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實體店倒閉是電商的原因,還是房租飛漲的原因,你怎麼看?

寵召段子天天更新


日本也有網購,為什麼實體店絲毫不受影響呢?

顯然,實體店倒閉有著更為複雜的因素,接下來我們從多個角度仔細分析實體店衰敗的原因:

1、房租飛漲

可以肯定的說,實體店倒閉的最關鍵原因就是房租,無數實體店主一年賺的錢還沒有房東收的房租多,而連年上漲的房租,成了壓垮實體店的最大一塊巨石。

財智成功曾經說過,決定房子真實價值的就是房租了。如今由於房價上漲過快,遠遠超出了合理區間,因此租售比極低。但是過高的房價又推動了房租持續上漲,使得實體店成本不斷上漲,利潤持續下滑。

一些無良的房東更是趁火打劫,看人下藥,逐年大幅漲租,一家賺錢的實體店往往被獅子大張口的房租一步步逼上絕路。

2、網購衝擊

國外知識產權保護更加到位,不管是美國、日本還是歐洲,實體店中假貨很少,價格也不虛標,售後服務到位,還經常做活動,即便是網上的價格也不一定能與實體店相比。

國內情況不同,咳咳,網上商品魚龍混雜,價格差別極大。不管是真的還是假的,都比實體店價格低很多,畢竟實體店要加上房租成本,人工及日常費用也要高於網店。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生意受影響最大的實體店往往是網上能夠輕易買到性價比更高的那些。


3、實體店售後服務趕不上網購

不管是淘寶還是天貓,七天無條件退貨,很多包郵的商品還直接送退貨運費險,退貨成本相當低。不喜歡直接退就可以了,商家也不會廢話阻撓。但是實體店就不行了,買了東西想退那是相當麻煩的,一些實體店還只換不退,哪怕換更便宜的商品也要再加錢才行,為了換貨不僅僅需要花時間來回奔波,還要生一肚子氣。

值得一提的是,實體店中假貨一點不少,不僅僅四五線城市及縣城假貨多,大城市的商場專櫃都有假貨。一些專櫃真假參半,甚至假貨更多,以高仿當正品賣,消費者很難發現。即使有消費者鑑別出來了,也可以用各種藉口搪塞,或者適當補償封口,然後繼續悶聲發大財。

相比之下,到網上品牌旗艦店購買商品買到假貨的概率就無限低了,加上價格優勢,網購打敗實體店實屬正常。

4、實體店實際已經產能過剩

新的樓盤在不斷推出,每個樓盤都會附帶一批商鋪,大餅攤的越大,自然就會變得越薄。

實體店的市場就那麼大,經常在實體店買東西的人也就那麼多,當新店越來越多時,自然就會把原來的生意分流,多數實體店的生意都會下滑。

5、智能手機的普及

科技,會改變生活,這絕不是一句空話。智能手機改變了國民的生活方式,平均每人每天在手機上消耗的時間越來越多。打敗小餐館的,是智能手機叫的外賣;打敗圖書的,是智能手機;打敗數碼相機的,是智能手機;打敗平板電腦的,還是智能手機;

時代的改變,出現了智能手機這樣的神器。一機在手,天下我有。刷著手機,就跟皇上每天坐在金鑾殿上審批奏摺一樣,那種滿足感無與倫比。既然如此,還逛哪門子街啊,省出點時間省出點錢,在家網購得了。從時間成本來看,逛街三個小時不過看幾十家店鋪,但是網上一個小時可以看數百款不同店鋪的商品,選擇更多,效率更高。

6、高房價影響

科技雖然能夠改變生活,但是高房價更能夠改變生活。

隨著房價猛漲,居民家庭負債率激增。相當比例的購房家庭為了購房掏空了自己的全部存款,甚至還要掏空雙方父母的大半存款此案湊夠首付,每月還房貸又要消耗近半的家庭月收入。剩下的錢還要吃飯、買衣服、水電燃氣通信交通費、人情往來、養育子女、醫療和養老儲蓄,所剩無幾自然就會壓縮消費。

