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我跟家裡人鬧矛盾,我喜歡頂嘴怎麼辦?

pink1002123


家人是最愛你的人 ,你往往在外面不敢表現出過激的情緒,但在家人面前即使表現再多過激的行為,都會被原諒,因為他們是家人。因為可以被原諒,所以你可以有恃無恐的發展。

愛頂嘴,是你不懂得家人是為你好,不願意家人戳到你的痛點,也是你沒有沉下心來浮躁的行為方式。比如吃飯時你總是發出聲音,家人勸你別這樣,出去這樣會被笑話的,你會馬上反駁笑話就笑話,我就這樣怎麼了。

只有家人才會對你說出你不願聽的話,多聽聽家人的話對你沒有害處。靜下心來反思自己,有錯改之,當你真正意識到頂嘴不好時,那你就進步了。

如果繼續頂嘴,只能說你是嘴厲害。



閒人馬姐


遇到問題先溝通,這是很好的,大人經過溝通之後也都會意識到自己做的不好,小時候我也是一個說話不分場合,總是頂撞大人的孩子,他們說什麼我都會對著幹,在我處對象的時候他們也還是這種對待方式,批評我,一味地阻止我,挖苦我,我也覺得他們不理解我,所以我搬去外面住,不回家,到後來,我回家跟媽媽爸爸徹底的談過之後他們就再也沒有反對過我了

我是這樣說的,我說你們能保證給我選擇的路就是最適合我的嗎?以後也不會出現問題嗎?我說,你們生的孩子那應該是你們愛情的結晶,是你們最引以為傲的,你們為什麼要貶低你們的孩子,讓她失去自信呢,你們為孩子做的選擇是不是適合她的,你們也不知道,為什麼不讓她去試一下呢,假如失敗,她會知道父母說的沒錯,都是為了她好,如果她贏了,那說明她已經長大,已經有了自己獨立的資本,這不是一件好事嗎,你們為什麼要攔著,攔又攔不住,只會造成我的叛逆心裡,讓我想要逃離,就像處對象,你如果跟我分析這個人的家庭條件,為人處世,身世背景,這些都行,不要一來就說,我不同意你們倆,趁早斷了,要不然我不認你這個女兒,你沒我這個媽,我沒你這樣的女兒,以後你別回我家,你知道我聽到那句話,我什麼心裡嗎?我覺得這個家我是個多餘的,所以我就離家出走了, 聽完我說的這些,我媽他們在那之後很長時間裡都沒在說過我,我覺得她們是理解了,

其實來到這個世上,每個人都是第一次做子女,第一次做別人的父母,沒有人教,只是在按照自己的想法教孩子,所以父母和孩子其實是在彼此成全,孩子在成長,父母也是在成長,孩子學著長大,做一個大人,而父母在學著做一個好爸爸,好媽媽,

其實不是不愛,只是輸在不會表達上,這個時候你要跟他們聊一下,別把他們當父母,你當他們是朋友,聊一聊心事,說一下自己內心的想法,這樣他們才能瞭解自己的孩子是需要什麼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你們也應該試著想一想我為什麼這樣,


歲月饒過誰Q


對父母最好不要頂咀,父母真的不容易!我們老兩口供兒子讀大學時,每月給兒子寄一百五十元生活費,但我們倆人工資加一起才一百四十二元錢,靠我每月曠幾天工掙些外快補貼。當時真的是太辛苦了!任何人的父母都不容易。善待父母,有好報。


w1w0


接到頭條的提問,我的建議:你愛他們嗎?如果愛,就會顧忌他們是否難受😖😖,多少會心疼些,頂嘴自然會少。如果是平日裡被嬌寵的孩子,和長輩愛頂嘴,會被理解成習慣了。我從小到大從來不敢頂嘴,頂嘴的後果就是一頓暴揍,不管我是否有理。他們之所以允許你頂嘴,因為愛你,慣著你。時間久了你成了習慣,習慣了就會變得有話也不好好說,用頂嘴的方式更直接把話“扔”過去。深思下,頂嘴是不成熟的表現。你說對方的語氣也很強硬,那是一定的了。因為是你的長輩自然在氣勢上要高過你,否則家長的尊嚴何在。可以理解你愛頂嘴,也許是和長輩平日裡於你說的方式有關。頂嘴和青春期沒有多大關係,和他們愛你寵你有關。你是年輕人有美好的前程,要學會忍耐和交流,這樣才能走的更遠,外邊的世界有的是競爭和爭強好勝的局面,頂嘴是低級別的解決方式也是無果的結局!珍惜在家裡的時光,收收習性,和長輩試著用協商的方式交流,一開始很難,習慣了就好了,[可愛][可愛]這也需要習慣哦……相信他們也會改,他們才是沒有惡意,不會傷害你,歷練你的最佳搭檔。[祈禱][祈禱][祈禱]


