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四句話怎麼理解?”

慈不掌兵,義不理財,這兩句話是出自《增廣賢文》,至於後面兩句,估計是民間高手根據這兩句話的含義編寫出來的。因為歷史書上從沒有記錄過,具體出處也就無從考研了。那“慈不掌兵,義不理財,情不理事,善不為官"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又如何理解?慈不掌兵:字面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過於仁慈了,這樣性格的人是不適合帶兵打仗的。因為帶兵打仗肯定是有傷亡的,而過於仁慈的人,那這樣的性格會不利於他們做出正確的決定或判斷的。做事情會優柔寡斷。在戰場上要指揮千軍萬馬,如果人太人才,那就會左右他們的決定,只要稍微一猶豫,就很影響到戰爭的輸贏。義不掌財:指的是一個人過於講義氣,那就不適合管財務了。講義氣的人,往往只會想著別人而忽略了自己。讓他掌管財務,那很容易導致錢財的損失。因為一旦他的那一個好友有困難了,需要經濟方面的援助了。他可能會用這些錢財去救濟,這樣不旦會損失錢財,而且還可能會給他自己帶來麻煩。生活中,不少愛講哥兒們義氣的人,就吃了這方面的虧,而他們的好友也是充分利用了他的這個“弱”點。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四句話怎麼理解?”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四句話怎麼理解?”


情不立事:說的是一個過於重情重義的人,太過於感情用事的人,一般是成不了大事的。雖然這話聽起來有些不刺耳,但事實就是這樣。人都是有感情的,可是太過於感情用事,又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感,這樣他幹什麼事情都會忌諱很多,不能放開手腳,自然也就幹不了大事。善不為官:這句話字面意思是說,如果人過於善良,就最好不要進入官場去當官了。因為官場如同戲場,尤其是在過去,更是危機四伏。過於善良,反而還會越容易得罪人,人性本就是,善的欺,惡的怕。在過去還是有著伴君如伴虎的說法,當官的太善良,那就容易說出帝王和領導不愛聽的話,這樣不旦對自己的官場不利,而且還容易招來飛來的橫禍。——從古人這四句話當中能悟出人性很多弱點,也給了後人很多警醒與啟示作用...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四句話怎麼理解?”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四句話怎麼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