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比局座更愛追熱點的姆媽,最近和小姐妹們去了趟烏鎮。

為什麼挑這會兒去烏鎮?事情是這樣的——

自從201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落址於此,桐鄉烏鎮的人氣便水漲船高,每年開大會的11、12月更是成了旅遊的黃金期。開完互聯網大會去烏鎮旅遊,就堪比G20後去杭州、奧運會後去北京、世博會後去上海,對姆媽來說是很扎臺型的好不好!

不過這天寒地凍的,站在烏鎮的拱橋上、河堤邊扎臺型實在是折磨。室外待不住怎麼辦?就只好窩在室內吃吃吃了!你們看,就連一眾互聯網大佬也在烏鎮吃了一頓又一頓——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看到姆媽票圈裡無濾鏡版的美食,再想起大佬們一頓又一頓的佳餚,局座不禁感嘆了起來,“感覺烏鎮蠻好吃的嘛~”話音剛落,對面的W探員便一臉不屑地說“遊客才去烏鎮,真正好吃還便宜的,都在桐鄉市區裡。”

此話怎講?

一問才知道,W探員在桐鄉待過整整四年。原來他整天開玩笑說自己“大學是在烏鎮邊上讀的”,居然是真的啊!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W探員聊起了自己和桐鄉的“愛恨情仇”,此處省略幾萬字……大致梳理下是這樣的——

浙江某傳媒院校在桐鄉辦了個分校區,W探員成了來桐鄉“開疆拓土”的第二屆學生。那是一個外賣app還沒橫空出世的年代,不出半月便吃膩了學校食堂和周邊小飯店,於是開啟了吃遍桐鄉的美食征途。四年下來,桐鄉市裡好吃的不好吃的都已門兒清。

比起遊人如織的烏鎮飯館,桐鄉市區裡一些只有當地人才熟悉的美食,而且價格比景區便宜不少,那些才是他喜歡和記掛的。局座光是聽聽,就饞得咽口水。有了W探員這麼個桐鄉美食通,那還等什麼,買票出發吧!

桐鄉畢竟不在上海,必要的功課得先做好。“怎麼去?去吃啥?住在哪兒?”肯定是你們最關心的問題,局座先統一解答一下。認真閱讀完這份桐鄉覓食攻略,就可以愉快地吃吃吃了——

Q1: 怎麼去?

從上海去桐鄉,自駕全程2小時左右,過路費40元。不過省力些,還是推薦坐高鐵/動車,高鐵40分鐘、動車50分鐘即可到達桐鄉站,也就和平時坐個地鐵的時間差不多吧,票價二等座在30至50元不等。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出站後的右手邊,便是公交車站和出租車等候區。從桐鄉站驅車前往烏鎮,是自南向北的行車路線,期間會途徑桐鄉市區,而局座此次覓食的目的地基本都集中在桐鄉市區。如果你去烏鎮玩,推薦你最後留出一天或半天的時間先到桐鄉市裡吃幾頓,然後再去高鐵站也不遲。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 公交:至烏鎮約2小時,至桐鄉市區約1小時,具體線路、時刻表可至“桐鄉公交網”(tongxiang.gongjiao.com)查詢,或者地圖app直接搜即可。

· 出租車:至烏鎮約40分鐘、80元左右,至桐鄉市區約25分鐘、40元左右,當地出租車起步價為8元。

Q2: 吃些啥?

找吃這件事兒,這次就全權交給W探員了。他非常迅速地鎖定了兩大桐鄉必吃美食——煲、面,並在此基礎上補充了幾家在當地走紅、還蠻值得一吃的店,總計9家店,把我們行程排的滿滿的——

必吃一: 煲

三毛煲

阿強肉蟹煲

大發大阿良粉絲煲

必吃二: 面

阿能面

咬強羊肉面

阿根麵店

其他選吃

環北蹄膀店

頂頂鮮傳統餛飩

蜜雪冰城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這些店最大的特點是:不費時、不費錢,但費胃容量。注意少食多餐,把握尺度。

Q3: 住哪裡?

