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三江源國家公園公報(2019)

2019年,是三江源國家公園深化改革和體制試點評估年,也是為正式設立國家公園奠定基礎的關鍵之年。這一年,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強大動力,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圍繞“一優兩高”戰略部署和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戰略佈局,籌備召開青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建設啟動大會,成功舉辦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大力實施生態保護建設工程,及時發佈《三江源國家公園公報(2018)》以及草地、森林、溼地、水資源本底調查白皮書,建立完善“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監測體系及國家公園展覽展示平臺,依法加強各類保護地執法監管,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獲“青海省改革創新獎”,在國家林草局(國家公園管理局)組織的全國10個試點單位評估中,三江源國家公園名列前茅,得到了保爾森基金會組織的國際獨立評估的高度評價,為2020年順利建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順利啟動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

在全國率先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是青海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是紮實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四個紮紮實實”重大要求和“三個最大”省情定位的生動實踐,事關全省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省委省政府對此高度重視,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多次召開會議,加強彙報溝通,作出安排部署。6月6日,國家林草局和青海省政府共同成立了由張建龍局長和劉寧省長擔任組長的青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在領導小組的具體指導下,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會同省林草局認真梳理和調研論證全省自然保護地現狀,組織起草《青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建設實施方案》,積極籌備青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建設啟動大會。6月11日,國家林草局、青海省政府在西寧召開共建青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啟動大會,省委書記王建軍和國家林草局局長張建龍為示範省揭牌,劉寧省長和張建龍局長簽訂示範省共建協議。示範省建設啟動以來,領導小組先後3次召開會議,安排部署示範省建設工作,審議通過《青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建設白皮書(2019)》及2020年工作計劃,為推動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突出規劃引領作用,及時啟動擬建青海湖國家公園和崑崙山國家公園前期工作,青海湖、崑崙山國家公園的論證和規劃工作有序開展。加強頂層設計,在廣泛徵求國家有關部委、省直單位、市州縣黨委政府、國內外專家學者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國家林草局、青海省政府印發了《青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建設實施方案》,明確了總體思路、具體目標和工作要求,確定了8個方面49項重點任務,形成了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的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同時,積極參與制定《青海省貫徹落實〈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的實施意見》《關於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致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賀信精神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為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有力有序推進貢獻了江源力量。

二、成功舉辦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

建立中國特色的國家公園體制在我國是一項全新的制度創新,適時舉辦國家公園論壇,搭建多維度、全方位交流合作平臺,必將對我國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產生積極而重要的推動作用。青海省政府會同國家林草局提出了舉辦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的申請,中央有關部委明確表示“中國國家公園論壇可以先由青海省政府和國家有關部委聯合舉辦一屆,先積累經驗、形成基本影響力,再專題上報中央,爭取論壇機制性落地青海”。論壇籌備以來,在王建軍書記、劉寧省長和田錦塵副省長的親自指導下,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會同省林草局先後完成了論壇總體方案、組織工作方案、會場設計、論壇報批、重要文稿起草、開通論壇網站及微信公眾號、邀請國內外嘉賓等前期工作,得到了國家林草局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8月19日,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在西寧順利開幕。論壇得到了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習近平總書記專門發來賀信(詳見附件1)。全國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務副主席陳曉光致辭並發表主旨演講。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建軍宣讀賀信並致辭,省委副書記、省長劉寧主持開幕式。國家林草局局長張建龍、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黃潤秋、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處首席代表塗瑞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公園公眾與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執行主任(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前任局長)喬納森·賈維斯、保爾森基金會北京辦事處首席代表於江等分別致辭。

論壇先後舉辦了開幕式、主論壇、4個分論壇、6場邊會、閉幕式和新聞發佈會。論壇期間,分別召開了青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中科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第一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舉辦了“國家公園省、大美青海情”、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美麗中國大型攝影藝術展等國家公園建設成就和主題攝影展,取得了良好的展示和宣傳效果,成為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舉行了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遺產地郵資明信片發行儀式、《聖地可可西里》大型電視劇開機儀式和生態環境保護公益項目簽約儀式、《三江源國家公園環境解說手冊(2019版)》發行儀式;開展了企業、NGO參與國家公園建設成就專題展示活動,全面介紹了我國國家公園建設和青海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新成就、新實踐。

