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李清照作為中國歷史上一代詞宗,卻非常好賭,你如何評價李清照的一生?

閒遊筆意


李清照為什麼偉大?

【引言:李清照之偉大在於她的人生經歷,她的一生把兩宋之交的風雲際會,和個人、家庭、民族、國家的愛恨離愁都熔鑄在了一起。】

《八千里路雲和月, 金石錄成聲聲慢》


  • 一、春意幾許?人在何處?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永遇樂》

晚年的李清照,早已經失去了“爭渡驚鷗鷺”的青春激情,更不會有“海棠何處瘦”慵懶發問。她只能強忍孤寂“謝酒朋詩侶”,卻又憧憬盛日“簾底聽笑語”。

公元1150年,六十七歲的李清照,曾經兩度拜訪當時已經八十歲的書畫家米友仁,請他為她所收藏的米芾墨跡題字。米友仁是宋代大書畫家米芾的兒子,他為李清照所收藏的《壽時宰詞帖》做跋正名。

這是李清照晚年重要的學術交流活動,也是她重要的緩解自己內心孤寂的方法,她通過這樣收集金石文物來回憶與趙明誠愛情和他們的金石情緣。

這位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她的一生可謂沉沉浮浮,從丈夫早逝到再嫁婚變,從金軍南下到國破家亡,從顛沛流離到晚年孤寂,人世間所有的不幸都讓她一個孤苦無依的女子遇上了。

我常常會有這樣的設想:假如李清照是男性會怎麼樣?她有李白的狂放高傲,又有杜甫的國破山河,如果她是男性,一定會是中國文學史上另一個別樣的高峰。


  • 二、武陵人遠,煙鎖秦樓!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人未梳頭。任寶奩閒掩,日上簾鉤。生怕閒愁暗恨,多少事,欲說還休?今年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記取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鳳凰臺上憶吹簫》

這首詩是李清照早期作品的集大成,它不僅把這一時期創作上意象、語言、手法等推到了極致,而且對後期的詞作的總體創作走向產生了巨大影響。

詞中說,“多少事,欲說還休?”這多少事中至少有如下三件:其一,丈夫趙明誠任萊州知州,重新出仕做官。其二,丈夫趙明誠在外畜養侍妾、歌妓。其三,趙明誠和李清照夫婦二人沒有子嗣。這些事都使他們夫妻二人的感情產生了嫌隙。因此可以說李清照與趙明誠他們之間的愛情是“柏拉圖”式精神共鳴,兩人有共同的愛好和精神追求。可是,北邊金軍缺蠢蠢欲動。

1127年,金軍南下迅速攻佔北宋都城汴京,趙宋王朝皇族成員幾乎全部被俘北上。早在此前,李清照和趙明誠便把在青州積攢的金石文物,挑揀重要的運到江寧。(今南京)而後金軍攻陷青州,兩人十幾年間收集的幾萬件文物一大半付之東流。

1129,金軍再度南下,兵分數路討伐南宋。此次南下,金軍有一個重要目的:活捉宋高宗趙構。當時宋高宗人在揚州,金軍將領完顏兀朮率兵奔襲揚州,宋高宗倉皇渡江而逃。

而後,發生在宋高宗身上的一系列事情,令人啼笑皆非。宋高宗倉皇逃至南京,金軍攻佔南京。宋高宗倉皇逃至杭州,金軍攻佔杭州。宋高宗倉皇逃至越州,金軍攻佔越州。宋高宗倉皇逃至明州,金軍攻佔明州。至此,被嚇破了膽的宋高宗已無處可逃了,只好乘船亡命海上;金軍又入海追擊了300餘里。宋高宗因此獲得一個美名——“逃跑皇帝”。

“有其君必有其臣”。宋高宗建炎三年三月,在外有金軍來犯、內有奸臣叛亂的情況下,李清照的丈夫——江寧知府趙明誠夜縋而出,棄城逃跑。宋高宗聽聞此事後,罷免了趙明誠的官。後來兩人一起度過烏江時,李清照寫下了著名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以此來表達她對丈夫這種行為的不恥。


  • 三、遙聞暗香,踏雪尋梅!

