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你認為“嚴師出高徒”之“嚴”指的就是嚴厲甚至打罵嗎?

舒捲任風


我認為嚴師出高徒的“嚴”字,是“嚴謹、嚴厲、嚴格。”不是“打罵!”

老師打罵學生是無能的表現,那不叫“嚴”!

我上班30多年,從來沒有打罵過學生。因為我上班的第一天,老教師沒有向我傳授教育教學的經驗,而是千囑咐萬叮嚀不要體罰學生!

體罰,一直以來也沒有一個固定的定義!到底什麼是“體罰”,我認為就是打罵!

在我們這裡,決大部分老師都不打罵學生,個別的老師打罵學生,老師們也都看不起她!

有一個女老師,從農村調來。她多次咵!咵!地扇學生耳光,她扇一下,我哆嗦一下!她在扇學生,老師們都走開了!

下課後,她把自己的孩子領到辦公室喝水、吃水果。我經常想:你的孩子也是學生,他有這個特權嗎?我當年級組長,她比我大,我不好意思說她,但是背地裡沒有老師誇獎她!佩服她!

她這麼厲害,但是考試成績從來沒有名列前茅!從來沒有講過一次公開課,沒有評上過任何先進,連學校級的也沒有!

打罵不能出高徒,學生只能恨你!

自古以來都說“嚴師出高徒!”這是千真萬確的!“嚴厲”是有規矩,而不是打罵!“嚴厲”裡有關愛,而不是冷若冰霜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可見老師在孩子們心目中的地位!

嚴厲的老師是學生的榜樣。

凡是嚴厲的老師,他對自己也非常苛刻!要求學生做到的他必須做到!他懂得:身教重於言教!

要求學生遵守學校的一切規章制度。老師要不遲到、不早退。

和學生打成一片,一起學習,一起做操,一起活動。這個時候老師跟學生是哥們。

關愛學生勝過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在家裡關心,陪伴,給孩子創造一個風平浪靜的家庭港灣。

在學校裡,自己的孩子和學生一樣要求,不能搞特權!

學生遲到了,再一再二不再三!我班一個學生經常遲到,我講課時讓他站著;不完成作業去辦公室站著。有一次我找他談話,看他的腿直打哆嗦。

我問他:你怕我嗎?

學 生:搖一搖頭。

我又問:你病了?

學 生:搖一搖頭。

我 問:你怎麼腿哆嗦呢?

學 生:我餓,沒有吃早飯。

我趕快跑到樓下,出了校門,買了兩個燒餅。回到辦公室,倒上一杯熱水,讓學生坐在我的位子上,吃飯喝水。來到學校,他就是老師的孩子。

這時候學生的心會怎麼想?我想:他的心不是石頭的,也是熱的!

老師的為人處世,給學生樹立了榜樣。

老師的教學要嚴謹!

老師要求學生作業書寫要認真、規範、整潔。老師講課板書設計要認真,佈局合理,寫字工整、漂亮!學生眼前一亮,他自然地暗暗下決心向老師學習!

結束語:老師的為人處世,待人接物;老師的品質能影響學生的一生。學生處處以老師為榜樣要求自己,做一個老師那樣的人。

老師的嚴厲、嚴格不能沒有愛!有愛的嚴厲才能使學生懂規矩;懂禮貌。努力學習,積極向上,嚴師才能出高徒!


語文萍


“嚴師出高徒”中的“嚴師”就是嚴厲、不講情面的老師。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出自《三字經》。

這個嚴是嚴格,勤加教導。學生有錯誤就馬上指出來,讓他改正,如果不是這樣,就是老師懶惰。

“愛人如慈父,訓人如嚴師。”

出自《資治通鑑》。

嚴師和慈父相對,這個嚴應該是嚴厲的意思。

無論怎樣理解,古代嚴師就是嚴格、嚴厲、不講情面的老師。至於打罵,古代老師肯定是打罵學生的,要不然戒尺是幹嘛的。

如果用社會進步,人類發展當藉口,曲解古人說過的話,就背離了古人表達的初衷。

古代不計其數的詩人、文學家,就擺在那呢,都是在類似這種“嚴師高徒”教育下脫穎而出的。而現在呢?