盛蕘


題主僅靠“忍”是不行的。同樣用所謂的“禮貌”來掩飾自己的情緒同樣不可取。因為這些方法都是在壓抑自己的想法。

你要知道,一個抑鬱的人為什麼會抑鬱?就是他不會向外發洩負面情緒——凡事都忍著,於是只好向內,對自己展開攻擊。人家說抑鬱的人都是善良的人,會積壓情緒,就是出於這個原因。

而頂嘴就是一種情緒的釋放,是一個人的正常表現。我們和父母“吵”過後,會輕鬆很多。不過,我們有時也會有些後悔,隱隱覺得自己不該這樣做。就像題主所說那樣——我以後不再頂嘴,沉默就可以了。

可是,我們要知道釋放情緒本身沒有任何問題。我們只要能在“情緒釋放”和“傷害感情”之間找到平衡的點就可以了。當然我們還需要時間和不斷的嘗試。

一、不要有心理負擔

最最重要的,不要有什麼心理負擔。我們缺少的只是方法和經歷而已。頂嘴與自己的道德品質無關,與孝順父母無關。

因為我們一直以來,接受教育就是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孝順父母。可是,是不是我們和父母頂嘴了,自己就不是好孩子了,以後就不會再孝順父母了。不是的,理由有三條。

1、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一定會要經歷這個與父母對抗的階段。不是同齡人不反抗,而是你可能沒看到,也可能因為性格原因,他們很多人的是用沉默,或遠離父母來表示對父母約束的不滿。

2、凡是與父母吵的最兇的子女,反而在他們成年後,會更孝順父母。而那些在青春期,不爭不吵的子女,成年後,回到父母家,坐坐就會走。可見,孝順不孝順,不是停留在心裡,而是在行動上。

3、確實有這樣的,在青春期不願意反抗父母的子女,他們就像沒有機會綻放的花朵,活在父母的庇護下,也可以說是活在父母的陰影下,啃老,媽寶男,或者性格唯唯諾諾。小蟲子要想變成蝴蝶,它就需要掙脫繭的束縛。而父母就是那層“繭”,你需要把它掙開。

去掉了心理負擔,我們就能心平氣和的去尋找可能的解決方案。

二、你生氣,是因為你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因為你想獨立,你希望被尊重。

1、父母喊我們吃飯,我們並不會立刻回應父母的喊聲,可是,過了一會,我們還是會出去吃飯的。

2、父母告訴我們天冷了,你得早早穿上秋褲。我們不會立刻就去穿秋褲,可是我們哪一天感覺冷了,就會想到母親的話,也就穿上了秋褲。

3、父母讓我們立刻起床,不談戀愛,不玩手機。我們好像都會立刻反應。適當的時候我們會這樣做的。

為什麼,我們的反應具有滯後性?

就好像我們年齡大了,慣性(物理中學的)也大了,讓我們從一個狀態轉到另外一個狀態會很難。

實際上,我們的“滯後反應”,只是想自己覺得——吃飯這件事應該由自己來決定,穿什麼衣服,也應該由自己來決定。

當父母讓我們做什麼的時候,我們會潛意識覺得,那是父母的決定,不是我們自己的。我們要做自己的主人,我們要獨立!

就像題主所說那樣,家長說話像罵人一樣。

你不喜歡他們說話的語氣,不喜歡他們說話的方式,甚至不喜歡他們說話的內容,因為,你有了自己的想法。而他們的想法總是和你期待的不一樣。於是你就會感覺,他們在干涉你的獨立!總是不能理解你。

獨立和尊重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所以,你就會禁不住要頂嘴。

三、父母發火,是因為他們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父母會覺得,那個跟在自己身後的跟屁蟲不見了。以前說什麼,孩子都會聽我的。現在我說什麼,都愛理不理的。

看到他們睡懶覺,看到他們玩手機,看到他們把時間都花在穿衣打扮上,我就火不打一處來,難倒不知道這很佔用學習的時間嗎?考不上大學怎麼辦?哪裡會有好的生活?

