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四川峨眉山《劉氏族志》——劉氏文化

四川峨眉山《劉氏族志》——劉氏文化


這支劉氏系漢高祖劉邦52世孫,光武帝劉秀43世孫,湖廣孝感的劉宗漢(明進士及第)之孫劉應堂膝下長子劉天智,二子劉開育,三子劉開沛。弟兄的子孫後代,散居於峨眉、邛崍、大邑、蒲江、雅安、洪雅、眉山、丹陵、犍為各地。歷經風雨滄桑200餘年排行凌亂,輩分難明。先輩曾憶說:與劉氏宗祠保持參拜祭祖往來禮儀者僅有洪雅漢王鄉,大邑水碾河,以及蒲江、犍為劉姓者。


  《劉氏族志》曰:“漢劉邦,開國帝,創基業,重德義,施仁政,納賢士,定社稷,天下治,劉宗族,從此始。”


  劉氏王朝歷經西漢、東漢、蜀漢(後漢)及南漢、北漢等。先後有66位帝王,歷時650年。劉姓堪稱百姓中的大姓。


  《劉氏族志》雲:“烽煙起,群雄爭,漢宗親,遭離亂,湖廣劉,光武后,十萬眾,漢子孫,脈相連,四方散。”


湖廣填川,劉氏蒙難,飄泊生涯,弟兄分散。漢高祖劉邦52世孫,光武帝劉秀43世孫,湖廣孝感的劉宗漢(明進士及第)之孫劉應堂膝下長子劉天智,二子劉開育,三子劉開沛。


劉家弟兄三人尊父命於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赴麻城應試秀才,返鄉途中遇地方惡棍石磊(乃天門縣吏石順清之子)仗勢調戲良家女子。劉開沛少年武功不凡,狠狠教訓了石磊一幫惡棍,種下禍根。劉開沛生於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15歲輟學淡泊功名,廣交武友,仗義疏財。曾在安徽受外公程蔡倫秘傳製造書畫宣紙、染紙等絕技,常懷憂國愛民之心。


  康熙十五年(1676年)仲夏,劉家弟兄三人正在家中忙於釀酒和夏收,正逢清兵押解一批青壯年“強制移民”趕至孝感。惡徒石磊趁此報復向清兵移民隊告密,強行將劉氏三兄弟抓捕,當日捆綁上路。時正炎熱,移民被串連捆綁,清兵武裝押送至漢川,再從荊江沿長江而上。途中移民上岸拉縴,劉開沛身強力大,頗受清兵好感。途經三峽,灘多水急,半月行船,六人死難沉江,移民們愁雲滿面,苦不堪言。經渝州,過敘州,至犍為,弟兄三人沿途遇險,九死一生,七月中旬抵達嘉州。至此,劉氏弟兄配發:


  老大劉開智逐放邛州大邑,後釀酒謀生。

  老二劉開育逐放眉州洪雅,後農耕為業。

  老三劉開沛移放嘉州峨眉,後造紙營生。

  從此,三弟兄骨肉分散,信音難通。


  單說,發配峨眉的劉開沛,經數月水陸長途跋涉,早已力盡難支。峨眉看押三天後,發給五升糙米,單身一人被釋放在普興大山裡的鵝項梓老林頭。這片原始森林,山高坡陡,一派荒涼景象。所幸野果竹筍特多,聊解飢渴勞累。他沉吟說:天不絕我,總得找個安身處。時近黃昏,一束炊煙在前面升起。“天無絕人之路”,他快步來到一座破廟前,得見斜掛的橫匾,有“凌雲寺”字樣。劉開沛自嘲說:“這下可以‘壯志凌雲’了”。他正準備跨進,一位花白老人以江西口語忙問:“老表從何處來,找誰?”劉開沛答道:“從湖廣孝感來”。老人已知來者是“強制移民”來填川的,說道:“我們算是他鄉遇故人了”。老人請他進門敘話,像故友一般。老人說:“我叫駱尋陽,江西人,三代駕船世家。三年前在漢陽被清兵派差運糧草到四川渝州,老伴程氏,小女駱永貞一船同行。誰料川江水險,糧船失火,船毀人倖存。清兵怒將全家編入移民隊,押送至峨眉普興荒野山中,雖苦寒但也安靜。”劉開沛聽老人敘述經歷後說:“同是天涯淪落人。我們一定得堅強地活下去”。駱尋陽看中了劉開沛的人品氣質,執意留住,結伴謀生。從此四人開荒種地,伐木狩獵,苦謀生計。熬過寒冬,迎來了又一個春天。