古人說話按原意理解就好,非要強加現代人理解,那就是曲解。方法可以變通,本意需要保持。


再學二十年


你好,依我之見,所謂的“嚴師出高徒”中的“嚴師”,並不是指嚴厲甚至打罵,而是說責任心強。

上高中時,我們的英語基礎差,因為初中沒有學好。這時,老師就在上新課的同時,給我們複習初中的英語,一篇篇文章的背誦,過不了關就放學留下來,再不會還罰抄課文。你別說,我們的英語水平就慢慢上去了,因而在高考時沒有吃大虧。

相反,教我們語文的老師就不是這個樣子的,講課也是浮光掠影,不細緻地分析,還隔三差五地請假,讓我們呆在家室上自習。我們不懂也不管,作業不交也不過問,我們到頭來在語文上沒學到多少東西。

總之,學生的成長需要嚴師,遇到嚴師是學生的福,願學校裡嚴師越來越多。








悠然望明月


所謂“嚴師”,並非是老師嚴厲甚至打罵學生,是指老師要做到 嚴謹 /嚴格 /嚴明

  • 1.嚴謹的治學態度

嚴謹的治學態度是指老師要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增強教育教學能力,以及高度負責的敬業精神。

只有治學嚴謹的老師才會贏得學生和家長的尊重和愛戴。

  • 2.嚴格的治學方法

嚴格的治學方法是指老師對待學生的態度和要求一定要嚴格。包括對學生的課堂紀律要求、作業完成要求都要十分嚴格,並適當實行獎懲制度。

  • 3.嚴明的治學理念

嚴明的治學理念不僅僅是指老師要嚴肅,還要開明。對待學生平等、公正;指引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是學生真正的良師益友。

真正做到嚴謹、嚴格、嚴明的老師才能教育出高分數、高情商、高能力

的學生!


撒哈拉不哭泣G


我認為嚴師出高徒,中嚴就是指嚴厲、嚴格。古人講:“教不嚴,師之惰”和嚴師出高徒,都是在強調老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即使到了現在社會,老師教育學生也少不了嚴格要求。

1、沒有不用老師教育的學霸班級。

現在社會學生學習的單元就是以班級為單位。一個班的學生,學生情況也是個不相同。沒有一個老師教的班級裡的學生都是學霸,都能考上清華北大(主要指中小學班級)。如果班級裡都是學霸,那就不用老師教育啦,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學習自覺性強,學習能力好,老師只管講知識,不用教育學生。

2、學習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對於大部分學生,學習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任何的學習都需要大腦不停的工作,需要接收各種外界信息,處理信息,並進行存儲,還要根據情況,來調用相關信息解決一定問題。整個過程比較複雜,學生的學習活動比較累。再加上有些學生專注力和自制力不夠好,很容易就分心,不能好好參與學習活動。

3、學生需要老師的嚴格要求。

既然存在學生是不願意學習,或是不專心學習的。這些學生,在不學習的時候,就需要老師發揮作用。老師要嚴格要求學生,特別是一些學生的不學習等壞習慣不是老師勸導幾句話,批評一次,就可以改正的,需要老師嚴格要求,持續的規矩,才能讓他不斷改進,好好學習。

4、老師嚴格管理學生也要把握好分寸。

大部分的60後,70後,上學時一般都被老師打過。在當時的學習中,嚴厲老師是非常受人尊敬的,人們相信嚴師出高徒。孩子在校受到體罰後,回家還不敢和父母說,因為父母知道後,都覺得老師做得對,應該好好管教孩子,甚至還會再把孩子教訓一頓。