桐鄉市區的酒店、旅館有很多,且房價大都比烏鎮的便宜,挑選自己心儀的入住即可。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桐鄉有兩種煲最出名——桐鄉煲(就是這麼個直白的統稱)和粉絲煲。

你也許沒聽說過桐鄉煲,但胖哥倆肉蟹煲你肯定不陌生吧,那便是典型的桐鄉煲。其中肉蟹煲、明蝦煲、黑魚煲最出名,食材先翻炒後燉煮,收汁緊,味濃鮮。而粉絲煲則以桐鄉大發大和楊家門兩個地區的最有人氣,有點像加了粉絲的砂鍋麻辣燙,是當地人的夜宵頭牌。

局座此行去了三家桐鄉當地的“做煲名門”:有桐鄉浙菜之首的“三毛煲”,深受當地老食客喜愛的“阿強肉蟹煲”,以及桐鄉第一家粉絲煲“阿良粉絲煲”。各有各的好,一家一家寫給你看。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三毛煲,拯救了我被貧窮限制的想象力。

這是局座在桐鄉吃的第一頓飯,W探員說必須他來請客。畢竟大家都是精打細算過日子的上海男小歪,聽到“三毛煲”這麼個接地氣的名字,本以為會是個黑暗料理、市井小吃什麼的,結果剛到門口就看傻眼了。

好傢伙,這飯店是上下四層的獨棟建築,門口停的全是奔馳、寶馬,W探員這把玩太大了吧?你確定這頓下來不會破產?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室內裝潢走的也是大酒樓路線,雖然和洋氣絕緣,但看樣子還是個適合宴請的“壕”地方。可你猜怎麼著?三個人吃到撐,人均居然才不到50塊!

價格便宜,可不是因為沒東西吃。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地上跑的,齊活兒。落座之前先點菜,沒有菜單給你翻,而是那種更直觀的“走馬觀花”式點菜。點菜區即廚房,是一覽無餘的明檔,熱菜區甚至都沒有玻璃阻隔。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由於局座到店時已經沒什麼客人了,所以廚師聽到點單便旋即吭哧吭哧地忙活起來,自己點的每道菜是怎麼做出來的,都能直接肉眼live,開放程度堪比農村婚宴的流水席。

Ξ 局座點單

酸菜黑魚煲 58元

牛筋土豆 29元

杏鮑菇爆牛肉 35元

清炒青菜 18元

共計:140元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點的菜都是W探員大學四年間經常來吃的菜。這次再吃,他臉上堆滿了馮鞏“我想死你們了”式的圍笑,給出了“味道沒變,水平在線”的實力認證。關鍵是價格實在太親民了,親到無法再直視魔都的物價,親到局座萌生出多賴幾天再回上海的念頭。

酸菜黑魚煲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一大口砂鍋裡,起碼有兩斤多的黑魚片,放在上海任何一家連鎖的酸菜魚店,大概在58塊錢前面加個1也不為過了吧。W探員說他大學時第一次學生會聚餐,學長學姐就是帶著他們來這兒吃的飯,七八個人光是黑魚煲就叫了倆,出手那叫一個“闊綽”,吃得那叫一個爽。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魚片都是適口的大小,肉質是很新鮮的彈嫩,多嚼幾下也不會起渣,感覺是活殺的無誤。酸菜的酸、辣椒的辣、胡椒的辛都不強烈,有種似是江南人才有的溫和,大概是為了適應本地人的口味習慣吧。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湯的表面油比較厚,可以很有效地將熱鎖在湯裡,所以吃到後來底下的魚片依舊是溫熱的。湯裡還有萵筍、金針菇作為配菜,分量比起魚片少了很多,這倒成了隨行攝影師眼裡的缺點,“撈來撈去全都是魚,想找片萵筍好費勁。”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牛筋土豆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這道菜的人氣很高,差不多是桌桌必點的節奏。看似濃油赤醬,但味道是鹹鮮裡帶點微微的辣,沒有印象裡江浙菜一以貫之的甜味。圓滾滾的小土豆,個個去皮乾淨,已經燉得糯極,喝飽湯汁後更是下飯。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牛筋燉得尤其好,口感就像在吃海參一般,軟糯無比卻又不顯得肥膩。我們三個人吃得起勁,似是要把人到中年臉上流失的膠原蛋白全給吃回來。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清炒青菜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別看樣子很普通,但青菜居然也能那麼好吃,實在是讓局座驚豔了。端上桌時青菜還在噼裡啪啦地作響,趁鑊氣還在趕緊吃,絕了。菜根爽脆多汁,菜葉鹹中透甜,還有股小時候鄉下奶奶家的柴火灶頭能燒出來的香氣,忍不住一口接一口吃了好多。

杏鮑菇爆牛肉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比起其他三道菜的驚豔,這一道只能算及格吧。用快火爆炒出來的牛肉很嫩,杏鮑菇軟韌多汁,但整個菜油太兇了,吃口杏鮑菇都能把嘴唇蹭得油乎乎的。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局座閒扯

