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銘記在心!62個國家7個國際組織向中國捐贈防控物資,巴基斯坦捐出全國醫院庫存口罩

中國經濟週刊—經濟網訊 3月5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介紹到,截至3月2日,共有62個國家和7個國際組織向中國捐贈了口罩防護服等等中國急需的疫情防控物資。這裡面不光是數字,還有很多感人故事。緬甸政府提供大米,斯里蘭卡提供紅茶,蒙古捐贈3萬隻羊,巴基斯坦捐出全國醫院庫存口罩……

馬朝旭稱,這裡面不光是數字,還有很多感人故事。蒙古國有一位在華讀書的10歲小姑娘,她拿出自己的999元零花錢,分別捐給湖北等中國三個地方,每個地方捐333元。她表達她的一個願望,希望病毒能夠“快快散(3)去”。這個良好的祝願使人非常感動。另外,韓國新任駐武漢總領事“逆行”抵達武漢履新,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表達、體現了國際社會同中方共同抗擊疫情的良好願望。

馬朝旭稱,國際社會對我們提供的同情和支持,中國人民將銘記在心。

馬朝旭介紹到,當前,中國的疫情防控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但是仍然處於關鍵時期,防控工作絲毫也不能放鬆。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許多國家出現,呈現多發快發態勢,我們也看到一些國家的疫情在加劇。面對這個情況,我們盡己所能向一些國家提供幫助,比如我們已經向巴基斯坦、日本、非盟等提供了檢測試劑,向很多國家分享了治療方案。中國政府、中國紅會和一些企業也向伊朗、非洲國家提供了試劑,紅會還向伊朗派遣了志願專家團隊。我們將根據疫情的發展,在繼續做好本國疫情防控的同時,繼續同各國開展不同形式的國際合作,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向外方提供支持。

馬朝旭強調,在全球化時代,各國的命運是相連的,應該說是休慼相關,人類社會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體,面對疫情,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獨善其身。面對公共衛生安全這樣的全球性挑戰,是同舟共濟還是以鄰為壑?是並肩作戰還是隔岸觀火?是雪中送炭還是落井下石?這個答案是不言自明的。譚德塞總幹事有一句話說得好:“病毒已經發起進攻,我們必須加入人類抗擊病毒並最終取得勝利的大合唱中,這是對我們每個人的威脅,我們必須團結如一人。”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超越了各國社會制度、歷史文化和發展階段的差異,彰顯了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順應了歷史的潮流,直面當今世界最重要、最緊迫的問題。(編輯:崔曉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