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當客戶說“我們就是想賣給所有人”時,你該怎麼辦?

標準答案:可以的。


“按照費用預估,影響一個人的費用保守估計是100元。也就是說,為了影響中國的14億人,您大概需要準備1400億元左右的市場預算。這樣咱們就不用細分了。注意,是影響,並不是讓所有人都形成購買啊~”

市場細分的道理有很多,除了沒有足夠的預算外,還有不應該花冤枉錢。


比如,現在你要賣一款薯片。一邊是受過高等教育的,雙親收入頗豐,且都對孩子有足夠陪伴的家庭;一邊是教育程度不高的單親媽媽,為了生計偶爾會忽略孩子的家庭。誰更可能為孩子購買薯片?


思考一下,3、2、1


當客戶說“我們就是想賣給所有人”時,你該怎麼辦?


當然是後者,咱們簡單列幾個原因:

第一,薯片的單價不高,滿足單親媽媽的消費能力;


第二,單親媽媽為了彌補陪伴的不足,會想辦法補償,有消費慾望;


第三,薯片作為高熱量高調味的食品,給孩子帶來的快樂性價比很高,單親媽媽會獲得良性反饋;


第四,薯片作為獎勵,符合家庭教育的獎勵模式;


第五,有陪伴,生活富裕的人,對於健康飲食更加註重,他們不會讓孩子吃膨化食品。


所以你看,有些人根本就不可能購買,那你幹嘛要影響她們?人群細分(當然也是一種市場細分)是不是很必要?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賣一款洋酒,銷售主力渠道是在酒吧,那麼誰更可能來買單?


男人還是女人?


老人還是青年?


收入頗豐還是捉襟見肘?


一二線城市還是鄉村?


單身還是已婚?


……


如果你心裡已有答案,那麼市場細分就已經開始了。市場部的預算,從來都是作為“啟動資金”,影響原點人群,然後由這一群人向外擴散。


某些甲方的想法:

一筆預算覆蓋14億廣大群眾


當客戶說“我們就是想賣給所有人”時,你該怎麼辦?


真正的做法:

找到原點人群14萬,擴散到140萬,擴散到1400萬,再擴散到14000萬…..


當客戶說“我們就是想賣給所有人”時,你該怎麼辦?

這就是市場槓桿的力量。這個槓桿就是利用展示效應和意見參考效應,所引發的群聚效應。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利用消費者幫你做推廣。

消費者使用了好的產品,滿意的話會重複購買,並將自己的美好體驗告訴別人;不滿意的顧客轉而向競爭對手購買,並向其他人貶低產品-意見參考效應。(平均每個感到滿意的消費者會告訴周圍的5個人,而感到不滿意的會告訴11個)


一部分消費者已經用起來的某件商品,旁觀的人發現有這麼多人用,也會考慮入手-展示效應


所以,意見參考效應,其實就是通常說的口碑營銷。展示效應,類似從眾心理,你看見了周圍一些人這麼幹,所以也想跟著這麼幹。


兩個效應常常結合在一起,效果極佳。《品牌洗腦》中,作者馬丁安排一家“臥底營銷者”搬進一箇中產小區。然後向不知情的鄰居展示和推薦他們一直用的品牌。


結果他們在這個小區住了幾周後,鄰居們紛紛把家中的鞋子、公文包、氣泡酒、牙刷、剃鬚刀、首飾、香皂、手提袋……全部換成了他們家推薦的品牌。


那些鄰居們特別容易接受他們推薦的產品,很愉快去購買,並在購買後給了足夠的好評。


這就是展示效應和意見參考效應流弊之處,當親朋好友向我們推薦某一種產品時,我們的大腦裡那些負責理性的區域關閉了,負責“社交情感”的腦島(比如慾望、驕傲、羞辱、內疚、同情、愛)產生了激烈的活動。這和我們看到傳統的電視或平面廣告時的大腦活動完全相反。

展示效應和意見參考效應發揮作用時,群聚效應就產生了。


當客戶說“我們就是想賣給所有人”時,你該怎麼辦?


