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李淵建立唐朝是不是很容易?

子不語乎


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何況是一個王朝!沒有哪一個王朝是隨便就能建立的,他們經歷過得艱辛、苦難、戰爭、風險等都是無法想象的。李淵在建立唐朝前自己本身就是封疆大吏,有著自己的軍隊,身邊也有瓦崗英雄及自己兒子等一批能征善戰的將領。即便這樣,也是身經百戰、九死一生才建立了延續四百多年的唐朝。當然,還要有足夠好的運氣。

在旁觀者看來,寫一本書、建立一個公司……好像成功者看起來都很容易,而且風光無限,但是,背後的艱辛付出以及實力的日積月累又何其不容易!

物競天擇,千百年來亙古不變的道理,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只有不斷的努力再努力,積累再積累,才能逐漸接近再接近成功,對每一個人如此,對每一個王朝,也是如此!


歸宿129305691


不容易!而且是相當的不容易!

一、造反的本錢

幹什麼都要有自己的本錢,造反也不例外!

本錢之一:顯赫的家世。李淵的先祖李暠是西涼國的開國君王,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國之一,官居太尉,封隴西郡公,死後追封唐國公,父李昞是北周御史大夫、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襲封唐國公。

本錢之二:牛B的李淵。七歲時,李淵父親李昞去世,其襲封為唐國公。李淵長大後,為人灑脫,性格開朗,待人寬容,無論貴賤之人都得其歡心。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受北周靜帝禪讓,建立隋朝。楊堅任命李淵為千牛備身(皇帝的禁衛武官)。由於李淵的親姨媽是楊堅的獨孤皇后,所以楊堅特別親近器重李淵,累轉譙(今安徽亳縣)、岐(今陝西鳳翔)、隴(今陝西隴縣)三州刺史。當時有個善於相面的人叫史世良,曾經說李淵骨法非常,將來必建立帝業(竊認為是瞎編的),並希望它能潔身自愛,保護自己。李淵聽了之後非常自負。公元615年,李淵調任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到達龍門時,遇上了母端兒農民起義,李淵領兵擊敗了起義軍,收編萬餘人,實力大增。又擊絳州賊柴保昌,降其眾數萬人,次年升為右驍衛將軍。後又帶兵大敗突厥來犯之兵,威望如日中天。公元617年,李淵正式任太原留守、晉陽宮監,成為這一地區最高軍政長官。此後,李淵又奉命率兵征討歷山飛賊甄翟兒,與甄翟兒遭遇在河西郡(今山西汾陽)的雀鼠谷,李淵大獲全勝。在鎮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李淵招降納叛,不斷擴充自己的實力。

二、造反的過程。

下定決心。據說,為堅定李淵造反的決心。一天晚上,時任晉陽令的劉文靜、晉陽宮監的裴寂,請李淵喝酒,乘李淵喝醉酒之後,偷偷的選了幾個晉陽宮的美女陪李淵過夜。李淵第二天醒後,大驚。裴寂乘機說:“宮女侍奉,事情暴露後是要殺頭的!”李淵 從此以後那是膽戰心驚,坐立不安,有了造反的賊心了,但還是沒有造反的賊膽。公元617年農曆二月,李淵治下駐馬邑(今山西朔州市)的鷹揚府校尉劉武周發動兵變,殺死馬邑太守王仁恭,據馬邑而自稱天子。農曆三月,劉武周攻破樓煩郡,進佔汾陽宮,並與突厥勾結,圖謀南下爭奪天下。煬帝聞訊後大怒,要提李淵到江都治罪。在此危急情勢下,李淵二子李世民說:“事情緊急,可以舉事了。” (有人撰文說,此時李世民年少,不可能勸父造反。但史書上是這麼說的。)其周圍的心腹裴寂、許世緒、武士眜等也紛紛勸李淵起兵,李淵終於下定了反隋的決心。

不怕犧牲。造反是有風險的,而且風險很大。勝利了,歡歌笑語,坐北朝南,君臨天下。失敗了,身首分離,禍滅九族,遺臭萬年。造反一定要有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壓力山大。公元617年5月15日,李淵先發制人,指使開陽府司馬劉政會告發王威、高君雅二人暗中勾結突厥,引突厥入寇中原,藉此將二人囚禁。5月17日,恰巧數萬突厥軍隊進攻晉陽,李淵立刻名正言順地命人將兩人推出斬首。6月,又遣李建成、李世民兩個兒子率軍攻殺拒命的西河郡丞高德儒。7月,李淵率軍三萬誓師,以“廢昏立明,擁立代王,匡復隋室”的名義正式造反。

