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引用古文真的更有說服力嗎?

松金洋子


引用立論正確、有哲理、有預見性的白話文同樣有說服力。

值得探討的是,中國有五千年曆史,傳統文化積累了取之不盡的經史子集。

在漫長的歷史交替中,湧現出無數政治、軍事、文化、教育的人才,這些人提取寶貴的經驗著書立論,囊括了各個領域的精華,用文字傳輸給當代,傳承給後世。

例如:《周易》中“天行使,君子以自強不息”;

《道德經》中“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

《論語》中“三人行,必有我師”;

《孟子》中“天欲降大任於斯人焉,必先苦其心志……”;

《孫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出師表》中“鞠躬盡瘁,死而後己”;

《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

這些古文也是當時的普通話。由於人類語言的進化,變得生疏了。

為什麼古文這麼精練,原因不外有幾點。一、古人寫作的工具,在沒發明造紙以前多用竹簡,製做費工,書寫不便,他們儘量壓縮文章的篇幅,用準確凝鍊的語言表達出來。二、這些文章不會普及到黎民百姓,只在貴族階層,士大夫中交流,他們已習慣了這種語法。三、後人的修飾。

古文中有很多警句、論述、觀點用到現代事物中,能對號入座,一語中的,很準確,有說服力,不只是因為它是古文,主要是這些語言的經典內容。

反過來說,現代的白話文同樣有說服力。


古鏡5


引用古文是增強說服為常用手法,我們看到許多議論文性文章都引用名人名言、歷史史實。尤其引用歷史名人、歷史上有影響為人物的言和行。

其實引用古人也不要過於拘泥史實、典故和出處,只要引文切合題意、能增加文章說服力即可。

下面一則故事很典型:

歐陽修問蘇軾文章的典故出處,蘇軾一本正經:恩師我編的。

蘇軾高考作為被歐陽修梅堯臣視為奇文,這篇文章名叫《刑賞忠厚之至論》。

歐陽修問蘇軾道,你於文中言,皋陶曾三次諫言於帝堯,請求誅殺一囚犯,然帝堯三次皆不允,旨在寬恕,我與梅堯臣都不知此事出於何典?願你能如實到來。

蘇軾坦然道,不敢誆騙恩師,此事乃晚生信筆為之,乃自撰也,並無出處。歐陽修聞此,默然噴笑,直讚道,倒是大膽,文風不俗!說罷,又難忍大笑。

當然這種瞎編也不足為法,不能濫用。


國學小師


一、引用的目的。寫文章時,引用其他人的作品或者言語,作用一般有三,一是作為緣起,類似於古詩的“興”的手法;二是為了佐證自己的觀點;三是作為例子進行說明。其中,除了第一種,後兩種,其實都是或直接或間接用於證明自己的觀點。如果你使用了引用,卻不能增強說服力,那麼說明這次引用本身就比較失敗,或者說沒有用對正確的方法。

二、引用古文是否“更”有說服力。其實所引用的文章、詞句是否有說服力,是不以其是否“古文”來論的。而是你引文中的觀點,是否與你的觀點形成較為強烈的邏輯關係,或映證,或反證,而至於引文本身,是古文還是現代文、是中文還是外文,都無所謂,關鍵至於與觀點的邏輯關係。

三、為什麼引用古文常常會更有說服力。如前條所述,引用古文未必必然比引用現代文或者外文更有說服力,主要看引文與觀點的邏輯關係。但是在實踐中,引用古文卻常常是一個常見的“套路”,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原因有三:其一,古文是古代先輩的思想歸納,尤其是見於典籍中的古文,則更被認為是”公認‘的思想成果。其二,因為我們是一個文化傳承永續未斷的國家,所以古代文化典籍歷來是各個時代紛紛學習、賴以汲取知識的寶庫,因此大家都具備了一定的普遍的古文知識基礎,尤其是在知識分子群體之中,所以引用這些大家所共知的內容,更容易引起共鳴,對引文的理解也已經形成歷史共識,不容易發生歧義和爭議。其三,古文是先賢的思想成果,其“古”則表明早已有人認識到引文中的觀點,更可以證明其中觀點已經經歷過很長時間的錘鍊、鍛打,才能流傳後世,因此其中觀點更經得起推敲,所以用起來在說服力方面會具有更強的效果。

四、引用古文的傳播學意義。引用古文在傳播學的角度上,因為能展示寫作者的家學積累,能宣傳中華文化的悠久綿長,從而會引發受眾對於作者的認同、對於自我文化的自信,因而在說服力同等效果的古文、今文上,大大也往往出於功利的角度,會選擇引用古文。

以上是根據學習、寫作的體悟,分析陳述的個人觀點,供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文觀音


首先,中國作為文明古國,不是以器物精湛而聞名,那麼文明在哪裡???

對,在修身養性,齊家治國的人與社會方面。

其次,引用古文,是一種小驕傲,比別人淵源更長,

而不是隻能找到八代分貝農!

只會撲克Q的手舉鋼鞭將你打,

只會廠衛四處盯梢,以奸治善,至治至強!


