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他两度婉拒官职,用生命践行李四光的名言"地质科学的源泉在野外"

他是新中国第一批大学生,也是建国后成长起来的优秀地质学家;他两次援外,是广受赞誉的国际专家;他两度辞官,是淡泊纯粹的科研工作者。他就是我国矿床地质学家、矿产地质勘查专家、两院院士常印佛。

他两度婉拒官职,用生命践行李四光的名言

常印佛


"科学强国"与地质结缘


1931年7月6日,在江水流泽的江苏省泰兴县一户常姓耕读世家,一个男婴呱呱落地。父亲给孩子取了意味深长的名字"印佛",希望他在心念里,印有佛家的境界,心中常存佛性。


在抗日战争年代长大的常印佛,亲眼目睹了中华同胞遭受欺侮和压迫的深重苦难,他意识到,国家贫弱才会招致侵略,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现状,让国家富强。


为此,常印佛从家中的藏书中广泛地汲取营养。当他读到任鸿隽编的《世界科学家列传》时,开始首次认识到科学之奥秘与科学家之伟大,并对科学产生了向往之情。


进入高中以后,在"科学救国"思潮的影响下,常印佛逐渐意识到,国家要想富强起来,必须要有资源保障。

他两度婉拒官职,用生命践行李四光的名言

高中时期的常印佛(1948年)


高中毕业后,他带着为国家寻找矿产资源的远大理想,报考了清华大学地质系和北京大学地质系,最终被前者录取。

正如常印佛晚年所总结,"强国梦"和"科学梦",是他一生中重要的驱动力。


走近野外一线 实践见真知


1952年,为了响应当时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常印佛提前一年毕业,被分配到位于安徽铜陵的地质部321地质队。

他两度婉拒官职,用生命践行李四光的名言

清华地质系1952年毕业生部分同学合影纪念(后排左二为常印佛)


地质学的公理化程度相比于其他自然科学来说较弱,许多规律性认识需要从大量地质现象中总结,这就要求地质学家具备很强的野外工作能力。


李四光曾有一句名言:"地质科学的源泉在野外。这里,也只有在这里,才能产生真正的科学问题和科学理论!"这也是常被人奉为座右铭的一句话。

他两度婉拒官职,用生命践行李四光的名言

常印佛在321地质队工作时照片,走在前面左为常印佛,右为汪徳镛


为了寻找矿藏,常印佛不怕困难,早期就靠两条腿到野外去找"露头矿"(在地面上就可以找到的矿)。除此之外,在工作的最初三年里,常印佛几乎把地质工作的所有工种都摸了一遍:看管钻机、岩芯编录、区域测量、地质普查与勘探、编写勘探报告等等。

他两度婉拒官职,用生命践行李四光的名言

常印佛(左一)在大别山响洪甸水库野外读图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如果从毕业开始算起,常印佛在长江中下游从事野外一线地质工作将近12年。


其间,他参与了铜官山铜矿的勘探和外围普查,发现(部分参与发现)和探明了狮子山铜矿、凤凰山铜矿、贵池铜山铜矿、黄山岭铅锌矿等一批大、中型矿床和矿产地,为铜陵有色金属基地和长江中下游"工业走廊"的确立提供了资源保障。


重视野外工作的理念伴随常印佛一生,即便当选为院士后,只要有机会他仍亲自到野外,每到一地,就用随身携带的放大镜仔细端详岩石。

他两度婉拒官职,用生命践行李四光的名言

常印佛

他经常说:"野外工作非常重要,对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我积极鼓励他们去野外,起码在野外工作五到十年,然后再选择研究机构、学校,从事教学、科研都行,但是最基本的素质要在野外培养出来。"


十年援助海外,硕果累累


1965年春节后,常印佛被地质部借调到越南从事地质援助技术工作,主要任务是对越南老街新权铜矿床勘探和外围普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按两国政府协议,项目为期4年。

