”兩個小時即可。


家鄉桐城人喜歡吃鹹魚臘肉,對海鮮似乎不大“感冒”。往年從青島帶回的海鮮,多半都被“嫌棄”無鹽無味,這次我就早市上批發了一箱10盒30/40大蝦,40多斤重拎回家真心不容易,但回家後親戚挨個分後,感覺還是少了些,老媽笑侃說:“來年買個車,多帶些回來···”。由於經常逛早市,所以跟老闆熟些,批發價100塊錢一盒,相比市面上買要便宜不少。為了迎合家人們口味,基本都是紅燒爆炒,水煮吃鮮反而被嫌棄“無味”。

由於今年非洲豬瘟,豬肉變得尤其的“稀罕”,過年正是消費旺季,不大的縣城擠滿了回家過年的“有錢人”,豬肉也賣到30多塊錢一斤。好在家裡小叔提前備了半頭黑豬肉留家吃,紅燒好的排骨香噴噴的,聞起來特別有“年味”,不大會功夫就被“搶購”一空。

桐城 年夜飯都有一個特點,飯桌上總要擺放幾個酒精爐灶,這是由於冬天天冷,很多油膩的葷菜涼得快,這是有個熱騰騰的鍋子,稍微燙下方便親朋好友們敘敘舊。每年回家老媽都會滷些豬舌頭、豬耳朵、豬尾巴等等,方便正月裡來客串門。


隨著人們生活條件水平越來越好,很多外出務工的年輕人都在城裡安了家,靠種田為生的人越來越少,臘月裡回家人多,各種蔬菜、水果的物價可一點都不比城裡消費低,臘月29這天鎮上的青菜更是賣到10塊錢一斤。

由於天天吃鹹魚臘肉,不常住在家的媳婦很快就因為吃鹹太多上火,所以年夜飯桌上多添加了幾個青菜,相比過去小時候,那種“大魚大肉”年代,現在人更注重飲食上合理搭配,在正月裡走親訪友的日子裡,飯桌上那盤“烤菜”絲絲淡甜,更能回味出童年至好。

作為一名桐城人,家鄉“豐糕”在熟悉不過了,它是當地最為傳統特色賀年食材,過年家家必備,距今有300多年曆史。“豐”、“糕”寓意豐收圓滿,預示著來年豐收和步步高····。豐糕口感細膩,柔軟讓人垂涎三尺。據瞭解,豐糕口感好壞只要是粉漿老面的發酵時間和漿面的配比,如果時間長了口感發酸,時間短了糕就發不出了入口會很差。


老話說:“父母在家就在”。在外漂泊了17載,為了生計奔波一年回家的次數少了又少,家鄉的叔叔哥哥開玩笑說:家裡的春、夏、秋是不是好多年沒看到了····。聽到這樣的話心裡五味雜陳,時間穿梭無論在外漂泊多久,家鄉的年味讓人懷念如初,不能忘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