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從貨幣的變遷歷史看,未來貨幣的發展趨勢會是怎樣?

謎桔


人類社會早期,物物交換是原始交易方式,存在著諸多的缺點,隨著經濟活動的擴大,貨幣出現,極大的提高了商品交易的效率,同時也有效的解決了商品供求關係匹配問題。從貨幣的演變過程來看,未來一種去主權的貨幣將成為世界貨幣的趨勢。

第一,貨幣作中介提升效率

通過貨幣作中介,提升了交易的效率。不管是早期的貝殼,到後面的黃金,再到白銀,以及法幣,都對商品交易帶來了效率的極大提升。物物交換,需要雙方指定場所,共同攜帶物品,比如你要用一頭牛和別人交換一把刀具,需要把牛趕到交易所,可能牛走了一天都沒有走到,但用貨幣則可以快馬加鞭趕到進行交易。

第二,貨幣提升了交易有效性

如果是通過物物交易,你需要對方的某物,而對方需要的是另一物,但是你手裡能交換的物品並不是對方所需要的,那麼你就無法和他進行交易,他需要找到你一個能和他交易的對手,但是通過貨幣交易,貨幣就成了一般等價物,大家都認同貨幣的價值,每個人都可以先換到貨幣,再用其換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第三,貨幣必然性和發展

因為物物交換較為困難,並且無法獲得需求匹配,使得貨幣的出現成為一種必然。貨幣的出現極大的提高了商品交換的效率,提升商品流動的速率,從而使得經濟活動出現加速,推動經濟不斷繁榮。隨著經濟體量的增長,黃金屬類等價物無法滿足經濟活動的需求,以信用為基礎的法幣因運而生,成為現代經濟的流通貨幣。

第四,法幣帶來的問題

當貨幣從黃金白銀轉變為紙幣之後,隨之而來的是貨幣發行問題。當貨幣發行過快,超過經濟活動需求時,作為等價物的貨幣價值就會下降,物價就會上漲,出現我們經常所說的通脹膨脹,如果變成惡性通脹,會造成民眾購買力急速下降,經濟活動停滯,最後引發經濟危機。

貨幣的出現,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也是經濟活動不斷擴大的必然,雖然法幣已成為商品交換的重要媒介,但因發行問題帶來的通脹問題,以及不同國家貨幣價值的變化,會引起經濟活動的各種不平衡,還會引發貨幣戰爭,所以說貨幣的發展之路遠未止步。


當前的貨幣困境

目前美元成為全球的基軸貨幣,使得美國可以通過美元霸權進行剪羊毛獲利,損害其他國家利益,而美元又是國際貿易的結算貨幣,想加入國際貿易又很難繞開美元。所以未來貨幣必然實現去美元化,或者說去主權化,因為就算是基軸貨幣換成了歐元或其他國家的貨幣,還是存在同樣的問題。

所以在未來,很可能會出現一種全球數字貨幣來取代美元,結束多國的負利率和全球的低通脹困境。美元在世界貿易和全球金融體系中的主導地位,讓其他國家在控制通脹和維護金融穩定方面存在諸多矛盾和困難,如果有一種去主權且被共同承認的數字貨幣,則可以抑制美元在全球貿易中主導地位的影響。如果數字貨幣計價的貿易份額上升,美國動盪通過匯率產生的溢出效應將會減弱,各國之間的貿易也將變得不那麼同步。

而各國的主權貨幣依然會存在,但主要是作為本國經濟活動的支撐,而不再成為全球金融與貿易聯接的紐帶。

總結:

貨幣的出現,是人類社會經濟活動日益增長的必然產物,有效的提升了交換的效率,對經濟的增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法幣的出現,通過信用進一步加速了經濟的增長,但同時出現了諸多問題,未來一種全新的去主權化的數字化幣,可能會成為新的通行貨幣。


財經宋建文


9小時前 · 財經領域創作者

從最開始的龜殼,到現在國家發行的紙幣,以及電子貨幣,都是貨幣的存在形式,在一定的時期內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搞明白貨幣的由來和發展,是預測未來的貨幣發展的重要前提。縱觀歷史,不難發現貨幣的演變形式一直都遵循一定的規律,而這些規律又一次次的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這些規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交易成本遞減規律