比如,一個廣場上有100人,一個人停下來抬頭望天,此時並沒有人理會他,路人會照舊做自己的事-此時展示效應並未發揮作用;


如果是3、5個人停下來抬頭望天,可能會有多幾個人停下來看他們在做什麼,沒發現異樣也會轉身離開-此時,展示效應開始發揮作用;


如果抬頭望天的增加到10個人,其他人都會紛紛加入,甚至開始交頭接耳-展示效應和意見參考效應開始發揮巨大威力,直至一個廣場的大部分人都會抬頭望天。


100個人裡有10個人抬頭望天時,“望天行為”對人群的滲透率為10%,而這個讓群眾行為轉變的量,叫做臨界點、轉捩點、轉折點,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為此發明了一個詞,叫做“引爆點”,還寫了本暢銷書。


號稱獨角獸捕手的朱嘯虎曾經曰過:當用戶的滲透率達到20%,就能成為引爆點。而在一般的商業行為中,當消費者的滲透率達到10%-20%,即可達到群聚效應。也就是說,如果一個細分市場的滲透率可以達到20%,那麼企業在此細分市場,可能沒必要繼續加大投入了。


當客戶說“我們就是想賣給所有人”時,你該怎麼辦?

一旦達到引爆點,企業即便不再投入,用戶也會爆發增長


一般而言,滲透率的定義有兩種,分別針對單一產品和品類週期:


一、對應單一產品,是指目標人群的使用率:比如10000人的市場,有100人在用,滲透率為1%。


二、對應品類週期,是指現有用戶/潛在用戶,比如目前電動車用戶有3萬人,預計2022年會有100萬電動車用戶,則電動車現階段的滲透率為3%。

在做滲透率的過程中,有兩點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1、你現在想要讓一個公司全部100名員工都買你的產品,滲透率至少先達到10%,也就是要讓10個人先用起來。這10個人,你是選擇公司的10個高管,還是選擇10個新來的實習生?


答案顯而易見,因為展示效應和意見參考效應,通常都是由上至下,由高到低的


所以更該選擇目標受眾的模仿群體,就是目標受眾想要成為或者羨慕的那種人。


當客戶說“我們就是想賣給所有人”時,你該怎麼辦?

中國“古董”飛躍鞋因為在歐美時尚圈的高頻出街,重獲追捧


2、目標受眾之間必須有交流和溝通,而不能是封閉的市場。一個信息流動性較差的封閉市場,不利於發揮展示效應和意見參考效應。

我們做的服裝店曾遇到過這個問題。在服裝店旁邊是一家醫院,我們計劃在護士節為護士送花,並邀請她們到店領取小禮品。已知該醫院共有100名護士,滲透率達到10%可以引發群聚效應,所以我們需要準備鮮花10束,這樣有鮮花的護士會到店領取小禮品;沒有鮮花的護士會看見鮮花,會詢問,會刺激口碑的釋放。也會來店裡領取鮮花和禮物。


但實地考察後,發現10束鮮花根本不夠,因為該醫院有10層,每層的護士站有10名護士。這就相當於我們進入了10個細分市場,而每個細分市場10%的滲透率根本不夠(意味著每層只有一個人拿到花),而是要達到30%(10個人裡有三個拿到了鮮花),才能達到引爆點。


如果一個市場的信息是自由流動的,那麼,你只需要準備10束鮮花就夠了,因為10%的滲透率可以引爆一個流行;而如果一個市場的信息是互相封閉的,則意味著你進入了10個細分市場,10%的滲透率是不管用的。


更進一步,如果該醫院共有100層,每層一個護士,且每層之間不互相往來,你該怎麼辦?


思考一下再回來:3、2、1


答:不要用預算去影響這個市場,因為不值得。


當客戶說“我們就是想賣給所有人”時,你該怎麼辦?


在搞懂了市場細分、市場槓桿、展示效應和意見參考效應、滲透率、群聚效應等這些道理之後,我們來看一個基本流程:

1、因為企業市場預算有限,所以將人群進行細分;


2、針對細分人群做精準的推廣,並影響一部分人形成購買;


3、購買後的消費者會推薦給他人,並對周圍形成展示(展示效應和意見參考效應);


4、企業繼續投入,並進一步刺激用戶釋放口碑,周圍人受到影響,進而也發生購買行為;


5、隨著購買人數的增多,細分市場的滲透率達到20%,發生群聚效應,此時企業減少投入。

市場細分-細分人群推廣-用戶購買-釋放口碑-帶動其他用戶購買-到達臨界點-減少或停止投入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