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蘇聯建造了兩艘8萬噸級的航母,最後為何要拆毀?

丿ZouJunWei丶


這兩艘不幸被拆毀的航母型號為1143.7型航空母艦,是當初蘇聯還未解體時計劃建造的,屬於第一代核動力潛艇的範疇,只是很可惜,這兩艘航母是在1988年才開始建造,而蘇聯在1991年的12月25號卻宣佈瞭解體。

當時,這兩艘航母是在烏克蘭的黑海尼古拉耶夫造船廠進行建造的,在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實在沒有經濟能力能夠支撐這兩艘航母的製造,另外,因為蘇聯解體,烏克蘭的整體經濟也受到了影響,所以,這兩艘航母只能夠很無奈的在還沒有完工的時候就被當成廢鋼鐵進行了出售。

要說起這兩艘航母的悲慘命運,其實可以追溯到美蘇對峙的時期,當時的美國和蘇聯都是世界上的超級大國,但是美國的海軍部隊十分的強大,特別是當時的美國已經擁有了核能航母,因此蘇聯自然而然的不願意讓自己落後於人,更何況,這個人還是自己的競爭對手。

於是,蘇聯也著手於航母的建造,也就是1143.7型航空母艦了,這艘航母在設計時就計劃要搭載近70架的飛機,其中包括戰鬥機、預警機、反潛機等並且還會配備遠程反艦導彈等在當時十分先進的武器。

但是,強大的武器需要強有力的政治和經濟條件作為支撐,如果以蘇聯全盛時的條件而言,建造這兩艘航母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很無奈的是,當時的蘇聯已經開始走向衰落,更是於1991年年底,宣佈瞭解體。

當時,這兩艘航母的建造只不過才達到30%,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沒有足夠的財力對建造這兩個龐然大物進行支持,所以,蘇聯的航母建造計劃就只能夠隨著蘇聯的解體而“流產”了。


利刃號


蘇聯整個時期內並沒有任何戰鬥力強悍的航母,題主應該說的是“烏里楊諾夫斯克號航空母艦”,這艘8萬噸的核動力航母開始向著美國航母思路做出轉變,但是很不幸直到蘇聯解體也沒有建造完成,這兩艘建造的蘇聯最強航母進度快的一艘才完成40%,另一艘還在才剛開始鋪設龍骨。

先來捋捋蘇聯時期的航母,在62年古巴危機吃大虧後,蘇聯意識到沒有航母就沒有遠洋作戰能力,於是航母立馬被提上了日程,並在60年代末就生產了2艘莫斯科級,這個航母只有2萬噸,其實也就是直升機航母,之後再70年代蘇聯又發展了4萬噸的基輔級,一共生產了4艘,可以搭載雅克38戰鬥機(坑爹貨),到了80年代蘇聯則發展了6萬噸級的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直到蘇聯解體前庫茲涅佐夫號剛服役就被葉利欽敏銳的騙到了俄羅斯,至今還在俄羅斯服役,這艘能夠搭載24架蘇33的俄羅斯航母戰鬥力還可以,另外一艘也就是如今在中國服役的遼寧號。

但是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戰鬥力和美國航母還有較大的差距,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蘇聯設計了自己的第四代8萬噸級航母“烏里揚諾夫級”,這是蘇聯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也是蘇聯第一艘採用蒸汽彈射+滑躍起飛組合的航母,能夠搭載40多架蘇33戰鬥機和蘇25強擊機,如果服役確實稱得上戰鬥力強悍的蘇聯航母。蘇聯計劃建造4艘,第一艘在1988年開始建造,直到蘇聯解體後烏克蘭、俄羅斯經費不足只能放棄,1991年11月完工約40%,第二艘則剛開始鋪設龍骨!

烏里楊諾夫斯克號航空母艦是蘇聯當時建造的最為先進的核動力號航空母艦,美國擔心這樣的國之重器一旦讓俄羅斯緩過來,再次建造完工或者被其他國家比如中國給買了去,豈不是大麻煩,於是在蘇聯解體後美國設計了一個連環套,沒用一兵一卒就給拆解了,搞得烏克蘭簡直是欲哭無淚!

