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二十多種菜就在家門口擺著,沒人收錢也不見老闆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茜 通訊員 張婷婷

寒雨下不停,出門的人更少了。

今天(3月3日)下午3點,杭州下城區天水街道環北新村的無人售賣菜攤上,菜筐裡的菜所剩無幾。

二十多种菜就在家门口摆着,没人收钱也不见老板

萵筍4元一根、花菜3.5元一袋、芹菜2元一把、西紅柿5.5元四個……

二十多种菜就在家门口摆着,没人收钱也不见老板

地上支著微信和支付寶的二維碼,邊上還有一個餅乾盒,裡面都是些5元、10元的零錢。

其實,2月8日,這個無人售賣的菜攤就開在這裡了。

一個大伯正好經過,把菜拿起來看看。“家門口的菜攤,當然是方便的。”不過,大伯今天出門是準備買點葷菜,所以還是要去趟不遠處的萬壽亭農貿市場。

二十多种菜就在家门口摆着,没人收钱也不见老板

說起這個菜攤,一開始居民們還不知道是誰做的好事,後來無意撞見來補貨的老闆,才發現是環北新村的居民,也是萬壽亭農貿市場的經營戶俞榮鋒。

38歲的俞榮鋒是諸暨人,在市場裡售賣蔬菜將近20年了,算是子承父業,父母比他多幹了七八年。

一直以來,俞榮鋒主要給飯店供貨,生意還不錯。今年疫情來襲,他也有一點損失。“跟那些暫時歇業的飯店比,我們算好的。”

疫情期間,他在市場擺起了愛心攤,菜價比市場上的價格都要低一些,有的甚至便宜一半。

環北新村老年人多,疫情期間居民吃飯成了問題,社區就聯繫了農貿市場和俞榮鋒。經過協商,俞榮鋒無人售賣的蔬菜攤開起來了。

下午4點,俞榮鋒騎著電動車,後車筐裡裝著西蘭花、花菜、南瓜、大蔥、胡蘿蔔將近十種菜。這是今天第四次補貨了。

菜攤剛開起來的時候,他補貨補得更勤,每天都能銷售一空。

陳大伯正好拎著魚經過,“我來買點大蒜頭。”六個大蒜頭七塊錢,看到老闆正好在,就直接付錢了。“這個很方便的,尤其是疫情前期,現在就看需求了。”

二十多种菜就在家门口摆着,没人收钱也不见老板

一個大姐騎著電動車停了下來,選了兩把大蒜,給了4塊錢。“每天看情況買點菜。”

二十多种菜就在家门口摆着,没人收钱也不见老板

來買菜的人陸陸續續,自己挑選,自己付錢,支付寶的居多。

原本菜攤的營業時間是早上7點到傍晚5點,復工復產之後,為了方便下班買菜的人,推遲一小時收攤。

俞榮鋒說,剛開的時候,每天收入七八百塊。現在大家出門方便了,每天也有四五百的收入。

事實上,這些菜他都是便宜在賣,他把每樣菜的今日菜價都會寫上,讓大家監督,他的菜只會便宜不會貴。

他說,總體來看,大家還是蠻誠信的。

隨著飯店逐漸恢復營業,俞榮鋒也忙碌了起來。小工們還沒上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他自己操辦。但是,他還是堅持每天花一個多小時打包這些菜,再送過來。“等疫情結束吧,菜攤就收起來了,畢竟放在這裡不美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