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有人很喜歡向你抱怨,但是不喜歡聽你的建議,怎麼辦?

你們可愛的小兔子


喜歡抱怨不喜歡聽建議,這是一種自私的行為,只為自己爽不顧他人感受,你不過是她的一個安全的發洩對象。



從另外一種角度來看這樣的同事很危險,建議保持好一定的距離。


同事的關係是很微妙謹慎的,對於同事保護好自己不傷害他人的原則處理,顯示你表達自己的觀點時,對方並不領情,還自以為是,明顯不是在尋求幫助,是找人發洩。對方不是你的朋友,你可以選擇不聽,為了不得罪每次出現這種情況可以自動的屏蔽這種信息,或者找藉口出去躲避下,久而久之就不會經常找你了,如果每次都找你,那就是距離感沒把握好,當然我覺得適當的懟回去也是一種好的方法,比如今天已經3號了行政還沒找我核對考勤,是不是公司不要我了,你可以說,“你想太多了,快好好回去工作,我這邊還要交給表呢?”



還有這是一種負面的情緒,其實對方一直都在傳遞一直負能量給你,這種負面信息長期以來的輸入對自身也是一種傷害,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力是巨大的,無論是對方的抱怨,還是你對這種抱怨做出的情緒反應其實都是一種不健康的生活狀態。生活中真的有一種人可以把自己身邊芝麻點的事情誇大幾倍區說給身邊的人聽,久而久之的觀察你就會發現對方本身也沒覺得事情多大,但是對方誇大來說這個事情給你聽,你聽了信了對你自身就有很大影響,有種人叫無病呻吟以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會讓一個人潛移默化的改變,特別是同在一個辦公室做不到改變他人,就改變自己。


怕冷的嘛小姐


相同的問題,提一次建議就夠了,下一次,只要聽就好了。

我們常常搞不懂,明明最好的辦法就在那裡,我們點出來了為什麼還是沒有幫助?其實每個人有他個人的考慮,他考慮的東西可能很可笑,但對他卻很重要。

比如項羽,打倒了秦,稱了霸王,卻不定都咸陽掌管天下,而是直接回家鄉當自己的小霸主。咸陽是非常重要的地方,秦始皇大修馳道,全國都有高速公路直通咸陽,大部分的資源也都在咸陽一帶,它是交通中心、政治中心、經濟中心,但項羽還是要回鄉,所有人都勸他這是最好的選擇,結果他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富貴以後不回家鄉炫耀一番,家鄉的人哪知道我有那麼大出息啊!

所以提建議一次就夠了,他不聽,說明他還有其他考慮,勸也沒用。

至於他不僅不聽還老發牢騷,那其實是他壓根就沒想改變,他還待在一個安全區裡。這個安全區倒也不是多舒服,只是他心裡還存著“再壞也壞不到哪去”的幻想,所以不願做出改變。改變就意味著未知,眼前的痛苦雖然難耐,但這痛苦是已知的,所以他自認傷不到他的根本,“再壞也壞不到哪去”。

但是這痛苦雖然是已知或者可以預知的,但痛苦還是實打實的啊,難受也是真的難受啊。他一方面害怕改變,一方面又受不住這種痛苦,所以必須發聲。說出來是一種排解方法,僅此而已。

對於紓解壓力,我父親曾經跟我說過這麼一回事,他在家裡總聽我媽發牢騷、唸叨,他年輕的時候總是絞盡腦汁想要給我媽一些建議,後來他懂了。

“你媽是個很聰明的人,明事理,懂人情,比我強得多,她其實完全知道這些事怎麼處理,該怎麼做、能怎麼做她心裡比我清楚,但她還是要說給我聽,因為她雖然知道該怎麼做,但她心裡還是有擔憂、有情緒、有壓力,這些東西對她來說是需要紓解的,所以她遇到問題以後,要詳詳細細跟我講清楚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她一邊講就是一邊想,連帶著自己的鬱悶也一併發洩出來了。

“她有時儘管已經想到怎麼做了,但是鬱悶還在,所以她得一遍一遍地說,有時還會把很久以前的事翻出來說,或者突然說一些雞毛蒜皮到可笑的事,但你要耐心聽,因為這是她排解情緒和壓力的唯一方式。”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夫妻那樣親密的關係,只是做個參考。如果一個人牢騷不斷、嘮叨不停,那很可能只是他在自我疏導,千萬不要把他言語中的情緒和負能量留在自己身上,如果你還想和對方當朋友,那就聽下去,不帶任何情緒地聽下去。

這一刻,記住,你就是一個捧哏。

“哦?”“真的假的?”“你給說說?”“怎麼回事?”