美國設的套是先讓找了一家挪威的海運公司來尼古拉耶夫造船廠訂購6艘大型上傳,給了豐厚的定金,這簡直就是給苦苦掙扎的烏克蘭造船廠“雪中送炭”,尼古造船廠高興壞了。但是挪威的訂單很急,要求馬上開工建造,商船又是大型商船,只能用該船廠最大的船臺進行建造,而現在這個最大的船臺正躺著完工40%的烏里楊諾夫斯克號,這下令烏克蘭很危難,總不能將這個花了大價錢造了一般的超級航母給推海里去吧?

正在尼古造船廠左右為難的時候,美國的一架廢舊鋼鐵回收公司上門,而且是副總裁親自帶隊,並直接表明看上了烏克蘭航母鋼材,準備開價500美元/噸高價收購,這個可是市場廢舊鋼材的3倍價格,天上掉餡餅了?但是尼古造船廠有其他選擇嗎?挪威的6艘大訂單還等著開工呢?一邊急著等船臺,另一邊高價收廢鋼材,瞌睡遇到枕頭剛剛好,而且收廢鐵公司同樣付了豐厚的定金!

於是已經建造了3年的蘇聯航母“烏里揚諾夫斯克”被送上了斷頭臺,烏克蘭為了早日生產6艘商船加班加點的拆解航母,造了3年的航母只用了2個月就拆解完了,想來非常可惜但是尼姑造船廠也沒有任何辦法,畢竟造船廠已經到了不能生存的邊緣,這6艘大型商船的訂單可是能夠救命的,而蘇聯最強第一代核動力航母也就這樣被拆解了!

拆解工作很順利,徹底解體完成後美國廢鐵回收公司來了,而且帶來了一個壞消息:上次來的公司副總裁不懂行情,胡亂開價胡亂的籤合同,而拆下來的航母廢鋼材不能按照合同價的500元/噸,而是150美元/噸,賣不賣?

航母解體工作很順利,解體完了,美國廢舊鋼材回收公司來了,而且帶來了一個消息。那就是上次來的副總裁不懂行情,亂籤合同已經被開除 了,而拆下來的航母廢鋼材也可以收購,150美元一噸,賣不賣?尼古拉耶夫造船廠沒有任何辦法,航母都拆解了,也就150美元一噸出售了!

然後航母廢鋼材被美國拉走了,更大的噩耗是挪威海運公司通知尼古拉耶夫船廠,由於市場環境經營不善,6艘商船的訂單取消,訂單不用退了,違約金照賠,烏克蘭人再傻也知道自己上當了,這次可是虧大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烏克蘭完敗!

但是烏克蘭人就是不長記性,美國同樣的伎倆在烏克蘭身上用了一次有一次,欺騙烏克蘭將核武器和洲際彈道導彈全部摧毀了,戰略轟炸機全部用切割機切割了,即便如此烏克蘭還是頭也不回的往美國懷抱裡面鑽,搞得一個軍事大國現在只能靠西方救濟為生了。當然美國的這些手段我們也都領教過,當年忽悠我們將殲8改裝成3代機,還有運10下馬,現在又欺騙印度將F16生產線轉過去,還要幫印度造電磁彈射航母,天上哪裡有這麼多餡餅喲,應出人你們可要小心了,美國是不折不扣的國家級電信詐騙分子!


狼煙火燎


烏里楊諾夫斯克號航空母艦是蘇聯當時建造的最為先進的核動力號航空母艦,是另美國最為緊張的國之重器,後來蘇聯解體了,美國不用一兵一卒,就讓這個航空母艦畫上了一個句號。因為蘇聯解體而令烏克蘭、俄羅斯經費不足所放棄,1991年11月約有30%完工,然後沒過幾個月就被美國人設套給拆解了。

首先到尼古拉耶夫船廠來的是一家挪威的海運公司,訂購6艘大型商船,給了豐厚的訂金。尼古造船廠以為自己撿到大訂單了,同時這個訂單很急,要求馬上建造,而商船又很大,只能用船廠最大的船臺進行建造,而這個最大的造船船臺正躺著完成30%的“烏里揚諾夫斯克”,怎麼辦?造了30%的“烏里揚諾夫斯克”號總不能直接把它推到海里去吧?

