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2019年西藏脫貧攻堅工作掠影:以實幹篤定前行


2019年西藏脫貧攻堅工作掠影:以實幹篤定前行

圖為曲水縣才納鄉貧困戶婦女在淨土產業園區採摘花瓣,增加家庭現金收入。記者 洛桑 次旺 攝

“特”與“綠”牽手,構建特色產業體系,激活了曲水縣產業扶貧的一池春水。目前,隨著曲水縣秀色才納淨土健康產業園的不斷髮展,園區已從民生產業向強縣富民產業跨越,並不斷向工業強縣、產業富民、旅遊興縣的目標前行。截至目前,淨土健康產業為貧困農牧民群眾提供務工就業崗位2000餘個,農牧民年均增收1.5萬元。

2019年西藏脫貧攻堅工作掠影:以實幹篤定前行

圖為搬遷戶村民嘎瑪其米在“德吉藏家”服務中心前臺工作。(資料圖片)記者 洛桑 次旺 攝

由域上和美集團和拉薩布達拉旅遊文化集團共同參與打造的“德吉藏家”以文旅產業扶貧為抓手,以藏式民宿為依託,將群眾的生活資料轉變為生產資料,搭建“勞動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融合的多元化增收渠道,形成村民生產上的自我“造血”機制,助力精準扶貧,鞏固扶貧成果,實現可持續發展。

過去的一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最關鍵的一年,在全區人民共同努力下,我區脫貧攻堅工作碩果累累、亮點頻現,遞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截至目前,我區累計實現62.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74個縣區全部脫貧摘帽,脫貧攻堅取得了重大決定性進展和歷史性成就,為與全國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19年,我區19個貧困縣區摘帽、1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絕對貧困基本得到消除,整體攻堅即將取得全勝。

的確,2019年脫貧攻堅工作是令人振奮的一年,是成果豐碩的一年。

扛牢政治責任 攻破貧困堡壘

2019年,全區脫貧攻堅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以消除絕對貧困為目標,以15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19個貧困縣區為重點,堅持“兩不愁三保障”目標標準,補短板、強弱項,持續推進脫貧攻堅。

堅持黨政“一把手”脫貧責任制,實行幹部“四包”制度,嚴格落實“五級書記”遍訪貧困縣鄉村戶工作機制;

自治區黨委書記吳英傑帶頭聯繫生態環境最惡劣、脫貧任務最重的班戈縣,走遍19個計劃摘帽縣區;

自治區黨委常委主動聯繫深度貧困地區堅中之堅、難中之難的貧困縣,市地、縣區、鄉鎮黨委書記遍訪貧困縣鄉村和貧困戶;

……

在始終扛牢政治責任的同時,堅決攻破貧困堡壘。

精準聚焦重點區域和特殊群體,堅持新增資金、項目、舉措向深度貧困縣傾斜,累計投入資金佔全區總投入的72%。

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實施方案》和《三年行動計劃》規劃的1800個(類)項目的基礎上,細化實施項目2697個、投資677億元。已完成項目2286個、投資552.3億元,分別達到規劃的84.8%和81.6%,深度貧困地區面貌得到顯著改善。

落實“五個一批” 推動精準扶貧

日喀則市仁布縣德吉林鎮強欽村德旦康薩傳統手工業農牧民合作社成立3年來,帶動當地20戶貧困戶成功脫貧摘帽。

該合作社創辦人德吉曲珍說:“如今,通過銀行貼息貸款和政府扶持的扶貧產業資金,我們準備擴建廠房,讓更多群眾在這裡穩定增收。”

2019年以來,按照“六個精準”要求,我區全面實施“五個一批”工程,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的問題,幫助貧困戶實現了穩定增收,提振了他們自力更生脫貧致富的決心和勇氣。

——把發展生產作為脫貧之本,發展以青稞犛牛為主的種養業、文化旅遊業、民族手工業、商貿流通業和資源開發利用等扶貧產業,充分利用主要河谷流域資源優勢發展河谷經濟,累計投資367.41億元、實施項目2639個,帶動23.8萬貧困人口脫貧,受益農牧民群眾超過70萬人。

——把轉移就業作為增收之道,累計培訓貧困人口15.51萬人次,就近就地就業18.64萬人。

——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長遠之計,全區975個易地扶貧安置區(點)已竣工959個,搬遷入住26.3萬人,佔26.6萬搬遷總人口的98.9%。

——把生態扶貧作為惠民之策,2019年落實專兼職生態補償崗位65.5萬個,其中建檔立卡26萬個。綜合實施退耕還林還草、荒山綠化、草畜平衡獎補等項目,覆蓋貧困人口22萬人。

——把教育扶貧作為治本之舉,實施15年免費教育政策,連續3年提高“三包”標準。累計受助學生達231.21萬人次。

——把社會保障作為兜底之法,全面落實住院“先診療後付費”制度,覆蓋面達到98.5%,貧困人口報銷標準提高5%。

補短板強弱項 構建大攻堅格局

“兩不愁三保障”是貧困人口脫貧的底線要求和核心指標,直接關係脫貧攻堅戰的質量。

為切實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2019年,我區大力實施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7185戶3.23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得到全部解決;醫療保障水平逐步提升,貧困人口基本醫療、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實現全覆蓋。

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水平顯著提升。全區主電網已覆蓋64個縣區、4155個行政村和1.5萬餘個自然村,供電人口74萬戶287萬人,佔全區人口的83%;2019年續建農村公路項目1288個,完成鞏固投資114.86億元。全區5366個村(居)通達光纖寬帶、5310個村居通達4G網絡。全面完成11.8萬戶農牧民家庭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

與此同時,借力援藏幫扶攻堅。連續4年召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現場推進暨深化對口援藏扶貧工作會議,累計簽約項目247個、簽約資金349.48億元,落地項目202個,到位資金155.01億元,對口援藏扶貧領域更加拓展,輻射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能力更強。

借力企業幫扶攻堅,深入開展央企助力西藏脫貧攻堅行動,央企助力富民興藏和脫貧攻堅累計投資1752億元,既助力產業發展,促進農牧民增收,又孵化帶動本土人才。全面實施區內企業“百企幫百村”行動,推動683家非公企業、社會組織與1009個貧困村結對幫扶,投入資金23.2億元,受益貧困人口7.68萬人。

借力駐村幫扶攻堅,2016年以來,各駐村工作隊實施扶貧項目9272個、完成幫扶資金29.6億元。2019年,19家區(中)直單位駐村點調整到日喀則、昌都、那曲和阿里4個市(地)深度貧困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