· 三毛煲主打浙菜,味道家常,雖然也做煲,但並非桐鄉煲。

· 三毛煲20:00之後就不接客了,晚飯就該是晚飯的點吃,過時不候。

· 店裡服務員很多是“毛手毛腳的小毛孩”,不失為對“三毛”的一種解釋。

在三毛煲吃過了浙菜,該去會會地道的桐鄉煲了——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桐鄉當地做煲的店著實多,甚至叫阿強肉蟹煲的也不止一家。你要問到底哪家最正宗,白紙黑字的證據還真是難找。不過,W探員吃煲只認準桐鄉市中心的這一家阿強。從金碧輝煌的三毛煲,到這家感覺建在危樓裡的阿強,局座和攝影師感覺反差老大的……

本來以為地處“市中心”,又是這麼有名的店,大概會開在商場吧?錯了,不是商場,而是市場——桐鄉集貿市場。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找到集貿市場旁一塊寫有“宏源路”的路牌,循著空氣中的雞屎味和魚腥味往裡走,瞅見一塊年久掉色、寫著“阿強肉蟹煲”的白(紅)色招牌,大膽地推門進去就是了。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要不是有W探員帶路,局座我可真沒走進去的勇氣。問及來這兒吃的理由,本以為他會說什麼能見到阿強本人之類冠冕堂皇的理由,結果居然是——“當年宿管阿姨、圖書館大爺力薦,當地人都喜歡來這兒吃。”服氣,果然是“煲香不怕巷子髒”啊!

店裡的環境和招牌一樣簡陋,目及之處只有三張桌子。但W探員奇怪地並不入座,而是朝著後廚的方向徑直走去,熟門熟路得像回了自己家。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 撞見了從後廚朝我們走來的老闆娘

跟著他就這麼光明正大地走進後廚,然後穿到室外,根據門外牆上的箭頭左拐——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經過一個放置雜物的院落後,眼前便出現了另一間像是自家蓋的小平房,嗬,裡頭還真是別有洞天。兩間十多平米的房間,放了七八張桌子。環境雖然簡陋,但收拾得還算乾淨。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穿得紅紅火火的老闆娘留著一頭幹練的短髮,工作日白天人少,裡裡外外打點居然全靠她一人,不由讓人佩服浙江人的利落和能幹。W探員利落地點了兩個煲,老闆娘便走進廚房忙活開了。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閒著也是閒著,屁顛屁顛地跑去用上海話跟老闆娘打哈哈,反正吳儂軟語聽著都差不多——

“儂個店開了多少年啦?”

“廿(二十)年了,開張時兒子才兩歲,今年都二十二了!”

瞧那一臉的驕傲,老闆娘對這家煲店著實是像對兒子一樣寶貝。聊到如今層出不窮的連鎖肉蟹煲,老闆娘透露說自己的徒弟就有從去加盟胖哥倆的,她不是沒想過把店開去商場裡,但熟悉這裡的老食客舍不得她走,就一直開到了現在。她大概沒想到,桐鄉的這一味美食,居然在上海發揚光大,變成了熱度很高、連鎖店開花的網紅了。

“阿拉幫儂在上海宣傳宣傳,讓更多的人來切。”

“好額呀,拿覅嫌棄就好。”

閒話期間,老闆娘手上沒停過,切配下鍋一氣呵成。統共等了15分鐘左右,出自老闆娘一人之手的兩份煲熱氣騰騰地登場了。

Ξ 局座點單

肉蟹煲 80元

明蝦煲 98元

共計:178元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這這這也太多了吧!裝煲用的是口徑30釐米、深10釐米的大臉盆,放在魔都連鎖肉蟹煲店裡,起碼是大份的size了,結果W探員說,這是小份的煲……並且價格通通不過百。想起點個外賣肉蟹煲就要過百的魔都,眼淚都要流下來了……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聽到我們在驚歎煲的分量驚人,有個住在肉蟹煲隔壁的老奶奶走到我們桌邊說,“你們三個人點一個煲都夠了,這肯定吃不掉的。”蛤?哪有這麼誇張,局座我倒要吃吃看……結果老奶奶說對了,局座不僅打包了,而且打包的菜把一整個大號外賣盆裝滿了。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肉蟹煲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一份肉蟹煲的標配,是四五隻青蟹、十多隻雞爪、以及大量的土豆和年糕。