排除萬難。造反後,留下兒子李元吉據守根據地太原。李淵與長子建成、次子世民揮師南下。據說,在起兵造反,進軍長安的過程中,天公不作美,暴風下下不停,道路泥濘難行。士兵怨天怨地,軍心乏力。又傳聞突厥和劉武周進攻根據地太原,李淵有了退兵的打算。李世民哭著向李淵訴說利害關係,才堅定了李淵造反要造的底的決心。代王楊侑得知李淵造反後,派虎牙郎將宋老生率精兵二萬駐守霍邑(今山西霍縣),另派屈突通率驍果數萬駐守河東,與宋老生遙相呼應,以拒李淵。8月,李淵計誘宋老生出城,兩路夾擊,大敗隋軍,佔領霍邑,打開了進軍關中通道。李淵軍攻取霍邑後,沿汾水南下,佔臨汾,克絳郡(治正平,今山西新絳),於十五日進至龍門(今山西河津西北)。屈突通率軍數萬屯守河東(郡治河東,今山西永濟西南),準備阻止李淵軍入關。時李淵軍司馬劉文靜引突厥大將康鞘利率兵匹趕到,使李淵兵力大增。十八日,李淵軍到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招撫關中農民軍首領孫華。二十四日,命其先行渡過黃河,並派左、右統軍王長諧、劉弘基及左領軍長史陳演壽、金紫光祿大夫史大柰率步騎兵六千渡河至梁山(今陝西韓城西北)紮營,以待大軍。9月,屈突通派虎牙郎將桑顯和率數千名士卒乘夜襲擊王長諧等軍,起初進展順利。但孫華、史大柰率輕騎從側後襲擊桑顯和軍,隋軍敗回河東。初十,李淵率諸軍包圍河東。但河東城高險峻,加上屈突通又善於守城,使李淵軍難以很快攻下。李淵只好留一部兵力繼續圍城,親率主力於十二日渡河西進,威逼關中。

爭取勝利。公元617年11月9日,李淵攻入長安。11月13日,李淵宣佈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擁立其孫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是為隋恭帝。恭帝進封李淵為唐王、大丞相、尚書令,李淵權勢熏天,權傾朝野,完全控制了關中局勢。公元618年3月,隋煬帝楊廣在江都被禁軍將領兵變殺死,5月,隋恭帝楊侑被迫禪位於李淵,李淵即皇帝位於長安,國號唐,建元武德,定都長安,是為唐高祖。

李淵的成功的確是非常的不容易。本人寫著容易,說著容易,我們看著容易,讀著容易,但李淵的決心和付出是非常不容易的。造反中,膽戰心驚、寢食難安、心有餘悸、赴湯蹈火等一路伴著李淵。成功了是英雄,是王侯!失敗了就是賊!而且死的還相當的難看!唉!我還是唱個歌結束這篇拙文吧!

數英雄論成敗

古今誰能說明白

千秋功罪任評說

海雨天風獨往來……


吳建彬626


大業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在晉陽以尊隋為名起兵,一路勢如破竹,十一月佔領長安,擁立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即隋恭帝。李淵自任大丞相,進封唐王。義寧二年(618年)三月,隋煬帝死,五月,楊侑禪位於李淵,李淵稱帝,定國號為唐,改元武德,仍定都長安,建立唐朝,隋朝滅亡。楊侑降為希國公,置居長安,次年五月去世。而後,李淵冊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次子李世民為秦王,四子李元吉為齊王。

李淵在入主關中前,先派使吹捧佔據河南的瓦岡軍李密,使其成為東方的屏障。入主關中後派李世民平定西北金城的薛舉、薛仁杲,派唐使安興貴、安修仁生擒武威的李軌。620年派李世民擊敗入侵河東(山西省)的劉武周、宋金剛,而後洛陽鄭帝王世充與河北夏王竇建德聯合抗唐。622年李世民擊潰聯軍,俘竇建德,王世充投降。竇建德的餘部劉黑闥也被李建成擊潰,河北至此平定。623年輔公祏率杜伏威餘部在丹陽反唐,隔年被唐軍俘殺,割據江陵的蕭銑則於621年被李靖、李孝恭率軍平定。翌年,嶺南馮盎降服,又虔州林士弘死,因此唐朝基本統一漢地。



