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商品經濟時代方言還有多大的生命力?

寒山居士


人類活在自己的語言裡。語言是存在的家園,沒有語言,人類便自趨滅亡。

人類的語言是豐富多彩的。語言的多彩,折射出人類智慧的多姿,畢竟智慧要靠語言來傳達。人類語言有很多派系,不同的派系有不同的風格。就是同一種語系也有不同的語種,每一個語種的語言都像一粒種子能夠在播下去之後,收穫文明的果實。方言就是這樣的一粒粒種子。方言者,地方性語言也。每一種方言都像一個留聲機,錄下這個地方百姓生活的點點滴滴。蜀方言、吳方言、粵方言、閩方言……每一種方言都是當地百姓民眾個性、生活習慣、風土人情的反映。按理,國土不失,民眾不滅,此地方言就當長存。但商品經濟時代,人與人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交往日益頻繁,交流日益加深,而語言作為交流的工具自然應該最大限度地去除相互之間難懂難於交流的環節而讓生活更方便工作更高效。於是,普通話就出現了,作為書面語、官方語,普通話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吞噬力。全國各地官方用語、教育用語都是普通話,對外交流也是普通話。全民都說普通話,確實加快了交流節奏,讓辦事效率進一步提升,也減少了因語言不通交流不暢而帶來的社會矛盾。

作為一種地方性語言,在現今這個時代,方言確實難登大雅之堂,方言的生存面臨巨大挑戰。但世界是豐富多彩的,語言也應該是豐富多彩的,且這種豐富多彩應該成為世間的一種合理存在而延續下去。每一種方言的消失都是人類語系的一大損失,就像地球上一種動物的消失給大自然帶來的傷害一樣,短期內見不到弊端,長此以往就變得糟糕透頂了。當一個地方的重大歷史需要發掘、考察而無人讀懂此地方言時,這其中的痛楚將傷及我們自己。當地球只剩下一種語言,人類離滅亡可能就不遠了。故,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採取措施來保護方言。


寒山居士


我常聽人們對方言的生命力方面的擔心,其實,這擔心完全是多餘的。我始終認為,方言是水風對人的發聲器官的物理特徵影響的結果。至於出現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辭詞之匯,完全是人的對語言發音特徵的詩詞類審美要求的結果。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個人,只要在一個地方生活上幾十年,則他無論接受不接受、喜歡不喜歡、自覺到沒自覺到,都會染上此地方言口音,即使說著普通話,也有方言口音。水土恆在,方言不滅;水土各地異,各地方言不同。由不得人。我們只要堅持推廣普通話,方言也不會凌滅普通話。商品社會,人員流動大,天南海北一時聚散。網絡時代,語言交流,時空不是問題。現代交通,一日間千里,人員流動加速度,地球已成村。方言雖不能象先前那樣發展出個性,但始終圍繞普通話保持天南海北各地口音。水土恆在方言永駐,水土各異方言亦不同。商品經濟時代,方言的生命力僅此而已。方言,不可能最終消亡。


從北方從日出之地飛來


生命力依然旺盛。

隨著時代進步,方言應該是最終被普通話取代。但消亡時間相當漫長。


詩影鏡衣單


方言是一種文化,應當保護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