江浙一帶青蟹吃得尤其多,據W探員回憶,阿強的青蟹似乎一直以來個頭都偏小,纖細的大長腿裡肉不算飽滿,加上肉蟹煲的傳統是要將蟹黃蟹膏盡除——亂嚼一通的感覺似乎只吃了調料味罷了,蟹肉本身並沒有戳到局座我的嗨點。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雖然對蟹不太感冒,但煲裡另一種“肉”,也就是雞爪,倒是吃了還想吃。每隻雞爪都燉出了骨欲離而肉不散的酥軟,用嘴一抿骨肉便自動分離。味道讓局座想起了鮑汁蒸鳳爪,茶餐廳都是一籠三四個地賣,這裡卻是一大盆十幾個地賣,這麼爽,當然連骨頭也要嘬個乾淨!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配菜也好吃,反正局座覺得比蟹好吃。土豆切得很厚,照樣燉得軟綿。年糕也糯,浸潤了醬汁後,吃上去是鹹鮮之外帶點胡椒的香氣和香辛料的微微辣,美妙得想讓人開瓶啤酒。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明蝦煲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明蝦煲的配置、做法和肉蟹煲無差,就是把青蟹換成了明蝦,一鍋至少十多隻蝦。怎麼說呢,蝦肉肉質還是可以的,雖不飽滿但緊實有彈性,絕不是拿死蝦糊弄人。只不過老闆娘沒有在蝦背上切一刀,味道進不到蝦肉裡,有些遺憾。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局座閒扯

· 點單前,請先檢視自己的胃口,以免點多了吃不完。

· 阿強煲非常專一,除了煲之外只有些涼菜,並無其他熱菜可選。

· 放味精,是桐鄉煲公開的秘密,介意的朋友少吃為宜。

· 桐鄉煲味道差別不大,蒼蠅小館並不一定就好吃,連鎖店並不一定就難吃,最值得看重的還是食材新鮮與否。

· 桐鄉煲的“平價”在當地人看來無奇,大概只有我們這些外人把實惠當恩惠。

桐鄉的冬夜,少不了一碗吃得人全身沸騰的粉絲煲。大半夜坐車去嗦粉,這還是頭一回——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你要是讓桐鄉人推薦當地好吃的粉絲煲,他們的回答裡肯定會有大發大(桐鄉地區名)的“阿良”。原因很簡單,這是桐鄉市第一家粉絲煲,1997年開店至今已近有20年了,並且不曾搬家。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局座到店時已過零點,整條街上只有阿良和邊上的小毛兩家粉絲煲還亮著燈,小毛粉絲煲也是家老店了,不過生意沒有阿良來得好。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來吃粉絲煲的人,三教九流都有。有插著耳機和男朋友尬聊的洗頭小妹,也有把車停在路邊大聊生意經的小老闆們,等到老闆阿良吆喝一聲“煲好了!”,人們便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地在簡陋的內堂裡坐定,聊天的也不聊了,講電話的也不講了,只聽得到此起彼伏的嗦粉聲、喝湯聲、吸鼻聲。

我想,這裡大概就是桐鄉人的“深夜食堂”吧。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粉絲煲的鍋底是12元,別的素菜葷菜就像吃麻辣燙般夾到一個不鏽鋼小盤裡。不過價格有意思,素菜裡除了金針菇是1元,其他統統不要錢,而葷菜則是1至10元不等。那也就是說,蔬菜、豆製品相當於是12元暢吃的節奏?老闆可不傻,煮粉絲煲的砂鍋體積有限,要一個鍋放不下你選的菜,可是要再收一個鍋底錢的。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據說如今阿良粉絲煲也開有加盟制的分店,不過這家店裡坐鎮的還是阿良夫妻倆。掌勺的是老闆娘,阿良和另一個夥計負責跑堂、收賬、洗鍋。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老闆娘用筷子往提前泡發好的粉絲裡那麼一夾一提,便有了一人份,全憑多年練出來的感覺。然後置於鍋底,加湯先煮。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哪些食材要多煮會兒少煮會兒,老闆娘早已瞭然於胸。灶臺上有六個鍋位同時開煮,還得分清每鍋裡的食材煮了多久,間隔多長時間下別的食材……老闆娘麻利的動作看得人眼花繚亂,沒有長年累積的經驗,普通人還真是辦不到。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粉絲煲出鍋的最後一步,是放上掰半的麵筋。局座喜歡等到熱滾滾的湯將它泡軟,然後就能開動了。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Ξ 局座點單

粉絲煲鍋底 12元

鵪鶉蛋 1元

金針菇 1元

日本豆腐 0元

酸豆角 0元

土豆 0元

木耳 0元

年糕 0元

豆皮 0元

麵筋 0元

粉絲 0元

共計:14元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畢竟是吃宵夜,大葷就免了。要我說,有了這鍋湯,連吃素都很痛快。雖然自己選菜加入的形式上很像麻辣燙,但一吃就知道有區別。阿良粉絲煲的湯底據說是用豬骨頭熬製出來的,味道醇厚,湯頭有非常明媚的胡椒提香,有一丟丟像胡辣湯,跟麻辣燙的味道還是挺不一樣的,算是阿良自創的一種風味吧。辣椒夠猛,要的雖然是微辣,可一勺入口鼻子立馬就通了,幾口下肚手腳都跟著熱了。