要說莫斯科級是最強航母可能有些言過其實!因為莫斯科級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可能都不算是真正的航空母艦: 首先,其作戰任務主要以反潛獵殺為主,其次莫斯科級只能起降直升機,本身沒有起降固定翼艦載機的能力!而至於兩艘莫斯科級最終被拆除的原因也讓人有些唏噓: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是''落草的鳳凰不如雞'',舉步維艱的經濟狀況根本無法承擔兩艘莫斯科級的維護和運行,為了節約開支,不得不選擇拆毀!

烏里揚諾夫海軍元帥級,烏里揚諾夫海軍元帥號。蘇聯解體時候,連下水都還沒有,經濟不景氣的烏克蘭聽信了歐美高價收購廢鋼鐵的謠言,把烏里揚諾夫斯克號給拆了。

基輔級航空母艦,一號艦基輔號。在天津當航母公園

基輔級2號艦明斯克號,3號艦新羅西斯克號以抵債的形式抵給了韓國,韓國本來打算用這兩條船,改造成自己的航空母艦

,後來因為經濟危機導致計劃破產,新羅西斯克號被拆解,明斯克號被轉手給了中國然後在深圳當航母公園


家庭歡樂劇場


因為蘇聯解體了還遠未建造完成。

蘇聯時期建造的是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空母艦,1988年在烏克蘭黑海尼古拉耶夫造船廠開工,到1991年蘇聯解體時,只完成了30%的工程量。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設計排水量79758噸,飛行甲板全長322.7米,水線長301.5米,水寬75.3米。該戰艦採用核動力推進方式,反應堆為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的KN-3反應堆,總功率28萬馬力,4軸推進,最大航速30節。該航母採用滑躍起飛與彈射起飛的混合起飛方式,艦首同樣安裝有滑躍甲板,在左舷飛行甲板鋪設2個蒸汽彈射器,可以彈射起飛預警機。

機庫理論上可容納近70架飛機,具體塔載方案為:計劃搭載方案為44架蘇-33戰鬥機、6架雅克-44預警機、16架卡-27反潛直升機以及2架卡-27PS海上搜救直升機。同事該艦繼續延續毛子載機巡洋艦的大武備風格,擁有海上S-300的“裡夫”艦空導彈、卡什坦彈炮合一近防系統、以及12具P-700遠程反艦導彈。

但是該艦共鋪設27000噸鋼材,船體結構還未建造完成時,蘇聯這個紅色帝國就轟然解體,不管是俄羅斯還是烏克蘭,都無力承擔繼續該項目的資金和技術支持,雖然之後黑海尼古拉耶夫造船廠自行組裝了部分設備,但到1992年2月5日,時任烏克蘭第一副總理,正式簽署放棄建造的命令。

這時一家挪威造船公司與烏克蘭簽署合同,要求黑海船廠建造6艘大型船舶,該訂單非常急,需要騰空船臺上在建的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恰好一家美國公司又提出以高出國際市場很多的450美元一噸價格,收購烏里揚諾夫斯克號的廢鋼,於是烏克蘭和俄羅斯共同簽署達成拆解該航母的決定,1992年該航母正式開始切割,但是隨後,兩家公司都變卦,挪威公司宣佈因為國際市場環境變化,取消了6艘船舶建造,並支付違約金。隨後美國公司也過來稱,之前代表過高估計了鋼材質量,開價過高,要求降價到150美元一噸。就這樣,蘇聯這艘末代航母還未出生就宣告死亡。

“蘇聯、黨中央、國家計劃委員會、軍事工業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部、600個相關專業、8000家配套廠家,總之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才能完成他。只有偉大的強國才能建造它,但這個強國已不復存在了。”--黑海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廠長馬卡洛夫回答完成“瓦良格”號航母需要那些條件時的回答。