8月20日,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勝利閉幕。論壇的成功舉辦,向國際社會傳播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向全世界發出了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西寧共識》,在國際上推動了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的話語權,對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思想觀念、政策舉措、技術措施等方面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為構建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了積極貢獻,推動青海對外開放和合作交流步伐,進一步促進了青海走向世界,加強對外開放和合作交流,為參與共同保護地球美麗家園,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三、著力深化體制試點改革

積極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在繼續推進實施《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的基礎上,編制完成《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保護規劃》《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體驗和環境教育規劃》《三江源國家公園產業發展和特許經營規劃》《三江源國家公園社區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和《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規劃》5個專項規劃,報國家林草局已組織專家完成技術評估。制定印發《三江源國家公園環境教育管理辦法(試行)》等,進一步完善法規制度體系。配合中辦、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深改委以及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民政部、國家林草局多次深入三江源調研,共同探尋解決問題之策。配合省委政研室形成了《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面臨的難點問題及工作重點研究》,引起中央領導關注。積極與國內相關機構合作,先後開展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特許經營等方面調查研究,完成《流域生態保護和補償機制調研報告》《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保護與特許經營發展現狀調研報告》,為制定三江源國家公園相關政策措施提供決策參考。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精神,及時成立推動2020年批准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領導小組,制定《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經驗提煉和問題梳理材料起草分工方案》,對照中央和省委兩個9號文件明確的重點工作任務,全面開展體制試點經驗總結和問題梳理工作,總結出13個專題和49條經驗,系統梳理出47個突出問題。會同省財政廳起草《關於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及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等有關情況的彙報》,進一步夯實了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建園的基礎。

積極推進三江源國有自然資源資產體制試點,全面履行三江源國家公園健全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職責。配合省直相關部門積極開展國土空間管控、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等工作,按《三江源國家公園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試點實施方案》,對涉及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的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進行了梳理,形成《國家行政審批權力清單》《地方行政審批權力清單》《地方行政處罰權力清單》《其他行政權力清單》《地方行政審批責任清單》《地方行政處罰責任清單》《其他行政權力責任清單》《地方行政審批辦事指南》。對國家級和省級涉及的“放管服”政策進行了梳理,對標《國家行政審批權力清單》《地方行政審批權力清單》《地方行政審批辦事指南》,逐項進行完善規範。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評估報告顯示,按照《三江源國家公園健全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試點實施方案》明確要求試點的4項目標、4項任務和5項保障措施完成度較高,初步解決了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不到位、所有者權益不落實問題,為國家建立健全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制度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四、持續推進生態保護建設

2019年,實施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工程項目五大類15項,其中:黑土灘綜合治理21萬畝、溼地保護50萬畝、草原有害生物防控940萬畝、沙漠化土地防治2.7萬畝草方格設置和2萬畝的牧草補播。所有項目完成了實施方案、作業設計、批覆、招投標等前期工作,均已開工建設,完成總工程量80%以上。退牧還草工程黑土灘綜合治理30萬畝、草原有害生物防控400萬畝、人工種草4萬畝、退化草原改良30萬畝,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並對園區四縣2018年實施的黑土灘綜合治理89.78萬畝、草原有害生物防控1522.3萬畝和林業有害生物防控7.9萬畝項目開展了省級聯合檢查驗收。同時,還落實生態保護補助、林業發展改革、農業發展和農業資源補助等各類生態保護和發展補助資金4.89億元,有力推動了生態修復成效明顯好轉。國家發改委生態成效階段性綜合評估報告顯示:三江源主要保護對象都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和恢復,生態環境質量得以提升,生態功能得以鞏固,水源涵養量年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蓋率、產草量分別比十年前提高了11%、30%以上,生態狀況呈現出總體穩定的局面,進入了局部好轉與局部退化並存的新階段。省生態環境廳與中科院地理所完成的二期工程階段性綜合評估也顯示:三江源宏觀生態格局總體繼續好轉。

