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我想開直播,茶類(包括茶加工,茶文化,茶藝)應該選哪類領域呢?

花姐姐的茶生活





汲老


問到同道中人了,我是#鴻蒙普洱茶#老羅,說說自己的直播之路吧,希望對做茶行業,有志通過互聯網做直賣點東西的同行有借鑑之處。

我是2019年2月份開始有做直播打算的,為了趕在春茶到來之前開通了某平臺(xx拍)直播賣貨,區期在茶山做直播,困鹿山,易武,老班章有做了幾場直播,也賣了一點茶樣,個人感覺不錯,今年春茶在茶山也成交了不少原料單。

春茶結束回到昆明在店裡直播,拍賣行情每況越下,後來沒有做了。8月份開始在頭條做自媒體,開始直播,主要以講普洱茶知識為主。放果如下:

2019年可以說是做實體店比較艱難的一年,不單單是普洱茶行業。看看滿大街的店面轉讓,以前人山人海的繁華商業中心,現在人流稀少,店員比顧客還多,可想而知做商業做實體的艱難。

普洱茶行業相對而言傳導的較慢一些,在年初之時都說今年茶葉價格要跌。許多老茶人都在等待毛茶降價,不可預知的旱災,普洱茶產區連續4、5個月不下雨,造成春茶大量減產,春茶價格不降反升。產區銷售旺盛,傳導到銷售終端,價格到是沒降多少,問題是沒人買茶了,不管是做高端茶還是低端茶。

活人不能讓尿逼死吧,總要想辦法吧,都說實體店被網店弄死了。那麼自己是不是也要學點互聯網思維的,就這樣開啟了自己的互聯網自媒體之路。其間不得法弄了大半年,什麼效果都沒有。

2019年自媒體成績單:

1、發佈頭條信息1400多條;2、拍視頻100多條;3、開通了專欄:“普洱茶的十萬個為什麼?”共20節,一共有18位訂製專欄,零的突破;4、粉絲3700個,獲贊1.3萬;5、收益:188.55元,這個值得記載,第一通過刷手機掙到錢了,非常開心。6、頭條小店有茶品成交,因為主要不是賣產品為立,中高端茶在網絡上還是不好走。

以上就是老羅做直播,做自媒體的體會和總結,希望對各位同行,茶友有點幫助





鴻蒙普洱茶


我覺著還是要與你的定位一致。

茶生活,以茶為主題的生活展現。可以是茶知識介紹,可以是泡茶知識介紹,可以是茶器品類介紹,可以是茶服介紹。

茶是中國的傳統飲品,但是懂茶的還是太少,傳播知識的同時也能豐富自己的知識,成人達己。

我的個人經驗,因為我是山東日照做茶的,很多茶友包括本地經常喝茶的朋友,在泡茶,儲存等方面還有很多技能需要提升,教會別人泡好一杯茶,辨別茶葉品質,儲存好,不走味,不串味,那樣他們喝出好茶味,自然信任你。





王三哥日照手揉茶


選文化領域吧,雖然我自己種茶,也經常在農村拍視頻,但是想把茶做好,還是需要理念和技術上的融入。這比單純的種植施肥要技術些,不能說是純粹的三農。

我家安吉,種安吉白茶,雖然直播我還沒做,拍視頻,主要還是講講自我感受,以安吉白茶做例子,茶友問也都能答的上來。平時各種茶都有喝,再看看茶葉類的書,相信你直播會更有氣色


白丁茶舍


我國茶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茶葉品類繁多。各產區皆有名茶,如果不瞭解或沒這麼多地道貨品和具不具備專業知識及沖泡技巧的話,就賣自己手上幾款茶,十天半個月就沒話題可講了,你不能老吃回鍋肉吧?

這也是當下茶葉營銷中,直播為何長不了的現狀,因為除非你懂全國大部份的茶,且親自去過茶園,不然很難很難!

曾有某著名產區茶農,在自家茶園直播,從茶園管養到採製……但他做了二月後就播不下去了,茶友提到其它產區的茶葉問題,他基本上無法回答。



宏偉永卓文化


可以考慮下白茶哦……

白茶,屬微發酵茶,是中國茶農創制的傳統名茶。中國六大茶類之一。指一種採摘後,不經殺青或揉捻,只經過曬或文火乾燥後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質特點。 屬輕微發酵茶,是中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主要產區在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建陽、雲南景谷等地。基本工藝包括萎凋、烘焙(或陰乾)、揀剔、復火等工序。雲南白茶工藝主要曬青,曬青茶的優勢在於口感保持茶葉原有的清香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質的關鍵工序。 白茶因茶樹品種、原料(鮮葉)採摘的標準不同,主要品種分為:首日芽、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貢眉)

特性:

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

產地:

點頭鎮、溪美村、靖安縣、潘溪鎮

品種:

首日芽、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

功效:

解酒、潤肺、平肝益血、降




帶刺的彼岸花


根據直播目的定位,是變現還是帶貨,還是吸粉圈粉,來側重領域,還要根據自身特長來定,幾個領域互通互聯互補互動,帶貨當然以茶藝為主,在直播過程中穿插茶文化,茶加工,使直播生動,有趣,內容豐富,既有欣賞性又有知識性營銷性,適時請一些咖家做客直播間,補充品位檔次及知識技能領域短板。


茯茶谷


茶文化這個題目就很大,從唐宋茶具,茶葉,加工,茶藝可能全面進入,這樣視頻拍的就有味道,如果從事一項慢慢就會走進死衚衕,無話可說,如果結合茶系列,包括歷史背後的故事,你就會滔滔不絕,還很有趣。

當然,在進入之前要做好功課,如果能把中國各地茶葉的歷史,以及功效結合,什麼季節喝什麼茶,泡茶需要什麼水,南方和北方的不同等等一系列問題搞清楚在開播,你就會有一個好的未來。


黃海榮


文化領域的多一點,我是Vlog領域

每天記錄真實的茶生活,分享真實的茶故事!

許多茶人都是選擇文化領域,看你自己的選擇!

堅持自己的原則,找到那個願意相信你的人!



雲南二麻


我個人認為應該從茶文化入手,然後穿插一些場景。文化這種事情,雖然用言語表現顯得俗套,但是可以講述的故事和案例比較多,這樣適合直播,不會尬聊。當然文化的表現力不當當只是靠聊一聊說一說就會被認同,也需要各種場景的表現和應用。

茶文化的本身在這個時代也需要傳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