另外,一鍋鍋都是用砂鍋煮出來的,有幾分像快要失傳的砂鍋小餛飩的做法,並不像麻辣燙那樣所有食材在同一個大鍋裡燙熟。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粉絲煮得軟硬剛剛好,入口滑糯。別的素菜煮得也都正常,伴著熱湯吃也別管什麼味道怎麼樣了,舒服才是最重要的。阿良粉絲煲,在桐鄉的深夜裡,能給人這份舒服,足矣。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局座閒扯

· 作為一家擁抱新事物的老店,阿良支持微信、支付寶付款,還入駐了各大外賣平臺

· 粉絲煲裡的粉絲可以替換成泡麵、米線,不過那樣就變得更像砂鍋麻辣燙了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杭州有片兒川,崑山有奧灶面,鎮江有鍋蓋面,那桐鄉有什麼面?三個字,“小鍋面”。

什麼意思,這面是用小鍋煮的?非也,小鍋面有別於其他面種最大的特點是——澆頭和麵條是一塊兒燒的,比起把麵條在滾水裡煮好再淋上澆頭的做法,小鍋面的麵條要更加入味。因為“一次一鍋,一鍋一味”,故而喚作“小鍋”。

局座此行除了拜會小鍋面裡的“祖師爺”——阿能面,還去吃了被W探員視作有生之年吃過的最好吃的羊肉面——咬強,以及全桐鄉最貴的一碗麵——阿根麵店。哎呀,吃完感覺浙傳別的不說,養刁了一批吃貨的嘴是真的,這幾家真的都太好吃了,麵食愛好者不容錯過。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出發前問起W探員“桐鄉有些什麼好吃的”,他脫口而出的就是阿能面。據他回憶,桐鄉市內的阿能麵館足有二三十家,就連自己大學報道那天在桐鄉吃到的第一頓飯,也是阿能面。

那你可能會問了,阿能面究竟是啥?這麼多家店,哪家才是正宗的呢?

阿能面的創始人,名叫莊冠能,人們親切地叫他“阿能師傅”。莊家早在民國八年(1919年)便自創出了小鍋面,到了1996年,遭遇下崗的阿能師傅決心發揚家傳美食,開出了位於邵家橋的第一家阿能麵館,此後小鍋面不脛而走,而局座去吃的便是這翻新後的老店。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 店前道路兩旁的銀杏樹可美了

阿能面logo上的這位大叔,就是阿能本人了。如今正版的阿能面,運營趨向快餐化,不僅有官網,還能連鎖加盟,頗有種要把阿能師傅打造成中國版肯德基上校的意思(連畫像感覺也蠻像的……)。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阿能師傅喜歡收徒弟,所以桐鄉市裡他老人家徒子徒孫開的店也甚多,真真假假,說不清楚。吃阿能面,總歸還是老店靠譜,阿能師傅總不見得自砸招牌吧。

Ξ 局座點單

紅燒黃鱔腰花面 22元

白燒黑魚河蝦面 28元

共計:50元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畢竟是頭回吃,沒經驗的局座選了兩款菜單上標有“超人氣”的澆頭,還都是雙澆,價錢蹭蹭蹭地上去了。W探員說他上學時經常吃的是15塊錢一碗的爆魚面或鱔絲面,哪有局座這麼闊綽的……得了吧,這面再貴也比90塊錢的牛三寶面便宜吧,好吃就值。

紅燒黃鱔腰花面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阿能面調味主要就兩種,紅燒和白燒。紅燒顧名思義用的是醬油,是南方人喜歡的鹹甜口。澆頭看著太誘人了,面都還沒拌開,就忍不住先嚐了嘗。黃鱔絲是先在油鍋裡炸過的,表面有點焦脆,比起上海的響油鱔絲更有嚼頭、更香。腰花也處理得乾淨,沒有腥味,韌勁足,嚼著也很香。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由於選的是幹挑,麵條是有筋骨的,愛吃硬麵的人一定喜歡。醬汁藏在碗底,把麵條攪拌均勻的過程中更覺誘人,這種甜蜜蜜的醬油味道最最讓人難以將息了。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如果想要麵條更入味,建議選擇紅燒的湯麵,收汁緊緊包裹住麵條和澆頭,想想就很嗲。

