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一個班52人,近20個不交作業,兩個上學就睡覺,我快退休了,要不要管管這些孩子?

用戶2759659934291


一個班40%的人不學習,老師就應該負一定責任了。

首先,教不嚴師之惰,作為老師必須敢管、善管學生

一個班這麼多學生不學習,不可能這些學生都是冥頑不化的孩子,家長也不可能都是難纏的主,肯定是班風問題了。作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必須善於從思想教育入手,敢於從制度管理入手,儘可能地挽救孩子們。如果放任自流,不僅會害了這些孩子,也會影響到其他孩子,甚至會有越拉越多的孩子加入到這個不學無術的隊伍中來。如果因此出了問題或者學校責怪下來,老師難辭其咎。

其次,當前教師在管教學生方面處於一定劣勢,有時候也得明哲保身

不可否認,由於禁止體罰和變相體罰,缺乏相應的管理學生的懲戒制度,更缺乏保護教師的法規制度,導致學生越來越難管,甚至一些學生抗拒管理、打罵老師。老師體罰學生是大事,學生打罵老師往往沒有事。這些例子比比皆是,如周安員事件、楊守梅事件,都會讓一些老師寒心。對此,大部分老師不得不明哲保身,管不了的學生就不再強管。


第三,既然您快退休了,建議既得重視晚節,也得注意平穩著陸

您既然這時候提出這個問題,可見您以前應該是一位認真負責的老師,只是擔心怕給退休惹事而糾結。我建議,正因為您要退休了,要保住晚節,繼續盡心盡責管教學生。育人是件良心活,相信您的認真管教會開花結果的。同時,也希望您管教學生注意方式方法,嚴而有度,寬而有界,也別招惹麻煩。

結束語

所幸,整治“校鬧”、維護校園安寧已順應民意地“入刑”。 2019年8月,《教育部等五部門關於完善安全事故處理機制維護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的意見》發佈。 侵害教師合法權益的要追究法律責任,情節嚴重的要追究刑事責任。同時,2019年《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發佈。根據《徵求意見稿》,教師可以對學生實施一般懲戒、較重懲戒、嚴重懲戒和強制措施。相信即將出臺的規則能成為教育事業發展的有力助手,賦予教師合理懲戒權,真正樹立教育者應有的權威,同時也能約束學生遵規守紀。

※分享科學教子方法,觀摩優質教育案例,解決家庭教育困惑;關注教育事業和教師職業發展----【教育心理專報】與您同在!※




教育心理專報


那麼多人不交作業,還有睡覺的,當然要管了。

別管班主任或別的老師管不管,您作為一個老教師,應該給他們做出榜樣,就是告訴他們,我快退休了,我幹一天,努力搞好教學,管好學生就是我的職責,在其位謀其政,要對得起這份工資,對得起良心。

我女兒上小學二年級,一年級時的數學老師木老師就是馬上要退休的,雖然生活老師曾誇她教得多好多好,但我真的沒感覺到,要不我女兒怎麼會不聽課,我女兒可是一個人見人愛的聽話的孩子啊。

女兒那時也有不交作業的情況,居然那老師一點反饋都沒有,應該是習以為常了吧。大概覺得自己吃的鹽比別人吃的米都多,什麼事都能淡然處之了吧。我女兒連續兩學期成績低於平均分,沒少讓我爆發。

看人家現在這位劉老師,一聲令下,誰敢不聽,成績哇哇地上,我女兒上學期基本擺脫了數學後進的帽子,得了滿分,還是三好學生。縱然女兒再說她脾氣大,我對她只有親切與感激,最近在線上課,我跟著女兒聽,感覺講得很好,重點突出。

人家固然笑容不多,可數學本身就不是嘻嘻哈哈的學科,劉老師的作業孩子們沒人敢不交,而且得按時交,今晚我就覺得作業提交晚了,人家那是秒批,一下就指出了錯誤,我和女兒既惋惜,又服氣,還愉快。

有了她的帶動,班主任也硬氣起來了,精神頭也上來了。去年跟了那位一年都沒舒展開,剛畢業自己不知怎麼幹。現在好,兩人一個賽一個地帶著孩子們向前衝,自己都誇自己班的孩子愛學習,而且是發自內心地熱愛。

木老師的退休改變了班裡的風水,班裡的頹然一去不返。也以此激勵老教師們,站好最後一班崗,別讓後來者任意評說。

關注👉牽蝸牛散步的女神醫,讓我們一起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牽蝸牛散步的女神醫


應該管,因為你是老師。前幾年我也接手過一個班,全班四十五人,考試及格的才有十幾人,儘管這樣,但我沒有放棄,平時上課我關注他們每一個人,看看他們都有哪些知道盲點,課前找他們談心,課後幫他們補課,期中考試不負我望,全班及格三十八個,孩子們開心了自信了,並且變得愛學習了!



初心1392026


我當年是學霸,教語文是一位50多歲的老教師,一上他的課,聽著聽著我就打瞌睡,就算使勁睜著眼皮,還是禁不住會睡意朦朧。後來的結果是,語文成績大幅下降,從90多分,到80多,再到60多,最後是50多。

實話實說,學生不喜歡太老的老師。


百姓生活蒸蒸日上


這位老師你好!你這個問題我就想問你一句,你的職業道德呢?這和你是不是鄉村教師沒有關係吧,還有就是你教書41年了,你這樣的心態毀了多少孩子啊!

臨近退休了卻接手這個“爛”班,我想問你什麼爛班啊!

