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天下父母心都為了子女好,過分的溺愛對於子女以後影響有多少?

發現周邊有趣的事情


過份的溺愛會產生媽寶男,產生我爸是李剛等的現象。溺愛就是害。愛也是有尺度的,萬事萬物超過了應有的尺度都是害。


臣木水


天下父母心都是為了子女好,但是溺愛給孩子將來帶來的影響除百害無一利。舉個實例來說一下:我有個朋友,今年六十多歲了,生有一兒一女。象現在的家庭,如果父母兒女擰成一股繩,應該日子過的舒舒服服。就因為以前太溺愛孩子們了,女兒初中沒上到頭不上了,老大是男孩,也是上了個初中沒畢業。平時家裡的錢也守不住,只要孩子見到錢就俏無聲息的拿走了。為這事我朋友找我讓勸勸兩個孩子,我勸後倒是真安靜了好長時間。孩子沒有壞孩子,只是父母們有時溺愛慣了,讓孩子養成了不可改變的壞習慣。為家務事我曾勸過幾次,勸一次好幾天。現在也不再勸了,勸也沒用了。現在女兒嫁到了外地,一年回來一次半次,兒子和一女的在一塊生了個姑娘,沒結婚現在女的也不知去向。現在剩父母打工照顧家裡一切,電費,孫女學費,一切生活費等等。孩子天天只會喝酒,見酒就醉。父子見面如仇人,我最常和朋友說的一句話:你家孩子是親生的,別人家孩子都不是。雖說孩子現在沒觸及法律,但過分溺愛的孩子終不成大器。


光信善待家人


溺愛是一種直接摧殘孩子身心健康的愛,這種溺愛一旦形成,對孩子的影響將非常嚴重。在每個家庭裡,或多或少都存在溺愛孩子,畢竟這是自己的孩子,適當的愛是保護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但是過分溺愛就是直接害了孩子,後果無法想象。

小時候生活散漫,無規律。導致長大後沒有主見,缺乏上進心、不上進,沒有時間觀念。

學習某項特長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想放棄,家長不去鼓勵堅持,反而隨孩子輕易放棄。導致長大後遇到困難選擇逃避,遇到挫折無所適從,承受不了任何壓力。

家長大包大攬包辦代替,不捨得孩子做家務。導致長大後生活邋遢,依賴他人,生活獨立性差。

害怕孩子哭鬧,過於遷就孩子。最終養成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熊孩子”,未來毀掉的不只是自己的孩子還有別人的家庭。

孩子有缺點,父母不去改變,管束,任其發展。比如不尊重人。逐漸的,父母會對孩子越來越沒有約束力,長大後首先也會不尊重父母,不會成為孝順的孩子,對他人更是蠻橫無理。

父母之愛子,為之計深遠。寵愛嬌慣孩子實際是父母在教育上的一種偷懶。孩子在某種意識行為開始建立的時候,一定會給爸爸媽媽信號。而把握住孩子的每個關鍵期則極為重要,比如孩子開始自己抓食物的時候,不要因為怕髒和清理的麻煩去阻止孩子自己吃飯。錯過這個階段,他會變得依賴家長。當孩子說,我能行,自己來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因為孩子動作慢而阻止孩子。

被溺愛的孩子會變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被溺愛的孩子會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被溺愛的孩子不懂得珍惜,毫無吃苦的精神

只有“下狠手“去教育孩子,做一個有原則和底線的父母才能給與孩子去尋找和創造幸福的能力!






情感小老虎


要說這社會上誰對自己好,不用說肯定是父母;每個子女都是父母心頭肉,豈會對自己孩子不好呢,但凡事有度,過分溺愛孩子是在害孩子一生成長,催使他們成為“媽寶”男女,這就得不償失了。

溺愛孩子會嚴重影響他(她)們人生路的每個階段的成長

在童年時代由於孩子認知不足,都是活在他們自己想象裡,隨意隨為,往往由於過分溺愛使孩子很難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他們要什麼就一定要得到什麼,反正知道會給,嚐到甜頭後,這個錯誤信號就讓孩子認為他做什麼都對,別人都要聽他的,從而導致小孩很難聽別人意見,從小就養成以自我為心,自私自利的不良習慣。