白燒黑魚河蝦面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點單時店員介紹說,白燒的更適合做魚蝦之類的河鮮。白湯喝起來果然鮮美,吊得人胃口大開。湯裡的桐鄉本地鹹菜也相當好吃,據說用的是榨菜嫩頭,鹹酸柔和,脆嫩可口。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不同於幹挑的面體偏硬,湯麵是細軟的,喝飽了湯汁後吃起來尤其入味。不免讓局座驚歎,連麵條都能吃出鮮味,實屬難得。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湯和麵無可挑剔,那澆頭又如何呢?黑魚片據說是現殺的,有七八片之多,口感和在三毛煲吃到的差不多彈嫩。魚肉的鮮味還在,不是傻肉一塊。不過有魚刺,吃起來要當心。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河蝦的腳沒剪掉,張牙舞爪地吃起來有些礙事,也不入味,還沒有自家白灼的好吃。這蝦不要也罷,不如光點個18塊錢的黑魚面來得划算。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局座閒扯

· 小鍋面分量不算大,胃口大的朋友可以花1元加面

· 有隻汪星人是這家老店裡的常客,別怕,它很乖的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烏鎮,是個吃羊肉的好地方。比如,局座在高鐵站遇到一個返滬的老大爺,他見我手裡提著打包盒,以為我也是和他一樣特地來烏鎮買羊肉的。再比如,烏鎮的書生羊肉面,互聯網大會期間引得BAT的大佬們都去吃……其實,不用去到烏鎮,桐鄉市裡也有特別好吃的羊肉面,比如下面這一家——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不擅普通話的老桐鄉人,聽見你說“咬強”可能會一臉懵,但唸作“噢醬”那肯定是豎大拇指的。

咬強是老闆徐永強的外號,如今更是杭嘉湖一帶數一數二好吃的羊肉面,驅車來吃的大有人在。W探員更是把咬強奉為圭臬,聲稱回到上海再沒吃到過比這更好吃的羊肉面。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咬強做羊肉面已有二十餘年,在桐鄉陸陸續續開出了三家分店。其中人民路上的這家是最大的,盤下了足足四個店面,並且也是唯一一家由咬強本人經營和燒製羊肉的“旗艦店”。24小時營業,一年只關門10天(大年三十至年初十),真是夠拼的。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進到店裡,空氣中瀰漫著紅燒羊肉的香料味,沒有刺鼻的羶味。灶臺間裡一個瘦高的身影,那便是咬強師傅,戴著眼鏡,看著很斯文。他手拿大勺,在燒著柴火的土灶大鍋裡搗鼓著羊肉。那一大鍋的醬湯裡,盡是熬了大半天的羊肉、羊雜,還加了甘蔗、紅棗、馬蹄和一些香料除羶增味。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切啥?”

“羊肉面。”

“肥點瘦點?”

“半肥半瘦吧。”

鍋邊排列著一個個瓷碗,咬強師傅一手持勺一手拿剪子,那羊肉酥的呀,只消輕輕一劃拉就斷進了碗裡。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往裡加面,再舀上一勺如老滷般色澤紅亮的湯,剛剛沒過肉和麵就好。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大概發覺局座肯定是第一次來的客人,咬強師傅還特別給剪了些羊肚、羊雜、羊腸,別人的羊肉面裡可是吃不到這麼多花頭的。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羊肉面熱騰騰地上桌,師傅都會問一聲“肉夠不夠,要不要再加點?”可實誠了。

Ξ 局座點單

羊肉面 25元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咬強用的是一歲以內、公的湖羊,肉質細嫩、脂肪少,不僅羶味輕,還有股很好聞的奶味。上面還撒了些薑末和蔥末去羶。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羊肉非常大塊,肉頭很厚的樣子,沒吃過的人興許還擔心這肉會不會柴,但只要一筷子下去,就證明你的擔心完全多餘!肉已經燉得酥爛,靠近骨頭夾著點小肥的部分最是好吃,是稍縱即逝的柔軟鮮甜,只想在嘴裡多停留一段時間,不忍下嚥。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羊肚、羊腸軟韌,有嚼勁,吃著還不錯。但羊肝沒什麼味道,不太喜歡。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麵條也是和阿能面似的細面,口感筋道,不軟綿。在湯裡拌上湯汁,呼嚕一口那叫一個鮮美。吃麵的同時一定要喝口濃鮮味甜的羊湯,也是極舒坦的。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面寬肉多,一個人吃絕對管飽,價格也公道。雖然沒吃過烏鎮的書生羊肉面,但想必咬強也是可以與之比肩的好味道,來了桐鄉,擇一去吃就行。

桐鄉之行,走的是由儉入奢的路子。這不,最後一天去吃了當地最貴的一碗麵——幹汁海鮮大青蟹面。光聽名字,就嗲得不行。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阿根麵店開了十多年,做的也是地道的江南小鍋面。不過,自打阿根師傅琢磨出了幹汁青蟹面,便成功從一眾小鍋麵店當中脫穎而出,成了當地食客的新寵。

