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請問你對網上流傳的那些輕輕鬆鬆月收入過萬、幾十萬怎麼看?

微微讀吧


圈子不同,一句話。

有錢人的圈子,他們談論這些覺得大家都是這樣。因為他們周圍的人都是差不多這個數。

沒錢人的圈子,他們談論的薪資大家都差不多。

所以當有錢的圈子發了這些言論,大多數沒錢圈子的人就會覺得不可信。

有錢的圈子的人看了,就覺得很正常。


外企90後工程師Bruce


我是一名程序員,我說下我的經歷吧,我用了一年時間從 4.5K 漲到 13K,但是從 13K 漲到 18K 用了兩年時間,從 18K 漲到 22K 用了一年多時間,從 22K 漲到 25K 用了大半年時間。

月入過萬並不難,年薪 20W 也不難,難得是輕鬆月入過萬,不是說月入過萬的工作不輕鬆,而是你前期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IT 行業,大廠基本是 20W 起,所以月入過萬不難,但是幾十萬可能寥寥無幾了。至少我身邊沒有這樣的大能。


相比之下,更應該去考慮時薪多少,比如 996 應該拿到 2倍多的工資才不吃虧,等。


全棧之旅


你好,互聯網裡月入過萬的行業,很多,因為我就是在這個行業裡摸爬滾打了三年了,我做到了月入過萬,而同時起步的人,好幾個我都看著他們月入十萬甚至更多,但是這也是每個人的機遇跟命運吧,我覺得!剛開始,好多人說我不務正業,但是賺到錢後,好多人開始來找我,要學習的,要跟我乾的,等等,但是大部分都是想來撿錢的,因為,他們以為,肯定有一種方法,學會了,就馬上天天賺大錢,其實不是的,什麼東西都有積累的過程,我從學習操作,到開始月入幾百,大概兩個月的時間,從月入幾百到月入一萬,卻用了半年的時間,這中間也走過彎路,所以,很多人在開始不久就放棄了。所以,月入幾萬,不重要,重要的是,月入幾萬的人,背後付出的努力有多少……希望你會明白


華仔創業的Vlog


我覺得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都是很容易造富的機會給了每個人,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你能不能很快的月入破萬,或者更高,真的不是那麼一回事,需要一個平常心的看待別人的高收入,自己能夠走好自己的路更加重要。

就拿我自己說,我是教育行業的人,我沒畢業就是管培生的身份,當時的工資就是5000元了,後調入到北京,轉正加上瘋狂的加班(一個月就休三天,每天加班)的確很快就破萬了,但是算是辛苦錢,而且沒有很多的時間升值自己。

一個親弟弟,他就是很快成功,做淘寶和拼多多的,年入50w以上,沒讀什麼書,但是每天都是晝夜顛倒,一天的作息時間是:早上睡覺,下午回覆,拿貨,晚上配貨發貨,全年無休,表面光鮮下,也是受了很多罪。


公考面試的覃安


因為你看到的世界並不是真實的世界。

我來隨便給你列幾條數據,保證跌破你的常識:

1,我國本科以上人士只有4600萬。佔總人口不到5%。(你有沒有聽過一句話:大學生不值錢,中國遍地都是大學生?)

2,有超過10億的人沒有護照。(你是不是曾經以為,出境遊已經成為國人的度假首選?)

3,年收入低於2300元被定義為“貧困人口”。(是的,揉揉你的大眼睛,你沒看錯,是「年」收入,不是月收入。)

4,有約5億人的家庭裡沒有抽水馬桶。(蹲坑,茅坑,任你想象……)

5,月薪超過5000,你已經打敗了95%的人。月薪超過1W,你站在了金字塔尖上。(而你依然會看見,月薪超過三萬的人還在吐槽自己過得多麼慘)

你之所以覺得,現在網上隨便都能看到很多人年薪百萬,有人年薪千萬,感覺好像,土豪真的多啊,遍地都是土豪,大家都好有錢啊。

不,那不是真實的世界,你之所以有這種幻覺,是因為高年薪的群體,正在逐步掌握並控制著網絡上的話語權。

換句話說,我上面列舉的第一條到第五條所覆蓋的人群,他們每天都在為最基礎的吃穿而奔波,根本沒有時間跟我們在網上扯這些閒屁。

有打字玩手機的工夫,都能多掙五塊錢了。

跟網友分享自己貧窮的生活有什麼意義?又不能換來錢。

在手機上看富人說自己年薪百萬千萬有什麼意義?他能分一毛錢給我嗎?不能,那就沒時間聽他閒扯。

無論是什麼社交媒體,你能看到的東西,都已經被千人千面的篩選過了,當然,作為讀者的你我,也都是被篩選過的群體,我們是怎樣一個群體?