序曰: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沉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裡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孤雁兒》

之後兩人決定一起隱居江西贛江之上,行至池州時,宋高宗一紙調令又重新任命趙明誠為湖州知州。趙明誠安排了家人和行李後,飛馬去健康覲見宋高宗路上得了風寒,人到健康後病情日益加重,便給李清照寫信。李清照收信後,日夜兼程三百餘里,行至健康,趙明誠已經病入膏肓,手書絕命書而亡。李清照為此大病一場。

為了防止文物落入金軍之手,便把文物行李運至洪州趙明誠妹夫之處。可是到洪州時,金軍已經攻陷洪州,大半文物毀於戰火。這時民間卻流傳出:他丈夫趙明誠以名貴玉壺進獻金人。為了打破這種傳言,她千里迢迢追逐宋高宗跨江入海、翻山越嶺,只為了給丈夫正名。

經歷了青州、洪州之難後,李清照的金石文物所剩無幾。只剩下拿那些她牢牢待在身上的最為貴重的物件,它們大多數是李杜韓柳詩文集的手抄本、小篇幅名家書畫摹本、漢代至唐代的石刻拓本、十幾件夏商周三代時期的青銅器。她把這些隨身攜帶文物連同一封自白書信準備全部捐給官府。當時,剡州有朝廷專門負責的文物回處。可是,文物到剡州,當地發生了叛亂,文物也不知去向。

後來再嫁張汝舟時,看到張汝舟偽善之下圖謀金石文物的真面目。李清照不惜坐牢兩年,也要狀告張汝舟,與之離婚,為此甚至不惜驚動宋高宗。如此怒目金剛,令人動容。

一篇《金石錄後序》記錄了李清照和趙明誠的愛情,記錄他們的金石情緣,更記錄了兩宋王朝的國破山河和李清照的風雨飄搖。


  • 四、尋尋覓覓,滿地黃花!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聲聲慢》

也許,在人老鬢黃的時候,在繁華的臨安城中某個僻靜的角落裡,孤寂的李清照她再也不想寫詞了。

始有
柳屯田永者,變舊聲作新聲……雖諧音律,而詞語塵下。又張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絳、晁次膺輩繼出,雖時時有妙語,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獻、歐陽永叔、蘇子瞻,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於大海,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協音律者。……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漢,若作一小歌詞,則人必絕倒,不可讀也。乃知別是一家,知之者少。後晏叔原、賀方回、秦少游、黃魯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無鋪敘,賀少典重。秦即專主情致,而少故實,譬如貧家美女,雖極妍麗豐逸,而終乏富貴態。黃即尚故實,而多疵病。……——《詞論》(李清照)

回想早年高傲之中李清照寫的《詞論》,她評斷了有詞以來所有名家:柳永、張先、晏殊、歐陽修、蘇軾、王安石、晏幾道、賀鑄、秦觀、黃庭堅,他們或以文為詞,或以詩為詞,每每下筆,便落俗套。

當李清照寫出《聲聲慢》時,便真的再也不想再寫這詞了,便真的再也不想寫這人間苦了!


  • 謹以詩記念:

遙記爭渡驚鷗鷺,簾卷海棠何處閒?

武陵人遠遺煙樹,秦樓弄月凝眸盼。

酒朋詩侶鬢如霜,香車寶馬笑語幻。

梅花三弄春意來,陽關千遍錦書雁。

應看暗香鬥雪時,金石錄成聲聲慢。


參考書籍:

王仲聞:《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11).

陳祖美:《李清照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5).

康震:《康震評說李清照》.中華書局,2007(11).