大力推進生態保護基礎設施項目實施,在國家及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落實投資計劃10.55億元,爭取到位資金10億元(基礎設施6.01億元),主要實施生態環境監測站、巡護道路、生態展覽陳列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環境整治、三江源二期工程、退牧還草工程生態修復以及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檔案信息化建設等項目。並按照省政府“項目生成年”等活動,開展補短板提速、前期攻堅和審批破冰工作,積極開展項目前期,力爭做到投資計劃下達即可開展項目建設,超額完成全年投資任務。

嚴格管控國土空間,將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公園全部納入生態紅線。2019年,共受理自然保護區建設准入核查項目201個,涉及16873個核查點位。共受理審查155批次進入三江源國家公園和世界自然遺產地開展科研、生態體驗等活動以及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學考察活動申請。建立和完善三江源地區人類活動遺蹟動態監管平臺,建立人類活動臺賬,實行自然保護區人類活動月報告制度。完成玉樹、果洛兩州違建別墅清查整治專項行動督導,向領導小組提交專項報告。

強化督查審計問題整改落實,對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採石場、旅遊、能源、其他人工等類型的417處人類活動設施,花久、共玉高速及省道308、224等6條國省道沿線生態環境治理整改銷號;組織編制《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退出礦業權分佈圖》,對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尕科合銅銀礦、龍藏浪琴—得龍銻金礦、賽什塘銅礦、扎蘇煤礦、尼阿西措鐵礦等32宗退出礦業權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程實地核查驗收;加快推進玉樹州雜多縣莫海拉亨鉛鋅礦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有序組織關停、拆除稱多縣拉貢、尕朵水電站,妥善處置國有資產和職工安置。開展了格曲河二級水電站、黨村水電站生態環境影響回顧性評估;配合審計署駐鄭州特派辦圓滿完成對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電站項目的審計。

五、深入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不斷完善生態管護公益崗位管理,在強化生態管護員組織化管理、網格化巡查,實現“一戶一崗”政策的基礎上,制定《三江源國家公園自然資源生態管護規範(內控標準)》,分階段對生態管護員巡護情況進行評估,推動生態管護員隊伍規範化、專業化管理。建立生態管護員動態信息管理數據庫,將園區內生態管護員的識別、管理、考核、培訓等全部納入數據庫,初步實現生態管護員信息化管理。認真落實“一戶一崗”生態管護公益崗位政策,省財政統籌落實生態管護公益崗位補助資金3.7億元,及時精準發放。開展生態管護員公益性保險試點,與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為園區17211名生態管護員捐款投保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保費每人96元/年,意外傷害保額每人30萬元,意外傷害醫療每人2萬元,風險保障總額54.40億元。年內共理賠5名生態管護員保險費用90.73萬元。

積極探索生態保護和民生改善共贏之路,將生態保護與精準脫貧相結合,與牧民群眾充分參與、增收致富、轉崗就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相結合,多措並舉實施生態保護設施建設、發展生態畜牧業,使廣大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一是落實生態補償政策。2019年,共落實天然林保護工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國家級公益林補償)、溼地生態補償、退耕還林還草工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48916.94萬元,其中瀾滄江源園區管委會13858.58萬元,長江源園區管委會治多管理處和曲麻萊管理處分別為10868.52萬元和11374.22萬元,黃河源園區管委會12815.62萬元。二是開展農牧民培訓。為進一步提升三江源地區農牧民綜合素質,提高農牧民收入,開設了“三江源生態班”,招收三江源地區42名農牧民子弟在西寧第一職業學校開展為期三年的中職學歷教育;對園區內外9040人次開展了民族手工藝品加工、民間藝術技能、農業技術、機械駕駛、汽車和摩托車維修、烹飪、農家樂、泥塑等技能培訓。三是開展特許經營試點。根據《三江源國家公園產業化經營項目特許經營管理辦法(試行)》,在瀾滄江源園區昂賽大峽谷開展生態體驗項目特許經營試點,完成《昂賽自然體驗項目方案》《昂賽生態體驗和環境教育項目方案》的審查批覆。接待國內外生態體驗團隊98個,體驗訪客302人次,經營收入101萬元。啟動黃河源園區生態體驗特許經營項目前期工作,編制審查完成《黃河源園區特許經營實施方案》《三江源國家公園兔猻、藏狐毛絨玩偶特許商品經營方案》。四是促進社區發展。基本完成瑪多縣擦澤村、雜多縣年都村、治多縣馬賽村、曲麻萊縣紅旗村及索南達傑保護站“4+1”生態保護示範村站項目建設,統籌推進試點村站鄉村振興進程,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村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型社區建設路子。