天底下哪有父母害自己孩子的。

於是我就像提高聲音,讓他快點反應。於是我就像懲罰他們。

比如我總說任何事,任何人都要打擊到他。讓他長長記性。

比如,你要把玩手機遊戲的勁頭放在學習上,你學習早就是第一名了。

你要是把打扮自己的時間一半花在打掃自己室內衛生上,迷的房間就不會這麼亂了。

看到街上買菜的,你要是不好好學習,就會向她一樣,以後只能以買菜為生了。

你讓我不舒服,我也會讓你不舒服。吃我的,喝我的你就得聽我的。這是父母發火的原因,也是他們能想到的管理子女的方法。

即使和自己的子女吵架,一個事實永遠都改變不了——你是我的孩子。

四、滿足自己和他人的需求,是解決之道

題主給出了兩個解決問題的方法,

1、屈服,選擇沉默

2、表現為禮貌

看上去很符合家長對自己的要求。可是你知道自己的願望長期得不到滿足,壓抑自己,會發生什麼事嗎?——抑鬱。

現在在家裡,你連父母都戰勝不了,以後到了社會,你還能戰勝誰?不會表達自己的需求,犧牲自己慾望,以便來符合社會對一個女性的要求。那給自己帶來的只是痛苦。

題主說,自己不喜歡屈服,才吵架的。這裡有一個雙贏的方法——滿足各自需求。

就是“暗度陳倉”,白話文就是,你讓我們做什麼,我表面上就怎麼做,可是背後我該怎麼做,還怎麼做。

如父母說,不要在玩手機了,趕緊去學習!

他們的需求是什麼?首先,他們在焦慮,他們控制不住他們的腦袋,在胡思亂想。再者,你不符合他們的想象,你在冒犯他們。

你可以說,我這就去。然後快速按照他們說的去做(你的滯後會讓他們更加發怒)。並且說出自己的需求,你說話的語氣另外不舒服。

比如,父母說讓你不聽我們的,現在吃虧了吧。

他們的需求是什麼?不就是想說,他們很厲害嗎。不就是想說,我還得依靠他們嗎。

題主可以說,你們很厲害(滿足他們的需求),不過,你這樣說話,會打擊我的自信心(說出自己的需求)。

諸如此類,反應要快,指出他們的不足。然後跑開,不讓他們辯解。

寫在最後,發現他們的需求,如果不知道他們的,就快速反應就行了。一定要說出他們不足之處,不要和他們辯解就離開他們身邊。


江蘇考英語


首先我也看了提問者自己的描述,自己正處於青春期,每個人的成長曆程上都要經歷青春期,叛逆期,所以自己理性對待,也不要認為自己這樣不正常,對於正處於這個階段的任何人來說都是正常的,但是再次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先冷靜一下,和家人心平氣和的去說你的想法,學會去溝通,當然學會溝通的第一步就是先學會聆聽。一件事情發生它都有兩面性,父母在生活和溝通當中也要學會去當孩子的聆聽者,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觀意識,對待事物也有自己的判斷,互相之間多理解,給互相多一點時間,去聽聽對方的心聲,很多事情都會解決。

其次就是,無論怎麼樣都要找一個宣洩口把自己的那些負面情緒宣洩出去,長久的積壓在心裡不利於身心健康,而且會感覺很累。也可以找適當的機會坐在一起多交流,慢慢增加之間的默契,時間長了自然會明白,可以減少很多矛盾。


巧了木子李


樓主和家裡人鬧矛盾的時候,感覺到不被理解,又不想主動屈服,就選擇頂嘴或者沉默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我能理解你內心並不想這樣對待長輩,你是一個善良的女孩,所以內心也會很矛盾。

頂嘴和沉默都是一種憤怒和逃避的表達方式,我們可以一起來看看其實你想要表達什麼?感覺到委屈,感覺到他們的語氣像是在罵人,感覺他們不理解自己……是否想和他們說,請看到我,請看到我已經長大了,請看到我其實能夠做得到很多事,請看到我並不是你們想的那個樣子,請看到我……這是我們在希望被看到。我們也希望他們對我們講話是溫和的,甚至帶著期待和喜愛的。這是內在渴望被看到渴望被喜愛的力量。

然而長輩對我們的行為多是負向表達的愛,他們用打罵來教育孩子,用責備來希望孩子聽話,不要走他們走過的老路。長輩並沒有學過太多的教育方面的知識,不會正向表達愛,也不會表達我看到你了。