社會發展,到了現今社會,老師仍然嚴格要求學生,但是嚴格不等於體罰學生。國家的法律和教育部門的規定都已經規矩的很嚴格了。老師們也要注意在管理學生時要把握好分寸。

因為現在社會尊師重教的觀念面臨很大的挑戰。學生打老師的現象太多,甚至有些家長還毆打老師。所以老師在管理學生時,要先保護好自己,要從關愛學生、幫助學生的角度去嚴格管理,注意語言措辭,注意不要身體接觸學生。

這種情況下老師雖然管理學生,態度很嚴厲,但是對於不聽老師管理的學生也沒有好的措施。教育部門也注意到這些問題,所以正在研究出臺教師管理學生中的懲戒措施。

總之,從古至今,作為老師都要嚴格要求學生。老師的嚴格要求,可以幫助學生改正學習中不好的習慣;可以讓學生專心學習,不斷進步;可以讓學生明白道理,學有所成。同時在管理中也要注意多關愛學生,注意管理分寸。


工控教育


非也,“嚴師出高徒”之“嚴”肯定不是指簡單加粗暴的厲聲呵斥甚至打罵;否則,如此嚴師豈不是標準太低?如此之徒又豈能成為高徒輩出、令人敬仰的嚴師?

很多學校都把“嚴”寫入自己的校風校訓,並且有很豐富的內涵和成功的經驗。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省重點中學,以“勤、嚴、實、勇”四字概括其優良校風,並予以具體詮釋。嚴指的是:嚴謹治校,嚴於律己,嚴格要求。當然這裡的“嚴”,有對老師的要求,也有對學生的要求。我認為以其對老師的要求來詮釋“嚴師”的內涵頗為恰當。

1.嚴謹治校

所謂嚴謹,形容態度嚴肅謹慎,細緻、周全、完善,追求完美。嚴肅謹慎地治理學校,力求教育教學工作細緻、周全、完善,臻於完美。教育無小事,學生利益無小事,要有高度的責任感、愛心、奉獻精神,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為國家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2.嚴於律己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作為教師,要注重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嚴師往往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都比他人、比學生更用心,更勤奮,更吃苦,更專注,更堅持。簡單的小到要學生不遲到、不早退之類的事,優秀班主任往往都會堅持比學生早到教室。嚴於律己,保證了給學生一杯水時老師自己有一桶水一缸水甚至一條河;嚴於律己,保證了教學相長,與時俱進,保持領先。

3.嚴格要求

嚴師不僅對嚴於律己,也對學生嚴格要求。古人云,教不嚴,師之惰。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專業要專攻,學業要精進,必須嚴格要求。只有對學生嚴格要求,才能助其養成端正學習動機,良好行為習慣,夯實學業基礎,磨礪意志品質。

當然這裡“嚴”是嚴格,不總是嚴厲,是以高格調、大格局對待學習、工作,務求德才兼備;是以更高的法式、標準要求成長成才,反對降格以求;是以嚴肅認真的態度推究、探究學問,務求一絲不苟;是以嚴謹的方式方法變革、糾正,務求至真至善。嚴格嚴格,嚴是手段,格是過程。嚴師,以“嚴”來促“格”,以“嚴”來提“格”。

嚴師出高徒,似乎是傳統的教學理念,一些人對“嚴師”的印象還停留在過去,停留在影視作品裡,“嚴師”常與呵斥、打罵相伴。“嚴”需要紀律、規定和處罰措施來保障,但真正出高徒的“嚴師”卻不常用。因為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因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咬文嚼字的魚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嚴師出高徒”,這句話我是認可的,對於這句話裡面的“嚴”字,我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理解:

1. 這個“嚴”是針對教師的。

作為教師,你自己首先要嚴於律已,自己對自己要求嚴格。有師德、有師貌、要自律。你想要求學生做什麼的時候,首先要想想自己能不能做到這些。如果你對自己不嚴格,當你面對學生的時候,你又怎麼能要求自己的學生都聽你的呢?換句話說,你連自己都管不好,怎麼去管學生呢?