在這樣的現實下,通過網購降低生活成本就成為必要選擇。實體店衰敗,原因複雜,但是核心原因就是這些了。


財智成功


實體店倒閉是多方面原因,只不過是受電商和房租的影響相對比較明顯一點,下面我們從這兩方面分析一下。

第一 實體店倒閉是受電商影響原因是肯定的。我今天做午飯的時候發現食用油快沒有了,家門口的便利店沒有,就到付近的一家大型超市去買,一桶五升的花生油要129元。我就用手機打開了某平臺的APP,發現同款的食用油只需要105元還免郵費,當日或者最晚明天15點前送到。我就在超市裡果斷下單了。這樣我就省了24元。後來我又買了米麵一起有300元錢。

這樣說向大超市這樣的實體店銷售,肯定是會受電商的影響,向便利店這樣的實體店,方便了人們快節奏的生活,消費對象年輕化,相對利潤高於大超市和電商,這也是為什麼這幾年便利店實體發展的這麼快了的一個原因。

第二 都說實體店倒閉,是受房租飛漲的原因。我看到的,有很多房東自己經營的餐飲店、服裝店、菸酒茶店等等,這些實體店很多倒閉的。所以我們可以說房租不是實體店倒閉的主要原因。我就覺得現在做生意的太多了,同質化太嚴重,市場供大於求。如果實體店經營的產品沒有競爭力,比如款式,價格,服務,成本等等這些,如果在市場都不站優勢,肯定是幹不長的。

我是天津繡娘,做過餐飲公司的會計,有過實體店創業的經歷。希望回答您您滿意。



天津繡娘


當然實體店倒閉跟電商有關係,我小孩和我三個弟弟的兒女,買東西都是網購,而且都呆在家裡,買一隻牙膏都網購,吃叫外賣,以後她們怎麼辦?我今年回農村定居,我媽說我家隔壁的賣菜的店生意不好,農民們網上買菜更便宜,我聽了驚呆了,我媽還說連江妹(福州連江縣人)她弟弟在閩江大學上學,一家人都來了,在我村口(福州閩江大學城東門)租一間30平米的店鋪賣衣服,她白天賣衣服當老闆,生意不好,晚上去打工,晚上她媽媽看店,晚上打工一個月也會賺3OO0多元,維持一家人生活。我三弟女兒福州大學金融系畢業,開始在銀行上班,辭職後在福州倉山萬達廣場租店鋪教街舞,租金一年18萬元,大人每週晚上的週三、週四,小孩每週晚上的週六、周天。沒賺錢虧本,剩下時間去打工,現在的年輕人是不是都是這樣創業的?一邊自己當老闆一邊去打工貼補創業的虧損?


老陳269568666


除了電商和房租貴,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很多東西都基本上飽和了,就拿我家裡來說,房子也買了,家電傢俱也買了,這些東西不可能三年一換嘛?其他生活用品也基本上都置齊了,就是吃穿,穿的以前買的多,實在沒有錢了兩三年不買衣服也過得去,吃又吃好多嘛?所以沒有交易就沒有利潤,沒有交易就沒有生意,我相信像我這種家庭已經佔大部分了,所以這也是個很大的原因吧


水井工程隊


各種原因都有吧。我家在縣城,小區門口的門市房租都5000一個月了。人人都捨不得花錢的年月,商家一個月能賺多少錢?淨給房東打工了。自從有了淘寶、京東、拼多多,一些小東西,甚至上千的手機、家用電器,都會在網上購買,主要是因為便宜。線上市場的多元化也越來越大的衝擊著線下市場。生意越來越難做,很多以前做小生意的人,另一半都有固定工作,所以現在更傾向於找一份能交保險的工作,哪怕工資低。今年下半年房價穩住了,物價又開始瘋長了,80年代出生的我們,都沒見過20塊錢一斤的豬肉。真開眼了。以後,現金為王,都捂緊錢袋吧!不要隨便轉行或者辭職。更不要去投資一些所謂的理財項目。


碼農愛數碼


原因分很多方面,1房價高基本上都買房,還沒買的都在攢錢買,只能控制其它方面的開支2現在的人稍微有點條件甚至有條件借得出錢來創業而不想上班打工,這樣供求關係相對之前就不平衡了,大多數開店的確實不能賺錢了3電商確實衝擊很大,網上購物東西齊全價錢便宜對比實體店購物節省時間和精力,剛好有幾個中通快遞小哥在我這吃早餐我問了下今年快遞同比去年量多了嗎?他們說去年他們就四個人派件今年增加到十四人家(一個很小的縣城,從去年底幾家快遞公司都搬了,換了一個偏僻點方便他們停車讓後門面夠大地方了)