禾火從行


近期讀了《半世煙雨,半世落花——李清照詞傳》這本書,對李清照生平又多了些瞭解,對李清照的詞又賞析了一遍,對她的詞又多了不同以往的感受和領悟。

【1】出生時的李清照正值北宋盛世,曾鞏、司馬光、黃庭堅、王安石、蘇軾等人開拓了北宋文壇的新階段。為人清廉公正的李格非在鄆州做官時,喜得愛女,取名“清照”:明如水、清如鏡。

【2】李清照在父母(儘管母親是後母)的寵愛下,漸漸長大,蛻變成了一個活潑有感的靈動少女,才有這樣的佳句: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3】日子在不經意間的溜走。少女初長成。父母的寵愛固然重要,但是十六七歲的懷春少女的心思只有自己能懂,於是就有了這樣的惆悵: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4】父親職位變動,她離開齊州章丘的明水老家,來到了汴京(今河南開封),成了一個異鄉人。二八少女在汴京的第一個春天,寫了這首《浣溪沙》:

小院閒窗春色深,重簾未卷影沉沉。倚樓無語理瑤琴。

遠岫出雲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也是這首詞,敲開了翩翩少年趙明誠的心扉。

【5】在朝廷,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擁戴王安石變法,又與奸臣蔡京結交,而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卻是死對頭蘇東坡的得意門生。那時,高太后親近舊黨,新黨處於劣勢,若是趙、李兩家聯姻,趙家即使新黨改革失敗,也會有可退之路,權衡利弊得失之後的趙挺之才讓趙明誠上門提親,也就有了這首著名的《點絳唇》: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6】新婚裡的李清照、趙明誠相親相愛、相敬如賓,賞花(尤其愛梅花),煮茶,品酒,收集金石碑刻文物字畫。這一段幸福的婚後生活,是李清照一生最美好的回憶!於是就有了《醜奴兒》的輕鬆、愉悅的好心情。

晚來一陣風兼雨,洗盡炎光。理罷笙簧,卻對菱花淡淡妝。

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笑語檀郎:今夜紗廚枕簟涼。

【7】美好總是那麼短暫。新黨執政,李格非入獄。朝廷頒佈法令:“宗室不得與元祐黨子孫及有服親為婚姻,內已定未過禮者並改正”。作為李家唯一的女兒,父親身陷牢獄、又無法在公公面前求的盛情,無奈之下,只好收拾行囊,辭別汴京,獨自一人回到山東明水老家。這首《一剪梅》道出女詞人心中無限的苦楚: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華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8】崇寧五年春,“元祐”禍亂澄清,還李格非清白之身,李清照又回來了。

趙明誠之父趙挺之與蔡京的矛盾激化。趙挺之死後,蔡京將趙家人遣散,且不得入京為官。趙明誠帶著李清照,回到了青州老家,開始了一段“賭書潑茶”的美好時光。著名的《金石錄後序》就是他們在青州十年的見證。

【9】朝廷一紙令下,趙明誠離開青州,留李清照一個獨自孤守青州。寂寞深閨,孑然一身,曾經的山盟海誓,最終敵不過歲月的蹉跎,於是寫出了這首《滿庭芳·小閣藏春》:

小閣藏春,閒窗鎖晝,畫堂無限深幽。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

手種江梅漸好,又何必、臨水登樓。無人到,寂寥渾似,何遜在揚州。

從來知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揉。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

莫恨香消雪減,須信道、掃跡情留。難言處,良宵淡月,疏影尚風流。

【10】分別一年後,李清照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尋夫之路。一個簡單的行囊,一介女子,從青州走向萊州,旅途漫漫。行至昌樂館,夜晚投宿一家驛站,瀟瀟雨落的夜晚,各種情緒,百感交集,壓垮她瘦弱的身軀和脆弱的心靈,於是,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蝶戀花》:

淚溼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長山又斷,瀟瀟微雨聞孤館。

惜別離傷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11】然而,趙明誠如他父親一般,沉迷聲色犬馬、追求仕途。在青州,李清照是孤獨的;到了萊州,李清照更是愁眉緊鎖,面對變了心的趙明誠,於是李清照筆下寫出了《感懷》:

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萊,獨坐一室,平生所見,皆不在目前。几上有《禮韻》,因信手開之,約以所開為韻作詩,偶得“子”字,因以為韻,作感懷詩。

