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你們對上海人的印象和上海這座城市有什麼看法?

笑臉贏明天


關於上海人能包容的觀點:其實說白了就是見怪不怪,奇怪的事見多了也就不稀奇了,既然不稀奇了也就能用平常心去看待很多東西!

關於上海人生活節奏太快的觀點:都怪房價惹的禍,很多人已經被逼搬到很遠的郊區了,上下班三個小時是常態,誰還有閒情逸致停下腳步來管管閒事啊!

關於上海人怕老婆的觀點:與其說是上海男人怕老婆,不如說是上海男人對於老婆命令的執行速度是全宇宙最快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上海男人打女人的行為是會被全社會仇視與唾棄的,上海女人在自身安全有保障的情況下,加上優良的教育資源和開闊的眼界,勢必會擁有能說會道的技能,在家庭生活中長期運用此技能錘暴擊LG,上海男人在不能動手的情況下又想要這個女人馬上把嘴閉上,上海男人通過多年鬥爭與摸索找到了最有效的解決之道就是女人訓話就默默忍受、女人有指令就迅速行動!而且現在已經形成代代相承之勢,兒子學老爸,女兒學老媽……

關於上海男人娘娘腔的觀點:因為上海女人在家庭裡的絕對領導地位,所以已有恢復母系氏族之勢,上海家庭裡男孩要想快樂成長能不使勁巴結母親嗎!?巴結母親的最好方法就是乖乖聽話,做個好媽寶,試問一個成功的媽寶能不帶點娘炮嘛!

關於上海人精明的觀點:說白了一句話“我不想佔你便宜,你也別來佔我便宜”

關於上海優點的觀點:核心優點“講規矩”政府辦事很講規矩,人民生活很講規矩,而這種講規矩又不像小日本社會那種死講規矩,具有一定的溫度及包容性!


易風雲22932524


我小時候住在虹口,隔壁鄰suo大家都很團結,家裡大人加班,沒人燒菜,山芋阿哥就叫我到他家一到吃,山芋爸媽重來不會拿好菜藏起來。大家就算有矛盾,紅雙喜兜一圈,立馬搞定。

現在住進商品房,對過一家外地人,吃香菸在樓道碰到,一些儂做啥個行當的,一些儂賺幾滴,我懷疑他是做刑警的。我樓道放了一個鐵皮盒子放香菸灰的,對過一次香菸灰沒到過,咯就算了,香菸盒子(外頭的大包裝),用過的餐巾紙,不管的,都往裡向丟。

現在蠻想念山芋依拉額


翱翔在天空200


來上海也第15個年頭了。好像早已習慣上海的快節奏和自己的急性子了。

就說說比較吧。

第一印象是友善,畢業當天來上海,剛到上海就有好心人幫助我,第一印象很好 。

城市的話,比較下來,上海新城素質相對來說確實是幾大城市裡面比較高的一個,習慣了上海的排隊有序,清潔地面,禮讓,政府部門辦事效率也是相對快一些。魔都為什麼魔,我也不知道,但真的是適合奮鬥 高效的城市,不會荒廢青春的城市。也沒有那麼多官僚的城市。新上海人比較朝氣。

上海本地人也分兩種,不過這個情況別的城市也一樣存在,一部分是務實的,奮進的;一部分是小市民的。


Athena範


上海人為什麼通常都看不起外來的人? 這是有歷史原因的。大家都知道上海是外來移民構成的城市,照理不應該歧視外來的移民。但恰恰就是老移民歧視新移民。大多數外來移民都是從農村土裡土氣的來到上海謀求新生活,所以剛開始面對這個十里洋場陌生而有自卑。等到站穩腳跟生活改善,融入上海市井生活後,變得趾高氣揚,揚眉吐氣了。所以,當他們看到更新一代移民踏入上海,一看就知道是鄉下來的。順口就用上海話說:鄉下人! 以顯示自己已經不是從前的窮癟三了。