青少年時代也就是中學階段,是人一生的重要階段,性格,習慣,作風會在這階段結束時基夲定型,想改變都難。但溺愛孩子的父母往往忽略了這個重要節點。主要表現如下:

不讓孩子沾半點家務活;結果導致動手能力差,長大做什麼都礙手礙腳,極度尷尬。

不讓孩子身上缺錢;結果導致花錢大手大腳習慣。

學習好壞順其自然;結果導致長大有成就的很少,大多成為平庸之人:

正因為有了小時的以自我為中心,青少年的各種不作為,導致他們成人後很多後遺症凸顯,造就一個個巨嬰,一個個媽寶男女,到時後悔都來不及。讓我們也看看到底影響有多大:

婚內讓另一半“當媽”,苦不堪言;他(她)們婚前都是媽媽打理一切吃穿住行等一切事務,自我生存力低下,所以只有極度依賴另一半。

常常沒錢花,習慣大手用錢;知道父母錢好拿,向父母伸手,把父母當搖錢樹,一但父母被掏空,就不知怎麼辦,導致最後債臺高築。

沒主見,沒思想,什麼都是“我媽說”;有個有錢爹媽還好點,相反,他們很難突破自己,賺更多錢猶如一句空話,註定受窮一輩子。

自我為中心慣了,變得夲事不大,脾氣大;家庭經常吵吵鬧鬧,沒半點幸福所言。

社會圈子弱;因為他(她)們發現不了別人優點,一輩子生活在自我中,很容易被孤立,排擠,別人不欠你什麼,也就容不得你從小養成的任性。

總之,我真心希望全天下父母對孩子疼愛之心要有度,溺愛之心不可有。


彩雲飄飄在藍天


不可否認,為人父母都希望能給自己的孩子最好的,也希望他們今後能在人生的路途上一帆風順。愛則生亂,總有一部分父母會對孩子過度的溺愛,一直順從孩子的想法意見,由著他亂來,認為這是對他好。殊不知,這會對孩子以後的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

首先過度溺愛孩子不利於孩子性格的養成。過度的溺愛孩子會造成孩子懦弱、自私自利和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他認為所有人都要讓著他,都要聽他的,稍有不順從他的心意,他便會大哭大鬧,認為全世界都要拋棄他了。

其次過度的溺愛不利於孩子三觀的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觀是否正確關係到一個人今後的發展。不論在哪個成長階段,過度的溺愛都會給孩子不好的影響,這樣的孩子也很難融入集體,進而失去與同年齡段的孩子正常交流相處的機會,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髮展。

最後,過度溺愛孩子會導致孩子自身能力低下,不知感恩。本來自己可以做到的一些事情,父母非要幫助孩子造成,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覺得這一切理所應當,也就不知道體諒父母的辛苦了。

“慣子如殺子”,過度溺愛孩子可能會葬送孩子的一生。這個問題真的挺嚴重的,希望您能重視起來,父母愛孩子固然沒有錯,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以及適度,對雙方和家庭都好。


沒心沒肺小胖砸


所有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子女教育確實是一門大學問。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成人後,能有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能受人尊敬,能孝敬老人,事業有成,家庭美滿等。

而一味的溺愛孩子,會有什麼後果呢?!

首先說後果相當嚴重。

先看溺愛的主要表現:

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他(她)什麼。

從來不給孩子講道理。

總是把最好的給他(她)。

家庭中,完全以孩子為中心。

怕孩子吃苦、受累。

孩子犯錯不會及時指正、批評。

等等。

這種溺愛環境下教育出來的孩子,一個個的全都表現的自私、任性、不講道理、不知道感恩、不懂得珍惜、沒有禮貌、逃避責任、怕吃苦等,孩子的價值觀扭曲了,完全以自我為中心,稍不合適,就大發脾氣,這就是家裡的土皇帝。

你不給孩子講道理,孩子就不明白道理,什麼事都以為是理所當然,你把好吃的都給孩子吃,孩子以為本來就該這樣,一點都不懂得感恩,其實應該告訴孩子,好的東西,家裡所有人都可以吃,尤其是老人,更應該先吃,之所以讓給你吃,你應該懂得感恩,任何事都是要講道理的,而不是理所當然的;如果你教育孩子要尊老,並做給他(她)看,孩子自然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會跟著做。

