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結節就是癌症的早期嗎?

隨小劉


我是小影大夫,一名影像科醫師。結節在影像中用的是最多了。我們的影像報告中經常可以看到結節的字眼。當你的報告中有結節時,先不用擔心和著急,結節並不是癌症的早期,結節分為良性和惡性的,並不是看到所有的結節都意味著長癌了。

結節只是描述病灶的大小

比如肺結節,我們把≤3cm的病灶,稱為結節,而>3cm的病灶稱為腫塊。肝臟的結節也是一樣的。所以結節只是一個病灶形容大小而已。

結節分為良性和惡性

結節並不都是癌症的早期,結節分為良性和惡性。良性的結節並不是癌症的早期,也不會惡變為癌。而惡性的結節也可以出現多發轉移。

所以結節≠癌症早期



發現結節怎麼辦?

當發現結節時,該怎麼辦?這是我們最關心的問題。

1.當自己摸到自己有結節時,比如摸到乳腺結節,摸到皮下有結節,摸到腹股溝區出現結節時,要看看有沒有壓痛、局部有沒有紅腫熱痛、結節是否可以移動、是不是硬的,這幾個方面要注意,如果出現無痛性結節,質硬,建議儘早去醫院就診。如果是紅腫熱痛結節,有可能是炎性的感染性結節,不過也建議去醫院瞧瞧。

2.當拿到影像報告發現有結節時,比如肺結節、甲狀腺結節或者乳腺結節時,先不要擔心,不一定是癌,而這些結節大部分都是良性的。

比如甲狀腺結節,大部分是結節性甲狀腺腫。


比如出現了肺結節,在1cm以下的,影像無法定性的,建議隨診複查,而>1cm,特別是>3cm的腫塊,建議做個增強查清楚是不是肺癌,如果實在擔心,可以考慮手術切除,治的不是病,而是心安。

比如乳腺出現結節時,有可能是腺瘤,有可能是癌,所以建議做個彩超看看,實在無法定性,可以進一步鉬靶或者磁共振,查清楚是什麼性質的結節。

結節並不是癌症早期,結節分為良性和惡性結節,所以當知道自己有結節時,先不要驚慌,查清楚才能有不對的應對辦法。


小影大夫


  對於結節,相信大多數人,還是比較陌生的。但是對於癌症,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都畏懼。那麼,結節與癌症之間又是什麼樣的關係呢?

  現在人生活富裕,對於身體健康也是比較看重的,通常都有定期體檢的習慣。在體檢報告中看到結節這個字眼時,也不要驚恐,如甲狀腺結節或者肺小結節以及乳腺結節等,都是屬於比較常見的,並不一定是癌變引起的。結節其實是醫學上的一個統稱,有很多體積非常大的腫物都被認為是結節。這些腫起來的地方,往往預示著身體的疾病症狀,有部分人認為結節就是癌症的早期症狀,那麼事實上是否如此呢?

  一、結節是一種影像學的診斷,而不是確切的病理學診斷。

  二、結節只是所有包塊的一大總稱,並不能認為患有結節,就一定是患有癌症。的確大部分的癌症患者都會出現結節,但是結節也有良性和惡性之分,只有惡性的結節可能是癌症的症狀。

  三、特殊的感染,如結核桿菌、真菌感染造成的結核球、真菌球。在良性的肺結節中,如錯構瘤、毛細血管瘤、腺瘤樣增生等,也會造成胸部CT表現為肺結節的情況。

  四、癌症早期可以表現為結節,但不能反過來說實性結節就是癌症的早期,發現身體某處長了實性結節,首先要明確結節的性質,是腫瘤性的實性結節,還是非腫瘤性的實性結節,腫瘤性的實性結節是良性腫瘤實性結節還是惡性實性結節等。

  因此,發現結節,不要過於恐慌,醫生會根據查體和影像檢查的實性結節,初步分析傾向,視情況採取立即活檢明確性質,或隨訪觀察定期複查。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我們經常在體檢報告中看到這樣的字眼,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肺小結節,建議定期複查或者進一步檢查。

結節到底是什麼?會不會癌變,是腫瘤的早期嗎?這是很多人都關心的問題。

其實,結節就是一個統稱,指的是體積比較小的腫物,大的叫包塊。結節也分良惡性,很多結節都不會癌變,只需要定期的觀察即可,有一些結節確實會癌變,需要密切的觀察,或者早期的做處理。