灥靐飍羴麤龘


任何朝代的建立都不能用容易來形容,開國創業都是篳路藍縷。李淵建立唐朝,肯定是不容易的。


隋煬帝徵高句麗,李淵在懷遠鎮(今遼寧朝陽附近)負責督運。楊玄感之亂,煩帝詔李淵為弘化留守,知關右諸軍事。可見李淵與隋朝宗室關係密切,參與了朝廷的眾多大事,他也趁此機會招納人才,引起場帝猜忌,李淵懼而以酬酒、受賄等行為“自汙”。

大業十一年(615年)李淵任山西河東郡慰撫大使。大業十二年(616年)升為右曉衛將軍,大業十三年(617年)正月遷太原郡留守,7月殺郡丞王威、武牙郎將高君雅,打著勤王定亂,迎回隋天子的旗號正式開始於晉陽縣起兵,並且得到李氏宗族、姻親的響應。他一邊招降叛軍、流寇,一邊派親族迅速進兵,並且藉助突厥始畢可汗的500騎兵進攻隋大興城,於12月攻克。

他擁代王楊有做愧僵皇帝,遙尊隋場帝為太上皇,受假黃錢、使持節、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大丞相,進封唐王,不久進位相國,加九錫。

即帝位

義寧二年(公元618年6月18日),隋場帝在四月被叛軍所拭後,李淵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禪讓稱帝,建立唐朝,隋朝滅亡。李淵開始著手消滅其他原隋朝領土上的諸侯、軍閥,在他的兒女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和平陽昭公主的征討下,用了七年時間,先後消滅薛仁果、薛舉、李軌、宋金剛、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蕭銑、杜伏威和梁師都等割據勢力。

最後一個梁師都是在貞觀二年(628年)被平定的,此時他早已經將皇帝位讓給兒子李世民了。同時他又利用東突厥和西突厥之間的分裂,維持了北部的邊界,這是他有力量能夠奪取中原的主要條件(參見唐與突厥的戰爭)。

由此可見,開國創業,不是請客吃飯那麼容易。李淵篡奪了他表弟的江山,他兒子李世民篡奪了他的江山,可謂是一報還一報啊。


V度


任何一種容易,都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辛酸和努力。

我們拿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的這件事來說。

首先你們家或者說你們家附近要有蘋果樹,這就是要有資本。

其次,你站在蘋果樹下,剛好蘋果砸中了你的腦袋,這就需要有時運。

最重要的一點,蘋果砸中你的腦袋,你有判斷出它是因為萬有引力的作用,這就是有能力。


李淵建立唐朝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他只是比別人多了一份幸運和努力而已。

李淵天生是幸運的,他出生於北周關隴貴族家庭。由於他家庭的原因,他比別人多了一份可以創立基業的資本,就像牛頓的家旁邊有一棵蘋果樹一樣。

而這份資本也不是生在家裡撿來的,在隋朝三徵高句麗的時候,李淵負責督運糧草。在隋文帝的時候,他率兵擊破毋端兒起義軍。率兵抵禦突厥,屢屢建立了戰功,最終也為自己積累了一份資本。

有的生在帝王家的皇子也不一定最後會有皇位。跟皇位有緣的,首先是你要是皇子,而且你有能力做皇帝。


李淵的時運也不錯,他碰上了隋朝末年的動亂。讓他有機會撿漏,能撿到漏的也一定要有能力和膽量。在隋朝土崩瓦解時,李淵招兵買馬,殺死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然後帶領著自己的兒子一路過關斬將,順利攻取長安。最後終於取得了皇位。

李淵戎馬一生。自太原騎兵,開國稱帝,掃除群雄,一樁樁一件件都是拿著腦袋在玩命。沒有能力的,不曾努力的人敢這麼玩嗎?


哪有那麼多的容易?只不過在輕鬆的外表下,裹藏著不為人知的努力。


石詩史事


打破一箇舊世界,建立一個新世界,新朝代,哪有那麼容易啊,那得有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啊!

