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紅樓夢》為什麼會有“中國百科全書”之稱?

RIJJEX



《紅樓夢》這樣一部小說,之所以被賦予“中國百科全書”的稱號,我想大約是這五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中華優秀古典文化積累發展到一定高峰時,出現偉大作品的必然性。

中華文化在經過幾千年積累沉澱,經過多種文化形式的變更變革,從經、詩和賦,到唐詩,到宋詞,到曲,結合不同的社會時代背景孕育出不同的文化形式,到明清時期,小說體裁的創作到達高峰,出現了《儒林外史》《西遊記》《三國演義》《金瓶梅》等等一大批優秀的小說,《紅樓夢》就是它們的傑出代表,又在綜合文化藝術水平上高出它們一籌,之所以這樣的作品恰恰出現在這個時間沒有出現在其它時代,這又與當時的文化、社會、時代背景緊密結合的。清王朝入主中原,這是強力武力和政治但又屬落後的文化佔領了弱武腐朽政權卻又屬先進的文化的特有歷史階段,清王朝在實現它的統治過程中又造成社會動盪和文人文化之殤,隨後,社會生產力復甦和文化很快繁榮發展,社會各層尤其是文化階層的那種矛盾和糾結複雜的感情,傳統文化、特有的時代背景、繁榮的社會發展均是催生這樣一部偉大作品的土壤和營養,我們看《紅樓夢》也會體會出這種感覺。



第二,無論從思想高度還是文化藝術的高度,《紅樓夢》堪當中國文化的代表,是中華文化的最高峰。

《紅樓夢》是古典文學作品的顛峰,代表古典文學的最高成就,這一點應該沒有人懷疑吧。作品中文學、藝術的形式極為豐富多樣,就這一點來說,足以睥睨古今中外所有文學作品。書中大量詩、詞、曲、歌、賦、誄、離騷體、偈、聯額、詩謎、酒令,還有醫藥、醫理、儒學、道說、禪學、易經、畫論、琴論等,甚至還有建築、規劃理論、占卜、文評、戲劇、樂器、樂理、測字、雕、刻等等。諶稱中華民族文化總彙和集大成者。沒有深厚的多種文代積累和知識儲備,斷然創作不出《紅樓夢》,同理,真正讀懂《紅樓夢》,也同樣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和了解一定的時代背景,否剛無法理解到作者表面熱鬧之下的暗波湧動。這也是《紅樓夢》不像《金瓶挴》《三國演義》等作品在民間流傳廣泛的原因,它更受知識階層的青睞。


第三,《紅樓夢》結構精妙,邏輯縝密。作者寫作技巧手法令人驚歎。

小說結構極為精妙,108,12,3,360,4這些數字在易經文化裡代表極為玄妙的數字,作者大量運用這些數字,來不斷告知讀者禁種必然性,比方說108又和風月寶鑑相映對照,五十四回前是正照,五十五回後是反照,整部小說感情色彩、格調背景都陡然一變,從明快繁華到陰沉淒涼,從回目上就可非常明顯看出這種轉折,小說草蛇灰線,伏脈千里,大小事件龐雜而有序,又歸於一大系統,整個作品又渾然一體,雖然後二十八回遺失殆盡,但前八十回結構框架己立起大半,我們又從脂批等批語中可以大致得出,比如最後會有“情榜”以和寶玉神遊太虛境對照相合,凡此種種,不一而舉。

作者運用大量影射和意象之手法,“絳珠草”有血淚之意,“瀟湘妃子”“瀟湘館”及竹子都有灑淚、淚痕斑斑、娥皇女英淚灑湘竹、投水而逝之意象,反覆影射黛玉命運和結局。賈寶玉、通靈玉(本質頑石幻象為玉),“怡紅(院、公子)”“悲金悼玉”“降芸軒”“悼紅軒”都點出作出之初衷和主人公性情特點以及根由出處,再如探春“蕉葉覆鹿”“風箏”“倚雲紅杏”都暗示她離別遠嫁和婚姻命運。書內用大量和多形勢的典故、戲曲、燈謎、實物、讖語等等埋伏事態走向、人物命運和結局。

作品運用神話,運用時空交錯,運用儒、道、易家等理論和中醫、戲劇傳統來反覆強調創作主旨,強調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和目的,之所以費這麼大周章,我想可能是和創作時政治社會大背景有關,比如文字獄因素,實際這種結構極為新奇巧妙。

第四,《紅樓夢》將當時中國各階層主要是貴族階層生活的日常予以提煉,並予以藝術化。

作者將書中主場景,賈府中的日常生活裡有很大的比例的文化意味在裡面,賈府人們的日常由吟詩作詞、猜謎行令、繪畫下棋、品茗撫琴、說書觀戲、簪花鬥草等組成,這些卻屬於精神享受。

物質享受比如宴飲作者也將其做藝術的加工和提升,比如賈府過元宵節、中秋節,不但備飲食、美酒,還有音樂、說書、行令、猜謎、做詩、聯句、講笑話、放煙花爆竹,除了這些,還會考究宴席佈置、場地選擇,還會焚香,擺古董。總是和文化結合的很緊密。

賈府還多次提到吃的食物,最著名的就是那個讓劉姥姥讚歎的“茄鯗”和寶玉點名的“荷葉羹”了。它那個描述很讓人感到美好的感覺。

就連賈府的丫環們也是很具有文化的氣息,舉一兩個例子:寶玉過生日,群丫頭鬥草《牡丹亭》《琵琶記》的典故隨口就來,鴛鴦張口典故:宋微宗的鷹、趙子昂的馬,都是好畫(話)。


第五,超級多,超級成功的人物創作。

小說人物近900人,有名姓的人物700餘,我們可以感受到人物形象的也有400人餘,光是閨閣姑娘作者就塑造了40多位,若加上主子、丫鬟,媳婦等,光是個性鮮明突出的女性形象一百多位,每一位都各有特點,靈動如生立於腦海,這種功力造詣令我們歎為觀止,也令諸多文學大家望其項背。

《紅樓夢》揉合了生活百態,文化百態,藝術百態,人性百態,人生百態。《紅樓夢》是經典中的經典,更發展出來一門學問,我等得以讀之,寫之,何等之幸。


屏山自幼讀紅樓,熱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小有心得,歡迎和我一起探討紅樓故事,歡迎在評論區發表您的意見和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