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 城市抑郁症群像

城市抑郁症群像

狗眼看世界,猫眼看人生。

炉火旁听故事,屋顶上想心事,

人生漫长且美好,

那些义无反顾的成长岁月、珍贵无比的生活故事,

不如说给猫君

所有恶魔都会在生命的毅力和坚韧面前退缩。


【世相故事】



城市抑郁症群像

作者 | 星子

城市抑郁症群像

大学的时候我们宿舍共有六个女生,排行第五的姑娘那会儿爱玩仙侠网游,于是我们便叫她“五姑娘”。五姑娘毕业后就在市里三甲医院的精神科工作,随着大众对抑郁症患者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近年到精神科进行抑郁诊断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抑郁症病人在正常情况下只要坚持治疗,病情大多是可以抑制甚至痊愈的。

但听了五姑娘描述的她工作中遇到的事情,我才发现依然有很多人把抑郁症等同于抑郁情绪或精神病。

五姑娘说,现在大家对抑郁症仍有很多误解,尤其是患者的家人和朋友,这也给患者治愈疾病带来很多困难。而且不得不说,抑郁症患者的年龄分布愈发靠前了。

以下我便以五姑娘的口吻,讲述这些故事。

1

我进医院工作前,曾在心理咨询中心当过半年的在线免费咨询员,许多因为情感、家庭等缘故而出现心理问题的人常打来电话倾吐他们的苦闷。从那时起,我就开始留意那些抑郁症群体。

我的办公室就是医院的精神科,和人满为患的内外科不同,精神科大部分时候都是安静的,这或许也和到这里治疗的病人大都沉默不语有关。怀疑自己患上抑郁症的人,我会给他们做一套心理测试题。这套题和网上流传的并不一样,网上的试题大多是检测人的抑郁情绪,而专业试题则覆盖了方方面面,更权威。

测试结果出来之后,便要根据结果与患者聊天。在聊天过程中,我不仅要语气温和,更要从中判断他们的病情及其进展程度,最后才是对症下药。治疗抑郁症的药方并不是立马见效的,如果药物不管用,病人复查的时候还要更换药方。

确认自己患了抑郁症之后,有人立刻崩溃了,大多数人依旧静静地坐着。虽然表面平静,但我知道他们心里一定像打了一百个解不开的死结,越想解开越把自己绕得紧紧的。

我接触过的年纪最小的患者只有16岁,但他已经承受了一年多的失眠和心理痛苦。他的父母都是普通职工,一直不知道这个症状,以为他只是心情不好。抑郁症在外人眼中或许都是不懂排遣压力、钻牛角尖造成的。

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此刻正在走过怎样的泥潭。

2

亲人的支持是病患克服抑郁症的重要动力,但治疗的最大阻碍往往也是来自他们的亲人。

小梅是高二的时候确诊抑郁症的,她的父母都是中学老师,却对抑郁症不甚了解。她第一次来就诊的时候是妈妈陪着来的,一看到科室上挂着“精神科”的牌子,她妈妈当场就生气了,用手指使劲戳着小梅的脑袋:“你真以为自己有神经病是不是?还来看精神科。”

我赶紧冲出去安抚她们冷静下来,再解释了一堆关于抑郁症和精神病、神经病之间的区别。

小梅患了中度抑郁的诊断结果刚出来,她的妈妈又暴跳如雷起来,大声咒骂:“真是给我丢人,你有什么可抑郁的?我和你爸缺你吃了吗,让你锻炼也不去,把自己闷出抑郁来……”

小梅低头坐着一声不吭,我只好先把这位阿姨安抚住,然后才有时间叮嘱小梅按时吃药,按时复诊。

但她只复诊过两次就再没有出现。从最后一次复诊我了解到,她的父母在她小学的时候就离异了,那天陪她来看病的是后母。后母对小梅并不友好,觉得她占用了弟弟的资源,对她肆意打压。

从初三开始,她就整晚失眠,也丧失了对生活的感知,脑子里全是控制不住的噪音。开始吃药后稍微能入睡了,但后母经常当着她的面告诉弟弟:“姐姐得抑郁症了,你以后不要像她一样,给家里丢人。”或是:“那个抑郁的谁,你多出去玩多运动就能好了,还吃什么药,浪费钱。”

这些话就像拴住她的绳索,将她拖入绝望深渊。

那次复诊我明显感觉到她的病情加重了,给她加大了药量并不断提醒她下次复诊的时间,但她头也不回地离开,并再也没有出现。

还有一个病患是二十多岁的上班族,他因为抑郁症失恋,这又加重了他的病情,脑子里多次闪过自杀的念头。他长期吃药而出现了许多副作用,比如睡眠时间变长,记忆力开始下降,甚至食欲也丧失了,一吃饭就头晕恶心。