而隋朝末年,隋煬帝楊廣,好大喜功,不管老百姓的承受能力,三徵高句麗都以失敗告終,弄得天怒人怨;大型工程一個接著一個,營建東都洛陽,工程量很大,老百姓真的是苦不堪言。接著有修建京杭大運河,根本沒有給老百姓休養生息的時間個機會,最後老百姓被逼造反,他自己也去了江都不回東都也不回長安了。

當時身為隋朝大將軍的李淵絲毫沒有動作,他知道隋朝肯定會衰敗的,但他為了保住自己的名聲,他沒有帶領自己的手下起兵,而他也沒有得罪那些起兵的人,沒有出兵攻打他們。這個時候的李淵更像是一個旁觀者一樣高高掛起了自己的這一個無關者的大旗。

可是這個時候他的二兒子兒子李世民並不這樣想,他是有野心的,他認為他們父子應該在這樣一個亂世之中建立屬於自己的政權,打下天下成就一番事業,但他的父親李淵則是一個很傳統的人,他作為屬臣的他並不想背上謀逆的罪名。所以身為隋朝大將軍的李淵絲毫沒有動作,而這個時候李世民就開始著急了,而且李淵手下的一個人裴寂也看不下去了,所以說他就聯合李世民設計坑了李淵一把。

裴寂是晉陽宮裡的官員,李淵的一個好朋友,他邀請他到晉陽宮裡邊去喝酒,這個晉陽宮就是楊廣妃子所住的地方,這就很是明顯了,李世民和裴寂就是用這個晉陽宮去逼著李淵起兵反隋,而當時的裴寂演戲演的也很是充足,當時他邀請李淵去宮裡喝酒,在不經意之間在李淵的酒裡下藥,而且讓其成功的昏睡過去,而在之後也能夠讓李淵不省人事睡在晉陽宮中,

一覺醒來的李淵並不知道自己到底幹了什麼事情,而裴寂這個時候就到了李淵的面前說你昨晚上喝多了,直接是衝進宮中睡了隋煬帝的妃子,而當時聽到這個事情的李淵心裡很是慌亂,裴寂和他說這可是死罪,如果不想死的話,那就起兵反隋,或許能夠成功。

再加上楊廣並不信任李淵,就怕他造反,給李淵派監軍,經常派人監視李淵,三番五次拷問李淵,因為李淵是大將軍,在太原主政一切軍政事務,可以招兵買馬。李淵在太原期間,對付匈奴。所以隋末,最讓楊廣睡不著覺的就是李淵,而李淵有特別順從,從來沒有怨言,隋煬帝楊廣怎麼不信任他,他都不計較。但是有了上面兒子和朋友裴寂的算計,這兩件事加一起,李淵覺得現在不反是不行了,不反一定得死,反了也許還有機會,說不定自己

能夠當君主保住一命,君臨天下呢。就是這樣在李世民和裴寂的威逼利誘下,在楊廣的極其不信任下,李淵下定決心起兵反隋。

李淵先是召回了自己的另外兩個兒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共同商討起兵之事,最後定下來讓三兒子李元吉守太原,李建成,李世民當先鋒,大軍開始向長安進發,經過千辛萬苦,最終攻下了長安,經過十幾年的時間,先後滅掉了李密,竇建德,王世充等各路勢力,最後統一了中國。





健康中國1965


李淵建立李唐王朝,其實也不是非常容易,只是比那些光著膀子打天下的人,硬件條件要好得多。

李淵是隋朝貴族,被封為唐國公,封地在山西太原,整個山西地區的財政、軍事就是李淵最有利的資源。

不過成就帝王大業,光靠硬件資源是不夠的。很多人四個二倆王在手裡,還不是照樣把一手牌打了個稀巴爛?

由此可見,李淵能夠在隋末群雄中,異軍突起,肯定是有他獨特的過人之處。至少有三點是其他諸侯所比不上的。

01李淵根深蒂固的貴族家世,是他成就大業的重要保障。

  1. 李淵的父親李昞,是北周柱國大將軍,母親是西魏八柱國獨孤信的第四個女兒。而西魏是北周的前身,北周又是隋王朝的前身,父母在這一集團內部的地位非常高。
  2. 李淵的祖父李虎,那就更厲害了,和獨孤信一樣,也是西魏八柱國之一,被封為唐國公。創造了李淵家族在南北朝的鼎盛局面。
  3. 此外李淵的祖先們,都在南北朝時期,有重要官職。可見李淵絕對不是白手起家的那種皇帝,他和劉邦、朱元璋之類的皇帝不同,他家有錢有勢。

