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清朝的三眼花翎有多貴重?代表著什麼樣身份地位?

冉之酉色


封建時代等級森嚴,尤其到了中央集權及大成者的大清王朝,等級區分更是達到了一個巔峰造極的程度,光從一個頂戴花翎就可看出端倪。

這個花翎分為無眼一眼,二眼三眼這四種,其中無眼最為普通,三眼最為尊貴。

大清朝的這些大臣們,六品以下可以帶無眼花翎,五品以上的可以帶一個眼的,至於更高級的就得靠皇帝的賞賜了。

在整個清朝歷史上,只有七個非宗室成員獲得了三眼花翎此項殊榮,大名鼎鼎的和大人,紀曉嵐,劉羅鍋,甚至曾國藩都沒有資格佩戴三眼花翎。這七個清朝大臣分別是傅恆,傅恆的兒子福康安,著名貪官和珅的弟弟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和徐桐。

我們來看一看這些三眼花翎的獲得者都有哪意些功勞?傅恆作為皇帝小舅子,他可是很為這個姐夫長臉的,平定西域50功臣,名列第一,而且他在和緬甸的戰爭中領略到了火器的厲害,上奏摺要求乾隆皇帝增強火器的配備,以及加大對火器的研究。

只可惜乾隆皇帝沒有采納,如果他的意見被採納,就不會有後來的百年恥辱,他的這個戰略眼光對得起三眼花翎這滿清王朝的最高榮耀。

傅恆的兒子福康安人送綽號福大帥,在乾隆時期極為活躍,

也是一個戰功卓著的的名將,參加過金川之戰,平定過回民叛亂,在民間甚至還有他是乾隆皇帝私生子的傳說,所以於公於私,他的三眼花翎也算是實至名歸。

大貪官和紳的弟弟和琳和他的哥哥不同,他是一個了不起的武將,早年跟著鐵將軍阿桂南征北戰,後期帶兵抗擊廓爾喀,出力甚多,在駐藏大臣任期內對西藏進行了成功的改革,這兩大功勞換來了三眼花翎。

而長齡則是靠著平定白蓮教,張格爾的叛亂,獲得了三眼花翎的殊榮。

而在道光帝時期,禧恩憑藉平定湖南江華瑤趙金龍叛亂榮獲了三眼花翎的殊榮。

到了晚清時期,晚清第一名臣李鴻章憑藉再造玄黃的功績,毫無疑問地獲得了佩戴三眼花翎的榮譽。

至於最後一個人叫做徐桐,他的知名度遠遠不能和李鴻章相比,但是憑藉他作為慈禧太后頭號應聲蟲,支持慈禧太后向世界列強宣戰,堅決反對戊戌變法,這才混到了一根三眼花翎,他的三眼花翎其實受之有愧,沒有太大功勞全是慈禧對他的賞識而已。

我們不難看出,除了最後一位徐老師,其他六個人都是軍功卓著的。尤其是在乾隆時期,無論是傅恆還是福康安,或者是和珅的弟弟和琳都是軍事統帥,打仗非常有一手。而軍功恰恰是和紳和中堂的弱項,所以雖然和大人倍受皇帝的寵愛,但是要想獲得三眼花翎的殊榮,還真的連門都沒有。


歷史評說


清朝政府採用了在官帽上插上一根孔雀羽毛,而且插的羽毛也是有講究的,普通的官員插的都是藍翎,高級一些的官員才能配上花翎。就花翎來說,也是分等級的,單眼花翎數量挺多的,雙眼花翎就很稀少,而三眼花翎就更是傳說中的東西了,甚至許多官員一輩子都見不到一回。

再來說說賞賜花翎的制度,依據清朝的規定,高級貴族們(如郡王、親王)可以插花翎,但也只能是單眼的花翎,只有那些為朝廷立下汗馬功勞的官員才能佩戴雙眼花翎,在整個清朝時期,據考證僅有不到30個功臣得到過雙眼花翎的賞賜。自明滅清入關以來,到乾隆皇帝時期之前都沒有賞賜過任何人有三眼花翎。或許許多看過清朝劇的人會熟悉,雍正時期的年羹堯可謂是大功臣,但是仍然沒有受到三眼花翎的賞賜,可見三眼花翎有多麼珍貴了吧。