  一個春光燦爛的日子,劉開沛滿懷激情地對駱尋陽說:“大伯,你看這滿山遍野的茂密竹林,就是我們的‘救世菩薩’了,它可以讓我們年內吃飽飯”。他激動地把自己的設想告知駱家人,大家都高興極了。於是四人齊心合力地做製造“仿宣紙”的準備工作:搭木棚、建土灶、砌石窖、割野漆、編竹簾、修紙槽……一月後,諸事齊備,只欠“東風”。最難的是沒錢買鐵鍋和造紙原料。經苦苦思索,大家想到了背靠的青山,伐木進城賣銀錢買原材料。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終於購回造紙急需的大鐵鍋、石灰、明礬、漂粉、松香、硫磺等原輔材料。按照安徽宣城縣外公家秘傳的宣紙絕技工序,劉開沛指導駱氏全家很快掌握操作工藝,仿宣紙成功問世。


  老天不負苦心人,青山翠竹給他們以豐厚的回報,普興鵝項梓窮山鄉飛出了金鳳凰。首批仿宣紙運到山外的雙福土紙市場,一下吸引了洪雅、夾江、峨眉三地紙商的交口稱讚。雙福從此成了四川紙鄉發源地之一,湖廣移民在四川峨眉出人頭地。


  劉開沛的造紙工藝風傳峨眉、夾江方圓數百里。鄉民們紛紛前來拜師學藝,他總是無私地手把手言傳身教。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劉開沛移居峨眉六年,靠造紙掙了大錢,買下了鵝項梓大片不毛之地。是年,24歲的劉開沛喜娶18歲的駱永貞。兩年後(1684年),夫妻倆有了愛的結晶生下長子劉洪緣。駱永貞先後為劉家生五子一女,劉洪緣、劉洪儒、劉洪貴、劉洪才、劉洪森,么女劉滿珍。老二劉洪儒苦讀寒窗,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嘉州府登科中舉府衙任職。四子一女耕讀為本,繼承父業。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劉開沛繼先祖“興學崇儒”家風,特在牛咀“西禪寺”開辦義學,自任課師,為山鄉兒童授教。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劉開沛壯年40之際,子女成人。他走出深山溝,先後在雙福江場、夾江杜公場、洪雅桃園、邛州大邑等地建產紙基地,首創染紙作坊。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各地產紙幫會興盛,紙商一致推舉劉開沛為紙幫行業會長,決定義捐在雙福至峨眉的場口建一座紀念漢朝發明造紙工藝的先祖“蔡倫”的“蔡公廟”。建成後的蔡公廟成了遠近聞名的紙鄉交易市場。每年冬月初二,這裡都要舉行廟會,盛況空前。


  康熙五十九年(1721年)冬月初二,蔡公廟會隆重舉辦。兩位白髮老人穿長袍拖長辮,操湖廣口音,聲言要見會長劉開沛。這樣,邛崍的劉開智,洪雅的劉開育與劉開沛三弟兄骨肉分離45年終於會面。


  五世同堂,兒孫滿屋的劉開沛,積勞成疾於清乾隆七年(1743年)冬月十日在普興劉家大院病逝,終年八十有五。後世人刻制大石碑,書刻“紙聖先祖劉開沛湖廣麻城孝感人氏,坦坦蕩蕩,浩氣凜然,剛直不阿……艱苦創業無私傳藝,富及一方,終成大器。”等頌詞。


  劉氏弟兄劉開沛等人的子孫後代,散居於峨眉、邛崍、大邑、蒲江、雅安、洪雅、眉山、丹陵、犍為各地。歷經風雨滄桑200餘年排行零亂,輩分難明。先輩曾憶說:與劉氏宗祠保持參拜祭祖往來禮儀者僅有洪雅漢王鄉,大邑水碾河,以及蒲江、犍為劉姓者。


  1921年前夕,大邑安仁場人氏劉文剛、劉文采、劉湘曾派人參拜普興鵝項梓劉氏宗祠,並訪問劉氏家族子弟;1919年夏六月,劉文輝24軍軍長,擁軍十萬,兼任四川省主席。他的劉二太太登遊峨眉山之際,特派親信為普興劉氏宗祠惠贈“漢風凜然”橫匾及牙雕塑像等珍貴文物,以示不忘祖宗功績。


  莽莽峨眉,芸芸眾生。涉及漢家天子劉邦後裔劉開沛弟兄脈系者,據筆者不完全訪查記錄:以劉氏宗祠會長劉國華為首的各界人士有劉世曉、劉長遠、劉紹培、劉崇沛、劉遠德、劉澤君、劉文力、劉成華、劉玉麟等百餘戶。有機關公務員、醫師、教師,以及旅遊業、建築業、商貿業、文化業、房地產業等企業主。他們創業致富不忘異鄉親情,繼承漢風,仗義疏財,助學興教,無私奉獻,在嘉州大地譜寫出新的人生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