首先我們買得起一臺智能手機;

第二我們所到之處都能聯網,方便我們無時無刻都能上網衝浪;

第三我們有閱讀文字的基本能力;

第四我們還會熟練的使用各種App,註冊,登錄,打字,回覆,跟意見不同的網友掐架;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我們有這個時間和精力。

我們為什麼有這個時間和精力?

是因為我們擁有一份還不錯的工作,這份工作,讓我們每天工作幾個小時,就可以不愁衣食住行,喝得起奶茶住得起小區,進可下館子退可點外賣。

一天幾個小時的工作結束之後,我們就可以輕鬆地躺在家裡享受各種網絡帶來的快樂和便利。

說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這有什麼啊?這不就是我們的日常嗎?不是每天都這樣嗎?

不,再次重複:

這不是每個人的日常。至少,對於本文最開始列舉的,至今還處於第一條到第五條這幾種狀態的人群來說,這不是日常,而是奢望的幻想。

那麼,我們可以再稍微回溯一下:

我們是如何能夠達成「每天工作幾個小時,就可以在大城市過上不愁吃穿的生活」這個狀態的?

大部分年輕人,達到這個狀態的首要因素是:他們獲得了大學文憑,得以在大城市得到一份薪水還不錯的謀生餬口的工作。

再往前追溯,就是這些年輕人的原生家庭,足以支撐他讀到這個文憑。

光是這一條,就已經甩掉九成以上的同齡人了。(如果想不明白,請參考本文描述的第一條:本科生的比例。)

所以題主可否明白?

你在網上看到的內容,絕大部分都是這樣一個群體生產出來的文字,他們有能力,有時間,有文化來炮製這些文字,讓你造成了「很多人動不動就年薪百萬千萬」的錯覺。

而那些不被看見的沉默群體,他們甚至連手機都買不起,終日生活在一個不知網絡為何物的地方,又何來上網訴說自己的生活狀態呢?

這就跟那個火車笑話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一列火車上,記者採訪乘客。

記者:請問你買到票了嗎?

乘客:……買到了啊。

不然呢?不買票咋上的車啊?

同樣的,你問上網的人月薪多少,多數人給你的答案肯定不低於月薪四千,因為低於這個數,他就沒法“上車”了,沒法在網絡上回答你的問題了……

人群始終沒有變,二八定律也始終在發揮著作用;

只是,發聲的群體就是這麼一撥人,而不發聲的人,並不代表他們不存在,更不能僅僅用發聲的那撥人所描繪的圖景,去代表真實的世界。

現實永遠比想象的更扎心。


吉姆妮成長日記


在互聯網時代,網上的信息可以說是浩如煙海,那麼信息量大了之後就難免會有很多假、大、空的問題,對於這些信息,我們要學會辨別,學會有自己的思考。

比如題主所提到的這個收入問題,客觀來說,月入過萬,現在還是不難的,這樣的人也是大批大批的存在,而月入幾十萬,相對而言就有很大的難度了,基本上都是公司的老闆,或者上市公司的合夥人之類的,而這類人的話,也不會閒的在網上說自己收入多少錢的!

