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在每一篇報道里看到了你的身影”,《見字如面》三選滬鄂兩地書

“你知道嗎?我是逃出醫院的,甚至都忘了跟你再嘮叨什麼,甚至都沒抱抱你,因為聽到大家都叫你‘英雄’,在我的字典裡,這可不是什麼好詞,我從來沒這麼害怕,我不願意讓你看到我的情緒……”

2020年的除夕夜,第一批援漢的上海醫療隊啟程,上海第九人民醫院南院門診護士長江雪也是其中一員。送她啟程後72小時,身為記者的丈夫王驥飛寫下了這樣的字句:“我想告訴你,雖然我很想假公濟私地上前線,像同行們一樣,去到與你哪怕更近一點的地方,但我會守在上海做你的後盾,就像幾天來看著報社同事們的一篇篇疫情報道,每一篇都有你的氣息。

“在每一篇报道里看到了你的身影”,《见字如面》三选沪鄂两地书

今天,這封由晨報記者書寫,首發於新聞晨報·周到客戶端的信件,由著名配音演員徐濤在《見字如面》特別節目中朗讀。

“在每一篇报道里看到了你的身影”,《见字如面》三选沪鄂两地书

如果,我的家人是“英雄”

江雪是上海第九人民醫院南院門診護士長。今年1月,在接到上海市組建醫療隊的通知後,她迅速報名,併成為第一批上海醫療隊隊員,於1月24日除夕夜出發奔赴武漢。1月26日下午,經過短暫的休整和培訓,江雪進入武漢金銀潭醫院北三區ICU病房危重護理組工作,目前已經工作超過一個多月。

“在每一篇报道里看到了你的身影”,《见字如面》三选沪鄂两地书

前方的一個多月,於家人卻有不一樣的滋味。江雪的丈夫王驥飛是就職於晨報多年的資深記者,出於職業習慣,他用文字記錄下了妻子突然出征前後的細節——

小年夜,江雪沒來得及和家人商量,就早早報名支援武漢;除夕夜,他剛剛聽聞上海醫療隊即將出發的消息,妻子就收到了集合出征的指令,放下做了一半的年夜飯,匆匆打包、和家人告別。

“在每一篇报道里看到了你的身影”,《见字如面》三选沪鄂两地书

在“不知所措”中,王驥飛將江雪送到醫院和援漢醫療隊集合,陪她一起在便利店吃完一盒方便麵,就“落荒而逃”回家獨自照看孩子。他在信中寫到,因為記者職業的特殊性,以往都是妻子留守家中等他;如今身份切換,“你比誰都淡定,我比誰都慌”。

如今,一個多月過去了,夫妻倆的抗“疫”生活依然如故:一個在前線堅持,陪伴病人們度過最艱難的時光;一個在後方發揮自己的職場特長、照顧家人。

“在每一篇报道里看到了你的身影”,《见字如面》三选沪鄂两地书

令他們的欣慰的是,在江雪工作的武漢金銀潭醫院北三區ICU病房危重護理組,已經有不少重症病人陸續出院。其中,不少人選擇用自己的方式感謝醫院人員的辛勤工作,他們或是畫下了醫生、護士們工作中的模樣,或是在留言本上感慨“你們真的太辛苦了”,又或是在和醫護人員合影留念時,感慨落淚。

江雪則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來金銀潭的日子裡,沒有什麼能比病人出院更開心的事了,看著他們能平安回家,也許這就是我們來的意義吧。”

“在每一篇报道里看到了你的身影”,《见字如面》三选沪鄂两地书

■為保護患者隱私,以上圖片作適度處理

第三封寫給上海援鄂醫療隊的信

妻子寫給丈夫,孩子寫給母親,顧客寫給外賣小哥,醫生寫給小賣鋪店主…………自2月17日在騰訊視頻上線以來,以“雲錄製”方式打造的《見字如面》特別製作已經刊播了十來封疫情背景下的書信。

“在每一篇报道里看到了你的身影”,《见字如面》三选沪鄂两地书

《見字如面》總導演關正文透露,王驥飛寫給江雪的這封信,就是在選定了第一批錄製的15封書信後又發現和替換的,書信裡的真誠、真實讓他在第一次讀信時就落淚了。

“有兩個特別打動我的點,一是他特別真誠,他說從來沒有這麼想退縮過,但還是對妻子說你不能害怕。這讓我看到了我們每一個人內心的柔軟,那種帶著怯懦的堅強是真的讓人心疼。第二是他說他特別想上前線,這是一個真愛的人內心真實的衝動,不是為當英雄,只是為了離愛人近一點。但是他不能,他還有要堅守的崗位。‘從每一篇報道里,都看到了愛人的身影’,真的是用文字寫出感受的高手。”

