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今日驚蟄:勿仿昆蟲聞雷動,守得雲開見月明

今天是驚蟄節氣。

“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新雷於何時聽,當然是驚蟄節氣了,驚蟄是春滿人間的晨笛,新雷是萬物甦醒的號角,它們帶來了和煦的東風,驅散了料峭的餘寒;它們喚醒了蟄睡的生靈,送來了膏澤的春雨。“春雷開眾蟄,暖律發千華”,在隱隱春雷聲後,一個奼紫嫣紅鳶飛魚躍的春天迫不急待地向我們走來。

今日驚蟄:勿仿昆蟲聞雷動,守得雲開見月明

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晉《樂志》雲:“二月建卯。卯者,茂也,言陽生而滋茂也。”二月在古代又稱“如月”,意為“萬物相隨而出,如如然”。驚蟄的物候,正反映了萬物“如如然相隨而出”的景象:

初候“桃如華”,春暖之時,桃花開始綻放;二候“倉庚鳴”,“倉庚”即黃鸝鳥,杜甫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描寫的就是“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初春時老鷹返北方繁殖,中原大地常見斑鳩出沒,古人便以為斑鳩由老鷹化來。

在一天之內,卯時是指早晨五點到七點,這個時候雄雞三唱天放亮,人們從睡夢中醒來,開門迎來新的一天。如果把一年比作一天,卯月這個時候“一鼓輕雷驚蟄後”,萬物從冬眠中甦醒,開始迎接新的一年。

今日驚蟄:勿仿昆蟲聞雷動,守得雲開見月明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在以農為本的古代中國,驚蟄節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令節點,是春耕開始的標誌。農諺雲:“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踏入驚蟄後,從南方到北方,漸次進入春耕大忙。此外,驚蟄時節也是果樹種植及家畜家禽養殖的黃金時期,因此野無曠田,家無閒人,正所謂“農月無閒人,傾家事南畝”。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一聲新雷過後好雨知時節,即使是在寒冷的北方,萬物在和煦的春風中也會春心萌動,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在我的家鄉魯西北的平原上,驚蟄時節還不到“家家戶戶種田忙”的時候,但在解凍的田野上,“昨夜新雷催好雨,蔬畦麥壠最先青”的景緻不會遙遠了。

今日驚蟄:勿仿昆蟲聞雷動,守得雲開見月明

今年的驚蟄,與往年大不相同,疫情當前,每個人都在經歷著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時期。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疫情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確實得到很好的控制,但並不等於已經完全控制疫情。據鍾南山院士的預測,疫情基本控制要到四月底,防疫之戰還將在三月持續。

進入三月,疫情防控還處於膠著對壘階段,稍有疏忽大意、麻痺鬆懈,就會讓所有防控努力前功盡棄。

其實不僅僅是我們,看看這個世界,可謂是“環球如此涼熱”,國外每天的新增確診人數早已經超過了國內,而國內外形勢的天平,也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當我們在埋怨疫情蔓延,抱怨生活不便的時候,應該看到那些逆行者為我們這個國家、社會做出的巨大犧牲,也更應該看到每一個普通的中國人,在這次疫情之下所迸發出的民族使命感,這是五千年中華文明刻在我們骨子裡的情感,這是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無可比擬的。

今日驚蟄:勿仿昆蟲聞雷動,守得雲開見月明

今天驚蟄,需要我們個人繼續蟄伏;今天驚蟄,需要我們社會逐漸甦醒。第二波的復工已經在逐步推進,整個國家機器也開始逐漸的恢復運轉。每一個在復工路上的人,都應該繼續的保持防疫的精氣和韌性。復工不等於放鬆,緩解不等於放縱,即便是春暖花開,即便是草長鶯飛,我們更要保持耐性,守得雲開見月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