五嶽掩赤城


蘇聯最強航母無非就是烏里揚諾夫。但是烏里揚諾夫都沒有建造完畢,就不用說服役了。




說庫茲涅佐夫的那兩條是蘇聯最好的,

但是這倆航空母艦在蘇聯解體時候也沒有服役,(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還是俄羅斯從烏克蘭手裡搶來的。


只有基輔級航空母艦,比較符合要求。基輔級航空母艦是蘇聯時期最強大的航空母艦,但是也就基輔級的3號艦,新羅西斯克號被拆了。

所以蘇聯最強航母分別是,烏里揚諾夫斯克號和基輔級3號艦新羅西斯克號?

烏里揚諾夫海軍元帥級,烏里揚諾夫海軍元帥號。蘇聯解體時候,連下水都還沒有,經濟不景氣的烏克蘭聽信了歐美高價收購廢鋼鐵的謠言,把烏里揚諾夫斯克號給拆了。



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目前在俄羅斯海軍服役褲子的海軍元帥級2號艦,瓦良格號入列我國海軍。更名為遼寧號


基輔級航空母艦,一號艦基輔號。在天津當航母公園

基輔級2號艦明斯克號,3號艦新羅西斯克號以抵債的形式抵給了韓國,韓國本來打算用這兩條船,改造成自己的航空母艦

,後來因為經濟危機導致計劃破產,新羅西斯克號被拆解,明斯克號被轉手給了中國然後在深圳當航母公園

那兩條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那就屬於正常退役了


嘯鷹評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蘇聯陸續建造了四艘基輔級航空母艦,即1143型基輔號、1143.2型明斯克號、1143.3新羅西斯克號、1143.4巴庫號,之後的1143.5和1143.6則為庫茲涅佐夫級航母,排水量從4萬噸增加到6萬噸左右。在此基礎上,蘇聯認為建造和美軍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相匹配的大型航空母艦條件已經充分,因此啟動了1143.7型航母,即烏里揚諾夫斯克級航空母艦的建造計劃。

烏里揚諾夫斯克級航母設計排水量達到8.5萬噸,其艦體長度將達到325米,舷寬接近40米,這樣的規格已經和尼米茲級航空母艦處於同一水平線了。為了建造這樣的大型戰艦,蘇聯還特別對黑海造船廠進行大規模技術改裝,專用於建造烏里揚諾夫斯克級航母的零號船臺加長了30米,其餘各種大型吊車設備也部署到位。

烏里揚諾夫斯克級航空母艦實際上計劃建造兩艘,瓦良格號剛剛下水的時候,烏里揚諾夫斯克級首艦龍骨就立即鋪設,由此可見工期是很緊的,蘇聯計劃達到每三年完成一艦的速度。1988年烏里揚諾夫斯克號開工建造,至1991年,烏里揚諾夫斯克號完工率達到45%,而二號艦也已經開始建造。然而蘇聯解體導致烏里揚諾夫斯克級航母的建造工作難以維持,1992年俄羅斯和烏克蘭宣佈烏里揚諾夫斯克級航空母艦拆除為廢鐵賣掉。

烏里揚諾夫斯克級航母最終拆毀,可以說是蘇聯解體直接導致的結果。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時任總理普利漢諾夫還曾到訪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廠,詢問烏里揚諾夫斯克級航空母艦能否繼續建造完成。由此可見,當時的俄羅斯仍然希望能夠保留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但是船廠廠長給出的答案是——只有一個偉大的國家(蘇聯)才能造完它,但是這個偉大的國家已經不復存在,所以烏里揚諾夫斯克號不可能完工了。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的拆解,當然和西方國家也有一定關係,當時一家挪威公司提出要黑海造船廠建造一艘大船,工期緊急,而且需要用到烏里揚諾夫斯克號佔用的船臺,而一家美國公司也出來一唱一和,表示將高價收購鋼鐵。在這樣的誘惑下,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廠為了生計,毫不猶豫地拆掉了烏里揚諾夫斯克號。當然後面事實證明黑海造船廠被坑了,挪威公司取消了合約,而美國公司也表示鋼鐵價格其實沒那麼高,訂單最後沒成交,烏里揚諾夫斯克號卻被拆了個精光。

