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李白為何不通過科舉求官非要找人推薦?這個女人幫了很大忙

文 |黃薇

李白為何不通過科舉求官非要找人推薦?這個女人幫了很大忙

《李白戲權貴》

科舉制誕生於隋朝,規範於唐朝,李白生活的時代,正值科舉制度蓬勃發展的時期。同時代的詩人杜甫、王維、孟浩然們都參加科舉考試,但李白似乎從來沒有表露過這種願望,他選擇另闢蹊徑,要以白衣取卿相。這既是他一貫自視甚高,“常欲一鳴驚人,一飛沖天,彼漸陸遷喬,皆不能也”(範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也可能與其出身有關,商賈家庭的背景,讓他根本就不方便通過考試選拔的途徑走上仕途。

推舉李白的人,以前有些說法認為是賀知章。李白到長安時,賀知章已有80多歲了,擔任太子賓客,後又授秘書監,從三品,大約相當於今天的國家圖書館館長的職務。天寶三載賀知章請辭回鄉做道士,玄宗率百官為他賦詩送行,享有較高的聲譽和地位。李、賀二人在長安郊區的紫極宮見面,一見如故,可謂忘年交了。李白後來在《對酒憶賀監》詩前的小序中記敘過:賀知章一見他就連連驚呼其是“謫仙人”,形容他氣質不凡,好比天上下凡的神仙,對他的名作《蜀道難》也讚不絕口。最後兩人喝得開懷了,一摸身上發現沒帶錢,還是賀知章解下身上佩戴的金制小烏龜抵了酒錢。李白非常喜歡“謫仙人”這個名號,常在詩文中以此自謂。

李白為何不通過科舉求官非要找人推薦?這個女人幫了很大忙

《唐明皇招飲李白圖卷》,明,杜大綬,現藏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舊唐書》中還提供了一種說法:唐代著名道士吳筠。李白原同他隱居在剡中,不久玄宗詔令吳筠去京城,後者將李白推薦給朝廷。唐代的統治者自比是老子的後代,道教與道家思想在唐代非常興盛,當時的道教領袖司馬承禎,曾受到武則天、唐睿宗、唐玄宗三代皇帝的召見厚待,帝王們都向他請教長生不老之術,諮詢治國方略。從道教入手步入唐代官場,不失為一個選擇,所謂的“終南捷徑”皆屬此列。現在更多學者們認同,李白入仕走的就是這條門道,不過背後的推薦人應是玉真公主。

李白第一次去長安就託請玄宗的駙馬、也是玉真公主的侄女婿張垍介紹,李白在終南山樓觀臺玉真公主別館待過,寫過一首讚美公主的《玉真仙人詞》,但終沒能等到好消息。玉真公主是唐睿宗之女,唐玄宗的同母妹妹,感情最稱親密,她在太極元年(712)就已出家入道,法號持盈。玉真公主與文藝界關係緊密,影響力也不小,廣泛流傳大詩人王維高中“解頭”也是因為她,彈奏一曲《鬱輪袍》才華驚動了公主,遂得其欽點關照。

李白為何不通過科舉求官非要找人推薦?這個女人幫了很大忙

浮雕龍紋供燈石柱

李白格外信任、將詩文託付其出版成集的魏顥,在《李翰林集序》中寫道:“白久居峨眉,與丹丘因持盈法師達,白亦因之入翰林”,透露了為李白與玉真公主牽線搭橋的關鍵人物,正是其老友道士元丹丘,《將進酒》中的“丹丘生”。天寶元年前後,玉真公主曾赴河北譙郡真源宮參加盛大道教的活動,後立碑記此事,碑額由唐玄宗親自題寫,碑記落款記錄,負責修建此碑就是元丹丘,或許就在這段時間,他得以向玉真公主推薦了李白。

關於李白的舉薦人,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論,其實造成這個結果最大的原因在於李白本人的語焉不詳,就像他幾乎從不在詩文中提到自己的原生家庭,他對這個問題也閉口不談。多年後在《為宋中丞自薦表》中,他也只是含混地說“名動京師,上聞而悅之,召入禁掖”。無論是走公主還是道士的後門,都算不上光彩,李白不提也情有可原。不管怎麼說,他終於可以面見天子,一腳邁入了當時帝國的權力中心——大明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