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看待那些一畢業就失業的人?

飛龍在天9783


自己倒是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但設身處地想象一下,一畢業就失業,應該會心裡有點惶惶吧。身無處安放,希望心是有處安放的。

學習不僅僅是為了一張文憑,這個過程更是不斷了解自己的志向和興趣的階段,尤其是與同學們朝夕相處,住宿舍的階段,足以讓人的社會屬性得到鍛鍊,學會與人相處、合作、生活。為進入社會做好準備。

而在學校做了這麼久的準備,卻在進入社會的銜接時,發現自己卡在了中間:既沒有順利的進入社會工作角色,也無法逆轉時光回到學生時代。有點迷茫,這應該是正常的心理反應。

可,為何會這麼提問呢?是因為你找到了好工作,或者家裡有足夠的底氣讓你不用找工作,才可以這樣來看“一畢業就失業的人”麼?抑或者你就是一畢業就失業的這群人之一?

不論怎樣,有沒有工作,不是區分人與人的標準。也許就是沒有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而又非常堅持自己的夢想,所以不能“隨便曲救”一份能吃的上飯的工作,其實這樣的情況還挺有心氣的,如果自己能力就是很強,那就等待自己的伯樂吧。

人都會碰到不得不去做的事情,但也有堅持不去做的勇氣。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say no,從這個角度來看,有一些敢說NO的人是很值得敬佩的。

但希望問題裡的“一畢業就失業的人”不是因為眼高手低造成的找不到工作。若一味的傲嬌,誰都瞧不上,或者能力太低,這些都屬於自我認知的不清楚,也可以說上學期間時光真的虛度了。那樣,真的就請好好認清自己,若吃不上飯,有沒有老可以啃,那就好好找一份與自己能力匹配的工作吧。

人與人最大的差異,是思維模式,是對生活、對世界、對自己的態度和認知,這些決定了你走去哪裡,走多遠,和誰在一起。你自己的經歷和遭遇,未來和生活,都是自己一磚一瓦蓋起來的,無論好壞,都請接受,並明白一切的現狀都是自己的因,和任何人無關。





李熙靜


這些畢業生應該是高校出來的廢物吧,就如同工廠生產出來的廢品!我鄰居的兒子大學畢業已經三年了還沒找到工作。他是在一所高職院校學計算機硬件的,在學校三年時光裡進教室上課的次數頂多也就兩個月,其餘時間不是泡網吧就是在宿舍睡覺。所以對他所學專業幾乎一無所知。這樣的人好找工作才怪!


用戶3570542898


大學生畢業就是失業說的是那些自己專業水平不夠,眼高手低,覺得專業不對口,就不想去的一類。

曾經我也是畢業就意味著失業的一群人當中的一位,現在想想,當時的自己簡直一無是處,好高鷺遠,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工資低的不願去,工資高的人家不要,自己還很得瑟,覺得自己不比任何人差。結果在無數次碰壁後,才反省自己

畢業就失業是現在大學生的一種普遍心裡,是對自己定位不準,對行業認識不足,對社會經驗不足,對自己認識不夠,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能幹什麼,的一種病態。

本人覺得,在對自己或者本身專業不夠自信的情況下,應該擺正心態,反省自己,不要眼高手低。多求職,在求職中成長,在求職中尋求經驗,在求職中認清自己,方能更好的,更快的融入到社會這所沒有期限的學校中


華子寶兒


一畢業就失業這一現象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常見。但常見非正常。其實,如果這些人能早點做規劃是可以避免的。

職場萌媽認為:大學生一畢業就失業,主要原因有三方面,分別為供需不平衡,行業分化明顯和薪資待遇低於預期。而面對畢業即失業的現象,我們可以通過明確職業規劃,降低預期,提高自己軟實力,提高專業技能等四方面來解決。

接下來我們就用“3W1H”來解析這一社會現象?

一、 為什麼會出現這畢業即失業?