深入調研野生動物與家畜爭食草場問題,形成的報告得到了中央領導重視,中央組成聯合調研組進行了專項調研。為配合中央調研組工作,摸清野生動物家底,妥善解決爭食草場等問題,組織專家開展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本底調查,完成《三江源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本底調查工作報告》,首次形成三江源國家公園陸生脊椎動物物種名錄。開展三江源區雪豹專項調查和監測,確定了三江源國家公園雪豹部分重點分佈區,準確定位255個具體分佈位點,開展雪豹棲息地適宜性評價研究,精細繪製三江源國家公園優勢物種分佈圖。分園區精細繪製藏羚羊、棕熊、野犛牛、岩羊、雪豹、盤羊、狼、藏狐、藏野驢、藏原羚等優勢獸類物種分佈圖6張,獵隼、金雕、胡兀鷲、鶚、黑頸鶴、大鵟、白肩雕等優勢鳥類物種分佈圖4張,明確優勢物種的分佈範圍和熱點區域,為科學保護野生動物提供了最基礎數據。

六、積極推動宣傳教育工作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按照“國家所有,全民共享”的理念,組織編印出版了中英文雙語《三江源國家公園公報(2018)》(下稱《公報》),田錦塵副省長親自在新聞發佈會發佈,並介紹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總體進展情況及願景展望。及時發佈《三江源國家公園可可西里世界遺產地及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草地資源本底調查報告》《三江源國家公園可可西里世界遺產地及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點保護物種調查報告》《可可西里世界遺產地森林與溼地資源調查報告》《三江源國家公園森林與溼地資源調查報告》《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與溼地資源調查報告》《三江源國家公園可可西里世界遺產地及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水資源本底調查報告》,第一時間向社會公佈了三江源國家公園的基本家底。創新宣傳方式,在外交部青海全球推介活動、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青海解放70週年、“世界環境日”、“青洽會”、“青海生態博覽會”等活動中,全方位展示三江源國家公園形象,引起社會積極反響。

加強宣傳力度,在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新華社、中新社、央廣網、青海廣播電視臺、青海日報等省內外主流媒體的大力支持下,開展了三江源國家公園系列宣傳報道,刊播轉載宣傳稿件6.7萬餘篇。組織開展了《2019行走黃河》大型行進式報道等多種形式的媒體集中宣傳活動,其中澎湃新聞創作的記錄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全媒體報道專題《海拔四千米之上》獲得第29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組織拍攝《國家相冊(第二季)——家在三江源》《神奇的動物王國》《守護》《卓瑪加》等宣傳片,製作《秘境之眼》《機智過人》等電視節目,其中紀實電影短片《守護》獲中央政法委主辦的第四屆平安中國“最佳微電影”獎、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局獲第七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平安中國單元優秀作品獎,《卓瑪加》獲全國生態工程檔案管理微視頻特等獎。大力弘揚宣傳可可西里堅守精神,組織宣講團赴援青六省(市)開展了“可可西里堅守精神”精品黨課巡迴宣講13場次,促進與援青省(市)交流交往交融;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期間,“可可西里堅守精神”宣講團為省直機關及市(州)政府機關、企業、部隊等宣講近20場次,受眾近5萬人次,“可可西里堅守精神”已成為青海、中國享譽世界的生態保護和人文價值品牌。黃河源園區管委會被中組部、中宣部評為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被中華全國總工會評為“全國工人先鋒號”,這是繼可可西里堅守精神後,三江源又一區域精神品牌。