這其中有一些個別的暴發戶,喜歡在網上炫富,對於這類人的行為,其實對你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因為從他們的身上你是學不到任何成功的方法的,相反,只會讓你的價值觀變得扭曲,變得什麼事情都會急於去掙錢,然後貪圖名牌和享受,所以說在遇到這類信息的時候,要學會主觀的去屏蔽,去遠離。

另外,還有一些是打著收入多高的幌子,去吸引別人的眼球,聽完獲得大量的關注和粉絲,之後呢,他們就要開始從這些粉絲身上掙錢了,比如說讓你參加一個什麼課程學習啊,收你多少錢,然後告訴你參加了這個培訓之後,你就能月入多少萬!這個時候很多急於掙錢,不會明辨是非的人,就成了一撮綠油油的韭菜。

當然,也會有一些是正能量的,比如說在社交媒體上,通過自媒體掙到很高收入的人,他們每天都會分享自己的價值觀,分享自己好的作品, 然後通過流量、廣告、帶貨、直播、打賞等等這些方式獲得自己的高收入。這種情況就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我們要學習他們的工作方法,工作技巧,從而來提高自身的能力!

所以說,對於網上所流傳的這些收入很高的信息,我們要學會分辨真假,學會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我是吳公子,每天分享情商思維,為你解答職場和溝通中的一些困擾,歡迎點贊和關注!


桃花島吳公子


1,先看國家統計局發佈的平均工資數據——看事實是怎麼說的!

19年國家統計局發佈了2018年平均工資數據。

數據顯示:

2018年,我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82461元

——也就是說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的平均收入不到7千;

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49575元,

——換句話就是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收入不到4千。

事實上,經過40年改革開放的高速發展,

我國人民還是沒有實現人均月收入突破萬元大關

還有一段路要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的確是有月入過萬的行業,但不是所有行業

數據顯示年平均收入最高的三個行業分別是:

信息傳輸、軟件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和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

其平均年收入分別是147678元,129837元和123343元——均突破了12萬元,,

透露了兩個信息:

1,我國最高年收入的行業——IT行業——也是不到15萬元,平均下來一個月不到一萬三。哪來的是月均幾十萬收入的行業?

2,平均收入和所處行業有相關,最高年收入的三個行業,平均到每個月也在一萬到一萬三之間,那剩下的其他行業呢?百分之九十都是低於月均萬元!

3,網上流傳的“月入過萬”現象只存在佔比率低的人群,大部分只是普通人而已

互聯網的最大優點是放大每一個人的優勢

你會玩遊戲,你可以做個遊戲主播,

你會講英語,你可以跨過地域和時間的界限,在互聯網上授課;

……

看起來在互聯網上是不是非常容易成功?

但是,

不是你做了遊戲主播就能像大咖那樣隨便年收入幾十萬的、

互聯網在激發人的優勢同時,也加倍擴大人性的弱點,貪婪、好吃懶做等等

不少人心想:“網上開個直播,往往遊戲,就能收入幾十萬,比自己打工強多了”

只看到好的一面,卻忽視了背後的心酸付出,這是互聯網帶來的弊端。

一個知乎大V,靠寫稿子年收入有二三十萬,但是人家一付出就是五六年,

一開始時的時候連養活自己都做不到,

只能找個工作讓自己有口飯吃,業餘時間寫稿子,

別人下班出去浪,週末假日出去旅遊,

人家蝸在出租屋寫稿子,

這樣拮据的生活維持了三四年才有好轉。

事實上,最後能成功的只是極少一部分人。

很多人只願意享受成功後的喜悅,卻不願承受成功前的煎熬!


如果您覺得有啟發:

歡迎點個“贊”:)

關注@公叔榮看更多讓你有啟發的職場乾貨……


公叔榮


在網上流傳,某人月入過萬,幾十萬,也許確有此事。

聽我一一給你們道來,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做到的......

其一:月入過萬者,自媒體人作品優質,關注人多,點擊率高,粉絲多,帶貨變現能力強。

其二:月入幾十萬者,個人是做不到的,他們必定是團隊合作,產出大量優質的作品,有專業拍攝者,專業創作者,後臺帶貨團隊及後期製作團隊,共同合作才能完成。

所以說只有精兵強將,完美的團隊合作精神,才能有更高的收入......

我確信,只要有過硬的能力,優秀的作品和實力的團隊運作,年入千萬也是可能的......