1. 供需不平衡

隨著高校的擴招,現在高校畢業生越來越多。但是,社會能提供的工作崗位並沒有增多。隨著越來越多的畢業就失業的畢業生餘留在社會上,也會與剛畢業的大學生去競爭工作崗位。

在人才供求的這個市場,供給遠遠大於需求。大學生求職競爭激烈,這樣使得用人單位可以挑選最優質,最匹配的人才。

2. 行業分化明顯,導致人才過剩

大家都想選擇所謂“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好行業或者好崗位。在大學專業選擇時,有些專業,大家就趨之若鶩;一些冷門專業卻無人問津。一些好的行業,對於人才的輸出過多,導致很多人無法就業。相對冷專業的行業也招不到合適人選。


3. 薪資待遇低於預期,錯失就業良機

現在大城市的生活壓力大,租房,衣食住行的開支都不小。可用人單位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的薪資又比較低。

有調研顯示:北京高校畢業生的崗位薪酬為7750元,領跑全國;上海則以7624元的平均崗位薪酬排名第二;廣東畢業生崗位薪酬為6854元,排名第三。

排名最靠前的北京也才7750元,更不用說其他二線城市,一般也就5500左右。大學畢業生,尤其是985等院校,認為自己學歷高,能力強。對於工資的預期會比較高,而且寧願不就業,也不願意委屈自己。


不管是社會的原因還是自身的原因,總是有這樣那樣的理由讓我們可能畢業就失業。但是我們需要怎麼樣做,才能做到畢業就找到好工作?

二、 如何避免畢業就失業?

1. 明確職業規劃,過好大學每一天

高中生都有很明確的目標,就是考一個好大學,他們的終點是大學。而很多大學生只把安全畢業當成自己的終點。這個目標顯然是不合理的。

把獲得一份好工作當成你的目標,用大學這四年的時間去完成它。

對於你感興趣的行業,你可以多關注這些行業比較優秀的網頁或者公眾號,瞭解行業發展的動態和趨勢。有利於你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和最感興趣的行業,並以此作為你的職業生涯。同時,這會有利於你在同類面試者中脫穎而出。

2. 多學習一些職場中的通用技能,增強自己的軟實力

大學閒暇的時光比較多,不要浪費了。利用這些時間去學習一些職場的通用技巧。例如,PPT製作,excle使用,寫作能力等。無論你在哪種行業或崗位,你都可以用的到。

如果你是用人單位,有兩名專業能力相當的候選人。但其中,A可以熟練的使用PPT,相信你也會毫不猶豫選擇A。

3. 降低預期,不要眼高手低

工作會伴隨人一生30年乃至更長的時間。初入職場的一兩年,對於你的職業生涯的長短來說真的很短!

如果特別看好的行業或者公司,不要因為薪資低或者工作內容辛苦而拒絕它。初入職場的一兩年對於你的做事能力和行業分析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一份好的職場習慣讓你受益一生。

4. 不要死心眼,死磕專業

有些畢業生在投簡歷,眼睛總是盯著跟專業相關的,或者是以前學姐學長去過的公司。

領英關於職場第一份工作調查顯示,僅有29%的95後畢業生從事著和專業相關的工作。這也就意味著大約71%的人,人生第一份工作和自己大學所學的專業毫無關係。

所以,眼光可以放的更寬一些,盤點一些自己的優勢,看看是否有其他的行業更加適合你。



最後,要做畢業不失業需要你有明確的目標和持續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職場競爭力。不要以為進入大學就萬事大吉,要有危機意識,早點為自己的職場開始鋪路。

喜歡我,就關注我!


職場萌媽yang


一畢業就失業我覺得都是自己作的。

一種原因是因為學歷低或學校不好,畢業後好的用人單位根本不Care你。這怪誰呢?現在好大學這麼多,只要不是你智力問題,你上學時勤奮好學,有個學生的樣子,你會考一個這樣的大學嗎?一畢業就失業的孩子們你們想想有幾個是上學時好好學習的?

第二種是好高騖遠,明明自己還沒幾斤幾兩呢,就這個單位嫌累那個單位嫌遠,這個單位名氣不大哪個單位待遇不高。什麼馬配什麼鞍,一定要正確認識自己,找對定位,從基層幹起,積累經驗,你才能有更好的未來。

第三就是在學校時不好好準備考研,或者準備了確實也沒考上,然後懷揣這考研的夢想因為同學都考研了啊!不考研對不起我自己的夢想啊!非常好!我特別鼓勵本科生要考研,特別是很一般的大學,但是我勸各位同學一定要在學校時抓住這個學習機會,拼了命的準備考研,如果你一旦畢業了,除非你有很好的自律性,那麼你可以暫時不工作準備明年的考研,如果你是你我那種平常的鬥志,那麼一定要先出去工作,因為一旦你離開校園,沒有工作,每天關在屋子裡無所事事,過不了多久你就會煩躁,鬱悶,學不進去又不願意走出來。