組織富群環境研究院在園區開展自然教育進學校活動,曲麻萊縣巴幹鄉寄宿學校被國家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授予“國際生態學校項目綠旗榮譽學校”稱號。組織開展了“飲水思源·情滿三江源”大型公益活動、“牧民天眼看世界——我的朋友我的家”生態管護員攝影特別活動;聯合四川省綠色江河環境保護促進會舉辦“飲水思源·點綠長江”——國家公園進學校活動,開設主題為“生命長江”自然課程,受眾近7000人次;開展的2019斑頭雁直播活動,被中央文明辦、生態環境部評為“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主題實踐活動“十佳公眾參與案例”;經全國自然教育網絡理事會審核評定,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成為全國自然教育網絡成員,被確定為西北片區牽頭單位。

七、有序擴大社會參與覆蓋面

積極探索構建生態公益司法保護和發展研究協作機制,不斷優化檢察監督和行政執法,共同尋求解決損毀三江源國家公園及其周邊區域生態公益司法保護問題的途徑。積極與省檢察院協調溝通,省檢察院、省林草局和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聯合出臺《三江源生態公益司法保護和發展研究協作機制的意見(試行)》,著力實現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公益訴訟檢察、民事行政訴訟監督的有機對接,打造多維度、立體化的生態公益保護體系,為築牢生態安全屏障、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司法保障。

鼓勵社會參與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在世界自然基金會、廣汽傳祺的大力支持下,共同發佈《“誕生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創行”項目階段性成果手冊》,深入瀾滄江源園區開展2019年廣汽傳祺“護源有我”溼地使者行動。與北京師範大學合作,出版了《三江源國家公園環境解說手冊(2019版)》。聯合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組織實施了亞洲水源保護地——助守三江源淨水、三江源生態鄉村建設、甘達示範建設、三江源“索布查葉”社區旗艦物種新時代“卓巴倉”發展模式探索、三江源基層環保組織發展、遊牧鄉村自然資源保護模式示範、關愛三江源地區婦女健康行動等8個社區共建項目。

聯合各方開展科學研究,全力支持中科院科考隊深入三江源腹地開展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工作。為做好三江源國家公園水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與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初步達成合作意向,擬開展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水資源管理與保護、水旱災害防禦、監管執法、協同創新和技術合作等方面研究。積極與復旦大學交流座談,達成省校合作共建三江源國家公園人居健康研究院的共識。組織國內有關科研機構完成《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系統現狀、變化及管理》《草地建設成就問題及建議》《2018-2019年冬春雪災對三江源區草地畜牧業影響的遙感監測評估及加強雪災應對能力建設的對策建議》等研究報告,其中《草地建設成就問題及建議》被中辦採納,其它報告分別在專業期刊刊發或由相關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國家公園建設,青海省物產集團有限公司、廣東和新科技有限公司、探路者公司、青海省紅十字會、恆源祥集團、星聯天通、中國電信青海公司、中國電信衛星通信分公司、金信諾、天海世界、格爾木鐵塔公司等企業捐贈野外巡護車輛、野外巡護裝備、保護站光伏電站、衛星通信裝備、職工子女學習用品等,解決了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遺產地野外巡護裝備不足、卓乃湖保護站無電源和網絡通信等問題。積極組織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清華大學和探路者公司以及可可西里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等的100餘人志願者開展生態保護、科研等服務活動。