寒窗敗幾無書史,公路可憐合至此。

青州從事孔方兄,終日紛紛喜生事。

作詩謝絕聊閉門,燕寢凝香有佳思。

靜中吾乃得至交,烏有先生子虛子。

【12】李清照的一片苦心終於換回了趙明誠。但是,他們再也回不到從前飲酒煮茶、品字賞花的清淡時光了。然而,經歷了國都被佔、君主被俘、國家滅亡、青州兵亂、避難江寧的李清照雖然獲得的生活上的暫時安穩,但終究不是內心,很難真的平靜。讀了歐陽公《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頗多感慨,於是就又了《臨江仙》:

歐陽公作《蝶戀花》,有“深深深幾許”之句,予酷愛之。用其語作“庭院深深”數闋,其聲即舊《臨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

柳梢梅萼漸分明。

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

誰憐憔悴更凋零。

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13】趙明誠任職湖州知州,途徑江寧。想起母親安眠於此、自己享過榮華、遭遇蒙羞、又接受朝廷委任,百感交集,加上數日車馬勞頓,患上了瘧疾。當李清照得知,風雨兼程從池州趕到建康時,趙明誠已經危在旦夕,幾日後便撒手人寰。此刻、以後的未來,摯愛已逝,只留她一個孤苦無依,於是就有了這首百轉千腸的《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14】失去愛人的李清照,獨自守著悠遠漫長的日光,空剩回憶。喜梅的李清照把對愛人的思念寄託與梅花,創作了這首《孤雁兒》: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沉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恨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15】晚年的李清照悽悽慘慘:江河破碎、夫君病亡、體弱多病、年老色衰。但是,造化弄人,一個叫張汝舟的人闖入她的世界!她以為他是第二個趙明誠,也許是太過孤單寂寞,也許是她真的累了,顛沛流離的生活讓她傷痕累累,她接受了他。然而,這是個錯誤的人!不過百日,剛烈的李清照決定離婚!離婚後的李清照來到了弟弟家,國破、家不在、愛人不在、膝下無子,五十一歲的李清照顛沛流離多年,真的累了,只剩滿眼頹廢、曾經的花容月貌空成回憶。這曲《武陵春》是寫給她自己的: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縱觀李清照的一生,有人說她嗜酒如命好賭成性,有人說她才華橫溢放蕩不羈,也有人說她軟弱無力不貞不潔。誰的一生能用語言簡單評述?何況她——一個千秋才女?她愛過,她歡愉過,她心痛過,她給我們留下了她的詞作。足矣!

俱往矣,浩瀚千年滄海,給後人留下了一個百媚流轉、蕩氣迴腸的李清照,足矣!








馨雨的時光日記ing


李清照好賭是真的,但並非我們平常意義上的那種好賭,而是一種興趣,就好比釣魚一樣,上癮,但是沒有財物上的賭注。李清照的一生很難用一兩句話來概括,因為她的人生經歷非常曲折。

在感情上,她和趙明誠也算是琴瑟和諧、心意相通、患難與共。但是趙明誠終歸還是讓李清照失望了,公元1127年,靖康之變開始,到1129年,當時趙明誠鎮守江寧,最後卻棄城而逃。在路過烏江的時候,李清照寫下“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來諷刺趙明誠的不戰而逃。

後來趙明誠死後,李清照一個人顛沛流離無家可歸。途中又因為戰亂導致最愛的書畫散失大半,這對李清照是個重大的打擊,因為她所攜帶的書畫是她和趙明誠花費幾十年收集的,兩人家庭並不算富裕,可以說這就是他們最大的財富。

