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孩子,當你不想學習,就看看這四個人

最近,為了響應“停課不停學”的理念,很多學校開始利用釘釘直播授課。


但沒想到的是,這引起部分學生反感,紛紛組團“謝謝”釘釘,在各大應用商店給出“一星好評”。

孩子,當你不想學習,就看看這四個人


孩子,不論你多麼期盼延長假期,不論你多麼氣憤外人監督,還是想勸你多讀書,多學習。


當你不想學習時,就看看身邊這四個人:


1

鍾南山是一個人,更是一種精神


在明星集體退出熱搜的這段日子,鍾南山這個名字,家喻戶曉。


2003年,鍾南山院士擊退了SARS病毒,17年後,新冠病毒的出現,84歲的老院士再次掛帥出征。


在別人害怕時,他說:“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這來。”


孩子,當你不想學習,就看看這四個人


網上有人曾調侃:現在六親不認,互不來往,鍾南山說能出門才出門。


孩子,你知道為什麼十幾億人,如此信任他?


因為他專業一流,勇挑重擔,敢說真話。


除了鍾南山,你也一定認識了另一位德高望重的院士——李蘭娟。


網上有人提倡服用板藍根、雙黃連時,就是她站出來闢謠:沒毛病,不要亂吃藥!


孩子,當你不想學習,就看看這四個人


73歲的李蘭娟院士出身寒門,從赤腳醫生,一路苦讀成為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學專家,她本人就是這個時代最好的勵志標杆。


這兩天,隨著武漢火神山醫院開始收治病人,又一位國之棟樑被我們熟知——黃錫璆先生,武漢火神山醫院的設計師。


作為中國最頂尖的醫院建築設計師,他曾在2003年非典期間,設計了小湯山醫院,2020年請戰抗疫時,他這樣說:


孩子,當你不想學習,就看看這四個人

1.本人是共產黨員

2.與其他年輕同事相比,家中牽掛少

3.具有非典小湯山實戰經驗

本人表示隨時聽從組織召喚,隨時準備出擊參加(疫情)抗擊工程。


所以,孩子,你看見了嗎?鍾南山,不僅僅代表一個人,更代表一種精神——深耕細作,精益求精;橫刀立馬,心懷天下。


正是這些懸壺濟世的學界泰斗,為我們撐起了這難得的盛世太平,這些國之棟樑,都在爭分奪秒,只為山河無恙,只為你我安康。


平安,是他們的願望,而你,是祖國的希望。


希望你,要做像他們一樣的人,出類拔萃,勇敢擔當。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2

父母是底線,不是上限


有人說,時代的一粒灰,落到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深以為然。


尤其是身在底層的人民群眾,想要翻過這座大山,太難了。


疫情的衝擊下,就拿餐飲的龍頭企業西貝來說,目前2萬多名員工待業,月支出1.56億,貸款發工資最多隻能撐三個月,其它各中小型企業更不必說。


前幾天,看到這樣幾個視頻:湖北在交通關閉後,因為飼料告急,至少3億隻雞面臨餓死的風險。


而在武漢,一個禽蛋養殖戶活埋了10萬隻雞苗。


這並不是個例,避免越虧越厲害,很多養殖戶都做出同樣的選擇:


孩子,當你不想學習,就看看這四個人


跌至3塊一斤的草莓,無人問津,只能用來餵羊:


孩子,當你不想學習,就看看這四個人


飯店老闆原來預備的“年夜飯”食材,如今只能虧本售賣:


孩子,當你不想學習,就看看這四個人


沒有經濟來源,寒風裡久久佇立的大爺大媽,只奢望今天能賣出一點兒自家的蔬菜……


孩子,當你不想學習,就看看這四個人


眾生皆苦。


孩子,這幾天,你是否觀察過父母的表情?又是否能發覺他眼裡的焦慮和憂愁?


職業無貴賤,但不同的職業,帶給人的安全感,從來都不是相同的。


努力,才能逆天改命;自強,才能實現階層躍遷。


北大才女劉媛媛,曾經在某學校進行了一場勵志演講,臺下一個女孩兒和屏幕前的你一樣,一度陷入迷茫,她問劉媛媛:“我是個特別佛系的人,只要周圍沒人給我壓力,我心裡就沒有感覺,怎麼辦?”