怎麼樣判斷結節的良惡性,我來教大家幾招:

第一,結節的硬度

如果自己可以摸到結節,大家可以自己感受一下硬度,用指尖感受,如果和摸嘴唇一樣的感覺,那就是質軟,與鼻尖一樣的感覺,那就是質韌,如果和額頭一樣的感覺,那就是質地硬。一般來說,惡性腫瘤的結節質地是硬的。

第二,結節的活動度

如果結節活動度很好,按壓的時候,會跑動,那說明結節是良性的,例如乳腺纖維腺瘤。如果結節比較硬,活動度差,一般就可能是惡性的,例如乳腺癌。

第三,結節有沒有壓痛

良性的結節可能會有壓痛,例如淋巴結髮炎,乳腺增生結節,而癌症的結節,一般是無痛性的,按壓不會有疼痛感。

第四,結節的邊界

如果結節的邊界很清楚,那一般是良性的,如果結節邊界不清楚,與周圍的正常組織難以分清,那惡性的可能性比較大。

第五,結節的生長速度

如果結節一直沒有變大,那良性的可能性大,如果結節短時間內有變大,那需要警惕結節惡變。

一個有經驗的醫生,通過用手觸摸,就能夠初步分辨結節的良惡性,懷疑有問題的結節,我們還需要做一系列的檢查來明確診斷,例如B超,CT,或者穿刺活檢等等。大家對於結節不要恐慌,絕大部分是良性的,定期複查即可。


普外科曾醫生


隨著檢查設備的先進 肺結節的檢出率逐年提高,但是結節就是癌症的前期表現嗎,查出結節我該怎麼做?

肺結節是一種影像學表現,結節分為良性結節跟惡性結節。區分良惡性不僅要看結節的性質,形態,大小還要定期隨訪觀察結節生長的速度。

肺結節性質分為實性結節,部分實性結節,磨玻璃結節,一般部分實性結節、磨玻璃結節通常是不太好的,但是也要區別看待。對於肺癌高發人群,像年齡大於50歲,有長期大量吸菸史,有職業環境接觸史(像石棉,砷,芳香烴類等),腫瘤家族史等,如果查出來結節要相當注意。定期做好隨訪。

從形態上看,肺結節如果有分葉,毛刺,胸膜牽拉,血管症像等都提示有惡性傾向,這時候要進一步行氣管鏡,胸腔鏡或者手術治療。

肺結節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也提示良惡性病變。

通常小於5mm結節惡性程度低於1%,8-20mm結節惡性程度18-20%不等,大於20mm結節惡性程度50%左右。

同時肺結節增長速度同樣也可以提示良惡性,一般惡性結節在隨訪過程中會逐漸增大,伴或不伴形態的改變。

結節不可怕,定期隨訪觀察是關鍵!

我是楊醫生,關注我的頭條號,免費解答醫學相關問題。

#清風計劃##青雲計劃##頭條健康#


小楊醫生


結節與癌症的關係:結節不是癌症的早期,結節也分良、惡性,以良性居多;

“結節”這個詞語,在乳腺、甲狀腺外科經常被提起,那麼,究竟什麼是結節?結節與癌症的關係又如何呢?本文詳細闡述如下:

一、結節的定義:

①.結節指的是體表或者體腔小的突起。在乳腺,甲狀腺等器官表示小的腫塊,大小約在1釐米左右。

②.發現這些結節最好的方式是影像學檢查:包括彩超,ct,磁共振等等。對於乳腺、甲狀腺這些體表器官來說,最佳的方式是彩超。如下圖所示,就是乳腺結節。

二、結節的良惡性如何判斷?結節與癌症有什麼關係?