海鮮澆頭都是活殺現炒的,因為新鮮,所以貴。海鮮45元,小青蟹50元,大青蟹100元……而局座一咬牙點了店裡最貴的澆頭搭配——海鮮+大青蟹,也就是145元。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如今阿根師傅年事已高,背也微微的駝了,所以炒蟹燙麵的活都交給了徒弟,而自己則負責最後的盛盤。雖然沒能吃到阿根師傅的手藝,但這面同樣俘獲了局座的心。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用的蟹是重八兩左右的三門青蟹,快火翻炒幾下。然後加入調料若干,秘製出一鍋色白濃郁的湯汁,煮至蟹殼全紅、海鮮全熟。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煮海鮮的同時,麵條在水裡汆熟撈出裝盤。夥計的黑手套很搶鏡,有種莫名的儀式感。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最誘人的一幕來了。待鍋裡收汁完畢,將那濃郁的海鮮汁澆在面上,那醇厚的鮮味隔著屏幕都能刺激唾液分泌,更別提當時就站在邊上的局座了,哈喇子就要滴下來了。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等阿根師傅把燒製完畢的青蟹和海鮮擺放齊整,就能開動了。

Ξ 局座點單

幹汁海鮮大青蟹面 145元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這堪比果盤的巨大碗麵,盛滿了魚蝦蟹貝,看得人窩心,勞資145塊錢沒白花啊。面容易泡軟,得先吃。每一根麵條都被湯汁緊緊地包裹住,味道完全不輸魔都那些家有名的龍蝦意麵。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用上給的蟹鉗夾,輕鬆解鎖青蟹的“小肉手”。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別急著往嘴裡送,先在碗底的湯汁裡蘸一蘸,如有神助的鮮上眉梢,嘬得乾乾淨淨才算完。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蟹肉甘美,其他海鮮也吃著新鮮,分量慷慨。牡蠣入味,魷魚須耐嚼,明蝦去了蝦線,肉有回甘。光盤之後愣是在蟹殼底下又翻到了一顆牡蠣肉,如獲至寶,笑得跟中了彩票似的。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問及阿根師傅,價錢定得高,會不會導致做的都是“一槍頭”生意,他老人家倒是心態佛系,說喜歡吃的人肯定還會再吃,即便不吃海鮮麵,他家別的澆頭面也是很不錯的。

局座閒扯

· 可以在線支付,去吃不用備現金。

· 阿根師傅的兒子要在別處開家分店,名字不詳,但也有賣幹汁青蟹面。

· 店裡40元一碗的濃汁牛蛙面,據說味道不比哈靈差,可以一試。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吃過了煲和麵,桐鄉就算沒白來。不過W探員還是拉著局座去吃了點別的,據說在桐鄉當地都很有人氣。你要是吃過煲和麵後,肚裡還有閒,不妨試試看。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局座姆媽聽說我要去桐鄉,讓我有空就去皮革城轉轉,幫她和她小姐妹帶點包包啥的。不料桐鄉實在太好吃,帶包包是沒工夫去了。不過,局座還是給姆媽帶了點桐鄉人氣手信——環北蹄膀。

該店老闆吳師傅已年逾古稀,最早是給鄉下燒流水席的廚師,蹄膀做得尤其好,便在93年開出了這間環北蹄膀店。如今大老遠從上海、杭州開車來買蹄膀的食客絡繹,店員說一次買個一二十隻的都有。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雖然飯店有午休,不過燜在鍋裡的蹄膀可以隨時打包。醬蹄膀做工最為複雜,定價50元,此外還有紅燒蹄髈和鹹蹄膀,定價45元。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Ξ 局座點單

醬蹄膀 50元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醬油不渾,皮面的醬色很漂亮。蹄膀的靈魂,局座認為是它的皮。皮已經燉得相當軟嫩,用筷子輕輕一扯就能皮肉分離。掛著醬味的皮和肥潤晶瑩的脂肪組合在一起的口感,讓人忍不住想要“犯罪”——吃吃吃,什麼減肥,什麼脂肪肝,我要把它吃完!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局座姆媽雖然不喜肥肉,但帶回家的蹄髈裡頭的瘦肉倒也讓她吃得開心,一口接一口停都停不下來。瘦肉鹹甜適中,是完全酥爛的,在嘴裡用舌頭微微一舐,肉便自動分開成了條狀,肌理間的醬香味瞬時將你的味覺掠奪,實在是太香了!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一整隻蹄膀,局座和姆媽兩個人吭哧吭哧就給吃完了。姆媽完全原諒了局座“不帶包包”之過,還覺得剩下那大半碗濃油赤醬怪可惜的,說要拿它做個醬油炒飯該多好啊……然而,做飯不好吃的她也有怕做砸的覺悟,只好想想罷了。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頂頂鮮,是桐鄉的“耳光餛飩”,開在桐鄉最市中心的地方,一開就是18年。由於頂頂鮮是凌晨1點關門、早上6點開門,W探員說他當年在對面的新卉唱K、又或是在旁邊的網魚網咖通宵,這裡都是吃早餐和宵夜的好去處。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頂頂鮮的老闆娘很有個性,不肯讓局座在店裡多拍照,還說“連電視臺要來採訪,我們也是拒絕的!”老店果然規矩多,局座這麼點“流量”,人家還不在乎呢。