这些情况他从未对家人说过,但睡眠时间长达十多个小时已经影响到他的工作,在我的鼓励下,他给父亲打了电话,希望能够辞职并得到家人的支持。没想到,电话那头传出的却是父亲的质疑:“医生说的?你不要相信医生,他们故意说得很严重,想骗你多交钱。”

那天回去后,他再也没有来复诊。我不知道他是否擅自停了药,也不知他是否知道,擅自停药很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

3

积极治疗并战胜了抑郁症的人,我也是碰到过的。

小宋是个二十多岁的女生,她第一次检测时就显示出中重度抑郁症,且自杀倾向严重。那时她的精神状态非常糟糕,因为她正经历着所有抑郁症必经的症状:

夜里无法入睡,严重时控制不住情绪便坐在床上嚎啕大哭;经常为一件小事反复思考,脑子里全是纠结的噪音;对生活麻木,无论是丢失了贵重物品还是失去了重要的人都无动于衷;忍不住自残,她在洗澡时不断扇自己耳光,或用刀划开手臂看流出的鲜血;时常想象自杀的场景……

患了抑郁症的人,就像身体里住了一只恶魔,它时不时窜出来企图控制你的思想和行为。

但即使这样小宋也没打消活下去的念头,或者说她不是真的想要寻死,这从她一直按时复诊和拿药就看得出来。因为抑郁症,她已经辞掉了工作,父母也对她不管不顾,只是定时给她汇钱。她一个人住在出租屋里,没有任何人陪伴,心痛了,发作了就独自流泪忍耐。

吃药有时会带来副作用,小宋也一度四肢乏力、视线模糊。副作用会让人感觉自己更懦弱没用了,这也是很多人擅自停药的原因。但小宋始终积极向我反馈,配合我换药,直至换到合适她身体的药物,这些副作用才终于减轻。

没有人知道她是怎么熬过来的,她对我说:“最严重的时候,晚上睡觉时会听到海浪的声音,有人不是说人死之前会听到海浪声吗,那一刻就会忍不住想要自杀。”病情发作了她就把头一直往墙上撞,好几次还拿起刀跑进了卫生间里。吃药之后症状时好时坏,她就趁清醒时用口红在镜子上写:“活下去,活下去。”甚至在墙上都贴满:“活着”、“活下去”的提醒。

所有恶魔都会在生命的毅力和坚韧面前退缩。

后来她终于不用再吃晚上的药,慢慢地其他药物也停了下来,小宋说她觉得自己正在逐渐好起来,有种从泥泞里脱身的感觉。

最后一次复诊时我们都很开心,虽然已经超出我的职责,但我还是忍不住问她:“病好了以后,你最想做什么?”“我想谈恋爱。”小宋笑着说。

那天她离开后,我坐在办公室里也忍不住哭了,为她的胜利,也为生命的伟大。我努力把当时的喜悦心情铭记于心,我知道今后我还会遇到很多放弃治疗的病人,等到那种沮丧再度袭来之时,等到连我自己都快要放弃之时,我就想起那天的喜悦心情,这样我就又能和他们一起战斗下去。

4

抑郁症被分成了很多种类型,有生理性抑郁症、焦虑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等,那个我接触过年龄最小的16岁患者,患上的就是焦虑抑郁。

其实在他15岁的时候情绪就很不稳定了,睡眠质量下降,一晚上醒五六次都是常事;性格变得暴躁易怒,常和亲人争吵,摔破家里的家具,但家人都误以为这是他青春期叛逆所致。

等病情确诊之后,他更是常常躲在房间里不愿意出来见人,最后连他的父母都要放弃了,认为他是神经病。

好在他有一个耐心善良的哥哥,在他最孤独无助的时候始终陪在他的身边。一个冬天的早晨,医院病人还不算多,静悄悄的走廊上我看到他们一大一小地往我办公室走来。哥哥在他肩上拍了拍,示意他跟我进去,拿了药之后又一起默默离开。

那个冬天,他们的背影几乎成了每周的剪影。

期间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他好长一段时间不来,再次出现的时候两颊明显凹了下去。原来他想用自己的力量战胜抑郁症,便擅自停了药。“等你再缓解一点,我就减少你的药量。”我告诉他。

坚持吃药之后,他的情绪慢慢找到了平衡,也逐渐有了感知。如今他已经吃了三个年头的药,我也把他的药量从两粒减少到了一粒。听说他的哥哥计划带他去旅行,我想他很快就能实现了吧。

5

在我们这里,每一个患者都平凡,每一个灵魂都普通,但我又时常热泪盈眶。为了这些努力活下去的故事。

-END-

星子,研究生在读,时评发烧友,热爱平凡生活里的故事。


About us

真诚讲述世间每个平凡人的职业和人生故事

带你遇见“一千零一种人生”

我们是有故事的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官方故事平台

Contact us

微信后台留言 or 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