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誰應當為大清在甲午戰爭的失敗負責?

無聊閒人293


主要還是清朝的制度,清朝的政治、經濟、外交制度和一個已經現代化的國家對抗沒希望!說句難聽點的話古代人和現代人打仗同樣的器物,也只是敗仗~


閒談侃聊


主要責任人是李鴻章。

李鴻章的一生,最讓人嗤之以鼻的就是對外極其妥協,作為能左右清廷決策的關鍵性人物,私心太重,一味避讓。新疆問題擔心得罪英俄,主張放棄新疆;第一次日本侵臺問題擔心惹是生非,主張“撫賞”日本息事寧人;中法戰爭,擔心熱鬧法國,追著法國求和談判;日本侵略琉球,李鴻章主張坐視不問,琉球覆滅;長崎事件,再次一忍再忍,縱容日本做大;數次的朝鮮政治問題上,無視郡縣化呼聲,主張國際化,導致日本勢力深入干涉,無法逆轉。

最後到了甲午戰爭了,日本就是要滅了清朝軍隊的主力——李鴻章嫡系淮軍和北洋,李鴻章還過於樂觀,不想招惹日本,寄希望於列強介入。結果錯失戰爭主動權,戰爭爆發了,積極動員準備,依然亡羊補牢為時不晚,結果任人唯親,打壓強硬派將領,赴朝陸軍居然安排淮軍嫡系的草包葉志超統領,一夜狂逃800裡,北洋海軍方面,要求丁汝昌不得遠航尋敵,結果被日艦隊突然攻擊,打個措手不及,被迫退守港口,就這樣了還不拼死一搏,依然寄希望於調停,要求海軍避戰保船,結果全軍覆滅。

有人說了,李鴻章就是給慈禧背鍋的,李鴻章一人敵一國呀,我都不知道說這些話的人,是否懂得歷史,慈禧一個女人懂個P的打仗,打敗仗了,軍隊總指揮不該負責嗎?慈禧挪用海軍軍費,是挪用海軍衙門的費用,又不是軍費,海軍衙門的建立目的本來就有一部是給內務府的,不添一艦,李鴻章爭取了嗎?幾十年中飽私囊,吃回扣,還意思說呀。一人敵一國也不屬實,當時清朝三大海軍,福建船政艦隊早就覆滅了,南洋艦隊的旗艦和主力艦都在北洋,好意思說一人敵一國,就是一人敵一國,李鴻章擁有全國最大的權力,最強的軍隊,最好的保障,打敗了難道有理了?人家左宗棠收復新疆,李鴻章不僅不支援,還背後捅刀子,弄死了胡雪巖,人家左宗棠不是一個人?中法戰爭三個戰區,哪個戰區李鴻章支援的?還把駐法外交大臣曾紀澤免了,還怪甲午他自己一人敵一國?


甲午戰爭的失敗,90%是李鴻章的責任都不多,清王朝雖然是末代王朝,但是對比當時的日本,在國力軍力上就是優勢不多,差距也沒有非常懸殊,李鴻章指揮的軍隊,士氣渙散,準備不足,倉促應戰,作戰混亂,結果幾乎是全軍覆滅,難道不應該對甲午負主要責任嗎?



曹老師xixi


甲午戰爭的失敗當時的人們都有一定的責任,無論是慈禧太后,李鴻章,滿清官兵,還是人民群眾,都有屬於自己的一份不可推卸的責任。

百餘年前的中日甲午戰爭,一個小國東瀛日本狠狠地給泱泱中華大國當頭一棒。為什麼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在海陸幾十場戰役之中,中國軍隊屢戰屢敗,潰不成軍,沒有打過一個勝仗,沒有沉積過一艘敵艦。在這場泱泱大國和一個島國的戰役中,敗得這麼慘,誰又應該為這場失敗負責?

首先,第一責任人當然是當時清王朝的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后。當時慈禧太后為了慶祝自己60大壽,致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不顧,以一己私利對日主合,妥協退讓,造成整個對日政策不斷失誤,戰場戰局連連被動,最終導致戰爭的失敗。

慈禧太后為了自己過60大壽,挪用海軍經費修繕頤和園,佈置點景,廣收貢獻,致使海軍經費短缺,當時海軍部分炮彈裡都裝的是沙土如何能打贏這場仗?