“那確實。”“倒也沒錯。”“你接著說。”

當捧哏把話茬兒接住了,心裡別當事。

他話講完,在事件中找幾個點點評一番,齊活兒了,點評你也別當真搞什麼客觀不客觀,就以你自己想法說兩句就行了。真有什麼建議,你就再多說兩句。

對於談不上親近的人,別把他們的負能量裝你自己心上,不要動情,你只是當個捧哏,脫離了這個場合,一切就都與你無關了。

對於自己真正親近的人,用心去聽,去感受他是擔憂還是壓力,去感受言語背後的情緒,去呵護它。

我曾聽一位禪師說,我們應當用慈悲去照顧那些情緒,慈悲就像一個大姐姐,那些憤怒、悲傷、壓力,就像一個個小孩子,當它們開始哭鬧,不要單純地責備,要讓慈悲這個大姐姐去哄哄它們,安撫它們。

其實我覺得,每個人的心裡都有幾個小孩子,我們不能苛求它們能照顧好自己,厭惡、責備、對它們感到氣惱都是無法改變它們,無論對人還是對己,多一分慈悲之心總是好的。



強叔不卡頓


很感謝您能把問題描述得這麼具體,這是我迄今在頭條看到的最誠懇的提問!

首先恭喜你,你有一個十分信任親近你的朋友,如果他(她)不是內心把你當成自己最親近喜歡的人,有誰會向另外一個人吐露自己每天裡的點點滴滴呢?

我是這麼看這件事的:

這是一種情緒宣洩,是傾訴,雖然內容與傾聽對象無關,但在傾訴過程裡,傾聽者是很重要的,需要很高的修為、智慧,如果能把這看作是一種佈施,那就更好了。

記得西方電影裡經常有信眾到神父那裡去告解,然後獲得心靈的慰藉。我覺得你的這位朋友和你之間的這種“抱怨”有點這個意思。

還有就是,如果他(她)不需要你給意見,更說明他內心其實是有主見的,也知道怎麼去面對那些所謂的不如意。對你來說其實更好,畢竟替人出主意是件吃力不討好的活,點子有效,他會覺得是自己能幹;點子沒用,他會怪你亂出主意。

所以,你只需面帶微笑,默默聽他(她)說完便是。

珍惜你倆的緣分,珍惜你的這份福報!


讀書燒飯打太極


你提到的這個問題,我們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遇到過,根據你講述的情況,建議如下:

一,做更好的聆聽者。面對快節奏的工作環境,每個人面臨工作,生活和家庭的壓力,都會有這樣那樣的不良情緒。其實,有時候,我們把心裡的壓抑釋放出來,不是要博得別人的同情和理解,僅僅是“不吐不快”。吐露出來,心裡的感覺會好一些,壓力會小一些。這時候,就需要一個聆聽者。每個人都希望被接納,被理解,作為聆聽者的你,就不需要提什麼建議,只要靜靜的認真的聽就好。這需要你保持情緒的平和,控制自己情緒反應,避免被不良情緒負面化,防止自己陷入不良情緒。

二,改變聆聽方式。有時候,我們在聽對方傾訴或發牢騷時,自我感覺可能我已經很認真了,但對方真的無法溝通和交流。其實,可能我們自己沒有意識到我們在傾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比如隨意打斷對方的講話,低頭玩手機,面部表情顯示的不屑等等。此時,對方可能發現你不理解他,沒有與他合拍,造成內心交流溝通困難。因此,在聆聽對方傾訴時,我們要集中精力,放下其他事,包括思考判斷,同時要儘可能保持目光注視,適當點頭回應。除了反饋,儘量別打岔,別太早提及對方的請求,讓對方充分表達感受和需要。