家族的力量給與了李淵創立基業的先決條件,他在隋王朝時期,也被封為了唐國公,擁有自己的封地。

有了封地就有了起義的資本,這是那些農民起義軍根本沒辦法比的。李淵擁有山西地區,那是合理合法的,而農民起義軍擁有的地盤,則是搶奪來的。

從這一點上來說,李淵的百姓更加支持李淵,而其他起義軍的百姓,未必就支持他們的君主。所以在後期爭奪天下的時候,李淵的後備力量十分雄厚,這是他能夠成功的重要原因。

涼武昭王暠七代孫也。暠生歆。歆生重耳,仕魏為弘農太守。重耳生熙,為金門鎮將,領豪傑鎮武川,因家焉。儀鳳中,追尊宣皇帝。熙生天錫,仕魏為幢主。大統中,贈司空。儀鳳中,追尊光皇帝。皇祖諱虎,後魏左僕射,封隴西郡公,與周文帝及太保李弼、大司馬獨孤信等以功參佐命,當時稱為“八柱國家”,仍賜姓大野氏。周受禪,追封唐國公,諡曰襄。至隋文帝作相,還複本姓。武德初,追尊景皇帝,廟號太祖,陵曰永康。皇考諱昞,周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襲唐國公,諡曰仁。---《新唐書》

此外,李淵在隋王朝的高層中,有龐大的關係網。這些關係網平時沒有用,但是到了關鍵時刻,卻能夠幫助李淵。

因為李淵創業的時候,很多隋王朝的舊臣,會主動投效到李淵帳下,這就解決了人才的問題。畢竟是關隴集團內部成員,肥水不流外人田。

可以說,李淵繼承了一大批隋王朝的政治遺產,這才是李淵能夠迅速成就大業的重要原因,有了人才,那就有了爭奪天下的真正資本。

02李淵挾天子以令諸侯,學習三國曹操。

李淵是一個聰明的政治家,他耳濡目染了太多歷史人物的事蹟。在尚未創業之前,他治下的劉武周發動叛亂,使得隋煬帝大為惱怒,打算治罪於李淵,這是李淵造反的重要原因。

那麼這個時候李淵在做什麼呢?他並沒有急著高聚義旗,因為他沒有推翻隋王朝的理由。他是隋王朝的唐國公,可以說在當時來看,推翻隋王朝,對他來說也沒有什麼好處。

  1. 所以當天下人都打算爭奪地盤的時候,李淵打下長安,把隋煬帝的孫子楊侑扶上了皇位。並且宣告天下,隋煬帝殘暴不仁,必須要廢掉他,改立新的明君才行。
  2. 這一行為和天下其他諸侯最大的不同,那就是李淵手裡有楊侑這麼一個政治資本。其他諸侯只知道爭奪地盤,卻沒有考慮過正統性的問題。
  3. 而李淵巧妙地化解了這一點。他是隋王朝的唐國公,有輔國重任,自然是有資格做這麼一件事。
    再說他打江山,可不是僅僅為了自己,而是為了隋王朝天下。

這麼一來隋王朝的遺老遺少們,自然會爭相跟隨在李淵身邊。當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真正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得到這麼一個正統性。

李淵也是一樣,有了正統性,那麼就有了和隋煬帝分庭抗禮的理由,也有了容納隋王朝政治資源的資格。

二年春正月丁未,詔唐王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加前後羽葆鼓吹。壬戌,將軍王世充為李密所敗,河內通守孟善誼、武賁郎將王辯、楊威、劉長恭、梁德、董智通皆死之。庚戌,河陽郡尉獨孤武都降於李密。三月丙辰,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殺太上皇於江都宮,右御衛將軍獨孤盛死之。---《隋書》

隋王朝其實非常強盛,治國能臣很多,之所以滅亡主要問題出在隋煬帝身上。李淵巧妙地誇大了這一點,使得隋王朝的能臣都到了自己這邊,這是他比其他諸侯高明的地方。

03李淵有一個能打仗的好兒子李世民。

如果歷史書上的介紹沒有被李世民篡改的話,那麼可以肯定一點,李淵能夠得天下,基本都是依靠了李世民的戰功。

三年二月,金剛竟以眾餒而遁,太宗追之至介州。金剛列陣,南北七里,以拒官軍。太宗遣總管李世勣、程咬金、秦叔寶當其北,翟長孫、秦武通當其南。諸軍戰小卻,為賊所乘。太宗率精騎擊之,衝其陣後,賊眾大敗,追奔數十里。---《舊唐書》