①.結節是個通稱,打個比方“結節”就如同“水果”這個概念。水果有蘋果、桔子、獼猴桃等等,結節也分良性、惡性,在臨床上見到的絕大多數結節為良性結節。

②.良惡性結節的影像學判定:首先影像學檢查會提示一個影像學的分級,即:RADS分級,一般情況下,在四類及以下的分類多為良性結節,四類以上的惡性可能性大。

③.結節良惡性的最終判定:當然是空心針穿刺活檢,進行病理檢查,這是確診的最終依據。

綜上所述可以知道,結節並非前病變,也不是癌症的早期。當髮結節後,第一步檢查應該進行影像學檢查,根據影像結果的分類,進行下一步的相應治療。臨床上所見的絕大多數結節為良性結節,不必要過於擔心。


乳腺科楊醫生


很多女性在體檢的時候,會在乳腺b 超上面看到結節,這讓很多人大驚失色,以為自己得了乳腺癌,或者馬上就要發展成為乳腺癌了。其實並不是這樣,並不是所有結節都是癌症的早期變化。

結節,其實是一種影像檢查中的描述,用我們的老土話來說,就是出現了一個疙瘩,包塊。但是這個疙瘩,包塊,具體是什麼性質,還需要通過病理檢查來確認。

就好像女性乳腺上面常見的結節,大部分來自於乳腺增生,或者乳腺纖維瘤。尤其是年輕女性,雌激素相對來說分泌旺盛,這種良性的增生更為常見。只有很少一部分的結節,經過鉬靶攝片,穿刺活檢後發現是惡性的。

身體其他部位的結節也是如此,比如甲狀腺結節,肺部結節等,單純一個結節的發現,並不能簡單診斷,我們還需要藉助進一步的檢查,比如穿刺活檢,來確認這個結節到底是良性還是惡性的。

所以,發現了結節,先不要過度恐慌,因為可能只是良性的改變。懷疑惡變的,可以進行穿刺活檢,病理結果才是最終的診斷依據。


婦產科女司機颯姐


什麼是“結節”

結節是指體內比較小的腫物,一般呈圓形或類圓形,如果體積較大,我們則稱之為“包塊”。“結節”只是一種影像學上的描述,當一個實體的小病灶性質不是很清楚的時候,我們都可以籠統地稱為“結節”。

“結節”會癌變是一個錯誤的觀念。

結節的性質,絕大部分是良性的。少部分是惡性的。要區別它的性質,最準確的辦法就是“活檢”。即用穿刺或者手術切除的辦法,取一小塊結節內組織,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的性質。如果是惡性,它本來就是癌。如果是良性,它也不會變成癌。

如果“活檢”不方便,有沒有其它辦法判斷結節性質?

活檢畢竟有一定創傷,也有一定風險,特別是有很多小結節位於身體的深部,做活檢相對比較困難,這個時候醫生的經驗就要發揮重要的作用了。

醫生根據結節的生長速度,跟周圍組織的分界是否清楚,是否有粘連,是否伴有疼痛等特點,大致可以判斷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這個時候,重點是密切觀察。每隔3-6個月可複查一次。如果1~2年內沒有什麼發展,基本上就不用管它了。

如果醫生判斷惡性可能性大,則會建議儘快活檢確診或者直接行手術切除。

“癌前病變”跟“結節”不要搞混淆

有一些病變本身不是惡性腫瘤,但是具有發展稱為惡性腫瘤的潛在可能性。這些病變稱為“癌前病變”。癌前病變是已經經過確診的病變,且不一定有實體結節。比如:

  • 慢性宮頸炎伴有宮頸糜爛

  • 乳腺纖維囊性病

  • 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

  • 潰瘍性結腸炎

  • 皮膚慢性潰瘍

  • 各種上皮細胞非典型增生

  • 等等......

這些病變也應該提高警惕,定期複查。

總結

“結節遲早會變成癌”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大部分結節自始至終都是良性的。要麼它本來就是癌,只不過還太小,我們還沒確診而已。


鄭醫生百嗑


首先說結節是一種影像學的診斷,而不是確切的病理學診斷。隨著檢查手段和檢查技術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肺部結節被發現。

但是引起肺部結節的原因非常多,大概可以分為良性的和惡性的兩大類。良性的肺部結節常常是由於炎症導致的。比如說炎性的肉芽腫就是一種侷限性的炎症刺激造成的細胞組織增生。