至於和琳,他是乾隆末期的大將,因鎮壓白蓮教起義獲大功一件,乾隆皇帝最終賞賜給他三眼花翎,而且,和琳還有另一個身份——權臣和珅的弟弟,但是他獲得三眼花翎真的不是因為他哥哥,畢竟就連和珅他自己都沒能得到三眼花翎。

在乾隆之後,分別還有禧恩、長齡、徐桐和李鴻章獲得了三眼花翎的賞賜。其實,這些賞賜都是名義性的榮耀,並不會因為獲得花翎而升官和加公資。這就類似於現在的勳章,而三眼花翎就算是地位最高的勳章。很多人都想不到,和珅這樣的乾隆寵臣都沒能獲得三眼花翎,而他的弟弟卻得到了,但是和珅通過自己的“能力”,先後獲得了10多件黃馬褂的賞賜,這個黃馬褂可就是實打實的賞賜啊,可不亞於三眼花翎。


哭鼻子的美男子


你想知道在清朝能戴三眼花翎之人代表著什麼樣的金貴身份和地位嗎?請看我的表白……。

其實在清朝三眼花翎和黃馬褂都不是官職,頂上的花翎有幾眼是身份的象徵,與幾品官沒有多大關係而是一種榮譽的象徵。

頂戴花翎雖為一體,但“頂戴”和“花翎”卻是兩個部分。頂戴,就是官員戴的帽頂。花翎,是皇帝特賜的插在帽上的裝飾品,一般是賞給有功的人或對朝廷有特殊貢獻的人。

清朝官員的身份,品級和榮耀是從頭上頂珠翎管的鑲品及翎枝來區分的。按照清朝規制:頂戴上的頂珠,一品為紅寶石,二品為珊瑚,三品為藍寶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硨磲,七品為素金,八品用陰紋縷花金,九品為陽紋鏤花金。無頂珠者無官品。

在頂珠下有翎管,質為白玉或翡翠,用以安插翎枝。翎枝分藍翎和花翎兩種。藍翎為鶡羽所做,花翎為孔雀羽所做。翎管又分為花翎(孔雀翎)、藍翎(羽製成)、染藍翎(藍靛染天鵝毛)。以花翎為貴。花翎又分一眼,二眼,三眼,三眼最尊貴。 所謂“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的眼狀的圓,一個圓圈就算做一眼。三眼花翎是花翎中級別最高的,清初規定親王、郡王、貝勒等一律不準佩戴花翎,皇室成員中只有貝子和固倫額附、和富有才華能力的皇族,以及創下了特別功勳的大臣才有資格獲得戴三眼花翎,在整個清朝立國200多年間僅僅只有7人獲得,被賜雙眼花翎的約20餘人,這在當時是千古猶榮的恩寵。

由此足可以見證在當時能戴三眼花翎的權貴身份和地位的顯赫!(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多彩三秦


花翎在清朝是權威和品階的標誌,非一般的官員所能穿戴,尤其是三眼花翎,整個清朝都只有七個人榮獲。三眼花翎,只有親王貝勒等親近並且富有才華能力的皇族,以及創下了特殊功勳的大臣,才能有這個資格獲得。得到皇帝賞賜的這個花翎就是代表著無盡的恩寵。 皇帝賞賜有功勞的大臣一般是頂珠,如果稍微彰顯爵位身份的話,就是花翎,它通常有兩種顏色,一個是藍,一個是花。花翎是孔雀羽毛做成的。而藍翎是鶡羽做成的。花翎還分為單眼,雙眼,三眼三種眼的數目越高就越珍貴,所以三眼花翎是最珍貴的。這個也其實就是指孔雀翎上眼狀的那個圓,多少個圓圈就是幾個眼。 等級最高的三眼花翎,只有地位僅次於親王郡王和駙馬的一品官員,並且是為國家做出重大貢獻的人才有資格獲得這個。或者後面一些親王郡王,和貝勒也會獲得。戴上這個花翎的人還是蠻厲害的。 在清朝前期,有資格佩戴花翎的清朝宗室子弟也必須通過騎馬和射箭兩項考試,考試合格以後才能夠正式佩戴。從乾隆時期到清朝末年,有資格佩戴三眼花翎的,也只有傅恆,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七個人獲得。算是無上榮光。而當年權傾朝野的和珅也沒能夠佩戴上三眼花翎。這七個獲得三眼花翎的人,全是為這個清朝做了巨大貢獻的。





用戶7404598008006


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其制度基本沿襲明朝設立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傳統。但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清朝還建立了一套有別於其他朝代的官制,在各種清宮劇中,經常可以看到清朝官員朝服罩身,花翎飾頂,官員在犯事後,常常受到摘去"頂戴花翎"的處罰?那麼,"頂戴花翎"指的是什麼?