不過,就算西方國家不加以干涉,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最後也是要拆的。黑海造船廠需要零號船臺來接活,未完工的烏里揚諾夫斯克號又沒有經費,它肯定不能繼續佔據船臺的位置。而俄羅斯和烏克蘭又都沒有接收的實力,所以烏里揚諾夫斯克號的命運是無法挽回的。首艦尚且無法保留,二號艦就更加別想再造了。


白虎堂


前蘇聯在幾十年的航母發展上走了許多彎路,並且一錯再錯。一開始是堅決不相信航母有用,所以堅決不建傳統意義上的航母,所以雖然建了三個型號的航母,但都不是完整意義上的航母,各種矛盾的設計均出現在航母上。而當毛熊最終決定建真正的大型航母時,又先搞6萬多噸的常規動力航母,而後又迅速要建8萬噸級的烏里揚諾夫斯克級核動力航空。這種違背科學規律的建造模式實在是有點讓人吃驚,因為航母是國之重器,怎可如此兒戲。與其貪多嚼不爛,不如專心致志先把庫級航母建設好、研究透,然後再去建設烏級航母。最終的結果是,直到解體前,僅僅建成一艘庫艦,而瓦良格和另外兩艘烏級航母居然還在船塢中。

以當時前毛熊的國力,是否具備短短數年時間內迅速裝備4艘航母其實是不可能的,畢竟一個艦隊就需要十幾艘大型戰艦了。在相關技術和經驗都不具備的情況下,如此大規模的造航母技術風險實在是太大,如此我們也可以看出,當年毛熊的這一建造決定是有多麼的草率。最終隨著毛熊的解體。所有建設中的航母都無力繼續建造了,只能寂寥的停在船塢中等待未知的命運。

最終在西方國家聯手耍了幾個小把戲之後,兩艘8萬噸的航母都被無情的拆了賤賣換錢,而毛熊那個雄偉龐大的航母建造計劃也隨之煙消雲散。只有偉大的國家才可以完成烏級航母的建造,然而當這個偉大的國家已經不存在是,是無法建造偉大的航母的。


諸葛小徹


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蘇聯,依靠瘋漲的石油價格賺了個盆滿缽滿!有了強大的經濟支撐,蘇聯的國防建設投入也隨之水漲船高。圖為俄海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

尤其是海軍建設,當時蘇聯在役和建設中的航母就多達九艘,全世界僅次於美國。這九艘航母分別是: 1艘烏里揚諾夫級、2艘莫斯科級、2艘庫茲涅佐夫級、4艘基輔級。在這九艘航母中,除了1艘庫茲涅佐夫級仍在俄羅斯海軍服役外,只有兩艘莫斯科級被拆毀。其餘六艘都被轉賣它國,而我們的遼寧艦就是庫茲涅佐夫級瓦良格號改建而來!

所以問題中指的兩艘被拆毀的"最強航母"無疑就是莫斯科級。該航母可以說是蘇聯研製的第一代航空母艦。但其在佈局上卻有別於如今的航母:艦體前半部為巡洋艦佈局,後半部為飛行甲板。所以蘇聯人把它不叫航母,而是叫做反潛巡洋艦(研發目的就是用於對付美國的北極星核潛艇)。圖為莫斯科級航母

不過,要說莫斯科級是最強航母可能有些言過其實!因為莫斯科級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可能都不算是真正的航空母艦: 首先,其作戰任務主要以反潛獵殺為主,其次莫斯科級只能起降直升機,本身沒有起降固定翼艦載機的能力!

莫斯科級的前半部滿是反潛武器

而至於兩艘莫斯科級最終被拆除的原因也讓人有些唏噓: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是"落草的鳳凰不如雞",舉步維艱的經濟狀況根本無法承擔兩艘莫斯科級的維護和運行,為了節約開支,不得不選擇拆毀!

我是軍武最前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