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沉”在疫線“笑”面疫情

陳嘯是英山縣檢察院的一名幹部,在抗擊疫情期間,他的一天是這樣的。

“沉”在疫线“笑”面疫情

8:00 準時上班,督促門衛開展單位消殺工作,開始一天的工作

8:45 到責任路段入戶,查漏補缺,完善人員信息

11:30 逐一電話回訪80戶返鄉人員身體情況

14:18 開車上街,查看網格內各路段消殺情況,抽查告知書張貼宣傳情況、查看是否有違規開門營業的商店

16:00 統計彙總網格人員摸排、消殺、回訪情況等各類表格,上報

19:30 接通知,網格內有密切接觸者及疑似患者需留觀或居家觀察

20:44 現場向5名群眾下達居家隔離觀察告知書

22:40 與醫護人員一道將3名留觀人員送到縣委黨校留觀點安置完畢

“沉”在疫线“笑”面疫情

以上是陳嘯2月8日一天的工作。翻閱畢昇網格微信工作群記錄, 一天的工作清晰可循。

去年臘月二十九,縣委組織部組織各網格召開疫情防控工作會議,英山縣檢察院是畢昇網格的牽頭單位,負責網格工作的陳嘯隨即投入緊張的防疫工作。

除夕夜,團圓飯,家人圍坐,唯獨缺少了陳嘯。他還在畢昇社區,緊急召集社區工作人員召開防疫工作會議。

第一項緊要任務,就是對網格內居民開展全面的摸排走訪,重點排查返鄉人員信息。

正值假期,到崗人員較少,摸排任務繁重,只有白天入戶,晚上錄信息。責任區內中醫院等幾家單位由於疫情防控需要不能派員入戶,檢察院便主動承擔起其排查任務。

疫情愈發嚴峻,入戶摸排、防疫宣傳、消殺覆蓋、跟蹤回訪、居家隔離、小區封閉……防控舉措一個接著一個,隨之而來的是工作量的劇增。

“一箱泡麵,就是每天的工作餐,有一根火腿腸就算的上是加餐了。”從早到晚,每天加班加點到深夜是常態。

今天,是2020年正月二十一。算一算,在防疫一線,陳嘯已“連軸轉”了23天。

“沉”在疫线“笑”面疫情

疫情發生前,陳嘯被抽調到網格開展創衛工作。創衛中,最難啃的骨頭當屬“拆違徵遷”,哪裡有拆違徵遷現場,哪裡就有陳嘯的身影。

“沉”在疫线“笑”面疫情

疫情發生後,風險最大的莫過於患者的接診轉診和隔離工作,面對危險,他依然衝鋒在前。

1月28日中午12時,網格居民陳某電話稱其母親感覺不適,伴隨嘔吐症狀。陳嘯隨即撥打120併火速趕至現場。經檢測,陳某母親體溫37.4度,屬低熱,陳嘯當即同醫護人員一道將其送至醫院作進一步檢查和隔離觀察。要知道,當時,英山全縣確診病例數尚為0,所有情況都還處在未知中。

2月12日晚9點左右,建材市場處居民段某報告有發熱情況,陳嘯迅速與其電話聯繫,聽出了段某的擔心和猶豫,陳嘯隨即出門。

“我知道你是擔心醫院不安全,其實沒必要。我縣患者並不多,分類管理有序,去醫院能夠得到及時、有效、安全的檢查治療。如果說萬一真要是有什麼問題,你待在家造成家人交叉感染,那才是最危險的。”上門做工作,陳嘯的一席話打消了段某的所有顧慮。

“沉”在疫线“笑”面疫情

陳嘯隨即同120救護車一道將居民段某送至醫院,檢查後,根據醫護建議,段某到集中隔離觀察點接受進一步醫學觀察。

“沉”在疫线“笑”面疫情

隨著疫情的發展,確診病例逐漸增多,疑似患者、密切接觸者也不斷顯現。截至目前,畢昇網格內共有確診患者 4人,集中隔離點觀察26人,封閉居家隔離16人。

轉診的、隔離的,每一個患者,無論白天黑夜,接到通知,陳嘯都是跟醫護人員一道第一時間趕往到場,妥善處置。

也許是當過兵,也許是性格使然,面對疫情,35歲的陳嘯,看起來比一般人多了一份淡定、一份從容。

當問到就不擔心害怕麼?

他笑著回答:“說不害怕是假,哪有真不怕的人!即使真的不怕死,總要想想自己的家人吧!”。

跟許多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一樣,為安全起見,他們都將自己與家庭完全隔離開來。“大年初一,就將老婆孩子送到岳父家了。這陣子家中就我一個人。”陳嘯說。

每天回家,陳嘯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進門前先將身上的衣物脫下來抖一抖,用消毒液噴一噴。

面對疫情,除了奮戰在最前線的醫護人員,還有那麼一群逆行者,走村竄巷摸底排查、挨家挨戶詢問居民身體狀況,他們就是像陳嘯一樣的無數的基層公職人員、社區工作者、志願者。

正是有他們,讓我們相信,冬將盡,春可期。

(實習生:嶽黎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