"頂戴"也稱"頂帶",是清代官員所戴帽頂和珠飾的統稱,帽頂制度開始於元代,流行於明清時期,清軍入主中原後,建立了一套等級森嚴的官制,對官員的服飾按照品質、顏色和數量的不同,來區分官位的大小。

一般說來,從顏色上看,一、二品為紅色;三、四品為藍色;五、六品為白色;七品以下為金色,即使是同一種顏色,也有純色和雜色之分,例如一、二品中有純紅和雜紅之分,三、四品中有兩藍和暗藍之分。從材質上看,一品官員頂珠用紅寶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藍寶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硨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陰文鏤花金",九品用"陽文鏤花金"。帽頂上沒有帽珠的,便沒有品級,清朝官員在犯法後,往往會在革去官職的同時,拿下頂上的帽珠。


"花翎"則是插在帽子上的裝飾品,是清代特有的冠式,通常由皇帝特賜,賞給有功或者對朝廷有特殊貢獻的人,花翎的作用是用以"昭明等級,賞賜軍功",是不能隨意佩戴的,一旦違反就會被嚴刑處罰。花翎通過翎管和冠帽連接,翎管的材質一般為白玉或者翡翠。清代的花翎也稱為"翎子"、"翎枝",翎子有"花翎"和"藍翎"兩種,花翎是以孔雀的尾羽製成,因此也稱作"孔雀翎","藍翎"通常由染成藍色的鶡鳥羽毛製成,所以又稱"染藍翎",據說,鶡鳥生性好鬥,至死不屈,賞賜給有功的軍官,寓意其英勇善戰。頂戴和花翎和官階相對應,共同構成了清代服飾制度的重要內容,即頂戴花翎制度。

花翎又分為單眼、雙眼和三眼,其中以三眼最為尊貴,所謂的"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眼狀形的圖案,一個圓圈算是一眼,藍翎和花翎的性質相同六品以下的官員賞給藍翎,五品以上的官員賞給單眼花翎,雙眼花翎只有大官才能得到,而三眼花翎通常是賞給親王、貝勒等皇親國戚和有特殊貢獻的功臣。


根據《清史稿》記載:"凡孔雀翎,翎端三眼者,貝子戴之。二眼者,鎮國公、輔國公、和碩額駙戴之。一眼者,內大臣,一、二、三、四等的侍衛,前鋒、護軍個統領、參領,前鋒侍衛,諸王府長史,散騎郎,二等護衛,均得戴之。領根並綴有藍翎。貝勒府司儀長,親王以下二、三等護衛及前鋒、親軍、護軍校,均戴染藍翎。"

可見,花翎的佩戴有著嚴格的等級要求,通常是官居高位的王公貴族特有的冠飾,即使是有佩戴資格的貴族們,也要在10歲,經過必要的騎、射兩項考試,通過後才允許戴用,後來花翎賞賜多了,這一考試過程便逐漸消失了,而即便是被賜花翎的王公貴族,也不能在覲見時戴花翎,因為戴花翎是"臣僚之冠",親王貝勒等是宗室貴族,戴花翎有"紆尊"之嫌。


根據清朝朱彭壽的《舊典備徵》中記載:"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及固倫額駙準戴三眼花翎。乾隆以來,大臣中亦有特賞者,然勳戚入傅文忠,當時尚不敢戴用,是以受賜者尤稀。按二百年來膺是賞者,惟傅恆、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等七人。"大臣中賜帶雙眼花翎的也只有寥寥二十餘人,可見皇帝賞賜花翎是很謹慎的,被賞賜到的可說是巨大的榮耀。

然而,到了清末時期,鴉片戰爭爆發,因國庫空虛,竟然有了捐翎的例制,用錢就可以買到花翎戴,當時花翎每枝實銀一萬兩,藍翎五千兩,而且可以參照捐管之項進行折扣,咸豐九年(1859),花翎改為每枝七千兩,藍翎四千兩。花翎也由此走向了下坡路,開始掉價了,到後來,每枝花翎僅用兩百元就可以捐到。


