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豐潤區燕山路街道辦事處蔡玉仙--防疫路上搖旗吶喊的“宣傳員”

蔡玉仙,現任街道宣傳辦主任、文化站站長。她是一名80後宣傳信息員,從事宣傳工作4年多。疫情發生後,她積極主動投身到這場疫情防控戰鬥中,為防疫工作搖旗吶喊。她主要負責疫情防控宣傳,蒐集、撰寫、推廣街道和14個社區防疫一線的新聞、典型,作為一名宣傳工作者,真正把防疫工作宣傳到社區每位居民,讓感人的故事在每個人心中傳頌。

廣泛宣傳,做防疫工作的“小喇叭”

丰润区燕山路街道办事处蔡玉仙--防疫路上摇旗呐喊的“宣传员”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作為街道的一名宣傳工作者,如何迅速地將疫情防控知識傳播至家家戶戶,是她最著急的事。“大哥,防疫明白紙內容沒問題了,趕緊印出來啊,我們要儘快發到社區。”她第一時間聯繫廣告公司,製作公告、倡議書、明白紙等宣傳資料,全部發至社區,在各社區顯要位置、各樓門口張貼公告,發給每家每戶一張倡議書和明白紙,使轄區的居民儘快瞭解疫情的嚴重後果,明白疫情防控知識,做好自我保護。街道主路上的宣傳氛圍不夠濃厚,2月24日她帶領兩名同志利用一整天,走遍轄區各個路口,在顯要位置懸掛了100多張宣傳條幅,等深夜到家時她手腳冰涼,凍得直髮抖。

她第一時間為社區配備了廣播音響、小喇叭,每天不間斷在小區內播放,使疫情防控宣傳聲音響徹社區每個角落。此外她還經常到各社區一線進行宣傳,“大叔,您出來怎麼不戴口罩啊,您得保護好自己,也是保護大家,沒打緊事快回去吧”,“大姐,看出入證上登記的,你昨天出去一趟了,今天不能再出去了,2天只能出去一次”,“大哥,現在出入社區登記可以掃二維碼登記,又快又避免交叉感染,你掃這兒登記一下”……面對居民,她總是不厭其煩宣傳勸導,耐心細緻的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引導居民正確對待疫情,落實好安全防護措施。為了工作,她不是在去給社區發放宣傳單的路上,就是在社區卡口執勤宣講防疫政策;不是在逐路段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安裝懸掛條幅,就是在小區勸導不戴口罩,遣散聚集人群;不是連夜聯繫廣告公司,敲定宣傳冊、宣傳展板的內容,就是在用網絡視頻、手機微信發送防疫信息……在防疫工作宣傳中,她一直在馬不停蹄的忙碌著,就像宣傳的“小喇叭”,走到哪裡就把防疫知識宣傳到哪裡。

譜寫讚歌,做一線防疫英雄的傳頌者

丰润区燕山路街道办事处蔡玉仙--防疫路上摇旗呐喊的“宣传员”

從大年初一開始,她從沒休息過一天,除做好宣傳工作外,她白天尋找典型人、典型事兒,一個人、一輛車,無論寒風雨雪,她都奔走在大街小巷、居民樓棟、各檢測卡點、社區居委會的路上,人物採訪、瞭解情況、照片採集,晚上還要回辦公室想標題、忙編輯、校稿件,精心排版、反覆推敲,直到自己滿意為止。從應急分隊到物資保障組,從社區書記到社區幹部,從公益崗到先進黨員,從樓門長到志願者,只要在防控一線工作崗位,人物突出、有特色她都要詳細詢問、認真拍照、撰寫事蹟,每天在街道微信公眾號中推出,從大年初一到現在,微信公眾號已經宣傳疫情防控事蹟155篇,其中被省級以上媒體採用6篇,市級媒體採用8篇,區級媒體刊發25篇。讓街道、各社區疫情防控期間的典型事蹟家喻戶曉,讓防疫一線中湧現出的動人故事廣泛傳揚。疫情防控是一場人民的戰爭,戰“疫”沒有旁觀者,也沒有局外人。各界人士來街道捐贈物資拍照的是她;接送電視臺記者的也是她;跟隨拍攝人物、事件的還是她。2月14日上午,新城社區聯合北購共同舉辦的“北購生活必須品進社區”活動,早早地就接上記者到社區拍攝場景,去北購蔬菜倉儲室拍攝捆綁、運送蔬菜畫面,再返回新城社區拍攝居民到便民服務點買日常用品等畫面,指針慢慢轉過12點,她又馬不停蹄地送記者回電視臺。一幕幕精彩的瞬間,一張張令人感動的照片,都凝結著她的辛勤付出和責任擔當。

甘於奉獻,做一名出色的“宣傳員”

丰润区燕山路街道办事处蔡玉仙--防疫路上摇旗呐喊的“宣传员”

她愛崗敬業、默默奉獻,經常為了趕稿件加班到深夜。正月初十晚上,因為各社區的先進典型較多,她連續幾個小時坐在電腦前撰寫白天採到的事蹟,後又跟同事趕做微信公眾號,沒顧得上吃一口飯,喝一口水,連續奮戰了9個小時,終於趕在深夜12點前發出了當天的公眾號。當她伴著夜幕趕回家,看到年幼的兒子搖著爸爸不睡覺,哭鬧著找媽媽時,她的鼻子一酸,眼淚禁不住流了下來,她抱起兒子,將他摟在懷裡,一個多月來她早出晚歸,把年僅3歲的兒子託付給婆婆照顧,幾乎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她感到深深的愧疚。 “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誰都不能置身事外,作為一名宣傳員,我要及時報送精準的信息,撰寫出更多有溫度的稿件,講述每一個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鮮活故事,記錄每一個感人的瞬間,把共克時艱、勇於拼搏、戰勝疫情的堅定信心,傳遞給每一位防控一線工作者!”蔡玉仙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