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趙鎖仙原創:雷鋒是不該忘記的!


趙鎖仙原創:雷鋒是不該忘記的!


每年的3月5號,雷鋒總會熱熱鬧鬧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學校組織孩子們走上街頭擦擦玻璃,清洗清洗廣告,突擊一下公共衛生什麼的;青年團組織青年朋友們開設幾個便民服務點:免費釘個盆、理個髮、搞個電器維修什麼的,造點聲勢就算學雷鋒了。事實上學雷鋒成了一個固定的節日,也就每年3月5號的事。有人說:"一年一天學雷鋒,3月6號則兩樣";有人說:"雷鋒叔叔沒戶口,三月來了四月走"……

學雷鋒成了一種時令,一種點綴,聞之心痛!

幾十年過去了,社會由計劃經濟進入市場經濟,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質的轉變。每個人都在思索:今天的時代還需不需要雷鋒精神?雷鋒精神涵蓋哪些內容?我們身邊有沒有雷鋒?

雷鋒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瑰寶,集優秀傳統文化之大成,又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先進文化的代表,它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的肥田沃土中,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植入全體社會成員心中。具體到我們每一個人都不高、不大、不全,誰也不敢說"我就是雷鋒",但每個人身上都有雷鋒的元素,都或多或少珍存著一星一點的雷鋒精神,比如:忠誠、善良、助人、勤勞、堅韌、無私、正直、努力等等,只要你做到其中的某一點,你就是可貴的,你就是在弘揚和強化雷鋒精神!

雷鋒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巨大精神財富,熱愛、傳承、光大、發揚雷鋒精神是我們的神聖天職!學習雷鋒,體現在生活的每一天;學習雷鋒,從我做起!

兒時的我們是唱著"學習雷鋒好榜樣"這首歌長大起來的。那時候沒有"米老鼠唐老鴨"、"聰明一休哥",我們也不曾吃過"巧克力"、"泡泡糖"、"漢煲煲",但我們的童年並不悲哀,並不遺憾。在物質生活上,我們是匱乏的,我們以糠菜半年糧裹腹,用補丁摞補丁的衣服遮寒,但我們的童年生活一樣異彩紛呈:雷鋒、王傑、歐陽海在前面為我們引路帶隊,劉文學、張高謙是我們少年人的驕傲與光榮。冬日裡我們為烈軍屬掃除院落,推米碾面,夏日裡我們幫農民伯伯鋤草施肥,節假日我們走上街頭教叔叔阿姨識字掃盲,同學之間相幫互助蔚然成風,助人為樂成為社會時尚,拾金不昧有口皆碑。我們生活在人民共和國堅實的土地上,滿目的晨曦,耀眼的陽光,叫人如何不眷戀?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雷鋒叔叔突然不見了,有人說:"雷鋒叔叔出國了,跑到美國西點軍校落戶安家了。"那一段日子好睏惑、好無助,心中的航標失落了,不知道人生的路該如何走?

無數次想起雷鋒,無數次回味雷鋒,感慨良多!

雷鋒的一生,有的只是一點一滴助人為樂的小事,有的只是一絲不苟的刻苦鑽研,有的只是"走到那裡把好事做到那裡"的一天又一天,他把自己比作一顆小小的螺絲釘,他說黨把他"扭到那裡他就在那裡閃閃發光",他用自己年輕的生命實踐自己的諾言,在他的事蹟裡除了"一",就是"小",正是一些人眼裡根本就沒有的"小"字成就了光照千秋的雷鋒,養育了一個頂天立地的雷鋒!雷鋒是"小"字做得最好的典範。

我頓開茅塞,大徹大悟,開始反省自己不短的人生。我酷愛文學,熱愛生命,儘管自己功底膚淺,即使再努力,也成不了大氣候,但這不是我不去學習、不去創作的理由,我要像雷鋒同志那樣,寫一點是一點,學一點是一點,不懼其細、不懼其微,只要用心做了就比不做強!

22歲的雷鋒叔叔曾一步一步帶著少年時代的我初涉人生學著做人,永遠是22歲的雷鋒把不惑之年的我再一次從迷惘中解救出來。他真誠地告訴我:做人就要永不懈怠,積極進取。他用生命向我啟示:做人不能拒絕小事,做人要肯從"一"做起。我明白了:為了我孜孜以求的熱愛,為了我與生命同在的追求,我終是才疏學淺,何不從"豆腐塊"起步,只要上路,四十歲躍馬揚鞭也不算晚,只要努力過了,我的生命就算沒有白過。

雷鋒永遠是我生命的一面鏡子,時時催我前行,處處促我長進!

斗轉星移,時序更迭,當女兒又一次憨態可掬地唱起《學習雷鋒好榜樣》這首歌時,我禁不住熱淚漣漣。雷鋒同志是一名普通的人民解放軍戰士,在他十分短暫的人生中,沒有驚天動地的文字,沒有叱吒風雲的業績,既沒有董存瑞隻身炸碉堡的氣貫長虹,也沒有黃繼光用胸膛抵擋發紅炮管的輝煌瞬間,更沒有向秀麗撲向熊熊大火的臨危不懼,然而他的名字卻叫響了祖國的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甚至遠渡重洋,在異國他鄉落地生根,尤其是經歷了三十多年歲月風塵的磨礪之後依然高風亮節,熠熠生輝,他的精神孕育了整整一代人,而且還將綿延下去代代相傳。這是一面不落的旗幟,這是一座不倒的豐碑,他的名字永冠中華,他的精神可以與日月同輝。他不過普通一兵,卻功高天下,他是中國的光榮,時代的驕子。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蹟,值得我們每一個活著的人去探究其中的緣由。

雷鋒是不能忘記的,雷鋒精神是永存的!雷鋒的故鄉必定會走強於二十一世紀!

2000年3月5日

趙鎖仙原創:雷鋒是不該忘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