一個自私,任性,沒禮貌,不講道理的孩子,能被社會認同嗎?往小了說,孩子長大會失去鬥志,一味啃老,他(她)還認為是理所當然,往大了說,這孩子已經被社會邊緣化了,價值觀錯位了,註定輸得很慘,這是很可悲的。

溺子如殺子,慈母多敗兒。

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問題很嚴重,後果很可怕,有因必有果,當結果呈現出來你不一定消受的起。


泰安卡與機


可憐天下父母心,這是人之常情。天下沒有不愛子女的父母,都想自己的子女成龍成鳳,心情可以理解,但過分的溺愛,是一種失去理智的愛,是畸形的愛。

過分的對子女的溺愛的危害性:長大後,他不能適應社會,不能融入社會。處處以自我為中心,不能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老子天下第一。態度蠻橫,無理取鬧。對家庭,對社會百害而無一利。

教育子女重在身傳言教,愛子女沒錯,但一定要把握好度。有的父母親,自己省吃儉用,對自己近於苛刻,甚至是殘忍。而對子女是有求必應,含在嘴裡怕化了,摟在懷裡怕冷了。只要子女有要求,就是天上的星星也要摘下來。使子女變為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白眼狼。見此情形,真想大吼一聲:你們無怨無仇,你競無休無止的害自己的子女,是何居心!

毀掉一個人的最好方法就是:給他個舒適的環境,滿足他的任何要求,讓他過上驕奢淫逸的生活,這個人不廢也玩完了。因為父母親終究是要走的,待你走後,他只要步入社會,不是他想象的樣子,他不罵你才怪。


雲淡風輕1658


父母過分溺愛孩子,但是社會不會,父母有一天會老去,離我們而去,每個人都得有自己獨立面對社會的一天,象某知名歌唱家就是過分溺愛孩子,讓孩子最後進了監獄,浪費大好前程。所以真正對孩子好的父母,應該教會孩子如何面對社會,怎麼能在複雜的社會中能自己生存,養活自己,培養孩子能自己立足社會,自己能獨立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這樣即使有一天父母不在了,父母也會放心,因為他們知道,即使有一天他們不能再陪在孩子身邊,孩子也能靠自己的能力,活得很好。



何伊庭


結婚成家,生兒育女是人生最重要的一環,也是人人都必須經歷的。孩子是祖國未來,家庭的希望,父母生命的延續。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培養教育好孩子是項艱苦細緻而又需要科學漫長的工作,是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



教育孩子要從小就應給他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導向,三觀正確,根正苗紅,滿足物質生活的同時,還應注入真善美,正能量的精神食稂,培養吃苦耐勞,自力更生,勇於擔當的精神,長大以後才能成為有用之才,才能成為父母的驕傲。如果缺乏正確的教育,過於溺愛,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象“太上皇”一樣伺候,舉得高了怕嚇著,含著嘴裡怕化了,就象溫室裡的花草一樣小心呵護,要什麼給什麼,恨不能把天上的星摘下來給他,孩子如果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長大,他就會缺乏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吃不了苦,受不了屈,一遇到點困難挫折,就會退縮,就被嚇倒,有的還會因為缺乏教養而誤入歧途,不能自拔,遺憾終生。

養子不教父之過,望子成龍父母求,子不成龍反成蟲,父母是孩子認識世界,獲取知識的第一所學校,無論父母有多大的成就,孩子的教育失敗,也將意味著整個人生的失敗。

溺愛如殺子,後果很嚴重,我們做父母的都應當時刻牢記,用正確的方式方法,科學的培養教育孩子,切不可過於溺愛,鑄成大錯,後悔莫及。


向友5


在我這一代時期,貧窮落後,從小六七歲就幹活,沒人寵你,甚至到七八歲才上小學,條件不好的連小學沒上過,飯到不了口日子就過來著,那一代時期的孩子都成了父母的勞動力。現在呢!九年後和零年後孩子能什麼,生存能力差多少,玩手機父母還不敢說,整天上網,簡單的家務事也不做,就是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像這樣成長,遲早對社會失去應有的生存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