三,注意反饋方式。在聆聽對方傾訴時,設法提高對方溝通的慾望,而不是表達的慾望,儘量體諒對方,多采用反饋式的回答。比如,你是不是覺得挺不公平的?你們公司的工作環境和待遇是不是不太好啊?切記不要主觀意識太強,隨意否定他人的情緒和感受,尤其是避免說教和訓斥的態度,努力找到你和對方的共鳴點,讓說者願意說,聽者願意聽。

最後,再提醒你一點。如果對方長久的負面情緒過大,不良情緒過多,建議你引導他看心裡醫生,畢竟我們是聆聽者,不是心理疾病救治者。以上幾點粗淺建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十年磨劍28


題主說,有人很喜歡向他抱怨,但是又不聽他建議,怎麼辦?我的建議是涼拌!

職場很複雜,人心叵測,什麼人都有,一個人老是對你抱怨吐苦水,把負面的情緒和垃圾倒給你,給你增加不少精神壓力。你好心好意給他建議,他卻不屑一顧,不願意傾聽接受。你在他眼裡就是個情緒垃圾桶。

也許你是個善良的好心人,但是面對這樣的人,你不能無底線的做好事,還是沒有任何意義和回報的好事。

每個人交朋友都需要有自己的要求和原則,職場上更難有真正的朋友。我們要做的是在職場上多多保持沉默,和同事保持適當的距離,敏感話題不要討論。對於利用你的人更要遠離!

也許我的觀點有點過激,但是多年職場經驗也讓我對這種垃圾人深有感觸。題主可以考慮考慮我的建議,慢慢疏遠這類人。祝你早日脫離這種困惑,開始自己簡單快樂上進的職場生涯。

朋友們有好的建議可以留言分享哦!





止水如雲


從心理上說,當一個人喜歡抱怨的原因分為

1、成就感不足; 因為人生中的某方面老得不到滿足,所以就會在這方面屢屢產生挫敗感,挫敗感產生後,一般有3條路宣洩:

一是把原因歸到自己身上,就是我們說的自卑。

二是把原因歸到外界,就是怨天尤人。

三是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對自己要求太高,覺得現實跟他期待太遠,所以不滿足,因此產生了抱怨。

首先我們安靜的傾聽,分析對方抱怨的原因是什麼情況,當你給予建議的時候,對方不聽可能是因為你的建議沒有說到對方的心上,與他自己內心的真實結果有衝突,也可能他只是為了發牢騷發洩情緒而已

任何抱怨產生時,會有一個前提:我是對的,別人是錯的。當人們想抱怨的時候,都希望有人能知道,要麼說出來讓別人聽,要麼寫出來讓別人看,這樣才會覺得舒暢。

一個人一旦開始抱怨,就會找很多理由來證明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這個時候,人們不會再想到對方的好,就算有人給自己提醒,也會被忽略。

當他不聽建議的時候讓他學會調節情緒:每個人都有心情不佳的時候,這很正常。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不要再想了,先和朋友出去溜達一圈,排遣一下內心的憂鬱再說



西雅的vlog



喜歡向日葵的林靜子


遇到這樣的人,如果是要好的朋友,他只是把你當作一個可以信賴的傾訴對象,這種情況你只需靜靜聽完抱怨就行了。因為他需要的是不吐不快,講完就舒服了。如果遇到關係一般同事工友向你抱怨,一定要想辦法規避,一般抱怨都會或多或少牽涉到人和事。是與非。免招是非。


印度周星池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點,不同性格、不同風格的人、我們用不同的方式去對待就好了,還有就是人無完人,世界那麼大,做不到讓每個人都滿意,做好自己,經營好社交圈就好了。要像春花般燦爛



奔跑的小魚呦


我遇到過這樣的人,說實在的剛開始有點鬱悶,後來再跟我抱怨時,我就當聽筒。有的人是那樣的性格,儘量少接觸這樣的人,免得自己受負面情緒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