共克維艱在天空藍


人們在寫文章時,經常引用古文,好像覺得這樣做更有說服力,事實往往也真的是這樣。

但是究其原因,並不是古文比現代文更有說服力,而是因為以下幾點:

一、人們引用的古文,通常是古文中著名的句子。這些句子本身可能就是名人說的,很有思想深度,再經過幾百年歲月的淘洗,保留下來的。能在幾百上千年的歲月中,廣為接受,廣為傳頌,證明其確實有著很深邃的洞察力,或者能體現出廣譜的人生意義和人生哲學。

二、相對凝練。中國的文言文,作為一種書面語言,本身有這很高的凝練力和很豐富的表達力。再加上這些引語本身就廣為人知,人們不自覺地就會接受,當然會提高引用者的說服力。

三、更形象。因為這些句子已經是廣為人知了,人們對它們所表達的內涵及外延有著很深刻和明確的認知。用它們做例子,可以言簡意賅,讓讀者很形象地知道自己的所要表達的含義。


心在水鄉身在岸


古人三立,立德,立言,立功

立言是一生的追求,終其一生,或者終其幾代,才述著一本書。

古文在韻律,字意,以及文字承載的道義上,謹小慎微,每一個字,都要再三推敲。

有興趣的可以聽北京厚朴中醫學堂徐文兵對《黃帝內經》的解析,字字珠璣。

比如《黃帝內經_上古天真論篇第一》,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徐文兵在解析中說,

,是針對實而言,看得見摸得著的為實,眼見為實,有形有質;看不見摸不著的為虛,無形無質,物質背後的能量或者信息。我們看不見摸不著,但是真實存在,比如發火,比如受寒,比如七情六慾

邪,是針對正而言,孟子說,養浩然正氣,每個人身上都有某種頻率、波段、方向的能量,用來保護你。而和你的頻率、波段不相吻合的能量,就是邪。那些影響你思想背道而馳,拽你朝不同方向走的力量,都可以稱為邪。

虛邪,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比如惡語一句六月寒,語言看不見摸不著,但是確實能夠實實在在影響人的身心健康。比如寒暑燥溼風對身心健康的影響。

,偷偷摸摸的是為賊,在你思想境界放鬆的情況下,襲擊你的叫做賊風。春風拂面是正兒八經的風,人在清醒狀態,體外有一層扶陽氣,叫做衛氣,用來保衛皮膚腠理不被外淫侵犯。人在睡眠過程中,衛氣內斂,需要蓋被子。所以睡眠中開空調,吹風扇,開窗戶,風輕鬆的就寖入皮膚腠理,體質弱的很容易中風,面癱,醒來動不了。

避之有時,我們要知道大自然的變化之氣,比如夏天多暑溼之氣,秋天多肅殺之氣,冬天多寒冷之氣,我們要根據大自然的變化,去有意識的躲避這些賊風,而不是迎面而上,和大自然對著幹。

簡單的八個字,我們可以長篇大論,在長篇大論中,可能還抓不住主題。

古文韻律很嚴謹,讀起來朗朗上口,古人誦讀經典都是以歌唱方式誦讀的。一本書,就是一首歌。

我在帶孩子誦讀《莊子》時,孩子五歲,不認字,也不知其意。但是對大人來說生澀難懂的古文,1.7萬字的原文,能從頭到尾很快背誦下來。就是因為相鄰的語句,特別押韻。我錄了部分孩子誦讀書的視頻,有興趣的可以看一看。

我帶孩子誦讀《周易》的過程中,卦的繫辭,爻辭,因為不押韻,進展就非常慢,但是在誦讀孔子的《周易十翼》時,又特別容易。

只有接觸,瞭解,真正瞭解中國漢字的每一個常用文字的本意,才能驚歎於古人智慧的炫彩奪目,歎為觀止!


陪菡寶讀古典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是,我們中國人,中華民族,有著5000年的光輝歷史,和綿綿不息文化傳承和歷史積澱。這些幾千年,祖先勞動智慧文化結晶——文字和書籍,他已經融入了我們的血液乃至骨髓,它向工具一樣,被我們所使用著,

其次是,在這個問題上,本人是這樣理解的的。無論什麼問題我們都要辯證的分析看待它,

1.無論是古文和現代白話文都同樣具有說服力。

2說服力的本身不在於我們用什麼文!而是我們怎麼樣能有效的,準確的,簡單明要的,深入淺出的表達,說明問題的本質!

所以引用古文只是表達方式和手法!章顯說服力罷了!

謝謝!





趙效華


引用古文無外乎以下情況,情感需要、表達需要、說服力的需要。

實際上,我們為什麼這樣在乎古文的使用,這恰恰證明了我們的傳統文化的不朽價值!

在使用古文時,有沒有炫耀心理?有沒有意氣用事?我們不能一概肯定或否定。但是可以確定,重點不在這上面。

我們分析大家使用古文,更多的是理性的原因。

第一,古文特點之一,言簡意賅透徹洞明,確實是,在合適的情況下使用,可以畫龍點睛、一語道破、心領神會、韻味無窮。

第二,情感需要。古文是歷史的載體,往往寄託著情感,偶爾使用古文,也是情感的變達和寄託。希望引起共鳴。

第三,說服力方面。

古文,往往歷經千百年時間的考驗和傳承,有足夠的說服力,在進行表達時,恰當使用大家公認的古文內容,確實有利於權威性和說服力的構建,當然這種構建是為了說理和表達,我們基本上可以接受。

古文,承載著我們的傳統文化,大家可以多用於實踐,畢竟這也是一種繼承方式!


聿劍傳統文化


首先,你的文章要有自己的內容,想要說明什麼問題,想表達怎樣的情感,是不是有感而發,是否需要引經據典。內容大於形式,無買櫝還珠之嫌。

其次,還要分文而論。文體內容是否確有必要引用古文,若為抒情類、故事類、教育類的,恰如其分的引用有畫龍點睛之妙;科研類特別是高深的純理論或是自然科學類的論文類,就沒有古文的用武之地了。

最重要的是,不要為引用而引用,講究的是水到渠成。

個人見解,請不吝指教。



武陵V布衣


古文都是封建社會產生的文化,都有一定的侷限性,所以引用古文,有時候不但沒有說服力,反而讓人反感。

所以不要胡亂崇拜古人、古文哦!要敢於質疑,才是正常人。當然也有一些古文有些道理,要靈活運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