劉媛媛說,“這世界上除了夢想之外,還有個詞,叫責任,對父母的責任。”


父母在負重前行,每個家庭,都有人負責開疆拓土,即使接力棒還沒有交接到你手上,你也能聽到來自遠方的召喚,有能力有勇氣擔起責任。


父母是我們的底線,決不能成為我們的上限。


3

老師是盟友,不是敵人


2020年的寒假,對每個班主任來講,應該都是最忙的。


疫情剛來時,群裡不斷收到新文件,上級要求統計每個家庭寒假的外出情況、探親情況、居住地情況,學生的日常體溫等等。


手機不能關機,微信二十四小時待命,筆記本電腦保持開機狀態,隨時接收和填寫各種表格。


全國的班主任睜開眼的第一件事,一定是@所有家長,希望早點彙報。


孩子,當你不想學習,就看看這四個人


這張圖片,實實在在道出了班主任的心聲。


微信上,不少老師擔心家長忘記,耽誤上級統一彙報,制定多個鬧鐘,用早起來保證效率。


甚至有老師害怕家長電話打不通,調侃自己要不要給家長充話費。


孩子,當你不想學習,就看看這四個人


隨著“停課不停學”理念的推廣,各個地區的老師們陸陸續續在網上授課。


在知乎上,阿里云為“釘釘”發聲時,曾曬出幾組老師絞盡腦汁做的直播架照片:


孩子,當你不想學習,就看看這四個人


這些讓人忍俊不禁的創意背後,是更多老師的不便:


有的老師上了年紀連抖音都不會,如今卻需要自學直播APP;


有的老師患有嚴重的頸椎病,卻需要在電腦前保持姿勢幾小時;


有的老師來不及找支架,只能將手機高舉40分鐘;


有的老師身邊沒電腦,也沒課本,靠自己手寫,硬是完成了19個班級的授課……


孩子,當你不想學習,就看看這四個人


每個人的付出,外人無法預見,每個人的犧牲,都值得被尊重。


三尺講臺變成直播平臺,搖身一變,老師成了主播。


不管大家是否心甘情願這角色的轉換,坐在電腦前的一刻,所有人都抱有同一個樸素的願望:上好這堂課,教好屏幕前的每一個。


所以,孩子,你真的沒必要覺得只有自己累。


你睜開眼時,老師已經處理好文件,準備開視頻會議。


你看書時,老師在各個群裡瘋狂領取優質PPT,只為精心打磨自己的課。


你聽課時,老師混跡於廣大學子中,吸收各家所長,優化自身所學。


你休息時,老師戴好眼鏡,放大每一張作業圖片逐個批改……


孩子,當你不想學習,就看看這四個人


你把時間交給了老師,老師又何嘗不是把自己的時間獻給你?老師,不是監工,而是盟友。


孩子,當你不想學習,就看看這四個人


你為自己的明天打工,而老師用每個今天為你鋪路,最可怕的就是,你的老師,比你還努力。


4

同學是朋友,也是對手


在抖音熱搜上,有一個現代版“鑿壁偷光”的視頻:


孩子,當你不想學習,就看看這四個人


河南南陽淅川的高三學生,小通,成績一直名列全校三甲,目標是浙江大學。


家裡經濟條件差,沒裝寬帶,小通為了能上網課,他用父親的手機,捨不得開流量,就借用鄰居家的WiFi學習。


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讀書,到了8點,他就搬著小凳子到信號最好的屋頂學習。


記者採訪時他說:“如果沒有這種在線平臺,在家沒有學習環境,可能這一個多月就要廢了。”


我也在河南,這裡剛飄過雪,難以想象凍僵的手指在書本間遊走,這背後是多麼令人肅然起敬的自律。


所以,孩子,在你總抱怨自己起點低、出身平凡、命運不公平時,是否想過,這個寒假,可能是絕大多數人,能享受到教育資源最公平的一次了?


孩子,當你不想學習,就看看這四個人


你們的知識,不用被假期三六九等的輔導班拉開;你們的眼界,不用被父母不同的經濟實力影響;每個人都有實現夢想的機會,每個人都有選擇如何出發的權利,每個人每天都擁有24個小時……


“停課不停學”,就像潘多拉的盒子,總有人會收穫驚喜,也總有人註定要撿到遺憾。


所以,你的對手,不是各種APP,也不是學校裡的老師,而是在看不見的地方,大江南北里蓄勢待發的千軍萬馬,是各平臺比你努力、比你自律的那些同齡人。


看過這樣一段話:

你背不下來的書,總有人會背下來;

你做不出來的題,總有人能做出來;

你推到明天的事,總有人會在今天完成;

那麼,對不起,你想去的學校,也只能別人去了;

你想過的生活,也只能別人過了。


孩子,當你不想學習,就看看這四個人


槍響之後,沒有人會願意陪你留在原地。


學習這條道路上,我們阻止不了任何人成長,唯一能做的,是讓自己不斷變強。


借用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在《老師,請回答》裡講到的一句話:


我期盼到若干年之後,你們回頭看這次疫情、這個特殊的寒假,能對我們整個人生產生重要的、積極的影響。

疫情防控方法千萬條,自強第一條。


孩子,當你不想學習,就看看這四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