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家庭興旺和福氣,取決於二件事



家庭是我們溫馨的港灣,我們每個人都出身於自己的家庭,不管家庭貧窮還是富有,家庭都是生養我們的地方。在我們的內心中,家庭有著特殊的地位。

我們從小就立下了志向,希望自己早日成才,將來能夠光耀門楣,這個門楣就是自己的家門。當我們出門在外拼搏奮鬥的時候,不管再苦再累,只要回到家中,見到親人的面容,就能洗去纖塵,感覺到家庭的溫暖。

所以南懷瑾大師才說:“家人圍坐,燈火可親。”很多普通的家庭,未必有數之不盡的財富,但是隻要一家人和睦的生活在一起,就連燈火都會透露出溫馨和幸福。

曾國藩也在家書中告誡家族子弟:“子孫向學則家門興,家庭和睦則福運來。”子孫向學、家庭和睦就是曾國藩這位老祖宗的忠告:一個家庭的福氣,往往取決於這二件事。

家庭興旺和福氣,取決於二件事


一、子孫向學

在世俗的看法中,我們如何去評定一個家庭是否有福氣,很多人都會看這個家庭是不是非常有錢。俗話說:“貧賤家庭百事哀。”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很多貧寒的家庭,他們因為缺衣少食,日子過得很苦。甚至還容易被人瞧不起,所以這樣的家庭一定過得不幸福,其實這種想法並不正確。

記得在我小時候,我的家庭就非常貧寒,父母在外打工,我是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的。那時候家中連吃飽飯都很困難,我穿的衣服,都是親戚朋友不要的舊衣服。過年也未必吃得上肉,過生日更沒有蛋糕,每年生日時,爺爺給我煮一個雞蛋,我就覺得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情。現在雖然有了錢,想要什麼都能夠得到滿足,但是再也沒有過去的幸福感了。

對於富貴的家庭來說,也不是錢越多就越好,家人就越會感到幸福。很多富家子弟,他們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不僅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而且什麼都不用努力,都能享有這一切。在人生中有一種“不值得”原理,一個人不用付出就能得到最好的,自己去拼搏努力,得到的也未必會更好。既然這樣,又何必去費力氣奮鬥,這是不值得的。

所以富貴人家的子弟,就很容易變得懶惰,讓自己失去進取之心。這樣不僅人會越來越沉淪,沉迷於吃喝玩樂,甚至還會肆意揮霍,做出敗家的舉動。這就很容易給家庭帶來衰敗,所以說家庭太過富有,對子孫未必是福氣。一個人能夠出身在富裕的家庭,跟普通人相比,固然是一種幸運。但是更重要的,是要自己養成好學上進的習慣,這樣不管自己身處什麼環境,都能通過努力讓自己成才。通過自己的能力建功立業,光耀門楣,這才是自己之福,也是家庭之福。

家庭興旺和福氣,取決於二件事


二、家庭和睦

“興家靠勤,保家靠和。”這是曾國藩留給子孫的家訓箴言。興家靠勤,其實很好理解,一個家庭就算暫時還沒有發跡,但是隻要家人能夠勤奮努力,不斷的積極進取,日積月累之下,就能為家庭積累下財富,讓家庭變得越來越富裕。但是一個家庭如果有錢之後,家人卻因為利益而起紛爭,整天家無寧日,這就會給家庭帶來衰敗。

所以說,一個家庭在興家之後,想要常保家庭的福氣,一定要有和睦的家庭氛圍。否則家人之間的紛爭,不僅會讓外人看笑話,甚至還會有人欺上門來,給家庭帶來莫測的禍患。俗話說:“和氣生財。”唯有家人和睦,才能和氣生財,這才是家庭安寧之道,也是家庭興旺之道。曾國藩所說“保家在和”,也並不僅僅家人之間要和睦,我們和鄉鄰之間也要有和氣,這樣才能趨利避害。

清朝的時候,宰相張英老家的鄰居要翻修房子,佔了張家的三尺地,家中的族人不願意,跟鄰居起了紛爭,於是就寫信把這件事告訴了張英。張英知道之後,給家人回了一封信,這樣說:“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於是張家人就把地往後讓了三尺,鄰居被張英的言行所感動,也把房子往後讓了三尺,這就是“六尺巷”的典故。

張英能夠身居高位,一生都非常有貴氣,這跟他推崇和睦的家風有很大的關係,這就是“以和為貴”的道理。俗話說:“家和萬事興。”一個家庭能夠內修家和,外修人和,就能避免是非和麻煩,免去很多禍患的發生。這樣就能給家庭帶來興旺,這才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福氣,一定要重視了。

子孫向學的家庭,隨著子孫成才,家庭也會因此而受益。家風和睦的家庭,能夠得到長久的安寧,這才是家庭興旺的根基。快看看你家有嗎?有一個也很好,若都能做到,就是家庭福氣來臨的喜兆,恭喜了。

家庭興旺和福氣,取決於二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