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今年家電業“病根”不是市場差勁,而是廠商的心態太浮躁

今年家電業“病根”不是市場差勁,而是廠商的心態太浮躁

常偉||撰稿

今年的中國家電市場,真的已經"糟糕"到讓大量的企業和商家們活不下去了嗎?在家電圈看來,活不下去的一批家電廠商們,即便沒有今年這場疫情帶來的衝擊和影響,也會在白熱化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出局。只不過,意外出現的疫情事件加速了一些廠商的出局進程,卻沒能動搖整個家電行業的發展和生長根基。

連日來,隨著3月這一家電行業傳統銷售旺季的啟動、引爆月的開啟,越來越多的家電企業和商家在一線市場上,紛紛打響了一輪又一輪的降價促銷戰、直播賣貨節、超級品牌日、宅家搶購節、女神節等等主題促銷,比如海爾家電的品質節、美的空調"萬人宅家搶空調"、格力空調"再次降價",還有海信、長虹、奧克斯、方太、華帝等企業的主題促銷,以及京東、蘇寧、天貓等平臺的各種超級品牌日、3月煥新節、品質消費節等活動。

與此同時,還有一大批的家電企業,以及中小商家們,卻在市場上陷入一輪漫無邊際的等待與焦慮中。一些家電經銷商常常在想:反正現在市場沒有恢復正常、送貨安裝都不行。所以我就休養生息保存實力,以不變應萬變。不過,在看到一些同行都在搞活動促銷,出貨時卻又焦慮的不行,一邊抱怨疫情影響了自家生意,另一邊又抱怨工廠和代理商不放政策不讓利,此外還會指責對手瞎折騰亂搞、搞亂了市場局面。

不只是今年以來,從2018年家電產業開啟一輪下跌潮為起點,整個家電行業的相關企業和商家們就陷入一輪焦慮和擔憂過程中。雖然一些頭部企業在去年面對今年的市場喊出"活下去"戰略,但真正讓人擔心活不下去的"主要群體"卻是那些中小微廠商們:身陷泥潭卻渾然不覺,從來不正視自身的問題和短板。更重要的是"不思進取"與"亂思亂取"總是同時發生,總想著通過等靠要等手段解決問題,卻往往就在這種狀態下"節節落敗"。

當下一線家電市場出現的種種問題,家電圈認為,不是今年才有的,而是過去幾十年發展過程中沉澱和積累下來的。首先,就是傳統的競爭手段和模式,遲遲沒有找到替代品,低價格手段橫行多年,讓人迷茫反而陷入死衚衕中;其次,時代的變化,特別是主流消費群體和用戶需求的變化,遠遠超出很多家電廠商的認知、理解和接受範圍,很多都是被時代拋棄,而不是被對手幹掉;再者,商業競爭全面生變,家電廠家的對手不再是同行,而是用戶;家電經銷商的對手,過去說是京東、天貓等電商,現在卻是大量的微商、新零售、新媒體帶貨等群體。

其實不少家電企業和商家的"亂與急",不是今年才有的,也不是外部的市場經營性惡化導致。就是企業內部的自身認知、體系和能力、方法等問題。有的廠商就是完全沒有跟上時代和用戶需求變化的步伐和節奏,還在拿老產品以低價格強推市場,自然會面臨"賣不動"等困局;有的則是一味陷入模仿和跟隨同行通道中,缺乏自我獨立運營的能力,而是陷入了盲目跟隨的死路中,無法面對快速多變的用戶需求和市場環境及時調整,一步落後步步捱打。

比如,京東數碼與神舟電腦事件就在今年春節後的輿論場上"鬧大了"。一邊是京東數碼不知因為什麼原因,拖欠神舟電腦的貨款不支付;另一方面,神舟電腦公開發出了指責京東數碼的"五大酷刑";兩者之間從單純的商業合作關係,突然成為了新聞事件的主角,被熱炒起來。背後原因顯然不是市場惡化,而是兩家企業內部面對合作伙伴的心態生變。

同樣,今年春節以來火爆家電行業的"直播賣貨"、"全員賣貨",也因為一些家電企業和商家在操作過程中,對於全體員工的銷售任務進行指標考核,以及非市場營銷崗位員工都要承擔強制性的銷售任務,從而遭遇了來自員工的質疑和指責。更讓很多的家電經銷商陷入了"為了直播而直播"的無效率投入之中。這再次暴露出一些廠商“急功近利”的心態和手段。

所以,雖然不少家電廠商都認為,當前是一線市場出大問題,疫情才最元兇,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本質上,還是自己應對外部多變市場競爭的眼光、心態出了問題,導致手段和節奏頻頻錯亂。所以,當下以及今年的家電市場競爭,破解之策不是等待市場的反彈和需求的井噴,而是要調整產品、調整手段、調整營銷服務模式。比如,不要天天盯著市場低迷、大盤下跌,而是要關注用戶需求變化、零售平臺裂變,結合價格促銷、場景體驗,以及新技術、新功能、新健康等差異化賣點,贏得市場和用戶。

沒有淡季的市場,只有淡季的思想。這句話,曾經是眾多家電廠商在過去20多年間,用於激勵一線市場營銷戰士鬥志的精神思想。但是,如今卻有大量的家電廠商們,面對市場的自然調整和消費變化,就陷入了無窮盡的迷茫、急躁、混亂之中。越是這個時候,越是要激起所有家電人"淡季旺做"的信心和鬥志,相信一分付出一分收穫。

====

家電圈:覆蓋產業面廣闊、內容專業、觀點鮮明的價值分享平臺。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