那麼上海人什麼時候認可新移民呢? 就是新移民會說上海話,這時你就是地道的上海人了。


VictorZZLSpeed


魔都就是魔都,許多人都著魔了,什麼事都愛"琢磨"上海人。其實上海人和全中國人民一樣,需要一日三餐,打工賺錢,養家餬口;都要吃喝拉撒,生老病死;都會喜怒哀樂……。只是歷史原因而產生的人文不盡相同,經濟發展產生的生活環境差異,也可能因地理氣候飲食習慣還產生個性化不同,基本上完完全全是一箇中國人。說上海人小氣,真不知道某些人大氣在什麼地方,是因為沒誇海口說句:你有事我包了嗎?說上海小男人,其實上海男人都樂於做小男人,讓自己的親人能感受更多的溫暖。上海人排外嗎?不是許多人都說上海是移民城市嗎?海納百川才是上海真實寫照。上海人冷漠嗎?走進每個城市農村,你問路,最不會亂指路和傷害你的和.高熱情度,上海一定排在前列。許多人說上海食物難吃,是否知道上海是全世界菜系最集中最豐富的地方,當然有點貴,阿拉也難承受。很難全面表述上海與外省市的太大差異,但有些東西可能略顯不同:誠信和對家鄉的熱愛。


食鱷不捨


就象陳丹清所說,外地人對上海人有太多誤解,從民國時一直到今天,他也表示不想反擊他們,看看聽聽也過去了,人要大胸懷。就讓他們說吧,可以誹謗,捏造,什麼都行。上海還是上海,上海寧還是上海寧。


用戶4951835150368


“我是上海人,我愛上海”

作為上海人,自來就有一種優越感,這種情懷來源於經濟,人文以及城市化進程等領域。上海的這種自帶光環是特定的地緣歷史造就的,洋人租界內講求契約精神,所以上海人講誠信。上海市民來自五湖四海,所以上海人包容。移民都具有勇敢開拓精神,所以上海人敢為天下先。所有種種,形成了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作為上海人,感受著城市的飛速發展,感受著上海領先於各地的市民素質,感受著上海領導雷厲風行的魄力,內心有一種莫名的自豪和自信。然而,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隨著領導的人事調整,上海漸漸地不是原來的上海了。好高騖遠,高調務虛,不作為……正充斥著上海灘。舉一個現成的例子“垃圾分類”,作為一個上海人,我愛上海,我雙手贊同一個創造城市美的活動,至今我也一直按規定這樣實行的。然而,如今我越來越擔憂,這個活動是不是還能進行下去。在推行宣傳期間,我就想問政策推行者兩個問題,一是如何抓住亂扔垃圾的人,二是如何對亂扔垃圾的人進行即時的處罰。上海之所以交通秩序好,是因為有無法想象多的電子警察,以及處罰的嚴厲和高效,如果不遵守交通,很可能駕駛證會弔銷。反觀垃圾整治,垃圾分類,垃圾定時收取,種種措施與市民生活習慣有衝突,相信大部分市民是自覺的,也不可否認有一部分市民,特別是外來人口是不自覺的。拎著垃圾去扔,一看垃圾桶沒有,或者傾倒時間沒到,就直接扔在地上了。以前一直說政策制定要便民,當然垃圾分類定時傾倒,可能處於更高層次的目的,但在不便民的情況下,如何進行約束管理?把不遵守規則的人定位,並進行讓他不敢再犯的重罰,這才能矯正市民的觀念。而現在,壞分子得不到甄選,更無從談起處罰,亂扔垃圾的人在從眾心理作用下,必然越來越多。眼看著轟轟烈烈的垃圾分類即將成為又一個笑話,作為上海人真的不是滋味,就像是被人颳了一個耳光。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從內心來講,現在我對上海領導的能力是及其不滿意的,一個低調高效的城市怎麼淪落到了需要進行表演秀了?而且整個秀演策劃又破洞百出,完全不具有預見性和前瞻性。……嗚呼哀哉!上海已經不是以前的上海了……


清浦閒人


首先要確定一下誰是真正的上海人。曾經有人認為以身份證310開頭的是上海人。其實真正的上海人在城郊結合部。如閔行。寶山。嘉定。浦東新區南匯。奉賢等地的本地人才是真正的上海人。他們也有各自的生活特性和方言。但上海本地人的共性是很務實勤勞。現在在城郊結合部菜場旁邊。賣蔬菜的老年人70歲以上的還很多。如果在外地這種情況是很少見了。


手機用戶70834153089


上海人不是看不起外地人,只有素質好的我們也都敬佩,只是看不慣某些素質差外地人,他們總是自卑的覺得上海人看不起他,並不思考自己的缺點。

最可恨的是,明明是看不慣他個人,但他卻代表他們家鄉,說上海人看不起他們。這是自卑者慣用的伎倆。你只能代表你自己,代表不了你家鄉。


施偉上海物供


如果覺得上海人不行,就把整個上海人遷出上海;如果覺得上海這個城市不行,就把它夷為平地。我們這個問卷調查不是閒得沒事做,鬧著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