當時,滿清王朝的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后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利,但是她卻為了個人的私利,對日妥協退讓,投降賣國,最終致使中國的失敗,所以慈禧太后是甲午戰爭中中國失敗的最主要責任人。

其次,就是清政府對外政策的執行者李鴻章。李鴻章作為晚清朝廷的重臣,是對外政策的執行者,對整個甲午戰爭形式不予深查,估計不足。

李鴻章在對日交涉中,一味採取避戰求和的方針,寄希望於歐美列強的調停,還寄希望於中日雙方同時能撤軍。給陸軍的指令是:“彼斷不能無故開戰,切勿自我先開戰。”給北洋海軍的指令是:“日雖添軍並未與我開釁,何必請戰,應當靜守。”

可是,結果卻領李鴻章大為失望,俄國擔心英國站在日本方面為敢對日動武,並且同意日本佔領臺灣,朝鮮。

再其次,清朝的官兵也是甲午戰爭失敗的直接責任者,在甲午戰爭中,清朝官兵戰場指揮失誤,一些將領臨陣逃脫,結果戰事一發不可收拾,滿盤皆輸。

在整個戰略戰術上失誤連連,縱觀整個甲午戰爭,戰事未開,避戰自保,消極防禦,被動挨打,先輸一步。

甲午戰爭中海陸幾十場戰役,中國軍隊屢戰屢敗,潰不成軍,沒有打過一個勝仗,沒有擊沉過一艘敵艦軍隊,綜合素質低下是直接原因。

一連串的戰鬥中可列長長一串不戰而逃的將領,士兵。一支如此軍紀腐敗,貪生怕死的隊伍如何打勝仗呢?

最後,甲午戰爭的失敗,當時的中華民族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承擔一定的責任。正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在甲午戰爭之前,普通民眾的民族意識已經淡薄,晚清時,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缺失,一個民族沒有了自己的精神,比如堅韌,頑強等等,那這個民族的失敗就在眼前了。

民族意識的模糊,民族認同感的錯位,造成普通民眾對日軍的侵略認識不清,從而沒有形成全民族的抵抗。

社會歷史的發展是由每一個社會個體形成的強大集合力推動的,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展的力量,每一個人都是社會的一份子,都在社會歷史的發展中復一定的責任。

甲午戰爭期間,整個中華民族昏昏然,不思進取,不求改革,廣大民眾沒有做到全民皆兵,未能形成全民族的廣泛抵抗,而是僅僅依靠清政府和官兵的抵抗,失敗也是必然的。

個體的活動在歷史發展中,儘管作用是極其有限的,但是,正是千千萬萬微不足道的個體,構成了有雄偉力量的人民群眾才推動社會歷史的發展,因此每一個個體在社會歷史的發展中都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當時每一箇中國人都應承擔有一定的責任。


生活學習


甲午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慘敗,甲午戰爭的意義重大。它讓清朝洋務運動功虧一簣,大清國的衰亡成為定局。而日本則擴大了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成為亞洲的新霸主。

甲午戰爭戰敗,是一次國家級的戰敗,所有參與到這件事情中的人都有責任。

慈禧首先主和,為了過自己的六十大壽修建頤和園,挪用了幾百萬兩的海軍軍費,使得北洋海軍未能再購入新的軍艦,錯過了抓住世界海軍發展的時機,慈禧為失敗負絕對的主要責任。

李鴻章應該對甲午戰爭的失敗負責,李鴻章想以夷制夷,利用外國的形勢來玩平衡。但一方面因為國力的限制,一方面李鴻章也沒有深層次地瞭解競爭對手,這導致他對時局常有錯誤的判斷,既浪費了時間和精力,也耽誤了戰備和時機。

所謂的“主戰派”——翁同龢,就是這種人的集大成者。甲午戰爭之前,翁同龢主管戶部,負責給李鴻章的軍隊提供軍費。然而,翁同龢與李鴻章卻是政敵,於是在經費方面屢次刁難李鴻章。結果直到甲午戰爭爆發都沒執行。原因是翁同龢不給錢。