晚節不保,你這樣的心態還有晚節嗎?天下的老師都是你這樣的心態,國家還有未來嗎?

“不管吧,心裡又著實過意不去”最後這一句說明你還是一位老師。

老師的職責

首先是育人,先成人,後成才。為人師表,答疑解惑,則為老師,老師是稱為傳授知識的人。

這位老師你的做人,合格嗎?你這個問題和在路邊倒下的老人我們要不要扶是一樣的,你認為呢。

送你一句話: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卓越家風家教


我也是明年就退了,可擔任著重要學科,為了孩子不在我這一環上丟掉前途,我是好話賴話說遍,一輩子的經驗用遍,可收效實在了了,該玩的還在玩,我天天急火攻心,還在繼續嘗試各種辦法。前天遞交評正高條件,除了年限最長35,其餘加分項都是0,看得出分管校長的鄙夷神情,可我不看不起自己,因為我是用德在完成自己工作一輩子的句號,我在向他們證明,有比分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做人的為師的大德!


馬到成功74634801


說實話,你就別管了,你顧慮的那些事,根本不是事。

俺是農村的學生。俺告訴你實話。你要是想管俺們,俺們就給你自行車放氣,在背後拿磚頭投你,往你家院裡扔屎。投磚頭打爛你家玻璃…………。

俺們說到做到,咱們走著瞧瞧。今天先給你個警告。

中午這位快退休的老,沒有騎著自行車,而是推著回了家,聽說是胎破了!


一杯仙


一個班級52人,有近20個學生不交作業,兩個學生上課就睡覺,在我看來,這是一個不差的班級,才只有這麼幾個學生不交作業,上課睡覺的人數也很少。如果和我當地農村學校比起來是很好的班級。不過,什麼山唱什麼歌,我不知道你學校總體水平是怎麼樣?

你可以調查看看,別的學科老師上課的時候情況是這樣還是沒有這樣糟糕?

如果總體上就是這樣,那麼,你是沒辦法很大程度改變這個班級的狀況,當然,這不是說你啥辦法都沒有了。但是你不能寄託很大的希望。你可以針對這兩個問題去探討是什麼原因,到底班上學生不做作業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各種原因具體都是什麼人,然後再找出幾種適合你班級的辦法,如果不能徹底改變(基本上不可能徹底改變),那麼,有所緩解就是進步。

如果是大部分科任老師上的課很少出現這樣現象,那可能性比較大是你的原因。

根據我對老教師的理解,你問:要不要管管他們。實際上說的應該是,我嘗試了一些辦法,我是沒辦法改變他們(否則你也不會問這個問題)。所以,我猜過去很可能你至少意識到學生目前這個狀況你是有一定的責任,只是你有些力不從心。

你覺得力不從心可能和你的目標設置是有關係的,一個很爛的班級,老師要根據現實來制定目標,比如說有的學生只要不出事情混到畢業就可以,有的學生可以學到及格,有的可能是比及格多一些,但總體上這樣的班級的學生,老師要給予更多的關愛,他們內心實際上很擔心老師把他們給拋棄掉,所以,不斷地肯定他們,不斷地點出這個班級的長處,學生的信心會慢慢回來。

因此,我建議,你先把你的看班級的視角換一下,比如說,你看到這個班級還有三十多個學生還做作業,整個班級只有兩個學生睡覺。這樣是不是你會看到更多的希望會更舒服一些呢?

也許,以後能記起你這個老師的不是你過去教的好的班級的好學生,而是舅舅不疼,姥姥不愛,只有你愛著的讓人絕望的學生。


門前海藍藍


老師,你需要改了,與時俱進才能教的更好,雖然要退休 但是這句話什麼意思:蠟燭成灰淚、、、

52人,將近20人不教作業,2個睡覺。請問是學生問題嗎?

我個人覺得不是,我覺得要反思一下?

為什麼?

請問授課方式是否順應潮流,現在是AI時代,所有的孩子知識面來的太快,就算在農村也是一樣,因為智能手機沒有區域界限。

孩子不聽課難道是孩子的問題嗎,他們對未知世界是非常渴望的,只是我們在授課中是否讓孩子能不能和我們老師同頻,我有2位老師,講的內容是一樣的,可是其中一位老師的課程呆板沒有【味道】,每節課都是死氣沉沉的照本宣科,同學們聽他的課程就是打瞌睡。另外一位老師互動很強,每節課都能讓同學們聽的津津有味。

所以,不同時代需要不同的知識才能讓孩子有強有力的學習力。

如果還用幾十年前的課本教現在的孩子,那是倒退了,如果還用幾十年前的方法教育孩子,那現在人不要使用手機。因此錯不在學生,而是老師滿意與時俱進


聖澤蘇浩


真搞笑,你快退休了就可以不講職業操守了?站好最後一班崗沒聽過麼。

我們孩子的政治老師就是一個快退休的,這一年的政治學習別提多糟心了,其中六十幾分。給我急得啊。我們孩子屬於學霸級的不用我怎麼管都是前五名的成績。但就因為這個政治快退休的老師不負責,我天天在家給她輔導,還得買練習冊指導。若不是這快退休的老師不負責任家長哪會如此辛苦。最關鍵的是我們家長教育指導半天也沒有你作為老師來的更專業吧!

既然選擇教書育人,要想想肩膀擔負的責任,這都是國家未來的希望。這一年半載於你可能就是快退休了可是於這些孩子們可能養成一輩子的壞習慣,可能改變了一輩子的命運。

請尊重你自己和你的職業。謝謝您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