這個“嚴”對於教師的另外一方面是要求教師治學要嚴謹,保證作為一個教師必須要有的技能:紮實的專業知識素養、紮實的專業能力素養、專業的道德素養、專業的心理素養。這些是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要具備的。

2. 這個“嚴”是針對學生的。

學生為什麼要叫做學生,是因為他不懂,所以他要學習,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當學生犯錯的時候,教師要因人而異的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對於某些學生,該嚴厲批評的就要嚴厲批評,而某些懂事的學生,你只需勸慰幾句,他自己就知道錯了。

現在學生都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罵不得,打不得,但是當學生犯錯的時候,作為教師絕對不能放任不管的,該罵的就要罵,打的話,就不建議了,畢竟現在不讓體罰學生的。

這個罵也是講究技巧的,是對事對不人的,針對學生的錯誤點要有針對性的點撥,而不能是教師情緒的宣洩,對學生的人格進行辱罵。綜上,可以看出,這個嚴是對教師的嚴,也是對學生的嚴。只有教師嚴於律已,你教出的學生才能青出於藍而更勝於藍。也只有對學生嚴,學生才會更獨立,畢竟跪著的教師教不出站著的學生!


挽江南


“嚴師出高徒”,其中的“嚴”字,並非指打罵之類的肉體懲罰。

這個“嚴”字是指,教者自己對自己,自己對學生和學生自己對自己的要求都必須十分嚴格。只有這樣嚴格要求學生的老師,才能教育出來出類拔翠,才高八斗的學生。

肉體的懲罰,或語言上的挖苦及辱罵,不能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反而會給學生造成痛苦與傷害。使學生思想包袱沉重,導至學生厭倦學習,甚至對學習和生活失去信心。

正確的“嚴師”首先是對自己的要求嚴格,一絲不苟,以身施教。對學生要求嚴格,要求學生說到做到。

這樣,老師首先必須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文化業務水平。老師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具備一桶水,一車水,乃至更多。

而對學生,老師必須有信心,有耐心。老師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使學生對老師十分信任,無話不說。對學生的教學和教育,要做到舉一返三,循序善誘。誘導學生自主學習不斷進步。

所謂的誘導,並非欺騙。而是提出問題後,不要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一點一點引導開發學生的智力智慧,通過開發引導,使學生自己動腦思考,想出問題答案,並親口說出來。

即使說不出來,也讓學生心奮奮,口非非,心中有所領悟。

嚴格要求學生勤動腦,勤動手,多動口,心由口出。

所謂勤動腦,不是讓學生自己自己憑空瞎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教給學生自己給自己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

勤動手,就是教給學生多寫多練。古語講:眼精不如手熟,手熟不如常擺弄。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再會想,再會說,不親自練筆,不熟怎能生巧?

多動口。

①、即心中想的不錯必須能流利地用口說出來。

②、動口閱讀。A、這樣,即鍛鍊了口才,即表達能力,又鍛鍊了寫作能力。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B、經常讀,能積累豐富詞彙。使寫作文章有骨有肉。C、多讀,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能使學生提高分析能力。D、瞭解文章修辭方法的運用。知道那些句子是借代、引用、誇張、層遞、警句、襯托、設問、倒裝句、雙關語、比喻、擬人、對比、反問、反襯、反語、對襯……C、使學生掌握文章的寫作方法。D、瞭解作者寫文章的目的和意義。

總之,通過嚴格要求學生真正做到多動筆、多動腦、多動口,使學生成為一個高才生,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情。

嚴師出高徒,更不是嚴打嚴罵的結果!