以上是我的一點點見解





臣墨


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甲午戰爭中國是在海軍整體勢力強於日本的情況下戰敗的,後又由於清政府的軟弱,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不但加深當時人民的負擔,中國大批國土淪陷,甲午戰爭後的鉅額賠款,日本用於發展國內經濟,國力不斷增強,助長了他們侵略中國的野心,為以後的九一八和八年抗戰埋下了伏筆。

要論誰為甲午戰爭的失敗負責,首先是戰前為了慈禧的萬壽節,把原本應該用於北洋艦隊購買軍備的錢花在為慈禧過生日上,致使北洋艦隊的訓練,戰備嚴重不足。北洋艦隊的太上皇,李鴻章為了保存勢力,不讓北洋艦隊攜帶足量的彈藥,造成鎮遠、致遠兩艘先進艦艇被擊沉。

海戰失敗後,日軍攻入旅順大肆殺戮,清廷政府由於海戰失敗破了膽,喪失了與日本一戰的勇氣,對於日本提出的各種苛刻條件,清廷政府都接受,如果清廷硬氣與日本打持久戰,那甲午戰爭絕對不是這個結果,最少中國喪失的主權不會有這麼多。





滄海一粟7528


翁同龢。甲午戰爭前,李鴻章就預判到世界海戰已經進入速射炮時代,軍艦講究齊射火力和速度。要求戶部尚書翁同龢撥款購買新式軍艦和速射炮,但是翁同龢早年與李鴻章曾國藩等人不和睦,積怨很深,一直不給撥款。導致北洋水師軍艦更新停滯不前,原先擬訂購的如吉野號軍艦被日軍買走,炮彈也不足,導致大東溝海戰失敗。甲午戰爭開始後,守衛山東的陸軍也與李鴻章不和睦,導致日軍從陸路登錄,繞道威海衛基地背後,最後北洋水師腹背受敵,最終全軍覆沒。翁同龢和許多大臣認為北洋水師乃李鴻章個人的,才有了內部的爭鬥。當然,清朝制度落後,軍事體系落後也是一方面原因。


與你惺惺相惜


1.技術原因.北洋水師的定遠和鎮遠號兩速鐵甲戰艦已經太老了,上面的兩門天炮都已經年舊失修了,剛開火時候,只開了一發,就把定遠號的旗杆震斷了,炮臺毀了,連負責人都受傷了.可以說一開始北洋水師就失去了指揮官.還有這些戰艦的航行速度跟小日本的比起來差遠了.水手的射擊準確率太差了,總共發射了5枚魚雷,而沒有一發命中,而日本就是用魚雷將鄧世昌戰艦擊沉的.

2.思想與覺悟意識差.開始交戰時候,日本是一字型隊形,而北洋水師是半圓形的.這個為後面的追擊造成了不便,還有開戰時候,竟然有人逃跑,最後竟然撞礁沉沒.

3.軍費開支嚴重不足,彈藥補給不行.當開戰時候,李鴻章上書過要求補給軍費,而慈溪不給錢,反而在慶祝自己的八十大壽,北洋水師所發射的所有的彈藥中竟然有許多都是假的的,裡面竟然是泥沙.還有炮彈打過去了卻沒有爆炸.而真正的炮彈等都被放在了定海的倉庫中,打仗時候居然沒有了彈藥.最後追擊日本時候,由於速度,沒有追擊上.

4.清朝制度腐敗,執政者的腐敗無能。


深二少


封建制度,昏庸的統治者,無知的民眾,脆弱的小農經濟,錯誤的戰鬥指揮,都是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沒有哪一個人可以單獨負責


小李o


做為清朝統治者慈禧太后在甲午戰爭中負有不可推卸之責,她的治國不力、奢侈腐敗、挪用軍費擴建圓林為自己賀壽享樂,無視國家生死存亡,葬送了北洋海軍,致使大清在甲午戰爭中慘敗。


小龍女5505


當時失敗是必然的 一味地閉關鎖國讓中國遠遠落後世界 而統治者還活在過去 自欺欺人的認為清朝還是強盛時期的清朝 落後就要捱打 這是不變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