熊皓皓滴


此種情況應該指的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有的畢業生一畢業就能拿高薪,有的一畢業就失業,這種情況下分為幾種情況來說明

1.在學校不務正業,天天玩遊戲缺課,這種畢業後基本上沒有什麼能力,一畢業就沒什麼能力面試找工作,自然就找不到工作了

2.專業不好的人,有部分冷門專業受眾比較少,工作崗位比較少,多個人擠一個崗位,所以不容易找工作


繁華過後30


首先說一下這個專業,不是隻有一個學校招收這個專業的學生,全國這麼多大學,每年幾百萬的畢業生(今年就有800萬左右的畢業生)。也許剛進入學校的時候,這個專業非常的吃香,可是等你幾年學了下來發現,一出學校就不好找工作了。而且這個專業的學生特別多,大家都面臨著失業。

這個現在現在太普遍了,有的畢業了沒什麼能力,認為公司給的待遇差了,有的認為地方遠了,有的認為工作辛苦了。殊不知,現在的工作沒有哪一種是既簡單又輕鬆,福利待遇好又離家近的,都是需要你自己在這個社會上去慢慢的提升自己,來讓自己達到理想的生活狀態。

工作有很多,關鍵在於你自己是否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自己的規劃是怎麼樣的!你想要高薪,老闆會認為我給你開這麼高的薪資,你能給公司帶來相匹配的價值嗎?如果你是一位老闆,那麼你會對剛從學校畢業的大學生一來就開很好的待遇嗎!有時候換位思考一下,就能理解了。你有能力,不必在乎前期的幾個月甚至一兩年的時間。當公司看到了你的價值後,升職加薪就很簡單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曾經滄海全是雲


一畢業就失業這個話題,已經討論很久了。個人觀點如下:

1,現在社會風氣比較浮躁,從而引導許多大學生不能正確的評判自己的價值。許多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幻想畢業後能拿高工資,但等到真正的步入社會發現錢真的難掙,落差太大,一時難以接受,故選擇待價而沽的心態。

2,現在大學生在大學中真正踏實學習的少之又少,基礎知識都缺乏,如何有能力和那些公司老闆談高薪的要求。

3,沒有一個很好的心態去接受一個達不到自己要求的工作。其實大學僅是一個新的起點,步入社會更多的是看你的能力,業績。你會學習但不一定會與人溝通,社會也是一所學校,有許多地方需要你我學習。

4,最後勸那些心比天高的大學畢業生一句,你不必看到眼前的利益。應該把眼光放長遠點,規劃一個自己愛好的行業去從事。只要你能堅持一生的去做,一定會有所收穫!



風吟


這個現象其實挺普遍的,看怎麼說🤔

剛報專業的時候,某個專業還很火,等過幾年畢業了可能這個專業就已經很冷或者已經消失了。

剛一畢業幾天失業了,如何看待這些人呢?

我只能說同情。

第一:前人之路,後事之師。如果我們報了一些當下比較火的,小專業,在上學的時候要多關注本行業的動態,看情況不好,趕緊轉專業。

第二:再不好的專業也有混的好的,再好的專業也有混的不好的。有很多事兒,主要還是事在人為。所以當我們橫向50米的時候,縱向10000米,肯定也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第三:活學活用。今天學的是蒸饅頭,但突然饅頭不讓蒸了,我們就需要動腦筋開始鑽研蒸包子。所謂觸類旁通,天無絕人之路。

只要自己腦子夠好使,手夠勤快,就不會受所謂的專業限制。畢業了可能是本專業失業,但其他行業照樣可以開花。


小華公子666


冒昧問題主一句,你大學所學的專業知識工作中能用到的多的嗎?

題主的問題描述可能不是特別準確。並不是不從事與自己大學所學專業不相關的的職業就算失業。怎麼說,題主所說的核物理專業供大於求,但是還有一些專業供不應求。每個專業都能做到供求平衡基本上不可能。

本人畢業於某電力院校,土木工程專業(電廠建築方向)。經過這幾年接觸,我發現從事這個行業的人並不都是土木工程和電力工程專業的,他們有學生物的、哲學的…而且他們專業能力不比土木工程專業的人差,前途也不定就比土木工程專業的人窄。話又說回來,我大學同學也有很多人沒有從事和專業相關工作。

讓自己足夠優秀,優秀到出類拔萃,就算招聘職位少你可以爭取。如果自己不優秀,思維又比較死板,最終結果就是畢業即失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