雍芣離芣棄


在眾多的清朝影視劇中,經常能夠出現皇帝對官員們的賞賜。其中,雙眼花翎或者單眼花翎已經屬於很高的榮譽。但這些都不算最高的賞賜,在所有的賞賜中,三眼花翎才是最重要的。那麼,三眼花翎到底是什麼東西,為何整個清朝時期只有7個人獲得,連乾隆朝的寵臣和珅都沒有這樣的賞賜。認真的說,佩戴三眼花翎是皇帝對官員的最高賞賜。

首先,我們講一下什麼是花翎。眾所周知,清朝官員的帽子上都插著一根孔雀的羽毛,被稱為花翎或者藍翎。在清朝建立以後,各方面都借鑑了明朝的制度,例如官員們制服上的補子,就是借鑑了明朝的樣式。但是在官帽上,清朝保留了自己的特色。清朝官員的官帽上都插著一根孔雀羽毛,一般的官員都只能佩戴藍翎。只有那些高級官員才能佩戴花翎,而且花翎的頒發標準非常高。在清朝前期,單眼花翎的數量比較多,雙眼花翎已經非常稀少。至於三眼花翎,則屬於傳說中的物品,很多官員一輩子都沒見過。

按照清朝的規定,親王、郡王等高級貴族們能夠佩戴花翎,但僅僅是單眼花翎而已。那些立下巨大功勞的貴族才能佩戴雙眼花翎,在清朝歷史上,只有20多個貴族和官員獲得了雙眼花翎。清朝入關之後,歷經了順治、康熙、雍正三朝,三眼花翎沒有授予任何人。在雍正皇帝時期,十三弟胤祥和大將年羹堯立下了那麼大的功勞,仍然沒有得到三眼花翎。由此可見,三眼花翎的賞賜資格非常嚴格。但是從乾隆朝開始,出現了賞賜三眼花翎的記錄。乾隆皇帝在位60年,總計賞賜了3個人三眼花翎。

我們看一下這三個人都是誰?分別是傅恆、福康安、和琳。傅恆是乾隆皇帝的小舅子,富察皇后的弟弟,而且還是清朝赫赫有名的大將。於公於私,傅恆能夠得到三眼花翎。福康安是傅恆的兒子,但民間一直傳說是乾隆皇帝的私生子。鑑於這一層關係,福康安也得到了三眼花翎。至於和琳,則是權臣和珅的弟弟。和珅雖然權力很大,但是並沒有得到三眼花翎。至於和琳則是乾隆末期的大將,依靠鎮壓白蓮教起義,乾隆皇帝最終賞賜了三眼花翎。在乾隆皇帝之後,還有4個官員獲得了三眼花翎,分別是長齡、禧恩、徐桐和李鴻章。

這4個人中,大家應該最熟悉李鴻章。李鴻章開展洋務運動、組建北洋水師等等,在清朝末期的歷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實,其他三個人的地位都與李鴻章相當,或者說比李鴻章還高。都是清朝的頂級官員,而且立下了巨大的功勞。除了這7個人之外,再也沒有人獲得三眼花翎。曾國藩、僧格林沁、林則徐、和珅、年羹堯等清朝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沒有三眼花翎。至於其他的官員,可能連雙眼花翎都沒有。在康熙皇帝在位時期,大將施琅甚至願意用侯爵換取花翎,但康熙皇帝沒有同意。

其實三眼花翎、雙眼花翎等賞賜都是榮譽性的,不會因為賞賜花翎而升官或者增加俸祿。由於只有清朝使用了花翎,因此沒有合適的比方。花翎類似於近代的勳章,三眼花翎等於地位最高的勝利勳章。在清朝歷史上,除了三眼花翎,還有其他賞賜對官員們的誘惑力很大。例如賞賜黃馬褂,據說和珅有10多件黃馬褂,都是乾隆皇帝賞賜的。最後就是抬旗,抬旗直接影響了官員們的前途。例如原本是漢人,可以抬旗進入漢八旗。地位的變化意味著待遇的變化,抬旗是很多官員們夢寐以求的。


妮寶的生活錄


清朝歷史上三眼花翎能帶上三眼花翎的人屈指可數。

咱們先來說一說三眼花翎的製作材料,最頂上鑲嵌的是紅寶石,近代一些拍賣行排出的價格更在百萬以上,所以單單從成本上來說三眼花翎就很珍貴。

清朝初期只有皇室宗親和滿八旗才能得到三眼花翎,康熙到清末獲得三眼花翎的人加起來也就20多人,在這20人中能永久獲取的也只是那些因軍功獲賞的,其餘非軍功獲賞的文官離職的時侯是要摘回的。依此可見三眼花翎的珍貴。

