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時評|防疫情“倒灌”需要力度與溫度

時評|防疫情“倒灌”需要力度與溫度

同呼吸共戰“疫”評論(32)

當前的疫情防控數字向人們表明,一方面,國內疫情防控積極向好態勢繼續延伸拓展,離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的作戰目標已經越來越近。另一方面,除中國外全球70多個國家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人數不斷增加,連日來,中國已有多個省市出現境外輸入病例疫情……如何有效防控境外疫情倒灌,已經成為當前中國社會所要認真面對的重要問題。

3月3日晚間,雲南省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發布第12號通告,要求嚴防疫情嚴重國家人員進入我省造成疫情倒灌,其中要求,14天內有疫情嚴重國家和地區旅居史,無症狀的入境人員和從其他省份入境後的來滇人員,一律由入境地州市組織集中隔離觀察14天,全部開展核酸檢測;核酸檢測陽性或有發熱、咳嗽等症狀的入境人員,及時轉送定點醫療機構檢查。態度之明確,措施之堅定,當得起“硬核”二字。

一個多月以來,中國全國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抗疫作戰,取得了世所矚目的積極效果,為世界有效應對疫情贏得了寶貴的窗口時間;但同時也付出了經濟社會暫時“停擺”的重大代價。應當認識到,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疫情對中國經濟社會的衝擊與影響,不會只侷限在中國一域,還會在世界範圍內產生更加廣泛和深入的連鎖反應。

就在短短一個多月的中國經濟“停擺期”裡,越來越多的人發現,沒有了中國,西方國家奢侈品商店幾乎空無一人,許多酒店門可羅雀,顧客無法買到新款的iPhone手機;沒有了中國,許多國家的車企紛紛推遲生產甚至暫停生產;澳洲的龍蝦賣不掉了,日本人愛吃的拉麵也因缺少了中國大蒜而變了味;沒有了中國,美國人發現抗生素都要斷供了……突如其來的中國經濟“停擺”,進一步加深了外部世界對中國在世界供應鏈中所處的關鍵地位無法撼動的認知。正因為如此,讓疫情早日消退,讓生活重回正軌,不單是中國人民的衷心企盼,也是世界人民的衷心企盼;堅決運用經實踐證明的隔離措施,阻斷病毒傳播途徑,防止疫情死灰復燃,不但符合中國的利益,同時也符合世界的根本利益!

需要我們特別關注的是,受自身所處的文化環境,制度環境,教育環境異同的多重影響,入境外籍人員對我們採取的相關隔離措施可能會作出不同解讀,產生不同評價。這一問題解決不好,不但會影響相關措施的當前實施效果,還會影響到我們的長期國際形像,成為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負面因素。正因如此,12號通告才在開宗明義的第一條裡,特別強調了“對外國公民與本國公民一視同仁,無差別執行雲南省防控措施”,同時“各地要充分照顧外國公民的合理關切,尊重外國公民宗教和風俗習慣”。換言之,執行堅強措施,防止疫情倒灌,既要有不打折扣、一視同仁的“力度”,也要有開放包容,與人為善的“溫度”。

即保持力度,也不失溫度,顯然對我們的防控水平和防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立足這一原則,實現防止疫情倒灌的工作目標,一線防疫部門,就需要選調熟悉瞭解目標人士國情文化的精兵強將,抵近前沿、作好預案、細化措施、夯實保障,在做“過細的思想工作”上下好功夫,在切實解決目標人士的現實困難和心理困難上下好功夫,強化解釋溝通,落實動態監控,力爭以“心”換“心”,形成共識,獲得理解。而廣大的中國社會公眾,在這一課題面前也不能缺位失位,也應當有所作為。例如,當在社交自媒體上遇到外籍人士對我們的防控措施作出負面評價時,應當主動避免居高臨下的態度,杜絕冷嘲熱諷的刺激性語言,以同情心和同理心、心平氣和,有理有節地向他們講清原委,分析利害,以此體現文明古國、“負責任的大國”的國民形像,彰顯“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溫度,樹立全球一家、休慼與共的堅定共識,積極為防止疫情倒灌提供助力。

昆明日報評論員

編審:周婷 符亞麗

終審:李嚴

戳圖片關注更多疫情進展

↓↓↓

时评|防疫情“倒灌”需要力度与温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