還有特殊的感染,如結核桿菌和真菌感染造成的結核球和真菌球。在良性的肺結節中像錯構瘤、毛細血管瘤、腺瘤樣增生等等,也會造成胸部ct表現為肺結節的情況。

惡性的結節常常都是我們所熟知的肺癌、還有肺的肉瘤等等。

因此,不能說肺結節就是癌症。

當然,偶然發現的肺部結節,如果是惡性的,其實大部分都是早期狀態,經過手術治療等積極處理,往往是可以治癒的。所以發現肺結節不要著急,一定要找專業的醫生進行判斷。


胸外科喬貴賓醫生


結節是一個醫學術語,不能算是一種疾病。我們在做B超、胸片等檢查時,經常會碰到“結節”這種描述,比如常見的有乳腺結節、肺結節、甲狀腺結節,有良性和惡性之分,不一定就意味著癌症,結節和癌症早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直接畫等號。

結節分為實性結節、囊性結節,可以是炎症性或非炎症性的。有的結節比較小,幾毫米,而有的季節則比較大,一般結節超過2釐米,不排除有惡變的可能,符合手術指徵的話,是建議手術切除的。

如果判斷結節是不是惡性的呢?需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1、是否有疼痛感

惡性結節一般伴有持續性疼痛,而且會越來越嚴重,而良性結節多無觸痛感,就算也疼痛也比較輕微。

2、觀察結節是否增大和移動

一般來說,良性結節增長慢,因為有包膜,活動度大,可以被移動,而惡性的結節增長快,會與周圍組織深深結合導致活動性差,只要將結節腫塊向周圍移動看看就能觀察發現。

3、結節邊緣是否規則

良性的結節一般邊界清晰,表面光滑,如果發現結節的輪廓不清晰,與周圍組織有黏連,則需要考慮惡性結節的可能。

4、看結節的超聲檢查TI-RADSD分級

1類:一般是正常的,無病灶,惡性風險為0;

2類:可確診為良性結節,無惡性風險,建議長期隨訪(12個月);

3類:良性可能性大的結節,惡性風險低,建議間隔隨訪(6個月);

4類:4A類(惡性風險在3%~30%,建議短期隨訪)4B類(惡性風險在30%~60%,建議穿刺活檢) 4C類(惡性風險在60%~95%之間,建議外科手術治療和穿刺活檢);

5類:惡性風險高,建議外科手術和治療。

當然了,通過自己的判斷是不準確的,建議到專科醫院檢查,醫生會根據病人的病史情況、生活習慣以及檢查結果做綜合性診斷,最後還需要靠病理檢查來確診。

我是腫瘤醫生張國玲教授,以上僅代表我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腫瘤醫生張國玲教授


結節與癌症的關係是結節並不都是癌症的早期,也不是所有的結節都會發展成為癌症。


其實,所謂的結節只是個統稱,主要指的是發生在皮下或臟器中的圓形或類圓形的體積比較小的腫物(直徑比較大的稱為包塊)。而結節是可分為良性和惡性的,在所有的結節中,大多數為良性結節,而且很多結節不會癌變的,一般定期隨訪觀察即可,當然,也有一些結節是會發生癌變的,需要密切觀察或積極處理。

導致結節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少部分結節是炎症導致的,例如有文獻報道90%以上的肺結節是藥物可以治癒的細菌性炎症、急慢性肉芽腫和結核,甚至是無需治療的纖維灶或鈣化灶。


判斷結節是不是癌症,或者是否有轉變為癌症的可能,需要綜合其他情況進行分析,如結節的生長速度、結節的邊界、硬度、活動度等,例如甲狀腺惡性結節,超聲檢查多為微小鈣化、邊緣不規則、縱橫比>1,實性低迴聲結節、暈圈缺如、甲狀腺外侵犯、伴有頸部淋巴結異常超聲徵象等。

又例如肺結節中的部分實性結節(即指其內既包含磨玻璃密度又包含實性軟組織密度的結節,密度不均勻),其惡性概率最高;其次依次為磨玻璃密度結節及實性結節。(磨玻璃密度結節是指肺內模糊的結節影,結節密度較周圍肺實質略增加,但其內血管及支氣管的輪廓尚可見;實性結節是指其內全是軟組織密度的結節,密度較均勻,其內血管及支氣管影像被掩蓋。)


總的來說,結節不一定就是癌症早期,也並不是所有的結節都會發展成為癌症。結節分良惡性,判斷其良惡性需要結合其他檢查綜合分析,對於良性結節,且惡變可能性極低的結節,通常保持隨訪觀察即可;而對於一些確實是會惡變的結節,或惡性結節,一般需密切觀察,且早期積極處理。


更多醫學科普,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