桑天永


俗話說的“嚴師出高徒”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解讀呢?我覺得應該從三個方面來看。

1、嚴師:我們總是錯誤的理解嚴師是很嚴厲的老師,會體罰學生的老師,而這裡的嚴是治學嚴謹,而並非嚴格嚴厲,主要是說明這個教師在學生中有威信,能夠服眾。而現代教育法裡面關於教師的職業道德也有明確的要求,其中一條就是關愛學生,這裡也可以將嚴理解成愛。

2、出:這裡的“出”感覺是一個動詞,原意製造,產生,實際這裡的“出”另外一層含義,即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治學嚴謹的老師通過自己特定的教育方法為社會培養人才。

3、高徒:孔子弟子三千,而各其所成,有知名的也有不知名的,而高徒我們要用辯證的思維去看待,這裡就會有一個問題,嚴師必定出高徒嗎?這裡的高徒恰恰是指通過教育,教師通過因材施教,各有所得,他們為社會培養的不同類型人才。高更需要時間去論證,這裡的高是指層次的高低,也是老師的教育成果體現。

總的來說:嚴師出高徒,不要表面曲解,斷章取義,僅僅認為是打罵。而應仔細發展,老師嚴的良苦用心。

每一位老師都是像蠟燭一樣燃燒著奉獻自己,發光發熱,天下的老師們辛苦了。


川鍋鍋說教育


嚴師出高徒之"嚴師”不能片面的認為是嚴厲,甚至於動不動就採取暴力的措施打罵學生的老師。

體罰、過分指責學生不是"嚴師"

我認為這裡的“嚴師"有兩層含義,一是某些時候對學生採取嚴厲的措施;二是嚴格要求管理認真負責的老師。嚴師出高徒中的“嚴師",應該是懂得剛柔並濟,對學生的不同行為採取不同措施的老師。

曾經有一位和我教了相同的兩個班課的女數學老師——劉老師,學生們對劉老師是既尊重又害怕,背地裡學生們都叫她“嚴老師”,但是平時看不出劉老師有多嚴,他對學生總是很溫和,臉上總是掛著笑容!當時我是班主任就問學生,為什麼叫劉老師為嚴老師呢?原來劉老師對學生的要求非常嚴格學生做錯的作業,劉老師都要求學生一一補做,並且嚴格檢查,對不能完成任務的同學總會追根求源。如果學生不懂的話,劉老師會不厭其煩的給學生講解,在與學生交往過程中,從來沒有采取打罵,哪怕是罰站等懲罰措施!

她有時候為了做學生思想工作,甚至把學生請到家裡吃飯。她所教的數學課,學生成績都非常優秀!

“嚴師"嚴格但不嚴肅

還有一位我的同事張老師,他是學校公認的優秀班主任,他所帶的班級在年級評比中,總是名列前茅,至於原因,有人說是因為學生怕他不敢違犯紀律,不敢不交作業,不幹上課打瞌睡,學生都認認真真的學習。為什麼學生會這樣規矩?其實並不是因為學生怕捱打,張老師從來沒有體罰過學生。他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規明確,更重要的是組織的班委成員在張老師帶領下,責任心非常強,學生的自制管理非常到位,班級凝聚力強學習氣氛濃厚。

當然,張老師並非甩手掌櫃,張老師曾經帶過的學生說:“你有什麼問題讓張老師批評教育了,你就會感覺心裡非常難受,以後就再也不敢犯了!"看來張老師的嚴格,是他在班級管理中有獨特的管理方法和做學生思想工作的訣竅並不是採取了武力。

形成自律自覺的良好習慣才是“高徒"

我覺得所謂“嚴師”,首先是有一顆熱忱的愛崗敬業之心,對學生負責任,對工作認真嚴謹,為學生考慮的細心周到,因此在學生教育過程中嚴絲合縫,從學習到品德到生活,給學生全方位的關注!使學生從不敢犯錯,到不忍心犯錯,再到自覺地養成良好的習慣!

一旦學生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那他想不優秀都難!那肯定就是老師的高徒了!

願學校能有更多的“嚴師",培養出更多“高徒”,將來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樑之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