八、持續強化科技人才支撐

進一步建立健全“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絡體系建設,充分應用現代化、高科技手段,積極開展國家公園範圍內生態環境監測的實踐與探索。綜合運用國產衛星“通導遙”等現代化技術手段,在最短時間內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可可西里鹽湖漫溢工程應急生態環境動態監測工作。搭建施工現場與省政府至國務院三級衛星通信鏈路,實現對鹽湖周邊近600平方公里“可見光+熱成像”24小時全方位視頻遠程監控和數據的穩定傳輸;可可西里鹽湖生態綜合監測管理平臺建設、衛星遙感和地面監測工作穩步推進。組織各方力量,嚴格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世界自然遺產地管理要求及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積極開展環境影響和生態恢復治理綜合評估及可可西里生態環境科學監測,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發揮“天空地一體化信息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三江源國家公園分室”的作用,開展科學研究、技術攻關和合作交流。重點研究衛星遙感、衛星通信傳輸、無人機、地面遙感感知、時空大數據挖掘等技術,推動空間信息在三江源地區的人類活動與生態系統基準建設、環境監測採集與評估以及環境變化規律挖掘等特色領域的應用理論研究、技術攻關與產品推廣。《基於無線基站低頻資源傳輸技術在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監測網絡建設的研究與應用》已完成西寧地區測試,並逐步向園區延伸,正在開展《可可西里遠程視頻監測野生動物動態捕捉技術》的科學研究。

依託中國科學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技術力量,初步構建星—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針對三江源國家公園3種典型植被類型,分別在瑪多縣、曲麻萊縣建成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沼澤化草甸3個野外長期試驗樣地,為長期野外生態監測和試驗研究奠定基礎。並在該體系下研發用於典型試驗區域放牧家畜/野生動物數量、草地初級生產力等關鍵監測指標數據獲取的監測產品,為適應性管理決策提供數據支撐。首次應用紅外傳感設備監測野生動物數量及行為。完成可可西里海拔4600米繫留氣球試飛試驗,開展區域野生動物數量和種類精準測量,首次應用紅外傳感設備針對藏羚羊夜間行為進行監測,獲取藏羚羊夜間交配等行為視頻資料,為藏羚羊行為研究提供創新技術支撐。從應用地面調查、遙感產品和生態模型綜合方法,基於三江源國家公園典型區域自然環境、草地生產力、動物(野生動物和家畜)承載力、社會經濟4個維度,構建三江源國家公園綠色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推動建立三江源國家公園保護、監測、宣教等方面的標準制度。中科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與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省科技廳積極落實院省共建協議,推進研究院建設。組織專業團隊編制完成了《中國科學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發展規劃》;以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學考察研究為依託,深入開展三江源國家公園和青藏高原典型區域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考察;承擔“三江源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保護及生態系統適應性管理技術及模式”等重大項目,促進成果產出;組織出版《獸類學報》專刊,集中展示以三江源國家公園為主的國家公園管理理論和方法創新成果;編寫了“中國科學院 青海省政府三江源國家公園聯合研究專項2020年度項目申報指南”。

持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積極開展高層次人才培養和引進工作。柔性引進北京大學和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兩名科研人員及北京大學保護生物學研究和實踐團隊作為領軍人才、拔尖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與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就公務員、專業技術人員、生態管護員骨幹人員培訓及志願者服務等領域簽訂合作協議。為提高幹部職工業務素質和技術技能,按照《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培訓績效考核辦法》《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2019年度幹部教育培訓計劃》《2018—2022年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幹部教育培訓規劃》,組織舉辦公務員管理、領導幹部管理能力提升、展陳中心建設項目技術、工程建設項目管理、工程項目檔案管理、自然資源資產管理、財務管理、宣傳與輿情應對、《三江源國家公園條例》及相關法律法規行政綜合執法、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管理、生態管護員師資、國家公園全系統解說、警務輔助人員綜合能力提升培訓班,培訓幹部職工730人次。年內選派各層級幹部6批36人次,赴美國、俄羅斯、尼泊爾、丹麥、智利、厄瓜多爾等國參加國家公園管理與建設培訓或實地考察學習。按照對口幫扶五省市合作框架協議,天津市對省林草局、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系統60餘名幹部,開展自然保護地管理培訓。

九、不斷提升巡護執法水平

持續開展巡護執法,嚴查違法犯罪行為。三江源國家公園森林公安局聯合各園區資源環境執法部門每月開展常規巡護執法,有效打擊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地內破壞生態安全的違法犯罪活動。深入開展“綠盾2019”、“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野生動物保護專項整治等專項行動8次,集中巡護執法3次。全年共出動執法人員3600餘人次、車輛800餘臺次,行程20000餘公里,核查人類活動遙感監測點位266處,巡查自然保護地、野生動物活動區域61處,開展普法宣傳107次,立案偵查破壞自然資源行政案件4起,三江源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內違法違規活動明顯減少。

