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長春醫生打拼出中醫行動力

在我省,會診、干預治療50個病例;馳援武漢,只用3天就創建雷神山醫院C8病區,收治患者45人,12天治療出院8人,無患者由普通型轉重型,無重型轉危重型……這就是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專家團隊交出的階段性戰績。

研判病機特點

長春中醫聞風而動

疫情發生後,基於對以往重大傳染性疾病的認識,吉林省名中醫、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肺病科主任王檀聞風而動。數十年的職業敏感性和責任感,讓王檀立即審視、研究這一疾病的中醫特徵,蒐集武漢患者症狀、面色、舌相、疾病的起源,並查閱了大量古籍。

1月19日,他初步擬定了“新冠肺炎中醫探討”,並上報醫院。

1月21日,醫院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王檀領銜擔任防控專家組組長,並提出新冠肺炎病機特點為“寒、溼、瘀、虛”。

1月27日,國家發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提出中醫辨證的“寒溼”“疫毒”“肺脾氣虛”,與王檀提出病機大體相同。

此後,王檀帶領專家組,對長春市傳染病醫院新冠肺炎疑似和確診患者進行中醫治療,會診了吉林省確診的93例中的50例,並從中探究了中醫望診與病程病勢的關係,患者的病情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中逐漸穩定。

啟動專項攻關

一週時間見成效

1月21日,吉林省啟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科研攻關專項”,王檀團隊申報的《結合地域特點辨證的中醫藥防治新冠病毒——2019-nCov的效果評價》課題得到立項並啟動實施。課題組僅用一週時間,研發出兩個預防方劑和6個治療方劑。其中,預防方劑“除溼防疫散”獲吉林省藥監醫療機構製劑備案。

預防與康復是中醫的強項。疫情初始,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派專家赴農安、集安、和龍等地參與會診,另一方面聚焦社區人群、集中隔離人群,以及全省馳援武漢的醫務人員、各大醫院發熱門診一線人員、社區一線防疫人員、環衛工人、公安幹警等開展防病指導,發放除溼防疫代茶飲12萬餘人份。

1月29日,接到農安縣政府的支援函後,專家團隊連夜趕往農安縣傳染病院、農安縣人民醫院開始辨證施治,並贈送預防除溼防疫散方劑1萬餘人份。

轉戰“雷神山”

8名患者治癒出院

2月14日,在接到派駐中醫隊伍接管雷神山中西醫結合病區後,王檀毫不猶豫地說:“我上,必須上,留下的診療方案,大家遵守執行,還可以遠程會診,但武漢這場戰役我更擅長。”

2月16日,醫療隊專家到達武漢後,拜訪了仝小林院士,討論救治方案 ,並在3天內創建了雷神山醫院C8病區,開始接診。王檀告訴記者,他們在前線工作怎麼樣,他們的治療方案是否有效,必須要用事實說話,用治癒的新冠肺炎病例說話。

在武漢雷神山醫院,長春中醫專家團隊藉助在長的救治經驗,採取了輕症普通型中醫為主,重型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醫藥干預的辦法,很快取得了不錯的治療效果。目前,療區已有8名患者治癒出院,近期還將陸續有患者出院。

記者 徐 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