李世民是一個天縱奇才,他在軍事上的能力,在當時來說是無人可及的。早在李淵還沒有決定起義的時候,李世民已經和朋友們擅自招納了上千名勇士,打算起義。

李淵創業初期,地盤其實並不大,之所以能夠不斷擴大地盤,主要就是因為李世民帶兵出征,消滅了各路地方勢力。

  1. 第一,李世民帶兵攻打西秦霸王薛舉,薛舉死後,後又與其子薛仁杲大戰,將其擊敗,剷除了唐王朝西邊的軍事威脅。
  2. 第二,李世民帶兵相繼擊敗了唐王朝北方的劉武周、宋金剛,收復北方失地,消滅了唐王朝來自北方的威脅。
  3. 第三,李世民帶兵南下,在虎牢之戰中,俘虜了竇建德,擊敗了王世充,打下了洛陽城,使得唐王朝奪取了對中原地區的管理權。
  4. 第四,竇建德被俘虜以後,李世民再接再厲,帶兵前去消滅了竇建德餘部,包括劉黑闥和山東的徐圓朗。

立下這麼多汗馬功勞,整個唐王朝的版圖,基本上都是李世民給打下來的。李淵有這麼一個能征善戰的好兒子,怎麼可能不得天下呢?

在虎牢之戰過後,李世民被封為天策上將,位在王公之上,食邑更是增加到了三萬戶。此外李世民還得到了李淵的特許,可以自置官屬,有了一套屬於自己的領導班子,為後來奪取皇權,奠定了基礎。

總結:李淵起義,其實比其他諸侯承擔了更多壓力。

其實造反起義本身就存在很多不確定性。比如說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這些人,難道他們就不是英雄嗎?當然也是。

他們從一文不名,到稱霸一方,自然是有他們的過人之處。可是歷史偏偏沒有選擇他們,這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起義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情,李淵起義也充滿著風險。如果不是隋煬帝要拿他問罪,到了這種緊急關頭的話,李淵是不可能想到起義的。

他是世襲的唐國公,坐擁山西封地,還有什麼不知足的呢?這種人起義的代價,其實是更大的,因為一旦失敗,他將失去一切。而光膀子的英雄,起義代價是最小的,因為他們本來就一無所有。

《舊唐書》

《新唐書》

《隋書》


江湖小曉生


歷史上除了宋朝外那一朝的建立不是浴血奮戰而來,而李淵與隋朝淵源甚深,時任山西太原太守但隨著各地的農民起義揭竿而起,而民間流傳楊姓將被李姓所取代,隋煬帝楊廣恐慌之下對李姓大肆屠殺,雖然李淵為人深沉低調,但面對壓力之下無奈起兵,在收復瓦崗以後實力大增,先後擊敗竇建德王世充而建立大唐王朝,由此也可以證明任何的農民起義如果沒有地方武裝的參與是不會成功的!


愛無恨35


其實我感覺李淵建立唐朝的過程應該算是比較容易的了,主要有幾個點

首先就是隋煬帝的原因了,隋煬帝這個人吧,我個人覺得他是功大於過的,完成了祖國統一,開鑿大運河,開創科舉等等,但是呢,他的一些行為,導致了民不聊生,可以說是弊在當時 功在千秋,然後就農民起義造反,要推翻隋的統治,李淵的成功可以說是順應了歷史的潮流,其二就是李淵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太宗李世民,他在唐朝的統一與建立過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當時天下大亂,李世民給自己的父親推薦了自己的好友劉文靜,讓他來招兵買馬,李淵建立唐朝可以說是順應天命,如有神助,當時隋煬帝的暴政讓很多人都有不滿,老百姓對李淵的隊伍很有好感,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李淵的大軍,天時地利人和,我覺得李淵的人和做得很好,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我是覺得李淵建立唐朝是比較容易的,但是唐朝建立後,李淵過得就沒有那麼好了,李世民的玄武門事變,幹掉了自己的兄長皇太子李建成與四弟齊王李元吉,逼宮李淵,縱觀李淵的一生,難得不在於建立唐,而在於處理家庭的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