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吉利造星計劃 對標特斯拉劍指新基建的商業邏輯

吉利造星計劃 對標特斯拉劍指新基建的商業邏輯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孫斌 於建平 北京報道

本週四,5G板塊開盤大漲,再度實證當下市場關注的熱點也從水泥/建材/房地產等老基建概念轉向關注於5G基站、特高壓、城際高鐵快軌、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概念,而企業如何在當前大形勢下踩對腳步,重資國家明確規劃的重大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則決定了多數企業未來競爭力的走向。

需要注意的是,週三,股市創業板指數一度跌了超過2.2%,而且科技股領跌,市場更多的指向,都證明以特斯拉概念為代表的科技類,半導體類板塊在消化獲利盤後出現了調整,但在日韓普遍受到疫情影響的當下,全球半導體行業的重心尤其是車用半導體的供應鏈受阻,這種突然中斷的供應鏈會否成就兩岸半導體制造業,以及當下吉利這類大型民營車企為何投資打造衛星產業鏈,會否帶動包括車用半導體行業及整體車聯網行業的趨勢變革甚至重塑,正成為當下市場面關注的下一輪重點。

看懂吉利的邏輯很重要

對標特斯拉,這是整體汽車行業對李書福真的放衛星產生的普遍感覺。但在拿生於斯長於斯的吉利與外來和尚特斯拉作這輪簡單對比前,有必要先看清楚吉利當下真正希望踩準的步點。

中國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3月4日發佈文章認為,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逐漸得到控制,中國的宏觀政策正在從應對疫情逐步轉向穩增長髮力,而基建投資新領域,基建投資新機制,基建投資新主體,基建投資新區域將成為未來新基建所代表的基本四大特徵。

吉利的此次作出的投資舉措,無論是對宏觀政策研究深度或是與學術語態的適應性上,都是咬合緊密的。

3月3日,吉利衛星項目在臺州開工,這是國內首個脈動式模塊化衛星智能AIT(總裝集成測試)中心,規劃建設衛星研發中心、部組件智造中心、測控中心、雲計算大數據平臺等設施,借鑑汽車行業先進的總裝工藝,打造模塊化、柔性化、智能化製造工廠,可以靈活滿足不同型號規格的衛星總裝與測試。

據瞭解,2020年內,吉利科技集團旗下的浙江時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時空道宇)將首發雙顆低軌衛星,全面展開全球首個低軌導航增強衛星系統的商用驗證。由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書福親自掛帥時空道宇,足以窺見吉利控股對該項目的重視程度。

早在2018年,吉利控股就已經悄然佈局對衛星的研究工作。2018年,吉利控股戰略投資時空道宇,成為中國首家自主研發低軌衛星的汽車企業,覆蓋研發、製造、銷售到商業應用等全產業鏈環節。

需要看清的是,自2018年後,吉利控股旗下的吉利科技集團已在快速拓展高速飛行列車、工業互聯網、5G、V2X、邊緣計算、衛星等領域。李書福在2020年新年致辭中曾提出,“2019年,吉利科技集團各項創新業務初顯成效,科技化和線上化佈局日益壯大,天地一體化立體智慧出行生態穩步推進”。

吉利方面表示,低軌衛星佈局形成後,將提升導航高精度達釐米級,為高級別智能駕駛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務,提升用戶智能出行體驗,不僅有利於自身立體出行佈局,還將與汽車製造、未來出行、大數據等行業深度融合。

車用電容電阻漲價

吉利的實踐體系,希望藉助立體智慧出行生態的大旗,逐步在測控、無人駕駛數據、V2X車聯應用等方向逐步發力,而決定吉利能夠站高看遠的起點,一方面得益於吉利在轉型期中嗅到的宏觀面機遇,另一方面也同樣來自於一家精耕汽車製造多年的企業對生產運轉模型的行業積累。

包括吉利在內的多數汽車製造業OEM,透過當下特斯拉概念所引發的半導體行業關注熱找線索,都能足夠看清當下汽車製造業在全球供應鏈中究竟遇到了什麼問題。

受疫情導致的供應鏈影響,臺灣第一大無源元件供貨商、也是全球最大的專業電容器製造廠商國巨在先前大幅調升積層陶瓷電容產品(MLCC)報價、漲幅達五成之後,近期再針對芯片電阻產品(R-Chip)漲價七至八成,3月起生效,不僅漲價幅度遠高於MLCC,也比原先預期漲約五成還高。

日本村田電容中國供應商2019年年底的一份報價顯示,單個MLCC半導體的價格約為0.1元,據此計算,一輛電動汽車在MLCC上的成本約為1600元左右。漲價只是會增加整車製造的成本,但更重要的是,受疫情影響,很有可能導致這一關鍵元件斷供,這將直接影響電動汽車的研發與生產。

上游供應商國巨此番漲價主因是電阻自2019年年底開始供給已經出現缺口,發展至當下,電阻庫存可供週轉天數已經下降至30天以下,僅正常庫存的一半。

據《華夏時報》從蘇州方面電阻供應商處瞭解,目前國巨電阻庫存下降一方面是緣於國巨在國內的上游客戶在疫情復工後擔心後續需求升溫時,可能會產生缺料危機,因此仍積極追料、啟動庫存回補,使得電阻需求一路攀升;另一方面疫情使得國巨在蘇州開設的工廠生產受阻。目前,國巨電阻月產能約1200億顆,蘇州廠佔集團總產能七成,但截至記者發稿前,該集團蘇州工廠產能尚在恢復之中。

功率半導體與晶圓為何趨熱

除車用電容電阻外,高性能硅晶圓也是納米級尖端半導體芯片製造中,不可或缺的零部件。新能源汽車用 IGBT 模塊,同樣也是新能源汽車電機控制系統中負責能源轉換與傳輸的核心功率半導體器件,能夠提高電機用電效率。

據《華夏時報》瞭解,對岸的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日前已完成5納米晶圓代工到後段封裝測試的一條龍製程,並確保2020年成為全球唯一量產5納米的半導體廠。

據全球市場調查企業IC Insight發佈的全球半導體晶圓產能佔比分佈相關統計,臺灣以21.8%的佔比位居全球首位,韓國以與臺灣地區相差0.5個百分點的微小差距位居第二,佔21.3%,其後依次為日本(16.8%)、北美(12.8%)、中國大陸(12.5%)、歐洲(6.0%)、新加坡(8.7%)、以色列(8.7%)、馬來西亞(8.7%)。

而除晶圓外的另一個功率半導體板塊,則長期是德日美科技公司的天下,以本週國內股市的一支網紅股舉例,直到記者發稿時止,已經連續21個一字漲停的斯達半導,再度被巨量買單封死漲停。以3月4日的收盤價計算,斯達半導中一簽獲利超過12.31萬元。

據斯達半導的招股書披露,在2018年IGBT模塊供應商全球市場份額排名中,公司排名第八位,但是,目前斯達半導在全球市場份額也僅有2.2%,佔比仍非常低,接近 70%的IGBT市場份額仍被英飛凌、三菱等歐洲、日本公司所掌握。

以上事實,都是眾多有志於發力“新四化”的車企,在2019-2020年度中所經歷的陣痛和即將面臨的供應鏈實際問題,包括吉利/特斯拉等等車企在內,目前並不能完全跳脫開這個供應鏈規則,但需要認清的是,以吉利為代表的車企,正試圖以國內新基建的起點為圓心,儘可能把握製造業對標和超越的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