孩子和長輩相同的地方,都是在表達愛和表達希望被愛,愛在這裡是相同的,是表達方式的問題。

學會看到自己內在真實的需求,並且事實如是的表達。學會看到長輩負向行為背後,其實正是我們所期待的愛。

祝福你



樂培心理張老師


謝了!這和個性有關,有的人性格塌一些,老好人型,隨便你說啥都是一笑了之,有的性格強一些,甚至總是不服軟不服輸,遇事總要爭個你高我低,甚至愛鑽牛角尖。你現在正處於青春期也是叛逆期,總以為自己長大了,對於人和事都有自己的判斷標準,所接觸的東西也都是新潮時髦型的,而父母說的大多是人生經驗之談,對你來說父母沒有任何惡意,你覺得他們有時候說的不一定符合你的想法也沒必要去頂撞他們,可以去解釋去溝通,更沒必要一反往常啥事都保持沉默,保持沉默不等於心裡服氣,長此以往不利於自己成長。


雲中美景


理解父母的難處:

有的時候父母說你,嘮叨你是為了你更好的成長,所以你要理解父母的難處,作為父母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而且是父母養育了我們,就算你心中有火氣,也不要朝著父母發洩。

心情不好的時候減少交流:

如果今天你本來心情就不是很好的話,就和父母減少交流。也許父母隨便說句話你就會大發雷霆,等到心情好的時候可以在和父母進行解釋,為什麼今天一直不太說話。

發火的時候嘗試靜一靜:

如果已經和父母吵起來了,就停止爭吵,找一個房間讓一個人靜一靜,想想到底是誰錯了,是父母錯了,過一段時間去找父母平心靜氣的交流,是自己錯了,待會主動去承認錯誤,父母和子女之間沒有什麼過不去的。


仰望tomy


答主也喜歡頂嘴,但從個人經驗來看喜歡頂嘴不是什麼不禮貌的事情。

家人之所以不喜歡小孩子頂嘴是因為覺得孩子不尊重他們,違背了他們的意願。為什麼會這樣呢?

首先,長輩會自認為社會經驗豐富,什麼妖魔鬼怪都見過,你的反駁在他看來就是不成熟的表現,因為你沒有經歷過大風大浪,你不瞭解社會的現實,所以你說的做的就是錯的。

其次,有些長輩真的有極強的控制慾,近乎變態的程度。答主高考填報志願面臨一個選擇,選擇喜歡的專業去一所財經211院校還是選擇一所實力雄厚的985院校,但是隻能讀一個冷門專業。答主跟父母都一直認為選擇財經211,但有親戚跳出來說讓我去985,我沒聽他的話。然後每次見面見我各種不爽,各種冷嘲熱諷。每次都會說“現在的小孩一點都不聽話,我在社會上這麼多年,經驗不比你豐富麼(✪▽✪)”。答主每次都覺得他有病。

再次,很多長輩都是很傳統的。他們認為女孩子就應該有所謂女孩子的樣子,女孩子就應該順從聽話懂事,說白了甚至覺得女孩子地位低人一等。答主的一個親戚(上面提到的),從來都覺得答主是個賠錢貨,覺得女孩子不需要過高的文化,嫁個有錢人就好了。答主保研要去北京上學,這位親戚對答主父母各種批評教育,說“女孩子讀這麼多書幹什麼,以後嫁人了就是別人家人了,還指望她以後養你們?你還不如多把錢花在你兒子身上,以後還有人養老。”答主從來都不是一個任人欺負的人,每次都會頂嘴、反駁,甚至生起氣來直接吼過去。這時候,周圍的親戚就會對我說,“你居然敢頂嘴,你別理他不就行了”。這個人是我姑,而上面令我厭惡的人是我姑爺。有時候你會發現,所謂的血緣親情會令人作嘔。有些人不值得尊重,就別給他們好臉色,因為他們不配。

最後,一個好的家庭教育應該是家人和孩子互相尊重互相溝通。有時候連我們自己都沒發現,我們竟然會因為反駁父母而將之稱為“頂嘴”,因為我們在潛意識裡面就認為這種行為不合適。為什麼不合適,因為家庭教育就是這麼告訴我們的。

每個人都是獨立存在的,我們很感激父母給我們生命,嘔心瀝血,爭分奪秒的工作是為了讓我們接受更好的教育。我們很感動也願意感恩,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必須順從。我從來都堅信一句話,血緣關係永遠決定不了親疏關係。不是什麼阿貓阿狗都可以指責我批評我甚至嘲笑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