清朝,一般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和駙馬,才有資格享戴三眼花翎。




評古說今


眾所周知,伴君如伴虎,古代官員為了保住自己頭頂上的烏紗帽,每日過得非常小心敬慎。既不能功高蓋主,又不能貪汙腐敗,敗壞朝綱。所以,官員們要想保住自己頭頂上的烏紗帽,既不能太會“做官”,又必須要有能力。這就讓我們不能不提到和珅了,和珅是歷史中出了名的會做官,懂得討好乾隆成為貪汙腐敗背後的大靠山,為自己撐腰,讓自己家纏萬貫。

只是,和珅最終也沒能保住頭上的這頂烏紗帽,當乾隆駕崩後,嘉慶下令將其關押大牢,家產全部被收入國庫。但是今天,我們不瞭解和珅,我們來了解一下,清朝官員們頭頂上的“烏紗帽”的不同。資料記載,清朝年間,官員們頭頂上的“烏紗帽”以上面的三眼花翎最為貴重,整個清朝年間僅僅只有7個人有資格佩戴,即使是上述中備受乾隆寵愛的和珅都沒有獲得此殊榮。

我們知道,清朝是由少數民族入侵中原的王朝,當清朝統治中原後,這個王朝便想實現漢人和滿人的大一統。在朝政上,清朝就進行了改冠制,以禮帽代替了明代的烏紗帽。別小看了這頂禮帽,雖然官員們都有佩戴禮帽,但官員會根據等級不同,被要求佩戴相同等級的禮帽。要是有越級或者隨意不戴的官員,都會受到懲罰。

資料記載,清朝官員的禮帽上會有頂珠,而頂珠上又會有花翎。區分官員等級的便是禮帽上的頂珠和花翎,頂珠上分為紅寶石,藍寶石,青金石,水晶素金,陰紋縷花金以及陽紋鏤花金,至於沒有官品者,就沒有頂珠。而花翎呢,他是高於頂珠,能一眼區分清朝官員的身份象徵。

在花翎中,他有分為單眼花翎,二眼花翎和三眼花翎,其中三眼花翎最為貴重。據稱,花翎是用孔雀翎所制,所謂的單眼二眼三眼,是指花翎上面類似眼狀的圓圈,每增加一個圓圈官員的身份最為尊貴。

能夠佩戴單眼花翎的人均為五品以上的內大臣,如前鋒營和護軍營的各統領,而佩戴單眼花翎的人為清朝宗室,以及藩王部落中的親貴,就如妃嬪中所生的公主的駙馬。而能夠享受三眼花翎的人呢,均為皇室低於親王郡王貝勒的貝子以及固倫額附,也就是皇后所生公主的駙馬。而自乾隆到清末年間,清朝僅有7人享受三眼花翎的榮譽,分別為傅恆、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7人。

看來,官員們要獲此殊榮,還是需要實力的。


孕育大咖


清代改冠制,替以禮帽,禮帽之上有珠,根據身份地位的不同,所帶之珠顏色也不一樣,珠後有孔可插花翎,花翎又分為一眼花翎,二眼花翎,三眼花翎,而三眼花翎卻是最難得的,清朝皇帝在選擇賜帶花翎慎之又慎,導致二眼花翎不過二十餘人,而三眼花翎僅僅只有7人而已,可見花翎的可貴。由此可見,能得到三眼花翎之人都可算是人中豪傑,對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的人,也是手握重權之人。


購物返利868


三眼花翎是花翎中級別最高的,清初規定親王、郡王、貝勒等一律不準佩戴花翎,皇室成員中只有貝子和固倫額附有資格戴三眼花翎。從乾隆到清末只有七人,其中三人還是乾隆朝的,絕大部分是因為軍功被賞賜的。漢人只有兩個,一個徐桐,一個李鴻章。徐桐是因反對變法,李鴻章因興新軍,洋務運動及軍功。將近兩百年的時間七朝皇帝只有七位人能帶你想想這是什麼地位?而拋去乾隆朝的三位,六屆皇帝只有四位三眼花翎,比皇帝還稀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