駱佳人


不一定是電商的原因,我在一個十八線的縣城,前段時間想找一個鋪面,一個二十五平方的門面,要價2400,還不是什麼鬧市區,屬於有點偏的地方,離市區有二三個公里,做什麼賺2400?不是幫屋主打工?我不如不做



天海一色219


個人建議做跨境電商,現在處在風口的行業,我個人是從去年開始做的跨境電商,投資了幾萬塊錢開了一家工作室和幾個店鋪,剛開始很枯燥每天都在電腦旁邊大量的鋪貨。訂單也從幾天一單到每天幾單幾十單,也有日進千單。當然了,國外和國內的機制不一樣,把平臺上的雷區都踩了一遍,提高的自己的技術。現在手裡也有一批新店鋪,一個店鋪月收入在50000左右


屈苗苗mm


電商有沒有衝擊實體店?有,而且衝擊很大,不過作為消費者的我來說,十分贊成,而且覺得完全有必要。  

曾幾何時,我們購買日常生活品必須上街,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不說,由於價格不透明,買到貴的商品也是很平常的事;而且,還經常發生因買到假冒偽劣產品而與商家理論的事,維權十分艱難。  

自從有了電商後,筆者購買日常用品基本上不再逛街了,在家動動手指,劃劃手機,一件件價廉物美的商品不幾天便送上了家門,這是不是節省了個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由於網上價格透明,商家眾多,“活動”頻繁,再加上有顧客對商品的評價區,使得絕大多數商家不敢弄虛作假,也使得絕大多數商品其價格基本體現了其價值,這樣,廣大網民才能在網上買到質優價廉的商品。即使“不幸”買到不如意商品,還有個“無條件退貨”功能,這更讓廣大網民網購無憂。  

而正是由於在網上購買日常剛鬚生活用品省下了不少錢,才使得自己有“餘錢”購買其它非剛須商品,從而使自己的生活變得“精緻而奢侈”起來。比如,筆者無事愛在手機某寶上瀏覽,從而瞭解到全國各地原來有如此多的自己從未見過的美食美物,於是忍不住又“剁手”了……。又比如,筆者想買一款非處方藥,無奈各大醫院和藥房均無貨,於是只好求助網購,嘿嘿,你別說,還真在網上買到了這種進口藥品,價格也不是很貴。可以想像,如果沒有電商,一般老百姓怎麼能夠享受到異地的各種美食美物?又怎麼能夠購買到某些緊缺或國內根本就沒有的藥物?  

筆者現在基本上每個月有十天左右的時間在網上購物,可以說,每天的快遞路上或者小區物業內都有筆者網購的商品,而且,像筆者這樣的網購一族大有人在,且有逐漸增多的趨勢。你說,這是不是有效地拉動了內需?   

從城市商業結構來看,各種商場、超市比比皆是,臨街一樓也基本上是店面;從供需角度來說,實體店的供遠遠地大於顧客的求。因此,即使沒有電商衝擊,一些實體店倒閉也是很必然的事情。在“暴利的實體店”和“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電商面前,顧客會選擇誰,我想不用我說,絕大部分顧客都能作出明智的選擇。因此,實體店倒閉只能說明暴利的商人少了而已,並不代表人們的剛須減少了,而是市場把那部分不合理的利潤返還給了顧客,使得顧客“平添”了幾分購買力,如此而已。雖然說實體店倒閉了不少,但卻造就了一個新的職業--快遞,相比倒閉的商家,快遞隊伍是個龐大的人群,養活了千家萬戶,這樣的結果,難道不比暴發了區區幾家商戶其社會效應要好得多?  

在電商的衝擊下,上街的人少了,這樣能減少擁堵,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這不正是社會和政府希望看到的嗎?就拿飯店而言,飯店實體店少了,但外賣多了,這就催生了一大群從業者,解決了一大群人的就業問題,這又有什麼不好?   

綜上,電商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購物,提高了人們的購買力,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促進了就業,撥亂反正了近乎畸形的實體經濟價值規律,這是天大的好事。這才是真正的讓利於民,這才能極大地豐富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少數實體商家暴利的日子早就應該結束了。


海哥觀世事


房租飛漲惹的禍!很多實體店舉步維艱,房租上漲是最直接的幕後推手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