Ξ 局座點單

筍尖鮮肉大餛飩(10只) 12元

蛋黃鮮肉燒麥(8只) 12元

共計:24元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店裡大餛飩都是一份10只,價格最貴的也就15元。而小餛飩也便宜,最貴的才7元一碗。燒麥則是一客8只,10到13元不等。價格普遍比上海的便宜,但分量都很實在,性價比很高。

筍尖鮮肉大餛飩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大餛飩,真的非常大,足有小半個拳頭那麼大。局座一早空腹,吃了五個便有飽腹感了。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餡料飽滿,夾心精肉吃上去挺乾淨的,裡面細碎的筍尖片脆嫩,味道比起一般的肉餛飩要鮮。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蛋黃鮮肉燒麥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看見鹹蛋黃眼睛就放光,不過這燒麥頂端的蛋黃被蒸得脫了水,咬開來碎成了沒味道的渣渣,和底下的鮮肉貌合神離。皮也太乾,不夠軟糯。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總結:餛飩不錯,燒麥不行。建議兩個人吃一碗大餛飩就夠了,畢竟桐鄉不大,還有更多好吃的等著你呢,得留肚子。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這年頭,哪裡還有什麼6塊錢一杯的奶茶啊?蜜雪冰城,做到了!

這個牌子的連鎖茶飲店,北方的朋友應該比較熟悉,局座我也是第一次聽說,感想只有兩個字:震驚。典型的大學生創業,創始人據說還是河南籍F探員的師哥,98年成立至今已開出加盟店三千餘家。之所以震驚,是因為它史無前例的低價。冰淇淋、奶茶、鮮果茶,最便宜的2塊,最貴的6塊。身在一線城市的我們,也好想擁有這穿越回90年代的物價啊!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Ξ 局座點單

摩天脆脆 3元

紅豆奶茶 6元

共計:9元

摩天脆脆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蛋筒比全家的好吃,冰淇淋比全家的難吃。冰淇淋囫圇吞了以後啃蛋筒就好,香脆似蛋卷,還不容易掉渣。

紅豆奶茶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只要6塊錢,就能喝到各大網紅連鎖奶茶店的同款,當然得瘋狂打電話了。不說成分優劣,只說味道,奶茶和紅豆的味道都很正,並沒有喝出所謂的“廉價感”。

別的飲料好喝與否,局座打不了包票,但覺得試試也無妨。不曉得它家有沒有進軍上海的計劃啊?穿越回90年代的物價的感覺真的太好了!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原來桐鄉除了烏鎮和皮革城,還有這麼多好吃的!

雖然局座這次行程緊張,W探員還有不少私藏的小飯館沒有機會帶我們去一一品嚐,但吃過的這9家店已經足夠讓人眼前一亮了,值得親自來桐鄉滾一遍菜單。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離開桐鄉的那天晚上,風特別大。噴了強力定型髮膠的W探員,頭髮還是被吹得歪七扭八。他說那一刻,和他兩年前畢業離開時的場景一模一樣。

畢業之後,W探員和他的老同學們說過無數次想回桐鄉吃這吃那,卻從未如願。這次回來之前,他還覺得有點忐忑,桐鄉會因為互聯網大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嗎?甚至擔心那些吃了四年的店,會不會說倒就倒了……事實上,桐鄉還是他認識的那個桐鄉,阿強肉蟹煲老闆娘還是這麼熱情,咬強師傅還穿著當年的那件毛衣,阿良夫妻倆感情還是這麼好……

互聯網大會讓世界看到了烏鎮的美,但不要忘了,它只是桐鄉的一部分。桐鄉的好,大概只有在這裡待過的人才會懂。這裡的“妖風”,這裡野蠻的路況,這裡平價的美食,是粗放的,卻是真實的。

40分鐘的高鐵,想必也是阻擋不了魔都吃貨的,要不挑個週末去試試?

今天聖誕了,做完手頭的事就早點回家吧。

本文系我局綜合探員個人觀點形成,不能代表廣大消費者自身對產品的理解和個人意見,請看官老爺們理性判斷。

滿大街的肉蟹煲,你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