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處世之道:你害怕被別人議論嗎?

處世之道:你害怕被別人議論嗎?

今天,筆者想和你們聊聊人生哲理。人活在世界上,完會不被人議論,大概是很難的。可是,我們不少青年朋友卻經不起、受不住別人的議論。有位青年朋友這樣寫信給我:“如果有人問我:你最怕什麼?我馬上就會告訴他:我最怕被人揹後議論。記得兩年前的一天,我第一套西裝去上班,想不到車間裡頓時議論開了。有的說我要漂亮,有的說我想扎臺型,反正背後各種議論都有。自此以後,我隨便做什麼事情,事先都要考慮一下會不會被人議論。

處世之道:你害怕被別人議論嗎?

其實,有些明明應該做的事情,因為怕被人說閒話而變得顧慮重重。例如廠裡技術革新組公開招聘人才,我很想毛遂自薦,但想到可能被人揹後議論,我又打退堂鼓了。有人說我這種心理狀態不對頭,可我覺得被人議論總不是好事,一個好端端的人,為什麼要被別人議論呢......”讀了這封信,我不禁想起了不久前我們作的一次調查。

處世之道:你害怕被別人議論嗎?

那次,我們調查了上海六所中學七百八十二名高中男女學生,其中有一個調查題目是:“你平時最害怕什麼?”結果竟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學生(女同學的比例更大),問答說是“最害怕被人揹後議論”。開始,我們對這個答案很有些感到奇怪。“背後被人議論”,怎麼也成了“最害怕的事情"?後來,經過對青少年的心理作進一步的分析,才發現有這種心理狀態其實是很正常的。大家知道,青少年是從兒童到成年的重要過渡時期。

處世之道:你害怕被別人議論嗎?

有人認為,十五至二十五歲這一階段,是人的情感最強烈也最敏感的時期。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加,活動範圍的擴大,青少年的獨立意識和自尊要求明顯強化;另一方面,青少年畢竟還缺少社會經歷,思想也不夠成熟,對事物包括對別人議論的評價能力還比較弱,所以即使是外界並不算大的刺激,有時也會引起內心比較激烈的波動,這也可以說是青少年心理的一個很重要的特徵。這個特徵在性格內向的青少年身上,表現得尤其明顯和突出。

處世之道:你害怕被別人議論嗎?

而怕人議論,就是一種內心波動,從心理學上說,這是一種恐懼性的情緒反應。產生這種情緒的原因很多,但從青少年的心理來說,大多起因於自尊心受到壓抑而又一時找不到擺脫這種壓抑的途徑。例如,那位寫信給我的青年朋友,就是因為穿了一套西裝,被人議論紛紛而逐步產生這種情緒的。人們常說,青年是愛美的,愛美是青年的天性。穿西裝恐怕正是因為覺得這種式樣的衣服美吧!這在今天已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處世之道:你害怕被別人議論嗎?

但在幾年前,西裝在我們國家還不普遍,上班穿西裝的情況似乎更少一些,由此引起周圍人的議論紛紛,也就不奇怪了。然而,問題由此而來了:穿西裝,本來是為了滿足愛美、被人讚賞的自尊需要,結果得到的卻在很大程度上是它的反面,那位青年朋友的內心不安了。於是,他以後隨便做什麼事情,都有些顧慮重重了。顧慮什麼呢?顧慮別人的評價又會同他的主觀願望相悖。他怕自己的自尊心再次受損,於是就採取消極的做法,來躲避別人的議論。

處世之道:你害怕被別人議論嗎?

然而,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自尊心的滿足有兩種方式:積極的滿足與消極的滿足。有位哲人說得好:“強者,為自己的目標而活著;弱者,為周圍的輿論所左右。”用自己的奮鬥實現崇高的人生目標,這是對自尊心的積極滿足,用與世無爭的態度來逃避流長飛短的議論,則是對自尊心的消極滿足。這兩種做法,哪一種更好一些呢?當然是前者。儘管它有時會帶來情感上的苦惱,但這種苦惱是同人生價值的煥發並存的。

處世之道:你害怕被別人議論嗎?

何況,戰勝這種苦惱也是完全做得到的。怎樣才能做到呢?第一,我們應該把別人的背後議論看成是生活的常事。有句俗話說:哪個人前不說(議論)人,哪個人後沒人說《議論)。這話的前半句,我看並不對,但後半句多少反映了生活的真實。被人議論,實際上是天天都在發生的事情。人生活在群體之中,時時與群體發生著聯繫與互動。被人議論,不就是群體與個體發生的一種互動?因此,不能說“被人議論總不是好事”。

處世之道:你害怕被別人議論嗎?

當然,有議論,就難免有符合與不符合自己內心要求的議論兩種。前一種議論,人們聽了大多高興;不是滋味的只是後一種議論。可是,不符合自己願望的議論,就其內容來說,有對與不對之分;就其動機來說,也有善意與惡意之別。對的議論,我們應該虛心聽取;不對的議論,我們聽過就是了,尤其是象穿西裝這樣的事情,完全屬於個人生活愛好,有人喜歡議論就讓他去議論,你喜歡穿就繼續穿,何必要耿耿於懷,受它左右呢?

處世之道:你害怕被別人議論嗎?

第二,許多不正確或不妥當的議論,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是會變化的。還說穿西裝吧,幾年前曾被人議論紛紛,現在恐怕很難再聽到這種議論了一般說來,一個新的東西剛剛出現時,總會被人議論,等到它被人們廣泛接受以後,議論也就不存在了。那位寫信給我的青年朋友,廠裡技術革新組招聘人才,他想“毛遂自薦”挑重擔,應該說這是一種勇敢和負責的行為表現,可惜在今天,許多人還習慣於吃大鍋飯,所以他真的這樣做了,確有可能招致一些人的議論。

處世之道:你害怕被別人議論嗎?

總之,隨著改革的深入進行,招聘、自薦都將逐步成為司空見慣的形式,那時,早先敢於這樣做的人,也就成了“走在時間前面”的帶頭人。人們為什麼那麼尊敬、推崇改革者,我想一個重要原因,就因為他們敢於破舊立新吧。生活獻給他們的,雖然開始很可能是“苦酒”,但最終一定會是甜漿,則是可以肯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