後來李清照看清了現實,對當時的南宋江山充滿了失望,在極度孤苦、淒涼中悄然而逝,享年73歲。


萬物皆明


人生際遇,坎坷也好,豐順也罷,只要掙扎努力過就好,其他的非意願所能左右。李清照得一生坎坷跌宕,命運反轉之大,殆非常人可以理解。有時人生的好轉與墮落就在一念之間,不經意的消遣,在生活順遂時就是娛樂,但命運不濟時就成了噩夢,賭博就是如此!不過雖然命運反轉了,但她的才情卻更勝從前,儘管多是個人際遇瑣碎心事,卻有著無比沉痛的家國怨懟,這是一個男人都無法挺直腰桿的時代,趙宋的投降嘴臉已經令人汗顏,何況是一個寄身於亂世的柔弱女子。秦皇漢武好為修仙之事,唐宋諸帝亦好丹藥,於個人來說這是害身,於國家來說就是誤國,尤其以北宋靖康之恥為最,堂堂一國之君竟然相信道士的撒豆成兵謊言,結果五國城二帝做囚,無數百姓成為犧牲,這時何等得大罪!李清照只是個人的賭博,論危害也只是於自身,所謂瑕不掩瑜,沒有必要因為其一些不良嗜好劉否定其文學造詣!


金微大都護


李清照的一生說好也不好說不好也好。

李清照的一生,既有真心的愉悅,惹人愛慕,惹人駐足,惹人嚮往;也有徹骨的悲涼,惹人惋惜,人人心痛,惹人同情。李清照雖是千古第一才女,她喜歡梅花,也有梅花的精神,她也愛酒,也有男兒氣概。有過如詩如畫的愛情,賭書潑茶的生活,也經過丈夫離世、國家滅亡、顛沛流離於。但這些困難沒有讓李清照的魅力減少,反而讓她更加光彩耀眼。


恰似春水一流過


一代婉約派詞宗,她的才華是如此的耀眼。‘’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試問這樣的豪氣,讓我們這些好男兒不覺得汗顏嗎?李清照出生官宦之家,詩詞歌賦是無所不精。她的前半生,活出了一個小女人的樣子,喝酒打牌,琴棋書畫。不是說她的命好,這是因為有人寵。她的夫君趙明誠也是有名的才子,二人是情投意合,鶯鶯燕燕。他們夫妻有一個共同愛好,喜歡收藏古籍善本和字畫。據說李清照南下逃難時押了十五車的文玩珍品。要說人的一生還真沒有一帆風順的,命運就是這樣跟李清照打起了擂臺,她遭遇了國破家亡夫死。這樣的打擊還不算完,她因為二婚又吃了官司,深陷囹圄,真的是悽悽慘慘慼戚。不過幸運的是,儘管下半生顛沛流離,深受打擊,李清照卻活了七十多歲,給我們中華民族留下了這麼多寶貴的精神財富,她也無愧於此生。


筆名文若


不能從李清照回憶少女時代的小詞裡的真情流露的星星點點的有關描述賭博的痕跡,就認為她一定好賭!誰沒有玩耍的小小樂趣?就像一些所謂專家,因為她詞裡數次描述飲酒,就認為她是個女酒鬼!

即便李清照喜歡賭博咋的啦?就像明眼人士所說的那樣,"李白斗酒詩百篇",於是有酒鬼一喝酒就拿李白相比!可是酒鬼千千萬,李白就一個!

說一千道一萬,歷史上的女人,不論是誰,不論她喝酒不喝酒賭博不賭博,但任何人寫的詞,都不會超越李清照!

我也偶爾玩麻將,有空閒喝杯酒,同樣不妨礙我寫詩作文!

所謂瑕不掩瑜,何況喝酒玩牌也不是什麼大缺點,所以說李清照賭博,可以一笑置之!


中華新詩經


我來回答

李清照是一代才女了, 古語有云女子無才便是德,但李清照卻擅長書、畫,通曉金石,而尤精詩詞,她在眾多愛國作家中為女性爭得了一席之地,不僅如此,李清照還開創了女作家愛國主義創作 的先河,為後世留下了一個女性愛國的光輝典範,特別是現代女性文學的創作產生了重大影響。


雲逸飛揚


李請照的人生際遇確實令人同情,其婉約詩派的造詣與其人生處境不無關係。


豐木系


還是酒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