論勵志成功之道


筆者認為,這個問題問的很好,問出了三點我們想回避,卻又迴避不了的事情:一是我們中絕大部分人的真實想法,二是我們絕大部分人的真實心理狀態,三是面對信息大爆炸,很多人已經喪失了分辨是非的能力。

一、什麼真實想法?想發家致富,想打好自己的經濟基礎,讓自己和家人都能過上等的生活,想著自己出去能夠倍有面,但是面對較高的生活成本,面對著高高的房價,面對著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支出,頭都要炸了。

二、什麼真實心理狀態?人心太過浮躁。面對著現實和理想之間的差距,力不從心,面對著自己每天的忙忙碌碌而又收穫不大的狀態,自己就開始去想一些簡單的路子。於是這種在網上流傳的能夠輕輕鬆鬆的月收入過萬,甚至幾十萬的段子和文章,就應運而生了。

三、面對信息大爆炸,很多人喪失了分辨是非的能力,筆者這裡舉一個例子,不知道大家記得不記得前幾年非常火的羅振宇,他的羅輯思維在喜馬拉雅,在微信公眾平臺等非常火。他提倡的碎片化閱讀,不知道害了多少人,為什麼?按照他的思維,通過平時碎片化的時間,是可以積累起來一套系統的知識和思維的。但是事實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現在,他的理論宣告失敗。因為系統性的知識,需要的是系統性的輸入和時間的積累才能做到。但是當時風靡起來之後,很多人盲目跟風,最後卻並沒有收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這個問題跟羅輯思維失敗的道理是一樣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盲目去跟風,妄想通過一日或者幾日的努力,就能得到別人幾年打拼下來的成績,真是痴心妄想了。

我們能夠看到別人賺到一個月幾萬,但是你看到了別人在達到這個收入標準之前走過的路和吃過的苦麼?我們能夠看到別人一個月幾十萬的收入,可是我們能夠看到為了能達到這個水平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了麼?

上天總是公平的,有多少投入就會有多少收穫,同樣的道理,想得到多少收穫,就要付出多少努力和時間。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永遠不會,如果真的掉了個大餡餅,那不是炸彈,就是陷阱。不知道有沒有人經歷過黑平臺的股票槓桿,幾萬撬幾十萬的槓桿,多少人深陷其中,被騙的傾家蕩產,就是那些騙子抓住了我們浮躁的心理而採取的騙術,偏偏,很多人上當了。

所以,收起這個浮躁的心理,踏實一些,把精力節約下吧,放在正經的工作上。給自己正兒八經的做個職業規劃,利用上班時間好好做事,鍛鍊自己,下班後擠點時間出來,給自己考個領域內的含金量高的證書。做自己的老闆,當你熬過這個坎,翻過這個山,你的收入也能達到一個月幾萬,但是前提是,你要付出相應的努力。


一點說


你好,對於你提到的網上流傳的月入多多,我是抱有謹慎的態度,自己也有一些想法希望可以和大傢伙一起分享。

首先,對於這個問題的提出,我相信在自媒體平臺上的高收入人群是存在的。只能說他們佔的比例可能不是很大。俗話說得好,“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些高收入人群肯定也是自媒體平臺上的開荒者,他們是在各個自媒體平臺起步階段,有一部分人能夠做到能“先知先覺”,他們敏銳的嗅到了這個商機,他們搶抓住了這個“朝陽行業”的機遇,在運營操作中也肯動腦子,積極的想辦法,準確的抓住廣大讀者的喜好,並且持之以恆的堅持下來了,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尤其是視頻領域,真的可以說是碩果累累阿,各個平臺上的大咖、網紅等等,相信他們都是“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當然現在的他們也得到了自己的勞動成果,月收入肯定也是非常高的。

另一方面在自媒體平臺上高收入的創作者們,在他們的背後可能都會有一個運營團隊來做支撐,而不是靠自己的單個力量,他們是職業化團隊,是專業化的運營管理,其中包括一些選材、化妝、攝像、推薦、包裝等等,在各個方面他們都可以說具有雄厚的優勢,可不是我們天真的認為,他是單打獨鬥的。因為畢竟一個人的精力、才能、資源等等都非常有限的。所以從這個理解來看,平臺上的高收入人群的確是存在的。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希望可以幫助到你,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