“在每一篇报道里看到了你的身影”,《见字如面》三选沪鄂两地书

另外,這也是《見字如面》特別製作選中的第三封寫給上海援鄂醫療隊醫務工作者的信。此前的兩封,分別是由葉璇朗讀的《夏江臨寫給丈夫許詩琨》,以及上海小學生王瑋豪自己朗讀的寫給媽媽杜麗平的信。

“在每一篇报道里看到了你的身影”,《见字如面》三选沪鄂两地书

關正文說,從與騰訊共同確定立項到上線播出,《見字如面》特別製作一共只用了四天,信件來源全都依靠此前的習慣性儲備。節目上線之後,觀眾和各大媒體反響熱烈,各種信件線索的推薦紛紛湧來,目前節目組是一邊抓緊製作,一邊抓緊讀信、繼續篩選。

“特殊時期,信件是沒有高下的,都是感人至深的信件。每封信的背後都有真實的人的故事。你看到的是人,而不是信。但我們更知道,肯定有太多的好信,很難在如此匆忙的過程中被選到。遺珠之恨可能會是遺了一座巨大的金山。等到疫情過後,安靜下來慢慢開發吧。”

“在每一篇报道里看到了你的身影”,《见字如面》三选沪鄂两地书

特殊時期的溫暖力量

沒有舞臺佈景和專業收音環境,沒有靜靜聆聽的觀眾,《見字如面》特別製作相較於往季節目顯然是“簡陋”的。為了配合錄製,不少明星素顏上陣,自己打光、錄像,留下了難得一見的特殊影像。

而隨著錄製的推進,不少觀眾注意到,每天短短5分鐘的內容更精緻了,新鮮的一線畫面開始大量出現。對此,關正文坦言,出於防疫考慮,目前的節目仍然不是專業機器、專業工種錄製,在畫面和聲音方面還有一些遺憾,但團隊都在努力把內容做得更細緻。

“在每一篇报道里看到了你的身影”,《见字如面》三选沪鄂两地书

同時,越來越多信件當事人提供的素材,也為節目提供了真實有力的力量,“我們非常感謝所有的信件作者,感謝所有被我們引用了視頻、圖片的原作者,不僅因為你們提供了素材,更是因為你們就在一線,因為你們都是英雄。”

“在每一篇报道里看到了你的身影”,《见字如面》三选沪鄂两地书

的確,許多書信經由《見字如面》朗讀之後,也在許多寫信人和收信人心中再次激起感動。比如,聽到《奇葩說》辯手馬薇薇朗讀自己的信,醫護人員張鳳感慨自己作為一名“老觀眾”能以這樣的方式和對方“見面”;比如,醫生文力驚訝地發現,自己喜歡了十多年的俞灝明能念自己的信,對方甚至隔空給自己“回信”……

“在每一篇报道里看到了你的身影”,《见字如面》三选沪鄂两地书

當然,一如往季,堅持呈現多元視角的《見字如面》,也帶來不少傳統意義之外的信件:比如海一天朗讀的《新型冠狀病毒致中國人》,用擬人的手法,講述了新型冠狀病毒眼中的“抗疫故事”;又比如吉傑朗讀的作家王躍文的《假如我還能活下去》,在表達對生活的無限期望的同時,也有對個人生活方式的反思。

“在每一篇报道里看到了你的身影”,《见字如面》三选沪鄂两地书

對於這些在特殊時期出現的信件,關正文也感觸良多,一方面,他希望“最好是沒有這些信,沒有這場災”,另一方面,他也確實感受到疫情所激發的“人情、人性的洪水”。

“我們更清晰地意識到了支撐著社會生活、支撐著所有人共渡難關的力量所在。無數普通的醫生、護士馳援在一線,無數快遞小哥成了維繫億萬生命的天使,無數善良的人慷慨解囊,無數正直的媒體客觀公正的報道安撫了人心、推動了抗疫工作的進步和不斷深化的反思。以信件為代表的宏大的信息流,成了抗擊瘟疫的重要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