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用 iPhone 拍電影,設備可能是最不重要的一環

暌違近三年後,Lady Gaga 於上週五發布了全新單曲《Stupid Love》,同時釋出的還有這首歌的 MV。視頻中 Lady Gaga 和背後的舞伴披著「奇裝異服」盡情扭動著身軀,絢爛和超脫現實主義的視覺元素讓整支視頻流露出賽博朋克和蒸汽波的氣息。但除此之外,這支 MV 的背後還有一個更能夠引起數碼愛好者關注的趣聞:《Stupid Love》MV 的拍攝設備不是其他高大上的專業攝像機,而是可能現在就握在你我手中的 iPhone 11 Pro。

用 iPhone 拍电影,设备可能是最不重要的一环
用 iPhone 拍电影,设备可能是最不重要的一环

從官方放出的幾張幕後拍攝花絮來看,iPhone 11 Pro 在片場取代了此前繁重的專業攝影機,依靠著小巧輕便的體積以及三攝系統,一躍成為讓導演「感到驚喜」的設備。「在習慣了使用更大更昂貴的設備來進行標準化拍攝後,用 iPhone 拍攝讓人感到驚喜」「這種方式創造了更多探索拍攝的可能和自由。」導演 Daniel Askill 在談到使用 iPhone 的拍攝體驗時說道。用 iPhone 拍電影似乎已經在影視界成為一種新選擇。去年,由 Netflix 出品、史蒂文 · 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執導的電影《高飛鳥》(High Flying Bird)正式在流媒體平臺上映,這部電影講述了在 NBA 停擺時期,體育經紀人 Ray Burke(Andre Holland 飾)向新秀客戶 Erick Scott 介紹了一個引人入勝但頗具爭議的商業機會。

用 iPhone 拍电影,设备可能是最不重要的一环

「史蒂文 · 索德伯格曾經使用 iPhone 拍攝過作品,但這一次他找到了適用於自己的偏執愛好的東西。雖然使用手機拍攝的鏡頭觀感很一般,特別是在拍攝一些快速移動或者有陽光直射的場景時更明顯,但手機鏡頭提供的獨特視角以及拍攝風格為主角在電影中的表現注入了新的能量。」電影評論網站 IndieWire 編輯 David Ehrlich 在評價這部電影時寫道。

用 iPhone 拍电影,设备可能是最不重要的一环

目前《高飛鳥》在爛番茄的新鮮度維持在 93%,而在 Metacritic 也獲得了來自專業點評人打出的 78 分評價,這對於一部不以票房為目標的「流媒體電影」來說,已經算是取得成功。《高飛鳥》並不是史蒂文 · 索德伯格第一部使用 iPhone 執導和拍攝的電影,事實上他的上一部電影《失心病狂》(Unsane)也是使用 iPhone 拍攝的。

用 iPhone 拍电影,设备可能是最不重要的一环

除了史蒂文 · 索德伯格,其他導演或影視愛好者也曾經使用過 iPhone 來完成作品的拍攝。2011 年一部名為《Apple of my eye》的短片被上傳到社交媒體,這是最早使用 iPhone 拍攝的短片,雖然只有不到兩分鐘的時長,而且 iPhone 4 的畫質在如今看來也略顯粗糙,但拍攝者充分利用了手機便攜小巧的優點,拍攝出了許多專業攝像機可能難以完成的視角,為作品增添了許多趣味。此外,曾經參展聖丹斯國際電影節的《橘色》(Tangerine)、《守望者》導演扎克 · 施奈德(Zack Snyder)執導的短片《雪 · 汽 · 鐵》(Snow Steam Iron)等作品也都是在 iPhone 上完成拍攝的。

用 iPhone 拍电影,设备可能是最不重要的一环

以上提到的這些使用 iPhone 拍攝的作品大多是第三方創作者出於各種原因的選擇。隨著視頻創作和社交的流行,蘋果官方也在近幾年開始強調 iPhone 的視頻拍攝性能,而從 2018 年開始在國內邀請知名導演使用 iPhone 拍攝賀歲短片便成了最好的營銷。2018 年 2 月,朋友圈突然被一部名為《三分鐘》的短片刷屏,看完全片的好友無一不點贊轉發,並留下了「哭成狗」「溫情治癒短片」「看哭了」等評價。這部由陳可辛執導的短片是蘋果首次涉及春運題材,並且在國內主推的營銷策劃,全程使用 iPhone X 拍攝是一大亮點。最終憑藉著巧妙的選材和構思,《三分鐘》也在當時取得了不錯的反響。

用 iPhone 拍电影,设备可能是最不重要的一环

可能是看到了策劃的成功,蘋果在 2019 年、2020 年邀請賈樟柯、西多奧 · 梅爾菲分別執導了《一個桶》《女兒》,使用最新的 iPhone 作為拍攝器材,親情、春運仍然是故事的主打元素。稍有不同的是,有別於《三分鐘》《一個桶》中的「素人演員」,《女兒》還邀請了國內知名女星周迅擔任主角。

用 iPhone 拍电影,设备可能是最不重要的一环用 iPhone 拍电影,设备可能是最不重要的一环

使用 iPhone 拍攝電影意味著什麼?我認為對於專業影視工作者來說,隨著手機這種便攜的設備的發展,它能夠為電影的拍攝提供新的視角,以往可能難以通過專業攝影機拍攝到的畫面有時通過手機反而更容易實現,這些畫面作為 B-roll 被安插在電影中往往可以增添畫面的趣味性。而如果選擇使用手機來拍攝整部電影,那麼諸如拍攝特寫時無法實現背景模糊、對光線條件要求高、畫質分辨率不夠高等手機原生攝像頭的先天缺陷就成為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只有當你的故事足夠吸引人時,這些視覺缺陷才不會成為觀眾打低分的導火索。

用 iPhone 拍电影,设备可能是最不重要的一环

事實上,這些畫面缺陷在使用 iPhone 8 拍攝的《高飛鳥》中都存在,而劇本可能才是支撐這部電影取得高分的原因,就和陳可辛執導的《三分鐘》一樣,當時大家議論的更多的這部短片的故事情節而非 iPhone X。當一部電影決定使用 iPhone 拍攝時,iPhone 就成了最不重要的設備。新技術只是不斷變化發展的電影行業的一部分,這些技術既為創作者提供了新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新挑戰。「你仍然要懂得剪輯、聲音和鏡頭的原理,不能拿著手機走出去就開始拍。」使用 iPhone 5S 拍攝出《橘色》的肖恩 · 貝克說道。但也不能說這些使用 iPhone 拍攝的影視作品就是單純的「炫技」。使用 iPhone 拍攝的作品的好處之一就是足夠「接地氣」,此時設備不再是你和知名導演之間的鴻溝,如果看完之後能從中學到一些運鏡或者其他手機拍攝技巧的話,也算是一種收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