切實加強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遺產地保護,持續開展大規模、高密度的專項巡護巡查行動,全年主力巡護隊完成專項巡護行動13次,各基層保護站對周邊轄區開展近200次的巡護巡線工作,連續10年實現盜獵案件“零發生”。為鞏固反盜獵盜採成果,在太陽湖附近分批次設卡、輪流駐點值守開展巡護巡查工作,加強對保護區內湖泊、河流、冰川、凍土和沼澤溼地等資源的保護,杜絕一切破壞溼地資源的非法活動。嚴厲打擊非法穿越活動,發佈非法穿越公告,年內破獲一起非法穿越案件,抓獲非法穿越人員27名,查扣皮卡車、越野車10輛,依法對非法穿越人員進行了行政處罰。

建立邊界聯防合作機制,構建“平安邊界”。三江源國家公園森林公安局主動與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森林公安局,西藏昌都市類烏齊縣尚卡鄉派出所、卡若區芒達鄉派出所、卡若區面達鄉公安一級檢查站,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縣森林公安局等周邊公安系統簽訂了平安邊界聯防合作協議,形成機制化、制度化、常態化、高效化的警務合作機制,實現警務信息互通、警力資源共享、邊界聯防互動、執法辦案互助、共建監測網絡的邊界警務聯防體系。並會同可可西里管理局與新疆阿爾金山、西藏羌塘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部門初步形成聯合巡護長效機制,共同維護邊界地區社會政治穩定和生態環境安全。

深化執法主體建設,制定了《三江源國家公園森林公安局2019年度執法質量考評工作方案》,併成立三江源國家公園森林公安局執法監督管理委員會,樹立正確的執法導向,引導民警辦好案、多辦案。加強法制員隊伍建設,嚴把案件審核關,制定了《三江源國家公園森林公安局法制員管理實施細則》,執行案件逐案逐級“五級”審核制,不斷推進執法行為規範化建設。

2019年,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局系統廣大幹部無私奉獻、砥礪奮進,園區生態管護員心存感激、履職盡責,園區內外各族群眾齊心協力、積極融入,開闢了國家公園建設新境界,打贏了2020年順利建園的關鍵之戰。國家林草局(國家公園管理局)組織的第三方評估報告指出: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主要保護對象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和恢復,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提升,生態功能得以鞏固,水源涵養量年均增幅達6%以上,草地覆蓋率、產草量分別比十年前提高11%、30%以上;試點區的社區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實行“一戶一崗”政策,使17211名牧民年增收21600元,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建成了國家公園生態展覽陳列中心和5處園區科普教育服務設施,開展“人與生物圈計劃”、“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可可西里堅守精神”精品黨課等一系列宣傳活動,產生了積極廣泛的社會影響。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走出了青海模式,為中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積累了青海經驗,為正式設立奠定了堅實基礎。與美國保爾森基金會合作組織的國際第三方獨立評估報告顯示:開展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是中國2030年全面實現國家公園體制建設目標的重要舉措,試點期間探索制定的政策和實踐將對中國國家公園體制建設產生深遠影響。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工作強調“生態保護優先”、“尊重和弘揚當地藏族文化”,令評估小組印象深刻,表示讚賞。希望這些理念和政策在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成功後,將在中國的其他國家公園加以推廣。評估小組專家認為,三江源地區的自然和文化資源稟賦獨具特色,具有全球重要意義,值得中國人民引以為豪,應將其建成具有中特色的國家公園,將這些資源永續保護,世代傳承。

百舸爭流千帆盡,借海揚帆奮者先。2020年,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捨我其誰的幹勁、滾石上山的韌勁、攻城拔寨的拼勁,全力做好國家公園省建設、第二屆國家公園論壇、三江源國家公園建園等工作,履行源頭責任、作出源頭貢獻,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