在貨幣歷史中,貨幣形態並非一成不變,不同時期貨幣形態不同,同一時期貨幣形態也會因情況不同而不同。

1.\t在實物貨幣階段,龜殼、海貝、蚌珠、米粟、農具、皮革、齒角都曾作為實物貨幣使用過。最原始的貨幣也是從這裡開始,人們通過相對有交換價值的東西作為貨幣,進行交換。然而由於質量較重、不便攜帶,成色不均、難以分割,容易腐爛、不易保存,尺度不均、難於對比等原因,隨著商品貿易的發展,已被歷史所遺忘。其實,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我們仍可以看到監獄裡的人們由於沒有金錢而用香菸作為交易的貨幣。這就充分的體現了貨幣在生活中的真正作用是作為中介去滿足人們對生活物資的需求。這也為貨幣發展預測提供了一個及其有意義的信息,就是未來貨幣仍要滿足中介作用的要求。

2.在金屬貨幣階段,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由鐵、銅等賤金屬逐步向金、銀等貴金屬過度,國家印記證明其重量與成色的金屬貨幣,其穩定的價值、易於分割與保存的優點,金屬冶煉技術的提升,使得金屬貨幣意義非凡。由於較高的鑄造成本,攜帶困難,不易保管,易磨損等缺點,交易成本仍然很高。在複本位制情況下,如果按照“法定價值”的方式流通貨幣(這裡指的是金幣、銀幣),就容易出現“格雷欣法則”(源自《貨幣史:從公元800年起》P24-26)。直到19世紀60年代,複本位制的崩潰(源自《貨幣史:從公元800年起》P147-149)。一系列的貨幣制度的崩盤,也使人們意識到,金屬貨幣還存在很大的缺陷。所以說,金屬貨幣的交易成本雖然比之前的實物貨幣低一些,但還不足以達到人們進行商品交易的理想貨幣形態。

3.信用貨幣制度取代金屬貨幣制度可以說是貨幣制度發展史中的質的飛躍,它突破了貨幣的黃金限制。從剛開始作為硬幣的貨幣發展到後來逐漸將其取代的各種形式的紙信用工具和銀行存款,信用貨幣制度不斷地完善。例如美國的美元、法國的指券和指票。(源自《貨幣史:從公元800年起》P363-369)信用貨幣降低了貴金屬的存儲、分割、安全運輸等費用,節約的金屬被用於其他高效的生產領域。在信用貨幣階段中,由最初的可兌換為金屬貨幣的信用貨幣,過渡到佈雷頓森林體系的部分兌現,逐漸發展成牙買加貨幣體系下不可兌換的純信用貨幣,它是貨幣的價值符號,以國家信譽為擔保,代表國家對使用者的負債,但是多次因貨幣濫發而造成的通貨膨脹而使之備受爭議。現代信用貨幣是一種不兌現貨幣,沒有規定的發行保證,其發行的過程缺乏內在的制約機制,很容易出現財政發行,導致通貨膨脹。信用貨幣不具有自發調節貨幣流通量的能力,只要流通中的貨幣量超過需要量的容納彈性會直接表現為幣值下降、物價上漲,影響市場的穩定。信用貨幣中的存款貨幣可以通過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尤其是貸款業務進行大規模存款派生,而商業銀行作為企業,受經濟利益的驅使有往往突破存貸款控制比例導致信用膨脹。信用貨幣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都使得尋找新的貨幣勢在必行。

4.電子貨幣階段,它的產生以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基礎,是金融創新的成果,是未來貨幣發展的新起點。電子貨幣減少了鉅額的印鈔、存儲、現金搬運、點鈔與銷燬等大量費用支出,它的使用不受時間、地點、服務對象等限制,極大的提高了交易範圍與交易效率。就拿銀行卡來說,直到現在,它仍然是我們用來進行儲蓄、大額轉賬的主要選擇。而且,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使得電子貨幣取代現金支付不可逆轉的潮流。電子貨幣完全取代紙幣的嶄新的貨幣時代即將來臨,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交易將會實現,人類的交易活動也將揭開新的篇章。

5.虛擬貨幣階段,以互聯網為基礎,是存在於發行機構服務器的數據文件,沒有所謂的鑄造與印刷費用,也沒有電子貨幣的卡基費用與轉賬等手續費用,也不會因為貨幣的運輸、攜帶而產生成本。所有的流通只需要通過網絡傳輸指定數據。此形態的貨幣適應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極大降低交易成本。


武漢公益人


未來的貨幣,就算是數字貨幣,也需要和黃金掛鉤,迴歸金本位。技術也好,國家信用也罷,歸根結底都是人為核心,避免不了貪婪,有貪婪就會有現在貨幣出現的問題,通脹滯脹就在所難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