他两度婉拒官职,用生命践行李四光的名言

常印佛在越南,后排右二为常印佛


越南铜矿地质条件和矿床类型与他在国内工作大不相同,在世界上也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常印佛带领地质专家组,通过一段时间的深入了解,较快地熟悉其特点,掌握其规律,三年半时间提前完成了任务,扩大了新权铜矿储量和外围找矿远景。


援越地质专家在老街地区的勘查工作成果,获得了越南政府的高度认可。常印佛作为援越地质专家组的负责人,在项目结束次年获得越南国会颁发的二级劳动勋章。

他两度婉拒官职,用生命践行李四光的名言

观察嘉山虎山凹凸棒石粉土矿区岩心,右为常印佛,左为张卫红


从越南回来不久,常印佛很快又被地质部借调到阿尔巴尼亚担任地质成套援建项目技术总负责人。

他两度婉拒官职,用生命践行李四光的名言

援助阿尔巴尼亚留影,右二为常印佛


在阿尔巴尼亚,常印佛作为援阿地质大队总工程师,负责全区整个项目的地质技术管理和指导工作,另外还直接负责米尔迪塔铜—铬矿带中铜矿的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分布规律的研究。


4年时间里,常印佛对阿尔巴尼亚四个铜矿区做了面上的地质调查和控矿规律研究,推翻了人们原先对地形构造的认识,找到了符合实际的控矿规律,扩大了矿产储量,圆满完成了援建项目任务,被阿地质总局局长誉为"样板性工作"。

他两度婉拒官职,用生命践行李四光的名言

阿尔巴尼亚颁赠给常印佛的一级劳动勋章证书(1975年)


常印佛于次年获阿尔巴尼亚政府授予的一级劳动勋章,以此表彰他在援阿地质工作中作出的贡献。


晚年不忘初心,上下求索


1974年,常印佛回国,次年,他在总结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他把考察实践提升到理论高度,并写成学术论文发表。上世纪80年代,他主持了许多大型科研项目,包括全国首批跨省区划项目、科技部"七五"和"八五"期间开展的两轮长江中下游隐伏矿床预测科技攻关项目。


1991年,常印佛因陆内成矿理论、"层控式矽卡岩型"矿床理论等矿床学、区域成矿学和找矿勘探学方面的创造性理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他又因其在工程科技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被直接遴选为工程院首批院士。当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获此殊誉者仅30人,地学部仅2人。

他两度婉拒官职,用生命践行李四光的名言

常印佛(左三)在秦岭野外考察


当选院士之年,常印佛60岁,正值经验丰富而精力未减的人生阶段。


其后,他继续主持完成了科技部"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主持或参与指导完成"九五""十五"期间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和安徽省科研项目,其学术研究主线亦由找矿勘察、成矿系统向地球系统转向,致力于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长江中下游乃至华东—环太平洋地区的成矿规律。


"月光如泻笼江干,一曲离歌秣陵关。星火危崖采石渡,紫烟青霭铜官山。三载征程兴未尽,期年伏枥当思还。此身许国无多求,乐在图书山水间。"

这是常印佛早期写下的一首诗,寄托了他立足地质、科学报国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他两度婉拒官职,用生命践行李四光的名言

常印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今常印佛虽已年至耄耋,但他仍然经常为地质工作提出指导和建议,并以积极探索的姿态,为揭开地下秘密搜寻宝藏而不遗余力地发出光和热。


常印佛

(1931.7-)

矿床地质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参考文献:

1.《鸿志报山川,丹心报祖国》,《安徽地质》,2011

2.《常印佛:此身许国无多求,乐在图书山水间》,清华校友总会,2018

3. 《常印佛:野外走出的地质学家》,中国科学报

4.《吾将上下而求索——记两院院士常印佛》,《今日科苑》 2012年16期

5.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成果《乐在图书山水间——常印佛传》,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6. 本文图片来自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络版)、清华校友会官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